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遊,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1

大家好,我叫林志偉,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志志導遊,歡迎大家來到花果山。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下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連雲港,位於我國海疆的中部,江蘇省的東北部。景區面積84.3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峯。其中花果山的玉女峯是江蘇省的最高峯,海拔624.4米。

下面請旅客朋友們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小心一點,我們要進參觀了。你們可以看見許多的小猴子,它們可是孫悟空的猴子猴孫哦!瞧,他們有的擠眉弄眼,有的上躥下跳,多可愛!你們可以到右邊去買食物,或者桃子給它們吃,不可以亂喂別的東西,不然它們會吃壞肚子的。還有大家不可以太靠近它們,因為它們還是有一點野蠻!

現在你們看到的就水簾洞,水從向高處懸崖降落,濺起了水花,很壯觀吧!現在可以穿越水簾洞,但記住一定要穿雨衣。現在我們進入水簾洞,你們可以看見孫悟空當年坐的那把寶座,大家可以坐在上面體驗一番。

穿過了水簾洞,你們可以看見一園子的桃樹,上面掛滿了鮮美誘人的桃子,你們可以摘一點桃子品嚐。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一小時後到這裏集合。

本次旅程到此結束,祝你們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如果下次還來花果山的話,還可以讓我當你們的導遊哦!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2

西山公園位於桂林城西,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隱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為佛門聖地,建有西慶林寺,為當時南方五大禪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龕90餘座,造像200餘尊。明清以前,西山東南麓曾有一片佔地700畝的西湖,荷塘月色,煙波裊裊,湖中一玲瓏小山若隱若現,是名隱山。後無人疏浚,遂遭淤沒。今僅開出湖面74畝,荷塘25畝。現國內主要景點有隱山六洞、西峯、觀音峯、龍頭峯、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館、桂林熊本友誼館、隱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橋和亭台樓閣等。現已成為桂林第二大的綜合性公園。

西山公園園門在西山山路東段北側,與停車場、公共汽車站相對,是公園的大門,進入博物館、西山、西湖的入口處,由一組亭廊建築組成,建成於1980年10月。正門4柱、3開、通脊、綠瓦、吻鴟雲頭裝飾,門上有著名書法家啟功題“西山公園”匾額。正門東側為有坡頂、綠瓦、通花琉璃窗的連廊與出入口圓拱門相接,拱門再東為售票亭。園門前有1200平方米的開闊坪場,中有花圃。這組建築總面積為585平方米。整座園門與園中景色協調,典雅有致。

桂林博物館位於市區西山公園內。1963年開始籌備,1986年興建,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開館。是一座以桂林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性博物館。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由序廳、報告廳、接待廳、資料情報室、文物庫房和8個展廳,有“桂林歷史文物陳列”,廣西少數民族風俗陳列”,“國際友人禮品陳列”、“明清瓷器陳列”等項內容。館藏文物21500件。此外,還經常舉辦各種藝術作品展覽。

桂林熊本館在市區西山公園內。1990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947.2平方米,紀念庭園1200平方米。日本民居式建築風格。由常設展廳,特殊展廳、紀念庭園組成。常設展廳設置日本八疊室、茶道室,還展出介紹熊本的照片和傳統工藝品。特殊展廳舉辦兩市各種交流展出活動。日本式庭園體現熊本居民生活習俗和情趣。熊本館是兩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結晶和象徵。

西山在秀峯區西山路東段,湘桂鐵路西側,距市中心廣場2公里。由12峯組成,主要有千山、立魚峯、西峯、觀音峯等,以西峯最高,由距今3.5億年前的上泥盆紀不大純的石灰巖地層組成。西山羣峯有個峯谷地帶,這裏安葬着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蘇聯陸軍中校巴布什金。峯谷西為千山,山勢險峭,是南北橫列的屏障;東北面是立魚峯,像騰躍水面的巨魚;西北為西山的主峯西峯;北偏西方向為觀音峯,峯下一危石若龍頭,名龍頭峯,峯石嶙峋,又稱“龍頭石林”。

西山曾為古代佛教勝地。唐宋時,這裏殿宇輝煌,星羅棋佈。唐有著名的西慶林寺,亦名延齡寺、西峯寺;宋有資慶寺、千山觀。一時高僧名士、善男信女,雲遊於此,絡繹不絕。千山、立魚峯、觀音峯、龍頭石林一帶有摩崖造像兩百餘尊,多為唐代作品。

