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頤和園導遊詞(精選10篇)

頤和園導遊詞(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頤和園導遊詞(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導遊詞(精選10篇)

頤和園導遊詞1

尊敬的遊客們:

你們好!我叫許誠,是你們導遊,大家可以叫我許導,也可以叫我小許。我們即將遊覽的是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是我國重點文物單位,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郊,其前身清漪園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1886年,慈禧太后挪有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重建,並與1888年改為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好了,咱們現在開始遊覽吧。

我們首先要來到最有名的長廊。大家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多美呀!這條長廊有700多米,分為273間,每件橫檻上都有畫。你們相信嗎?上千幅的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現在我們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仰望,那座八角寶塔形的建築,就是佛香閣。下面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上萬壽山吧!

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萬壽山,是欣賞頤和園全景的最佳位置。正前面就是昆明湖,有人常説它像一面鏡子,像一塊碧玉。不知你們是否有同感。下面就去昆明湖吧。

看,昆明湖多大,但堤岸更長。看見那/個小島了嗎/?我們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到上玩。請大家仔細數數這座橋的橋洞,一共有十七個橋洞所以叫十七孔橋。橋柱上的石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另外,還有月波樓,石舫等。我説也説不僅,請你們自己慢慢遊賞吧!

頤和園導遊詞2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古色古香的北京頤和園。我是本次的導遊,我叫王薈茹,大家可以叫我王導。遊覽時注意要跟緊我,不要走丟了,而且不要損壞文物。希望在這幾天能夠玩得開心、吃得滿意、住得舒服。

北京的頤和園歷史悠久,美不勝收,規模宏大。而且還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我們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大家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在每一間的橫檻上還有五彩的畫,畫有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走完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大家往高處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頤和園的景色説也説不盡,逛也逛不完。有些景點還需要細細遊賞,大家還可以在頤和園裏自由地漫步遊玩。大家記住,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手扔垃圾,不要損壞文物!再次祝大家玩得開心!

頤和園導遊詞3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遊,姓米,你們可以叫我米導。今天,就讓我帶大家遊覽北京的頤和園。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和行宮,是我國重點保護單位,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遊覽時請大家自覺保持它的清潔。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頤和園最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共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看,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繽紛的畫,如:花草、人物、風景等,你們相信嗎?這幾千幅畫竟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我們現在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仰望山上,那座閃閃發光的八角形寶塔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宮殿,就是排雲殿。請大家在上山時仔細觀賞。一小時後咱們在山頂會合。咱們現在就站在萬壽山山頂,這裏是欣賞頤和園的最佳位置。我們的正前方就是昆明湖,遊人常説它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你們是否有同感?

看,昆明湖多大,它周圍的堤岸更長。看到湖心的小島了嗎?大家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小島上去玩。

我們現在就站在十七孔橋上,因為這座橋有十七個孔洞,所以叫十七孔橋。在橋的旁邊的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些小獅子姿態不一,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好了,我們今天的遊覽活動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請大家隨意遊賞,祝大家旅途愉快!

頤和園導遊詞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叫陳樂怡,是這次你們玩頤和園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陳導遊,我很榮幸能陪你們去北京的頤和園,如果你們有麻煩,儘管提出來,我一定會盡力的。

在還沒到之前,我先大概説一下頤和園的門,就來到長廊的柱子是綠色的,欄杆是紅色的,每一間的橫檻上都畫着畫,走完長廊來到下面,萬壽山上面有一座寶塔就是佛香閣。萬壽山下面左邊是昆明湖~~~~~~過了15分鐘後,頤和園到了。

我帶着遊客來到了長廊,我説“:這長廊非常長,一共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長廊橫檻上的畫也很多,有畫人物、花、風景,這麼多的畫沒有哪2幅是一樣的。

頤和園導遊詞5

尊敬的各位遊客

你們好!

我們將要遊覽的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再遊覽之前我先向大家做一個對一頤和園的簡單介紹。頤和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部,距市中心12千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總佔地面積290.8萬平方米,主體由萬壽山與昆明湖構成,其中水面約220萬平方米。園內有殿堂閣樓﹑亭台水榭3000餘間,規模十分宏偉,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堪稱中國古典園林之首,享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的讚語。遊客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想進這美麗的頤和園裏細細遊賞呢?好,那就請隨我來。

看!這就是頤和園最有名的長廊,瞧!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還襯托着長廊兩旁的花木,多美呀!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畫着五彩的畫,你們發現了嗎?這一千多幅畫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

現在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請大家抬頭看,那個聳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就是佛香閣,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多耀眼呀!下面一層層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看,昆明湖多大,多平靜,好像湖中灑滿了碧玉,他周圍的岸堤很長。你們看見湖中心的那個小島了嗎?走過這個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小島上玩兒。請仔細看這座石橋,它有17個橋洞,這座橋就是因此而得名,他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沒跟是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些小獅子姿態不一,有的抬起頭,仰望天空,有的卧在那裏,好像在作一場好夢,還有的低着頭,彷彿在看昆明湖下面的'水晶宮。你們相信嗎?這上百隻小獅子也沒有那兩隻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我説也説不盡,請你們慢慢遊賞,注意要保護環境喲!再見!

