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2015關於世界遺產故宮導遊詞

2015關於世界遺產故宮導遊詞

  【篇一】

2015關於世界遺產故宮導遊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此處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徵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裏即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何謂“御門聽政”呢?這“御門”即指太和門,“聽政”是指聽取政事。您可能覺得新鮮,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麼多的宮殿不用,偏偏跑到這裏來處理朝政,是不是有點做作呀?其實這並不是皇帝故弄玄虛,而是出於無奈。怎麼回事呢?原來呀,在永樂皇帝自南京遷都北京以後,不到一百天,嶄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無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樂皇帝想,是不是我遷都勞民傷財,上天要懲罰我?怎麼辦?只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動上蒼。因為三大殿被燒燬,無處可去,又要對上天表現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門辦公,也真是夠辛苦的。到了清朝,雖然也有御門聽政的做法,但聽政處自康熙以後改在了乾清門。自清朝咸豐皇帝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御門聽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後,又有了聽政,不過不再是“御門聽政”,而是變成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了。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後,未出三年,大清國就滅亡了。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

  【篇二】

女士們、先生們: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為“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有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佈置着帝王發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仄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春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處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周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故宮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朋友們,因為時間倉促,這次對故宮的介紹就到此結束。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詳細的參觀。謝謝合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ywv8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