近年綠化石山,遍植花果松柏,覆蓋面積達39%。唐莫休符《桂林風土記》説的“峯巒牙張,雲木交映,為一府勝遊之所”,今天才真正大放異彩。

觀音峯在西山公園西,海撥328米,相對高度178米,高度僅次於西峯。這裏是摩崖造像的寶庫,沿石磴可攀峯頂,道側有佛像數十龕,百餘尊、高者2米,小者數十釐米。半山脊有著名的毗盧舍那佛,為唐調露元年(679)李實所造。佛龕為天然石窟,高3.8米,寬2.6米;像高1.20米,胸寬0.79米,盤坐蓮台上;台高0.52米。佛旁趺坐高0.9米蓮花菩薩左右各一。下有“造像記”。不遠處有西峯亭。西峯是佛教文物勝地,也是觀賞城西山水田疇、樓宇、雲霞的好地方。第~範文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西峯在西山公園西,與觀音、千山、立魚為連座峯林、位於3峯西部,海撥357米,相對高度107米,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97米,山體面積82.25公頃,拾磴可達峯前之龍頭石林。遠望西峯,挺撥高聳,雄踞諸峯之土,是西山的最高峯。每近黃昏,夕陽遍灑,金光萬道,是為膾炙人口的桂林八景之“西峯夕照”。

西峯亭在立魚峯山腰,是“西峯夕照”的觀賞佳處,因稱西峯亭。原為木結構,建於1958年,後廢,現於舊址西一平台上,新建鋼筋混凝上結構,單檐、攢尖頂、朱柱、綠瓦的八角亭,高10米,長寬各8.3米,面積71平方米。周有石欄,上有著名書畫家黃苗子題額,下有楹聯,“環觀千峯景;小坐一亭風”,誘人流連,極目四野,境幽林靜,開拓塊壘,頤和情性。

千山位於西山公園西峯東南。海撥357米,相對高度207米。唐貞觀年間(627~649)建有千山觀,宋時重建,廣西經略安撫使張孝祥書、靜江府知識李曾伯刻“千山觀”3個大字於觀側,均久廢,唯遺址尚依稀可辨。千山林木豐茂,景色宜人。宋詩人方孝孺為廣西提點刑獄時,建“碧桂山林”、並刻4字於石,擬伴其母終老於此。現有石磴至峯頂,是一條曲折清幽的風景道。

千山觀在西山公園的千山之上,唐貞觀間建,宋重建。地高勢雄,視野寬闊,為盛遊之地。宋張孝祥《千山觀記》雲:“乾道丙戌(1166)歷陽張某,因超然亭故基作千山觀,高爽閎達,放目千里,晦明風雨,各有態度。觀成而去,乃書記其極。”在千山登山道旁,有李曾伯刻、張孝祥榜書“千山觀”於石壁上。現久廢,遺址當在“千山觀”摩崖處。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3

對於江南古鎮,我是百去不厭的,也許那粉牆黛瓦的簡潔與古樸,那小橋流水的詩意與悠然,正合了我性情中的幾分寧靜、幾分懷舊、幾分浪漫。在江南,古鎮是一抓一大把的。從最早因為陳逸飛火起來的周莊,到魯迅筆下的紹興,再到近幾年名聲大噪的西塘、烏鎮、同裏、甪直、南潯、千燈、楓涇、木瀆、朱家角……

其實,在江南水鄉至今仍保留有許許多多的古樸秀美、鄉土氣息極為濃郁的水鄉古鎮,有如“養在深閨?宋詞?”的美少女。這些小鎮同樣是小橋流水人家,卻沒有摩肩接踵的遊人和小商小販的叫賣聲。有的只是那些往來的小船和小橋下恍惚斑駁的人影,錦溪就是這樣一個古鎮。沈從文曾把錦溪喻為睡夢中的少女。錦溪鎮志上記: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水面,滿溪躍金,燦若錦帶,故名錦溪。於是遙想:錦溪一定是手拿絲繡團扇,躲在深閨中的江南女子模樣吧?那我一定要去看看她了!未進鎮裏,我先被那一池湖光波影所吸引。長廊卧波,初秋的錦溪整個的睡在水之上。

