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廣播稿 >

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

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

有在廣播站鍛鍊的同學們都知道,大家廣播前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沒有廣播稿就不會有好的廣播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廣播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

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1

拳王阿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在阿里的拳擊生涯中,有過數不清的榮譽和輝煌……阿里有一個有趣的習慣,每逢他要參加重大的拳擊比賽時,總是要先乘敞蓬汽車到市中心的繁華街市轉一圈,面對夾道歡呼的人羣,阿里站在車上,一路振臂高呼:“我是拳王,阿里必勝!”然後,無數市民也會一起跟着他們擁戴的拳王高聲吶喊,彷彿擁戴着他們的元首一般。這對一個即將參加重大比賽的運動員來説,確實具有一種增強自信心的作用,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參賽前的信心培育與強化。

常言道:“兩軍相遇勇者勝。”在高考的競爭中,誰心態好,誰就取得勝利,誰就取得成功。在學習實力相同的情況下,心理狀態在高考中起決定性作用。有一些同學在高考前模擬考試中,成績總第一、第二,而那些模擬考試排在他們後邊的人,高考時卻成為狀元。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為什麼?依我看,他們的實力,他們的學習水平,基本上在一個梯隊裏,大體差不多。而高考誰能成為佼佼者,誰能成為狀元,就在於高考時誰心態好,誰發揮好,誰就領先了。

據調查研究,有些本來沒想到會成為狀元的同學,他們沒有壓力,考到什麼水平就是什麼水平;而有些實力很強,常常是第一名的同學,心理包袱很大,壓力很大,結果高考時發揮不好,考試名次反而落在平時考試成績不如他的同學後面了。

高考不僅是打知識仗,也是打心理仗。我們強調心理因素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絕對不是脱離學習基礎而言的,沒有紮實的學習基礎,沒有較好的學習成績,在高考中僅憑心態好,是考不出好成績的。學習基礎與心態,兩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要想高考成功,缺一不可。

因此,對於每一位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説,心理素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複習備考質量和最後的高考成績,可以説,只要首先從心理上戰勝高考,高考就成功了一半。

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2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艱難地跋涉。頭頂驕陽似火,烤得探隊員們口乾舌燥,揮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水了。水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滅了,一個個像塌了架,丟了魂,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隊長。這可怎麼辦?

隊長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兩手舉起來,用力晃了晃,驚喜地喊道:“哦,我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壺從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原來那種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他們踉蹌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看着那水壺,他們抿抿乾裂的嘴脣,陡然增添了力量。

終於,他們死裏逃生,走出茫茫無垠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之時,久久凝視着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

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一縷縷沙子。他誠摯地説:“只要心裏有堅定的信念,乾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着的話。”是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

從某種意義上説,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裏,而是活在精神世界裏,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同學們,不管你現在的成績怎麼樣,不管你現在的基礎怎麼樣,只要堅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奮鬥的目標,你就有了生活的動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高三勵志故事廣播稿3

温斯頓·丘吉爾曾經説過:“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特殊的時刻,他就是為此而生。這個特殊的機遇,如果他能夠把握,將使他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一個只有他才有能力完成的使命。此時,他將感受榮耀與偉大,這就是屬於他的輝煌時刻。”

有一則故事説的是:詹姆士年輕的時候除了打拳,沒有別的生存技能,但是拳打得又不好。每一次在拳擊台上,不被對手直接打倒就算好運了,所以靠打拳為生的他也不能賺到更多的錢。

經濟危機來臨,整個美國處於大蕭條狀態。沒有多少積蓄的詹姆士一家五口,掙扎在生活的死亡線上。如果詹姆士想讓妻子和孩子活命,他就必須要賺到錢。對於沒有其他技能的詹姆士來説,惟一能夠賺到錢的本事就是打拳。最後,這個從前屢戰屢敗、離開拳台許多年的人,為了能夠讓家人活下去,決定重回拳台。這一次,走上拳台的詹姆士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曾經戰勝過他的很多對手,這一次卻紛紛倒在了他的`面前,詹姆士拿到了豐厚的獎金,並奪得了拳王的稱號。

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詹姆士,為什麼這一次會如此神勇,與年輕時候的他判若兩人?詹姆士輕聲地説:“因為我心裏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當記者問他想要什麼的時候,他簡單地説出幾個字:“牛奶和麪包。”

讀到此刻,內心無比感動。樸實的言語道出了現實生活的殘酷和樸實無華的奮鬥真諦:我們不能擁有的,往往都是我們沒想過要得到的;我們真正服從的,是我們自己的目的和需求。

像詹姆士一樣,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屢戰屢敗過,也曾迷惘過、彷徨過。僅僅是“麪包和牛奶”這樣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們可曾在成功的路上徘徊過許久?知道與不知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想知道和能知道也迥然不同。知道自己要什麼,是決定我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很多時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可能連自己想要去做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們不能擁有的,往往都是我們沒想過要得到的。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我們有想法,不一定有辦法;我們有能力,不一定有平台;我們很努力,不一定有機會。其實,所有這一切比起自己想要什麼來説都顯得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在一段時間內蟄伏,但不能允許殘酷的現實玩弄我們的想法。思路決定出路,目標決定我們選擇現在去做什麼,決定我們每一步該怎麼走,每一階段又該實現什麼目標,事情應該做到什麼程度。所有問題和細節搞清楚之後,就大步流星勇往直前走下去。記住,很多時候,決定我們的不是路,而是路上的腳和腳上的心靈。

標籤: 高三 廣播稿 勵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guangbogao/ykymo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