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精選5篇)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精選5篇)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介紹成都的導遊詞(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精選5篇)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1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位於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武侯祠享有三國文化聖地的美譽,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下面呢,就讓我們細細參觀,瞭解吧。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武侯祠景區。大家看到大門兩側,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請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這一通就是明碑,明碑着重介紹了武侯祠的歷史沿革。明碑的下面呢,是龍王的兒子——贔屓。民間啊,有這樣一個傳説——摸摸贔屓頭,一生吃穿不用愁。一會兒啊,各位可以去摸摸看,圖個喜頭。

接下來,請各位隨着我往左邊走,這是武侯祠最大的一塊石碑——“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碑”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絕碑”,為唐代作品。“三絕碑”位於大門的右側,碑身及碑冒通告367cm,寬95cm,厚25cm。元和809年,劍南四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同僚來此拜謁諸葛亮,斐度作為幕僚隨行。斐度很早以前就想寫文章讚頌諸葛亮,到成都遊武侯祠後,懷着景仰之情寫了這通碑文。碑文主要描寫了諸葛亮的治人之術、事君之節和立身之道,稱頌他是千古罕有的政治家。

公元809年,修建了這塊碑,名為“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碑”。所以啊,這塊碑又被稱為“唐碑”。説到這兒啊,我想給位遊客朋友要產生疑問了,這塊碑又為什麼叫“三絕碑”呢?這三絕到底是指的什麼呢?其實啊,這三絕即指裴文、柳書、魯刻。

三絕碑的碑文,由裴度所撰,裴度一生歷事四朝,後數度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書丹者柳公綽,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的兄弟,他的書法端莊渾厚,結構嚴謹。鐫刻人為當時著名的工匠魯建。無論是從文章、書法、鐫刻上它都是精美絕倫的。所以啊,後人稱之為“三絕碑“。大家可以近距離的欣賞欣賞古人的智慧結晶。

接下來,讓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吧。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2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們光臨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近幾年,她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後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範例獎”兩項殊譽。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藴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蹟眾多而聞名於世。“錦城”“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温16℃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為7區4市(縣級市)、8縣。即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温江縣、新都縣、雙流縣、大邑縣、新津縣、郫縣、金堂縣、蒲江縣。此外,還設有國家級四川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我們一般説的成都市區則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為“五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成都早在一萬年前就已成為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們就用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裏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古蜀文明。大約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今彭州市、新都縣交界處)遷到此處,取周太王遷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一典故,定名“成都”。這時的成都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後,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為郡、州、省一級行政區的治所和軍事重鎮。其間,成都曾前後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此,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後的“前蜀”和“後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成都有着悠久而燦爛的工商發展歷史,特別是絲織業的發達,名冠中華,遠銷國外。西漢時期,成都因經濟繁榮成為當時中國的“五都”之一,織錦業已成為漢朝的重要國庫收入來源。成都是蜀錦織造中心,朝廷在此設置了“錦官城”,派有“錦官”進行管理。這也是成都又稱為“錦城”,繞城而過的府南河又稱為“錦江”的原因。蜀漢時期,諸葛亮在四川實行休養生息,扶持農商的經濟政策,成都作為蜀漢首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從晉代左思《蜀都賦》的敍述可見當時盛況。他説“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萬千,墮賄山積,纖麗星繁……”好一幅百貨雲集、萬頭攢動的市場交易圖!唐代,成都有“揚一益二”之譽,説她的繁華僅次於江南的揚州。到北宋時期,成都已成為僅次於汴京的大都會。這時的成都,由於在晚唐五代的紛爭中處於相對安定的情況下,工農商業都有所發展,商市貿易突破了傳統的坊市格局,發展了專門的交易市場,不僅有城內東南西北的綜合市場,也有了專營產品的市場,如草市、糠市、鹽市、騾馬市等,鬧市區還有了“夜市”。此後的成都歷經元、明、清諸朝和民國時期,其間雖有多次的興衰起落,但她作為四川省經濟中心的地位並無變化。