傍晚時分,微風、夕陽靜靜地點染錦溪的青瓦白牆,遊客在靜靜地離開,而錦溪的人們還是悠閒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外來的遊人只是路過他們家門前的過客,或許也是他們眼裏的一道風景線。

千年後的今天,湖中層層漣漪在秋陽映照下閃爍着萬道耀眼金光,水冢邊植有蒼松翠柏,小島上的水冢、小亭、石牌坊一派流光溢彩。當我們划船行駛到這座小小島旁時,能做的除了欣賞水冢畔的霞光雲影外,也不過是為這個故事徒添些感歎罷了。在廊棚裏走走,在美人靠上歇歇,我悄悄地駐足,靜靜地回眸。我不想驚動了這位寧靜的少女,讓她永遠在睡夢中吧——永遠温婉美好!有一個柔美的地方叫錦溪,這條包孕在江南水鄉五湖三蕩間的河流,歷來就有“金波玉浪”的美譽:夾岸桃李紛披,花葉盡灑河面;晨輝夕照之中,滿溪躍金,燦若錦帶。這就是“錦溪”名字的由來。

古老的溪流馱起了一座古老的錦溪鎮。千百年來,這裏的人們枕河而居,與水為鄰,親密無間。街道依水而築,房屋臨水而建,橋樑越水而過;正是“春風拂指柳依依,無數鶯聲燕語時。紅杏碧桃花爛漫,長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盡,一溪煙雨當迷離。古老的石橋是錦溪最美的點綴,我們的小舟不時從橋洞下穿過。這些被長長地駁岸擁抱的古橋,這些經歷了歲月風雨的古橋,串起錦溪像一幅長長的、淡彩的水墨畫卷,在我們眼前延展開來,美好而令人敬重。

下得船來,沿着河岸在石板路上漫步,感受悠然散淡的古鎮風情。沿河而築的房屋雖然上了年紀,因為有人居住,並沒有顯得特別陳舊。清清的綠水穿鎮而過,不管你走到哪裏,都能看到亮晶晶的水倒映着綠樹和古橋,倒映着臨街的老屋和山牆。小巷深處,市聲漸漸遠了,秋風漸漸涼了,我徜徉在這份難得的寧靜中,獨自享受着內心的'怡然。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4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現在我們要去的景點是莫愁湖公園。

莫愁湖的背後究竟有哪些歷史故事呢,讓我們邊走邊説。我們面前的莫愁湖又稱滄浪湖,俗名北湖。位於鍾祥市郢中城區北隅,與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緊鄰。因戰國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而得名。明代詩人曾發祥詩曰:“莫愁家住近滄浪,村與湖光共闡揚。溪影尚能描翠黛,藕花猶醉學新粧。閲人凡幾名偏隱,醉我於今勝欲張。從此石城添故事,好將簫鼓吊盧娘。”滄浪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誦莫愁。明王格有《興都謠》讚道:“莫愁花月郢門西,舞罷春風翠袖迷。悔向盧家鬥粧粉,鴛鴦飛上五陵啼。”從眾多的詩徵文考和民間傳説中可以得出如下描述:莫愁女,姓盧,名莫愁,大約生於公元前三世紀前後,楚別邑郊郢石城(今鍾祥)桃花村人,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民間歌舞藝術家。她聰明美麗,能歌善舞,“容似香荷新瓣,行如風送彩雲。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起舞袖吐虹”。每天手搖雙槳,口唱民歌,迎來送往,駕舟於江濤湖浪之上,息槳於桃花柳林之中。她那清脆悦耳的歌聲,常使人們忘卻憂愁,因而,其名盛傳國中。後被召入楚王宮為歌舞侍姬,“十萬作纏頭,莫愁不肯留。”幾經磨難,終於逃離王宮,回到民間。“家家迎莫愁,人人説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傳説莫愁女的未婚夫東鄰王襄哥被楚王流放到三吳揚州。古《莫愁曲》記述了莫愁女漢江淚別襄歌的悲痛情景:“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古《樂府》詩:“冉冉水上雲,曾聽屈宋鳴。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據傳莫愁女曾經屈原、宋玉指導,翻古傳高曲,融楚辭樂聲,繼楚大琴師劉涓子之後,完成了寡和之曲《陽春》、《白雪》的入歌傳唱,更顯得她才氣橫溢。所以,兩千多年來,鍾祥一直流傳着許多關於莫愁女的美麗動人故事。人們為了紀念她,便把她搖艇行歌的滄浪湖改名莫愁湖。

