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涪陵白鶴梁的導遊詞

涪陵白鶴梁的導遊詞

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下面我們來看看涪陵白鶴梁的導遊詞,歡迎閲讀借鑑。

涪陵白鶴梁的導遊詞

涪陵白鶴梁的導遊詞1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中國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温雨嫣,大家可以叫我小劉,我希望帶給大家如春風般温暖的服務。

白鶴梁題刻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它自西向東延伸,與江流平行,呈14.5度的斜度向江心傾斜,常年伏沒江中,只有每年冬春季之交,水位較低時才會部分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這就是名揚中外,被譽為世界水文奇觀的“白鶴梁題刻”,1988年國務院頒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常年受到江水浪潮沖刷,石樑形成了上中下三段,被譽為水下碑林的“白鶴梁題刻”,主要分佈在220米長的中段上。據考察,石樑上刻有自公元763年(唐廣德元年)至當代,白鶴梁共有題刻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誌者3尾,計三萬字。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00餘人,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現代1200餘年的史蹟。白鶴梁所記載的1200多年的枯水水文情況,忠實地記錄了唐朝廣德元年以來1200餘年間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系統的反映了長江中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的規律,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產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白鶴梁題刻堪稱“長江古代水文站”,可説是“世界水文資料的寶庫”。水利專家們據以上研究推算,得出長江枯水水位和洪水發生的週期,為長江水利資源的開發利用,特別是為葛洲壩水利工程的建成和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動工興建,提供了確切可靠的科學依據,可見“白鶴梁題刻”科學價值之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朋友們,白鶴梁更令人敬佩的`是,古人銘刻的石魚水標和現代水文站測量水位升降的原理相同。用固定水標系統觀測江河的水位變化,至今不足百年曆史,而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白鶴梁上鐫刻的石魚,就起到測量水位變化的作用了,這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和聰明才智的體現。為此我深深為我們國家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而感到自豪而驕傲!

“白鶴梁題刻”不但很有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而且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可説是書、藝、文三絕,美不勝收,100多段文字題刻共三萬多字,既有古今官員,文人墨客的手跡,又有名不見經傳的無名氏題字。

其中,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並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這些石刻當中最出名的得算唐代的所見魚和清代的雙鯉魚。

白鶴梁石刻歷來為世所重視,那是因為它既是長江枯水位的歷史記錄,又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餘(魚)”之意由於江水每年枯盈不同,前人刻下的石魚並不是每年都能夠露出水面。人們慢慢發現,石魚“露面”的第二年往往是個豐年,於是乎,“白鶴繞樑留勝蹟,石魚出水兆豐年”的説法就流傳開了。

三峽工程的開建,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然而,當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後,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鶴梁題刻也將永遠眠於水下40米深處。如何保護好這一“國寶”,成為三峽工程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重要考驗。經過無數專家學者的科學考證,最厚採納了再原址修建沉箱式博物館的意見。因為這樣既保護了文物,又形成了一個旅遊景點,而且增加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從2003年正式開工, 2009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舉行落成儀式。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罩體工程設計名“穹頂”,位於題刻正上方,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罩體牆外設有遊人參觀通道,遊客可由岸上經鋼製廊道乘自動扶梯進入水下保護體內。

待會兒,各位朋友到了白鶴梁,有三種方式參觀這些石刻,一是透過廊道的玻璃窗觀看,二是通過操縱攝像頭觀看,三是對潛水較感興趣的,可以身穿潛水服與我們的石刻來一個親密接觸。

各位朋友,白鶴梁的遊覽現在已經圓滿結束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陪同大家一起參觀白鶴梁,同時也謝謝各位對我的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希望大家旅遊順利,一路玩得高興!

涪陵白鶴梁的導遊詞2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在涪陵和大家見面,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唐。歡迎大家來到涪陵,接下來幾天就由我陪大家一起度過了,我會熱情地為大家服務,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儘管找我。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歷。

今天我們要去的第一站就是白鶴梁了,它也是我們涪陵最富盛名的景點。白鶴梁位於我們重慶涪陵區城中心的長江之濱,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長年淹沒在江水中,僅在冬末枯水季節露出水面。考古學家在石樑上共發現文字題刻165段,3萬餘字,石魚18尾。題刻記載了唐廣德元年至本世紀初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為研究長江上游的歷史枯水水位變化規律提供了可靠資料。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並呈,還有淺浮雕、深浮雕、線雕、呵圖案、花邊等,風格各異,精彩紛呈,它水下碑文之多,歷史之悠久,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堪稱世界水下一大奇觀。

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位於淹沒水位線下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沉沒於江底。為了保護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工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罩體工程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罩體的牆外設有遊人參觀通道,你們可以由岸上經鋼製廊道乘自動扶梯進入水下保護體內,透過航空玻璃窗觀看白鶴梁水下題刻。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岸邊陳列館內,通過電腦屏幕觀看水下攝像頭拍攝的水中白鶴梁題刻實況;甚至部分有需要的遊客也可以潛水參觀。

目前涪陵白鶴梁已經納入重慶市六大精品景區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另外,下一步,我們白鶴梁題刻還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到時候歡迎你們再來,會有更多的驚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llv7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