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社區教育建設意義思考問題探討論文

社區教育建設意義思考問題探討論文

第1篇:社區教育與新居民子女融合教育的思考與探索

社區教育建設意義思考問題探討論文

一、蒼南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現狀

截止2015年6月底,蒼南縣新居民數量為170633人,佔全縣人口的13.73%,新居民作為蒼南縣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人力資源,對蒼南地區的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事實上,他們已成為蒼南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建設力量。從户籍來看,江西、安徽、河南、雲南、貴州、湖南等是蒼南縣新居民的重要來源,且其原有收入水平極低;從受教育程度看,學歷偏低是其明顯特點。據保守統計,初中畢業學歷的佔57.85%,還有22.4%僅小學學歷。根據以上兩方面,蒼南的廣大新居民家庭明顯有着提升子女教育水平與改變經濟收入現狀的強烈需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藉助教育,能夠促使新居民家庭改變其現有的教育現狀,以此來發揮教育的基礎作用。對新居民家庭來説,如何引導子女成才、健康成長將是決定新居民家庭發展的關鍵點。

1.新居民子女教育問題有效緩解,但不同質教育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來,在教育這一塊,蒼南縣做出了切合實際的探索,在立足完美以公辦學校為主體的新居民子女教育體系的創建上,形成了適宜新居民子女教育特點的教育管理體系,並落實了能令新居民接受的子女教育管理辦法,最終在操作層面上也完成了模式的構建。這些做法,不僅鞏固了新居民子女的義務教育入學率,也在“人人享受教育公平的”理念下,把新居民子女的教育正式納入本地的教育管理與督導範圍,同時還擴建了一批民工子弟學校,在改善辦學條件,全力提升教育內涵質量上,均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全縣接納新居民子女各學段的公辦學校共有58所,這個數字在客觀上緩解了新居民子女教育的供需矛盾,但由於羣體性、地域性的差異懸殊,特別是在特教上的相對滯後這一現實問題上,新居民子女的教育要達到與本地城鎮居民子女相同的教育成果,仍然是問題重重,亟待解決。

2.新居民子女優質教育需求與教育銜接的滯後性日益突出。目前,新居民子女的各種就學渠道中,最主要的是當地公立學校的接納與創辦簡易民工子弟學校兩種方式。而在這二者中,創辦民工子弟學校是流入地最現實的選擇。從蒼南教育系統公佈的58所公辦學校來看,大多數屬於蒼南縣二到三流農村學校,雖然能夠適當滿足新居民子女教育需求,但是難以滿足一些新居民家庭高質量教育的需求。但是,由於不少新居民家庭經濟收入較低,從而導致其對這些學校望而卻步。於是不均衡的教育水平加劇了新居民家庭子女不均衡的教育問題。同時,新居民子女由於過去長期接受的是農村教育,與城鎮學生相比,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異,這給學校的教學與教育管理等帶來了複雜而繁多的問題,並且負面效應也日益突出。

3.新居民子女難以享受公共教育資源的問題明顯。公共教育資源是相對於學校而言具有獨特教育價值的一種教育形式。通常這類教育服務由校外教育機構、本地社會組織會在現實教育的基礎上,對學校教育進行一定的補充與拓展,而且這也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與提升。它使得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外,還有機會享受到多樣化的教育活動服務機會,在對學生的個性品質、整體素養與思想完善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這是一種相對獨立於學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是學生個性成長的必要的教育有機組成。據調查,大部分新居民子女很少或幾乎不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科技館等文化場所,絕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美術、音樂、舞蹈等課程。同時,在蒼南全縣各類培訓學校及各類公共教育文化設施內,新居民子女參與學習的比率不足5%。

4.新居民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居家環境普遍低下。新居民子女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應該源於家庭教育。從教育層面來説,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是,長期以來,社會都聚焦於未成年的教育而忽視了流動人口的家庭教育,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此外,因為流動,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也相對不穩定,同時居住環境混亂、不安穩,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家庭的經濟收入低下,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了新居民子女的家庭教育質量。必須正視的一點是,因為收入的低下,新居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具有極不穩定的變數,也難以在客觀上完全承擔起教育所需的投入需求。再加上家長缺少與學校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往往導致家校的聯運成為了空白地。