莫愁湖曾歷經滄桑,據民國縣誌記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即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又據《郢城開復古河原委》載:“敖山頭下敖河口西流至南,徑龍爬坑、黃泥港、花園、牛路凹入莫愁湖。由湖入漢徑石城東南下,自漢魏以來及明正德以前漢水皆徑石城流。自世宗入繼後,漢水乃漸徙而西,湖亦漸淤生蘆葦彌望”。為疏通莫愁湖與漢江的通道,清乾隆年間,湖廣總督德沛向皇上具奏《請疏淤河以利民田以通商賈疏》,乾隆三年八月初九日接到皇帝硃批:“楚省工程頗多,似此可行可止之事莫若緩之,或遇地方偶爾水旱以為興工待賑之舉,不亦美乎,何急迫乃爾。欽此!”以後無有續請者,所以連接莫愁湖的內河至今沒有開復。

如今,莫愁湖水面雖然逐漸淤塞到只剩2平方公里,但水質清澈,潔淨。遠遠望去,波光粼粼,楊柳依依,湖光山色不遜當年。環湖路已建成了湖濱公園。公園沿湖而建,蜿蜒曲折,佔地面積12。36公頃,綠地面積11。06公頃,佈局有春園、夏苑、秋廊、冬林4處個性鮮明的遊園,建成了“南國風情、探古尋源、夢幻莫愁、桃花潭水、梅林幽徑、荷塘月色”等眾多景觀。景區內亭台樓閣、小園芳徑、綠樹成蔭、花草錦簇。環湖建成步遊道3360米,配套綠化、景觀燈等設施。每到夜晚,華燈齊放,燈火輝煌,成為一道靚麗的湖濱風景線,是市民度假休閒娛樂的理想之地。一位市民用一首詩形象地概況了現在的莫愁湖:“莫愁盛世換新裝,南岸樓林代亂崗;擴湖清於融彩霞,植樹修亭沐朝陽;情侶沉醉環湖路,宿耆痴迷博弈鄉;遊船翩翩播絢爛,珍禽陣陣賽翱翔。”

實用江蘇旅遊景點導遊詞大全5

木瀆古鎮位於蘇州西郊靈巖山麓,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位於蘇州城西南15公里處,有“吳中第一鎮”之稱。風景名勝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國園林古鎮。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靈巖山館、古鬆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中嚴家花園為江南名園,為台灣政要嚴家淦先生故居;虹飲山房是乾隆民間行宮,內有二十道清代聖旨,彌足珍貴。其深厚的文化藴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説,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最佳旅遊季節到蘇州,最佳行程在三日左右。

如果第一次來蘇州,花上一天時間,遊玩蘇州的園林,還是很有必要,比如拙政園、獅子林、虎丘、盤門。如果已經來過,那大可跟着我們的步伐,尋找幽靜的春色,花上半天遊山塘,下午逛逛平江路。貢獻一天半給西山。此外,餘下的時間,可以抽空聽聽評彈,逛逛夜園林。如時間緊張,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四季均適宜出遊。歷史文化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0年),秦以吳國故都設立吳縣,木瀆隸吳縣。三國時,木瀆已是三吳重鎮。東晉時司空陸玩為陸遜後裔,曾建宅於靈巖山館娃宮舊址,後舍宅為寺,木瀆成為佛教勝地。宋代,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北宋設木瀆鎮,屬吳縣,鎮以瀆名。”,當時木瀆已是蘇州城西諸鄉鎮的中心。至明代,木瀆為吳縣六鎮之一。清朝中葉,木瀆已是吳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揚繪有一幅乾隆年間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圖卷《盛世滋生圖》,其中木瀆部分竟佔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倖木瀆,為這裏的山水風光而傾倒。民國時為木瀆區公所駐地。

1949年4月解放後,為木瀆區政府駐地。1952年升為縣直屬鎮。1954年9月劃歸蘇州市郊區。1958年8月,復劃歸吳縣。1985年金山鄉與木瀆鎮合併,遂成為鎮管村的建制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ol4w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