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2021年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2021年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在生活中,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那要怎麼寫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年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2021年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1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將和老師們一起交流下本人在數學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大家都知道,每節課前,我們都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中考考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課後作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等等,但是真正想做好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雖然教了十幾年學了,但是在每節課前我都會把上課的流程再過一遍,先講什麼,再講什麼,哪個地方練習,出什麼樣的習題,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自己怎樣教,還要考慮到學生怎樣去學,知識點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用怎樣的方法教給學生,他們接受起來才更容易,才更願意去學,而後者也是我現在考慮最多的問題。比如説哪個地方需要我講,哪個地方需要學生討論交流,還需要提醒學生注意什麼等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要考慮周到。只有自己條理清晰了,準備充分了,上課才有底氣,才能靈活處理隨機的一些問題。

二、嚴抓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1、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魏書生説:“學習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第一節課起,我就嚴抓聽課習慣,學會傾聽是學會學習的第一步,不僅要聽老師講,還要聽同學們的講解,你不聽我可以不講,也可以放慢進度,直到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為止。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不斷在教學中鞏固強化,就會對我們以後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恩威並施,讓孩子在敬畏你的同時,還要喜歡你我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在開學第一節課時,我就向學生提出了嚴格的學習數學的要求,並反覆強調。上課沒幾天的時候,學生就跟我説,老師,你太有威嚴了。但是,嚴歸嚴,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還是比較輕鬆的。我們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他才想學。所以,我想的更多是怎樣讓孩子高高興興的學習,我們要和學生“鬥智鬥勇”,我們要想方設法,既要讓孩子聽我們的,我們自己還不能生氣,只有孩子們自己想學了,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比如開家長會的那天,我在我們班連上了三節課,學生沒覺得累,我也沒覺得累,原因是,我們都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都有成就感,自然就感覺時間過得快了。説實話,這得益於小組合作,如果這三節課都是我講,不光我累,學生也煩,所以我就鼓勵學生講,學生講完後,多表揚,誇要誇到點子上,不能太籠統。

3、尊重學生,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培養其自信心學生都是要面子,我在提問學生的時候一般是感覺他能回答出來,我才提問他,如果我感覺他答不出來,也不會故意給他難看。這樣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課上要不斷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技巧。數學題太多,做也做不完,而且,數學非常靈活,變化多端。如果一味的玩題海戰術,不講方法和技巧是完全不行的。數學主要是思維的訓練,如果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他們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一通百通。比如實際應用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分析問題,用怎樣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如可以列表,可以畫圖等等。當我講用列表來解數字問題時,學生就能遷移到年齡問題,分配問題,調配問題等等,因此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三、通過作業發現問題,着眼細節,有效落實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戴維"帕卡德(惠普創始人)沒有落實,一切都是空談;沒有落實,就沒有成功。我批改作業時都是把對的和錯的分開,錯的單獨發下去改錯,然後再收上來批改,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錯點,再反覆練習。如我班的一個學生一去分母就漏乘,一次作業錯四五個,我就單獨找他來,讓學生自己説錯誤原因,結果後來就很少漏乘了。還有五班一個學生,全部是移項錯誤,也是相同的做法。四、及時與學生交流,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親其師信其道。平時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

五、重視小結和反思如果我們每節課能夠留出五分鐘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梳理,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歸納,並找出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問題,才能達到對知識的昇華和個人能力的提升。然而我們每節課的時間好像都不夠用的,就少那麼幾分鐘,實際上,我們講得再好,不如學生做得好。因此,我們還得少講,精講,主要是指導、點撥,具體工作還是讓學生做吧,我們只需要留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就行。

六、合作共贏,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事實證明,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優勢互補,事半功倍。

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和交流我的一年級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對於只有一年小學教學的我,談不上有太多經驗。下面我將從備課、課堂教學常規、作業佈置與反饋這幾方面談談我的'淺薄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時,要充分利用教材,瞭解教材編寫特點,瞭解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我會通過仔細閲讀與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清楚的知道在每個例題,每道練習題中編寫者的意圖以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我想只有瞭解了這些,才算吃透教材,我們才能更精準的把握住教學重難點,能夠更好的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課堂教學常規