二、社區教育開展新居民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

教育通常有融合的需求。這要求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在心理、文化等方面融入到當地生活中去。這便是社區教育中融合教育的要義所在。正是因為社區是居民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個社區,不僅提供了生活所需空間,更重要的是在其服務於社區的同時,在人的歸屬感、認同感等方面,以軟性的方式起着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而這些作用是學校教育無法達成的。對於新居民子女,這種教育尤顯重要。在新居民子女教育中,社區教育平台的功能發揮,引導新居民子女接受社區教育、提供教育養成、矯正環境不良影響習性等均有着不可低估的效用。可以這樣説,有效發揮社區教育,促進社區教育的穩步推進,是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必要而充分的渠道。

1.針對性舉辦學業銜接教育培訓,彌合區域教育的水平差異。通常在教育中,有着補償教育的做法。這最早由歐洲發達國家提出來的。它是指針對因各種原因而未能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到應當享受的全部教育內容而進行的教育補償。從這個概念來觀照新居民子女的教育,明顯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補償教育。最主要的是新居民子女適應新地區的學業預備與銜接教育,接受新知的常識教育,還有不同理念的教育教育方法的適應教育等。在蒼南縣的社區教育中,經過多年的探索,比較成功的補償教育做法主要有學業銜接教育培訓班的創辦,這為新居民子女提供了入學前的教育幫扶;有學業結對幫扶隊,搭建起新居在子女與本地優質學生的溝通橋樑。

2.發揮社區家長學校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家庭教育水平的差距是新居民子女教育差距的最重要一環。新居民家庭家長的常態是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生活的艱辛,勞作的疲憊,教育理念的落後,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等,使得新居民家長在家庭教育這個重要教育環節上發揮不了作用。為此,對新居民成人開展必要的教育,是社區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蒼南社區教育在立足自身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主動將新居民成人教育納入社區教育體系,在社區管理與社區教育服務網絡中,完成了家庭教育的社區教育體系建設工作,成立了蒼南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完善了蒼南社區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營造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空間。作為蒼南社區教育家長學校的基地,目前已經成功建立了新居民家長學校,通過這一平台發掘出典型,樹立起模範,通過家長互動與交流等形式,讓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家長以交流的方式,現身説法地展示如何對自己孩子進行自信培養,怎樣培養孩子好習慣,怎樣做個好家長等生動的家庭教育經驗。

3.依託社區教育平台,開展常態性的心理輔導。新居民子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未成熟性以及他們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屬於雙重弱勢羣體。他們具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今天對他們的教育質量決定了他們明天的素質,而他們明天的素質又會關係到社會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社區教育少不了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的研究工作。社區教育要針對新居民子女的雙重弱勢特點,對其開展常態性的心理輔導活動,以心理輔導課的活動方式,切合孩子的實際,諸如認知、思維,生理與心理等,並結合孩子的實踐技能等特點,有的放矢地對新居民學生開展心理一對一的輔導或心理沙龍活動。

4.豐富各類流動兒童公益活動,營造平等參與的成長氛圍。教育的終極目的在於立人,在於增強作為人的自信與尊嚴。社區教育在新居民子女開展教育活動的目的,其實也正在於此。故此,提高新居民女子的能力,通過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並引導他們與家長順暢交流,最終改善他們的教育現狀,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感,就是社區教育的最重要內容。為實現這一目標,社區教育機構應該創設條件,長期地開展系列性的集體活動,比如親子家庭文化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在這一過程,社區教育工作者還要做到強化與幫扶工作,要明晰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處,還要及時肯定其出彩的方面。在不斷糾正與強化的過程中,發展新居民子女及其家長的尊嚴意識。

三、社區教育開展融合教育的保障機制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政府及部門的統籌協調功能。社區教育應該是一個網絡體系。通常情況下,縣一級的社區學院,是以中心鎮、居民社區為點,連結縣、鎮、居民區為一體的教育構架體系。在這樣較為完整的體系中,應該設定與之相關的科學規制,有一整套社區教育的發展計劃與實施方案,而評價這些的立足點就是本地區新居民子女教育的需求與實效。這就要求社區教育機構要了解本社區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現狀,整合並統籌現有的教育資源,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教育策略,為新居民子女接受教育做出科學的規劃,從而為社區的教育提供厚實的保障,並促進新居民子女的健康成長,最終為穩定社會盡一份力。