成都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工藝之鄉。蜀繡、蜀錦名滿天下,列入中華四大名繡、四大名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製作精美、工藝獨特,為歷代傳世名品,近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許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證;唐代成都出產的“雷琴”,載譽全國,被聲樂界視同珍寶;成都的印刷業在宋代是全國三大印刷業基地之一,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讚譽,倫敦博物館所藏敦煌文書中有五代時期成都的木刻“曆書”,為世界最早的木刻曆書印本;成都的造紙業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紙”是官方規定的詔書、冊令用紙;女詩人薛濤製作的“薛濤箋”被文人詩客視為上品。成都的金銀絲製品、竹編、草編、也都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

成都是燦爛的蜀漢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擁有輝煌的文明歷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興學,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正規的官辦學堂、為四川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漢賦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馬相如、揚雄兩位,晉代史學家《華陽國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詩人薛濤、音樂家段安節、五代詞人歐陽炯、繪畫大師黃筌、宋代學者《資治通鑑》副主編範祖禹、理學家魏了翁、醫學家唐慎微、明代文學家楊長庵、清代著名的“儒將”嶽鍾祺,加上現代文學鉅子巴金、艾蕪、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3

第一天,我們去了都江堰,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是李兵父子倆修的,快20xx多年了呢!這個都江堰可不簡單,他可以防洪、防旱的。岷江被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流入長江,內江流入稻田,非常巧妙吧?防旱的時候,水只流到內江,防洪的時候,水既流到內江,也流到外江。都江堰真是巧奪天工,造福後代呀!

路邊的野花在空氣中散發着清香,我們走在都江堰靜靜的江邊,一邊走一邊不感歎着古人的偉大。

城隍大殿是城隍爺審案的地方,小鬼是負責把鬼魂抓回來的,如果有罪,就到閻王爺的十殿去報到,如果沒罪,就放了他。

我們第二天去了青城山,青城天下幽。裏面的確非常幽靜。那裏的.樹木高大挺拔,山谷深不見底。到了半山腰,我和媽媽詩興大發,媽媽出了上聯:“深山幽谷有仙人”。我脱口而出就對出下聯:“青城仙觀飛仙鳥”。而老爸對的是“都江水濤拜二王”唉,缺了點兒詩情畫意,男生就這樣。

第三天我們又去了峨眉山的金頂,到了上面,我們第一個看到的是金色的十面佛,他很高,他的坐騎是大象。十面佛用慈祥的微笑看着我們,彷佛在説:“阿彌陀佛,你們玩兒得開心吧!”跟十面佛一樣,大殿的屋頂也是金色的。在陽光照耀下,金頂和十面佛金光燦燦,散發着神聖的光芒。

一陣仙風吹過,風湧雲起,這時候雲海像無邊無際的海洋,雲霧撲面而來,十面佛和金頂周圍仙霧縹緲。這不就是人間仙境嗎?

青城的幽,峨嵋的秀,岷江的水,都讓我流連忘返。什麼時候再去看看呢?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4

我們進景區看到的第一個池子叫迎賓池,它並不大,池底花花綠綠的,而且池子的中間有棵小樹,這就更突出了池子的美麗。之後我又看了幾個連在一起的、形狀類似的水池,但池底的顏色卻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近看,像一朵查字典;遠看,又像色彩波瀾的大海,波浪起伏,頗為壯觀。

登上黃龍第二台階,就到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洗身洞。溶洞位於一堵40米寬的鈣華掛壁下部,洞高約1米、寬1.5米,進洞1米處,佈滿了淺黃色、乳白色鐘乳石。洞口水霧瀰漫,飛瀑似幕,傳説是仙人淨身的地方,不育婦女入洞洗身喜得貴子。這些傳説給洗身洞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從洗身洞到婆蘿彩池,有一道長約1500米,寬70-120米的鈣華流,在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中最壯觀、最長、色彩最豐富,稱為“金沙鋪地”。左側是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淨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歎為觀止。

黃龍景區的海拔分佈在3000~4000米的地方,由於我對高原的反應很厲害,所以走起路來就比較吃力,不時地要停下來休息,這樣我就沒有到達黃龍的最高處五彩池。我非常遺憾沒能登上黃龍景區的最高處,當然就沒有看到嚮往以久的五彩池和黃龍寺了。不過如果有機會再來黃龍,我一定會把所有景點都看到。