第一,要激發學生興趣。小學一年級學生愛説愛動,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一年級的學習內容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或者日常生活中都有過學習。如何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熱情,一直也是我比較頭疼的事情。記得有一次,在講例題的時候,我突發奇想的利用例題的情境編了一個故事,用故事做開頭引入新課。那一次上課,學生與之前相比,學習興趣高漲了許多,學起來也很帶勁。經過那一次偶然,在之後的新課教學當中,我也都是採取同樣編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課,效果真的很不錯。有時候我也適當運用遊戲教學,這個方法也能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力不集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在教學兩個數字比大小時,我帶着學生做了猜數字的小遊戲,不僅鞏固了知識點,還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生性好動,在課堂上隨意性很大,想説就説,想下座位就下座位。面對這些學生,我們不能太着急,要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既要認真傾聽老師的引導講解,更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如比比誰坐得好、聽得認真,比比誰能複述剛才同學的答案,比比誰還有更好的回答等等。

其次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會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習信息的反饋,同時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再次,重視課堂紀律。由於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上課坐姿不端正,隨意説話的人大有人在。開始我就是不停的反覆強調坐端正,不要講話,效果不大。後來我採取了對口令的形式,一二三四坐好姿勢,五六七八閉上嘴巴。我説上句,學生們對下句,同時坐端正不再説話。

第三,重視書寫。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利用田字格本加強對書寫的練習。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我也是經常講評,利用多媒體展示平台,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

三、作業佈置與反饋

作業佈置我是以學校發的資料為主,同步練習,注重錯題的訂正。我會在批改後把錯誤率較高的題,集體講解訂正。對於個別錯誤,讓學生帶回家訂正。但是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由於家庭環境不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認真並正確的把錯題訂正過來。對於這樣的我就把學生留在辦公室面對面訂正或講解錯題。

俗話説“教有法而無定法”,上面的表述只是我在從事一年級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點經驗和點滴體會,很不成熟。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經驗交流發言稿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首先,初中的數學是打基礎的學科,學習的都是很基本的知識,比如代數裏的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到了高中甚至大學都是一直在用的。再比如幾何裏的邊角關係,一些基本的平面圖形的性質,像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圓的性質等等,不僅僅在高中的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的學習中用的上,到了大學,在空間解析幾何裏也要間接地用上這些性質。所以在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意識到這門課對你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益處,帶着一個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就會有一個好的開始!

有了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接下來就是方法的問題了。其實,如果肯下工夫,肯鑽研,是沒有學不會的知識,掌握不了的概念的。課前的預習很重要,預習後心裏就有了底。這樣聽課時就好比是一次複習。關於聽課時的狀態,我崇拜的著名的數學教師孫維剛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一個概念提出來了,不妨試着自己先給它下定義;一個定理或公式寫出來了,自己先試着去證明它;一個例題寫出來了,自己先試着分析、解出它。讓思維跑在老師的面前,這樣聽課,才會體會到思維的樂趣。”寫在這裏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數學的學習本身就包含很多的思想和概念,有時候這些思想概念是靠自己感悟獲得的,但大多數時候他們是通過和別人的交流中獲得的。試着去和身邊的同學、老師交流你的感想,利用各種機會和別人交流。一定會有收穫的!

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看一些數學競賽方面教程,開闊一下眼界。就算是看不太懂也沒有關係。因為通過深層次的學習,你大體可以知道某一個獨立的知識點在更高的能力層次上有什麼要求。這樣反過來再看課本上的內容的時候,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麼簡單啊!

平時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對數學的興趣,當然不能只把知識侷限在所學的書本上。我平時就喜歡讀一些小冊子,有的是講數學家的故事的,有的是講數學上的大發現,也有的是講數學史上的有趣的故事。配合着課本讀,會提高你對數學的興趣的。

當然,最實用的學好數學的方法就是肯下苦功夫。孫維剛老師曾經説過:“要熱愛枯燥和痛苦,要耐得住寂寞,要學會享受不是享受的享受。”這其實也正暗示了“學數學如做人”,“不是享受的享受”對那些視數學為攔路虎的人永遠不是享受,而只有那些鑽進去了,在數學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程度的“徹悟”的人才會把學習數學當成一種享受,並永遠珍藏在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o07g7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