2.夯實制度和隊伍建設,保障融合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完整的教育離不開堅實的師資隊伍。社區教育機構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區教育隊伍,形成完善的保障機制,不僅從師資的引進、教育場地的建設,還要從文化活動策劃、教育教學的評估反饋和本地流動兒童教育檔案的建立與管理做出嚴謹的規劃。其中,社區師資建設以“適宜”為原則,應當建設一支適宜本地需求的,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兼職教師、義務志願員為主體的,兼顧多方發展,技能與知識並重的具有社區教育特色的社區教育隊伍。以蒼南社區為例,就具備了以上特點。除社區學院的行政管理和教師外,蒼南社區還通過多方聯繫聘請了社區內的專家、技術人員等,為社區教育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3.整合優化社區教育資源,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活動。社區的活動,應該是統籌性的。只有立足現有的資源,發揮各自的特點,才能把有限的社區教育活動做到效率的最大化。具體而言,有效的做法是:(1)統籌安排人力資源,網絡資源,開辦聯誼會、教育開放日等為新居民提供教育諮詢服務;(2)主動聯絡社區內企業、科教單位,在各示範園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新居民子女融入到本地生活中來;(3)有效利用或建設社區文娛設施,在教育實踐基地單位開展新居民家庭教育,併為之提供一定的公共教育資源;(4)豐富社區教育內涵,積極吸納新居民生活內涵,結合新居民生活的特點,使社區教育與新居民生活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教育的功能。

總之,豐富、實用、提升、實效,這是社區教育對於新居民的意義。除了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活動外,家長教育子女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也是新居民家長所必須做的,這同時也是社區教育關注的重點。因為,如果實現了對新居民家長的這些現實需求,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對於提升新居民子女的教育成效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社區教育視野下老年教育問題探討

一、實行社區老年人教育的必要性

1.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要求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對老年人的觀念已經由原本的健康化向積極化轉變,不僅要在醫療上保證老年人的健康,還要幫助老年人建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我國的老年人大都是退休人士,他們之前的生活都是與相關的工作相聯繫,社交範圍小、生活方式單調,極易在退休後產生心理問題或者精神上的障礙,所以老年社區成了老年人退休後的主要生活場所,進行社區老年教育能夠切實幫助老年人豐富退休後的生活,是實現積極老齡化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國民的受教育狀況不僅看青少年的受教育情況,與老年人的受教育情況也有關係,所以想要實現我國的全民教育,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對老年人進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推動終身教育的重要保障

我國在近年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行老年教育是必然的要求。終身教育理念認為老年人更應該積極地學習,培養學習的信心,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通過社區教育能夠拓展視野、增強信心、充實生活、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使終身教育得以實現。

3.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

進行社區老年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推行社區老年建設實際上就是保證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是在教育機會上讓老年人實現公平的外在表現。通過老年教育能夠讓老年人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彌補早年的教育缺失。

二、實行社區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徑

1.加強宣傳,提高對社區老年教育的認識

各級政府和黨委要加強對社區老年教育的宣傳,完善相關設施和明確發展定位,引導老年社區教育形成完整的體系。具體的,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到辦好社區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理解社區老年教育是推動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要提高對老年社區功能屬性的認知,老年社區的屬性並不只是娛樂和保健。

2.完善機制加強籌劃

各級政府和黨委要根據老年社區的特點組織好相關的部門之間的合作,明確其職能和責任,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共同推動老年社區的建設發展。首先要完善社區老年教育的組織機構,建立社區老年教育協調小組,梳理好與各方之間的關係,實現社區老年教育的統籌協調,推動相關服務和活動的展開;其次是制定社區老年教育的規劃,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社區的實際建設情況科學地進行統籌規劃,並納入地區發展的總規劃之中,使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再次,要制定合理的激勵制度,把老年社區的建設情況納入政府的工作考評之中,以推動老年社區建設的順利進行;最後,要加強教育管理,社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加強對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立相關的制度和規範,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發展教師隊伍,強化師資力量,切實提高社區的教育質量。

3.加大對社區老年教育的投資力度

政府要把社區老年教育也看作民生服務的一部分,將其納入民生建設的一部分,納入政府大的'工作之中,切實提高對社區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相關的保障機制。要把老年教育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以專項資金的形式推動老年社區的建設;引導和藉助社會資金推動老年教育,要在民間積極集資來為老年教育提供資金保障,政府同時要對老年教育的相關建設和工作提供支持和優惠政策,確保老年教育建設的穩定發展。

老齡化已經成了我國當前的主要人口問題之一,老年人的數量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的結構,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老齡化的問題上思想不斷創新,更加註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態度,所以對老年人進行教育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是幫助老年人建立正確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徑。