介紹成都的導遊詞5

中國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國時代是其中很短卻又很精彩的一段。歷史學家認為,三國時代僅45年,是從曹魏取代漢朝到司馬氏取代魏建立晉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則認為應從漢末黃巾農民起義至三家歸晉(公元184—280年),前後近百年。三國時代的得名,是因當時神州大地上並存着三個地方政權。這三個政權是: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佔據黃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陽;孫權建立的吳國,佔據長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劉備建立的蜀國,佔據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成都武侯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溢號忠武侯,後人便尊稱他為武侯。

武侯祠始建於何時,已經沒有資料可考了。但從杜甫《蜀相》詩的描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來推斷,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時代,這裏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廟;明代初年,祠廟合併為一;明末,祠廟毀於戰亂。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舊址上重建的。大門懸掛着“漢昭烈廟”的橫匾。漢,是劉備政權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後的溢號。匾額説明,這裏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麼又稱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一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説,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尊臣卑的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名稱了。

從大門左側簡介和平面示意圖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佈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為劉備陵園。祠內有蜀漢歷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塊,匾聯60多幅,鼎、爐、鍾、鼓10餘件。因此,確切地講,武侯祠應該稱作蜀國君臣紀念堂。它是研究蜀漢歷史的一座博物館。

三絕碑

三絕碑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一通為明代刻建,一通為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情況;明碑着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這通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後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一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名工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劉備殿二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偏殿,分別供奉着關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天平冕冠,身着黃袍,手捧朝天圭玉,寬面大耳,神態靜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璽,一捧寶劍。

好了,現在大家跟我我,我們一起進去。可以抬頭看看這裏的大門,大門懸掛着“漢昭烈廟”的橫匾。漢,是劉備政權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後的溢號。匾額説明,這裏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

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是由和記黃埔(中國)有限公司與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合資企業,該合資公司主要從事中藥及中成藥的研製、生產、經銷和開發。上海和黃藥業的目標是實現中藥現代化,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標誌性中藥企業。因業務快速發展,我們現邀請有能力和有信心開拓事業的人才加入我們的隊伍。請將您的應聘信、中英文簡歷、身份學歷證明覆印件、照片、目前及期望待遇等資料郵寄或E-Mall往本公司,同時歡迎訪問本公司網站:(信封請務必註明應聘職位及區域)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羽、張飛等人蔘加鎮壓黃巾農民起義,後來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於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後依附於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為軍師,赤壁大戰後,勢力才得到發展。劉備胸懷大志,注重信義,待人寬厚。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最後佔據益州,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果,劉備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羞憤病死於白帝城(奉節)。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斗)和國事託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託孤”。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後,先殺妻子,而後自殺。他的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後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於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了魏國,當上安樂公後“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

在海南第一樓的左邊是學圃堂和五公精舍,右邊是蘇公祠。説道蘇公祠自然就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據説是先有蘇公祠,重建後才有五公祠的。大家來看看在蘇公祠前這一石碑,這可是國家一級文物,為宋徽宗趙詰手書《神宵玉清萬壽宮詔》碑,趙詰自創的瘦金體書法剛勁清秀,由此可窺一斑。

成都位於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西與雅安、阿壩接壤,南與眉山相連。成都市下轄錦江區等9區6縣,代管4個縣級市。2014年末,成都市轄區建成區面積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2.8萬人 。

關於劉備墓的真假,很多人都懷疑,説這只是劉備的衣冠冢。真身葬在了奉節。但是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這個墓是真的。在漢朝,有一個規定,皇帝死後是不能葬在外地的,必須葬在都城。加上當時諸葛亮對劉備十分忠心,不可能讓把劉備葬在外地。還有一點,在古代孝道是很重要的,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五常規定。劉禪剛剛即位,為了穩定人心,給大臣們老百姓有個交代,他不可能把他爹葬在外地,給人留下罵名。所以這個墓應該是真的。

標籤: 精選 成都 導遊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nq44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