頤和園導遊詞6

我叫鄧啟華,很榮幸做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帶你們去參觀的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頤和園”。

我們現在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請抬頭仰望,每一間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美麗的風景、人物、花草,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請你們抬頭看,這就是萬壽山。看!那一座八角形的三層建築就是佛香閣。下面那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請大家看我的右邊,這就是昆明湖,那一條石橋叫做十七孔橋,因為它有十七個橋洞,所以叫做十七孔橋。

下面的時間就由大家自由掌握。但是提醒大家注意:要注意安全,不要亂塗亂畫,別亂扔垃圾。

頤和園導遊詞7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去頤和園旅遊,我是精英旅行社導遊員榮恪萱,大家可以叫我榮嚮導,今後就由我帶着大家去參觀。希望今天能給大家帶來深刻的印象。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古代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境內,距天安門20餘公里,佔地290公頃。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頤和園,看那壯麗的風景,肯定令大家流連忘返,讓我們先去看看有名的長廊吧,它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這麼多畫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你相信嗎?

走完長廊,我們就要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抬頭一看,就可以看見佛香閣,它位於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咸豐十年被英法聯軍燒燬後,光緒十七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竣工,是頤和園裏最大的工程。只見佛香閣那金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往下看到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下了萬壽山,就來到了昆明湖畔。湖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着數不清的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葱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我們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兒了。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好了,大家去小島上玩吧。

各位朋友們,我們的旅遊已經接近尾聲了,頤和園的景色令我們着迷,相信大家有些戀戀不捨,現在大家上車吧,拜拜!

頤和園導遊詞8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之一的頤和園觀光旅遊。今天,我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很高興,希望大家能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的來歷:頤和園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是清漪園。始建於1750年,面積290公頃,是乾隆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后而建的。它曾經數次遭到外國侵略者,軍閥的破壞。直到建國後,才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不斷修繕,於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各位隨我一起檢票入園,請大家保持好秩序,不要走散哦!

大家看!這裏就是有名的長廊,它有700多米長,被分為273間,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每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你們説是不是很有特色呀?

快看,這座美麗的大山就是眾所皆知的萬壽山。許多亭台樓閣依山而建,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繡的風景畫卷。其中最著名的是那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佛香閣。它鑲嵌在葱蘢的蒼松翠柏之中,在園中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那閃閃發光的黃色琉璃瓦頂。站在佛香閣上向下望,你們就能欣賞到頤和園的大半風景。這些掩映在樹叢中黃色綠色的琉璃瓦頂和硃紅的宮牆,是不是展現出了皇家園林的高貴氣質呢?

山下那片靜得像面鏡子,綠得像塊碧玉的湖泊就是佔全園面積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周的堤岸上有多座不同式樣的石橋,咱們馬上要穿過的這座石橋,因為有十七個橋洞,所以被叫作十七孔橋。橋欄杆的石柱上雕刻着許多姿態不一﹑栩栩如生的小獅子,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精湛技藝。

接下來,請諸位登島自由觀賞,希望你們舉起照相機,把頤和園的美景拍下來,宣傳給更多的人,同時請大家注意保持環境衞生。我的講解到此為止,祝大家玩得愉快!

頤和園導遊詞9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解説。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帶領大家共同遊覽頤和園。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讓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區境內,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屬於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原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裏改建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今名,作消夏遊樂地。到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燬了許多建築物。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解放後不斷修繕,才使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了青春。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公頃,其中水面約佔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緻的建築。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紅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着,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組成。總面積290多公頃。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銅亭,臨湖畔建的千米長畫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和石舫等都是遊人必到的景點。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離城約10公里。既可以坐郊區公共汽車,也可以坐專線遊覽車前往。

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雖大,但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着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

頤和園裏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如諧趣園就是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

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築羣,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築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遊人可以上下穿行。頤和園的後山,其設計格局則與前山迥然而異。前山的風格是宏偉、壯麗,而後山則是以松林幽徑和小橋曲水取勝。

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頤和園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遊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我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頤和園導遊詞10

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你們現在乘坐的是前往北京頤和園的巴士。我是你們的導遊,徐睿,大家叫我小徐或徐導好了!

好了,車已經到站了,請各位遊客隨我下車,不要落了東西哦!

我們走進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可以出奇的長,它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欄上都畫着五彩的畫。請你們抬頭看,瞧,這幅畫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一幅又是“張居正教小萬曆書法”。遊客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這些畫各不相同,即使有兩幅畫都講孫悟空,內容也不一樣,一幅畫上的孫悟空在大鬧天空,另一幅就是在打妖怪呢!

你們聞到了濃郁的花香了嗎?請停下腳步,細細品味花香吧!這裏的花種類很多:這種事金桂,緊挨着金桂的那顆樹,是銀桂,銀桂下面,是牽牛花……

大家現在登上萬壽山了,請往下望,會望到許多景物呢!瞧!那是昆明湖。

我們從萬壽山上下來,就到昆明湖了。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瞧,那是十七孔橋。為什麼叫它十七孔橋呢?因為它有十七個橋洞,所以叫它十七孔橋。

現在,請大家自由活動,注意環保和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8gyg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