第3篇: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教育建設思考

一、社區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運行機制:社區現有的教育機構尚未健全,社區學院、居民興趣團體管理缺乏相應制度,團體規範性不強,稍顯混亂。

活動形式:①社區文體活動輻射面不廣:多為面向老年羣體開展活動,面向青壯年的較少甚至基本沒有;②社區開辦教育內容較為單一:多以一般生活常識教育為主,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涉及少;③社區開辦活動之前與社區居民缺乏充分溝通,社區居民多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實際教育意義。

資源利用:存在社區教育資源利用有限的問題,加之社區層面對於平時的社區教育活動宣傳力度不足,宣傳設備陳舊、手段落後,導致社區裏的教育文化資源使用率不高,使用羣體不廣。

人才建設:社區內專職教育人員數量較少,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知識儲備不足,能力水平有限。

二、社會工作者介入社區教育建設的路徑思考

(一)以健全制度為保證,完善社區教育機制

1.建立調查摸底制度。

(1)社區社會工作者深入居民家庭,定期對居民家庭成員構成、年齡結構、經濟狀況、職業和思想情況進行了解,建立完善社區居民檔案。

(2)在該項工作開展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重點關注社區困難人羣和弱勢羣體,細心體察社區居民的需要,多問他們想什麼、盼什麼,多聽他們對開展社區文化教育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多想如何開展適合他們的活動,使工作有的放矢,紮實推進。

2.建立社區學院、居民興趣團體活動制度。

(1)社工為社區學院提供必要的輔助,推動社區學院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並將建立的相關制度向有需要的社區居民進行反映,促使居民理解社區學院開展社區教育的流程體系。

(2)社工遵循社區居民自主自願原則,鼓勵社區內不同的居民興趣團體建立相應活動制度來對組織加以規範,實現居民興趣團體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為社區居民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二)以開展活動為載體,拓寬社區教育渠道。

1.靈活安排,開展小型多樣、面向不同羣體的活動

(1)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搭建“老年平台”、“青壯年平台”、“未成年平台”,然後依據社區居民需求設立“老年教育小組”、“青壯年教育小組”、“未成年教育小組”。確保每類內部有一名專業社工來為社區居民提供針對性小組服務。(2)活動開展要讓居民樂於參與,也要便於參與。每次組建小組及開展活動前,要列出活動時間和內容“菜單”,提前告知居民,讓居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選擇參加。

2.開展“情牽服務熱線進社區”活動。

(1)社工鏈接社區外部專業技術人員進入社區開辦社區教育活動。開辦的教育活動可圍繞生活常識教育、經濟知識教育、倫理道德知識教育、閒暇知識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法律法規知識教育等內容展開。(2)社區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秉持“健康快樂,自主參與”的原則,在活動開展的形式、方法、內容上均要貼近居民實際需求。

(三)以社區資源為優勢,發掘社區教育特色。

1.整合社區資源,藉助新媒體擴大社區教育活動宣傳力度。

(1)社工可依據相關政策鏈接當地政府加大對社區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力度,在開闢新活動場地的同時,改建、重組社區原有場地。(2)社區社工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廣泛動員社區居民加入到社區教育活動中來。在這一過程中,社工可以採取定期播放知名學習型社區建設的錄像片或者舉辦學習型社區圖片展的方式,提升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興趣,強化居民的學習意識,提高居民參與建設學習型社區的積極性。

2.建立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獎勵機制。

(1)社工積極搭建好社區居民與社區教育資源的“橋樑”,增強社區閲覽室、健身室、文體娛樂廣場的教育服務功能,建立社區文化活動的信息網絡,使居民積極參與社區的文化教育建設。(2)社工與社區居委會協商制定社區教育活動獎勵表彰機制,對開展社區教育成績顯著的社區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激發社區教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四)以隊伍建設為重點,增強社區教育力量。

發揮社區社會工作者自身專業性,鏈接高校教師入社區

社會工作者對居民需求加以評估,整合資源,鏈接高校教師進入社區開辦相關培訓講座,促進學校德育與社區教育的有效溝通和銜接,緩解社區教育工作力量不足和缺少專業人才的問題。

組建社區志願者隊伍,發掘社區領袖,並由社區領袖牽頭,把社區各類人才有組織地彙集起來,形成一支人員相對穩定、人才結構多樣的志願者隊伍,社區社工定期為社區志願者隊伍提供一些必要指導,帶動建起來的志願者隊伍在社區教育建設中發揮正向作用。

三、社工介入的可行性評估

為確保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教育建設的有效性,可從需求評估、過程及效果評估方面對開展的活動進行評估:

1.需求評估。

(1)進行前期調研,發放調研問卷,根據調研結果評估羣眾需求的程度。

(2)機構根據工作進展記錄,實地效果呈現對計劃進行評估。

(3)參考社區居委會的反映以及居民反映。

(4)第三方評估:根據有關機構或專家對社區的調查,評估社區社會工作者針對社區文化教育開展的服務計劃的有效性。

2.過程及成效評估。

評估項目測量標準

運行機制社區居民是否均建立起居民檔案?

社會工作者走訪居民家庭的頻率變化?

社區學院及居民興趣團體建立起相應規範及遵守情況?

社區學院及居民興趣團體管理成本變化?

社區學院及居民興趣團體管理更加便捷?

活動形式社區小組建立種類及數量?

社區小組工作開展頻率?

社區文化教育內容由少變多?

社區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增加?

資源利用社區在文化教育活動開展上投入資金增加?

社區文體活動場地增加,陳舊活動設施換新?

社區文化教育宣傳方式多樣?

社區教育文化資源居民使用率頻繁?

社區教育文化資源使用羣體拓寬?

人才建設社區高素質專職工作人員增加?

高校教師進入社區開辦講座培訓?

社區領袖發掘人數增加?

社區志願者隊伍壯大?

第4篇: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意義及路徑探索

近些年來,社區教育逐漸被大眾所熟知,同時也越來越受到社會、政府、相關單位和學術界的重視,開展了許多關於社區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具體到縣級電大怎樣進行社區教育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現階段的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存在幾點不足:一是很難投入大量的人力;二是資金投入不足;三是缺少成熟的模式。這些問題造成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種種限制。雖然開展過程會存在一些問題,但電大自身具備一定的優勢。我們可以通過藉助這些優勢推動社會團體和商業企業等進步發展,充分發揮電大在社會建設方面的作用,與此同時,電大可以藉助教育資源積極開展社區教育,促進電大事業的發展。所以,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

一、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優勢

(一)具有較為成熟的辦學系統,是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重要平台

電大通過近30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的教育辦學系統。電大的辦學系統貼近我國對社區教育的發展需求,並在社區教育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通過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能夠實現資源共享,避免辦學設施的重複投入,進而推動社會發展。縣級電大自身成熟的辦學系統為日後開展社區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促進縣級電大可持續發展。

(二)具有較為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滿足社區教育需求

與縣內其他教育機構相比較,縣級電大自身具備了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技術。電大教學在線平台、雙向視頻系統、衞星數字化接受系統、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閲覽室和電子圖書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成員學習的需求,讓其能夠有效推進學習型社會建立。縣級電大具有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設施,充分滿足社區教育的需求。

(三)具有優秀的教育資源,推進社區教育發展

首先是教學資源。在經過十年的開放教育試點後,電大教育已經擁有較為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其中包含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資源,網上教學資源的使用和獲取不再存在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其次是教師資源。縣級電大屬於地方高校,比縣裏其他教育機構相比,縣級電大具備更優秀的師資力量,除了教師擁有豐富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經驗之外,縣級電大還具有管理和聘請專職教師的能力。再次是學生資源。縣級電大的主要生源是在職人員,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時,應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作用。

(四)縣級電大是開展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

社區教育學院是為了滿足社區建設需求,開展高職高專教育,其中包括社會文化生活教育、學歷教育以及非學歷教育,且具有綜合性、社區性和職業性的高等教育機構。由電大自身的定位特徵和社區教育的發展要求,可以看出縣級電大是開展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

二、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意義

(一)有助於促進縣級電大可持續發展

根據某縣教育局的統計數據,2012年全縣初中畢業生大約4500人,隨後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5年後大約會下降17.9%,約3500人,10年後大約會下降32.5%。這也就表明成人高等教育後續生源嚴重減少,縣級電大日後的發展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因此,縣級電大應加強自身的辦學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增加辦學渠道,注重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進而提高縣級電大的辦學質量。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積極組織非學歷培訓項目,擴展辦學空間,對居民的生活品味、文化知識、職業技能和健身娛樂等各方面進行培訓,進而實現縣級電大的可持續發展。

(二)有助於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

社區居民中普遍存在綜合素質低下的部分人員,例如外來的務工人員,具有文明程度較低、技術層次較低、文化程度較低的特徵。根據某社區的調查數據表示,社區居民中文化程度是小學和初中的有38.9%,文化程度是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只有11.1%,並且有78.1的居民技術水平低下,不具備一定的創業技能和職業技能,只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不高、操作簡單和工資待遇低的簡單工作,除此之外,部分居民生活方式不文明,經常發生隨地吐痰、踐踏花草、亂丟垃圾、語言粗魯等不文明現象。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能夠有效改變“三低”的情況,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

(三)有助於推進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工作

國家開放大學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立,逐漸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進而達成人人學習、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理想學習狀態。國家注重學歷和非學歷教育,是一所沒有圍牆、新型的遠程開放大學。縣級電大作為國家開放大學體系中的基礎組織,應注重增強內涵建設,積極推動開放大學的戰略目標和辦學宗旨的實現。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有助於擴大縣級電大的辦學功能,推進非學歷教育的發展,進而完成開放大學的辦學任務。

(四)有助於建設學習型社會

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過程中,全體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人人都熱愛學習,願意學習,逐漸讓學習成為社會發展的衡量標準及基本狀態,同時政府和教育單位也應為其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必備的軟硬件設施,制定關於學習型社會的保障制度,進而讓學習者能夠自由靈活地選擇制度,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意識的實現。縣級電大是為了基層建立起的高等教育機構,這也就表明它的教育本質是大眾化的,符合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滿足社會對人綜合素質的需求,進而在教育理念和實踐形式上形成面向社會開放服務,養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教學目的。所以,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有助於建設學習型社會。

三、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路徑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持

首先是師資力量。社區教育是一項終身教育,這就要求縣級電大教師在開展社區教育時應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因此,縣級電大應實行積極的政策,通過定期的進修、培訓和外出考察等手段加強教師的綜合素養,鼓勵教師投身於社區教育事業中。縣級電大還應與教育行政部門、社區教育學院保持良好的合作,構建起社區教育教師庫,將縣級電大教師歸納到其中,安排教師到社區教育學院中進行教學,緩解社區教育師資緊張。與此同時,將優秀教師引進企業中進行相關學習和培訓工作。其次是社會資源。縣級電大應與社會力量保持良好的合作,整合各類教育機構、教育力量和教育形態,進一步形成覆蓋全縣鄉的教育網絡,把社區和農村黨員的遠程教育網站鏈接到各大電大網站中,為全縣民眾提供一個共享網上教學資源的平台,充分發揮縣級電大的積極作用。再次是自身資源建設。縣級電大應積極開發社區教育資源,制定具有特色、實用性和針對性的課程資源內容,保持多元化的課程資源形式,將多種媒體相結合如網絡課程、教學光盤以及文字教材等,進而滿足不同社會成員的學習要求。縣級電大還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辦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學習專欄,進而擴大全縣民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

(二)獲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贊成和支持

縣級電大應積極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上報電大自身的辦學特色,充分展現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優勢和重要意義,逐漸引起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對其的重視和認可,支持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將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看做是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縣級電大自身具備的作用,促進社區教育發展,進一步擴寬縣級電大的辦學途徑。第一,制定具體的發展計劃。教育行政部門要將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視為終身教育體系建立的重要途徑,將其劃入到教育總體發展計劃中,同時縣級電大也應充分意識到開展社區教育的意義,將其劃入到學校自身發展計劃中,建立專門機構為其提供製度保證。第二,增加縣級電大的辦學區域。在邊遠地區建立電大教學點,充分發揮電大的辦學系統優勢,將社區教育延伸到農村和邊遠地區。第三,制定相應的保證機制。在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過程中,縣級電大和社區要保持雙向互動,政府要在其中發揮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根據法律和政策明確縣級電大的職能和地位,制定相關制度保證雙方的利益和權利,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護。

結語

通過藉助社會教育資源進行合作共享,擴充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資金、條件、師資等,在原有的縣級電大教學模式和資源建設上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羣眾參與其中,進而減少開展社區教育的難度,這是現階段縣級電大開展社區教育的重要路徑。縣級電大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社會教育資源進行合作,加大開展社區教育的力度。同時在進行社區教育開展工作時,將重點放在開發社區教育方案設計、過程評價、工作管理、資源組織上,進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見效快、投入少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lnr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