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山紀念堂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1

中山紀念堂位於東風中路北側。原是1920年非常大總統府所在地。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紀念堂的建築吸收了我國傳統建築的優秀元素,整體呈現恢宏壯美、金碧輝煌的特色。從屋頭檐角的細部裝飾處,均體現這一特質。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

由來

中山紀念堂是全國及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先生設計,1920年動工,1931完成。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八角形建築,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築力學的結構原理,採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築空間內不設一柱,更顯氣勢恢宏。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

經歷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1936年,廣州市各界人士在此舉行禁煙;1945年9月,駐廣州地區的日本侵略軍在這裏簽字投降解放後,每年各種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省市的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都在這裏舉行,如教育基金百萬行、廣州國際集體婚禮、紀念毛澤東誕辰100週年、紀念紅軍長征60週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等等。

現狀

現在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築。整座建築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後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築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着一塊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檐下,內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硃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樑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懸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鏤花丹門,襯托得殿堂越發的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紀念堂總體佈局呈方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為6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紀念堂的主體建築為大禮堂,高49米,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宮殿式建築,上部是八角攢尖重詹歇山頂。紅柱黃磚襯着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樑柱周圍裝飾着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大禮堂正門上方,掛有“天下為公”四字橫匾,是孫中山所書。大禮堂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高度的建築水平,禮堂內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的8根柱子隱藏在壁內,給人一種新穎、寬敞、明亮的感覺。禮堂的座席有上下兩層,可容納5000人。

中山紀念碑

孫中山紀念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紀念性建築之一,位於越秀山山頂,與中山紀念堂處於同一軸線上。紀念碑佔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崗巖石徹成的方錐形建築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頂、挺拔向上,頗有沖天之勢。從紀念碑往下約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與孫中山先生有關的建築物,即孫讀書治事處。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2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位於越秀區東風中路259號,北靠越秀山,正對廣州市人民政府,左鄰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地鐵二號線的紀念堂站就是以此命名。

由來

中山紀念堂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而籌資興建。1920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廣東各界人士動議“籌集五十萬元,建築一規模宏大之孫中山紀念堂及圖書館,以紀念元勛”。具體的募捐活動從1920年3月下旬開始。4月12日,中國國民黨和廣州各界人士舉行追悼大會,以當時代行大元帥職權的胡漢民為首的“哀典籌備會”負責牽頭,決定建築中山紀念堂和中山圖書館,並於13日在《致海外同志書》中系統提出,説明其主旨是“以偉大之建築,作永久之紀念”。

選址

籌備會最初提議將紀念堂的地址選在西瓜園的舊商團總所,即現今越秀區人民中路上的同樂路口南側,原廣州市電話局的地址。提議公佈後,社會各界對紀念堂的選址問題展開了廣泛討論。4月25日,《廣州民國日報》刊載了《孫先生紀念堂地點之決定》一文,聲明“因多數人意見”,商團總所之地與孫中山無歷史聯繫,也不適宜,遂將紀念堂籌建地址改為“舊總統府”。所謂舊總統府,是指1920年孫中山任職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時的廣州中華民國政府所在地,清朝時是督練公所,民國初期軍閥龍濟光據為督軍衙署。1920年被陳炯明部炸燬。

建造

紀念堂由著名建築師呂彥直(1894-1929)和結構師李鏗、馮寶齡設計,於1920年動工,1931年落成。現該紀念堂已成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南京中山陵齊名。

建築特徵

該中山紀念堂屬於八角形宮殿式建築。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

設計師運用建築力學結構原理,將四根大柱置於四周牆壁中,用以支撐四個跨度各30米左右的鋼桁架,使之整體彷彿一把張開的雨傘,組成一個巨大拱形屋頂。拱形屋頂托起八個主桁架,組成一個八角亭。堂內有一個近似圓形的大會堂,直徑71米,分上下兩層,共有座位4700多個。

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採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現在,紀念堂已成為廣州市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的場所。第一位在中國大陸舉行公開個人演唱會的香港歌手羅文亦以中山紀念堂作為演出場地。

紀念堂裏近北門處一棵大約三百年的古木棉,被稱為木棉王。另紀念堂內的古樹眾多,其中還有兩棵白蘭王,每逢花期,整個紀念堂都可以聞到香味。

孫中山銅像

紀念堂前曾擺放過的銅像共有三尊。

現在位於中山大學南校區的孫中山銅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所贈。於1931年1月14日運抵天字碼頭,國立中山大學師生到碼頭將其運至石牌校園(現華南理工大學)的農場暫置。在1933年11月11日國立中大建校9週年時,在石牌舉行孫中山銅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禮。中共建政後的1954年春,廣州市人民政府把這尊銅像移動到中山紀念堂的廣場上。195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90週年,中山大學建校32週年,銅像又由紀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園內。同時,雕像替換成由雕刻家尹積昌等人創作的孫中山全身像,所塑的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學演講時的造型,基座上刻的是孫中山所著的《建國大綱》,為水泥噴銅雕像。

1998年中山紀念堂進行大修時,這尊雕像被當局用銅翻造,這就是今天在廣場放置的孫中山銅像。而舊有銅像就移動至華南理工大學的原國立中大校園放置銅像的地方展出。而廣場上銅像的基座是在1931年落成。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3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廣州旅遊,中山紀念堂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廣州中山紀念堂1931年11月建成。它是一座八角形的宮殿式建築,外形莊嚴宏偉,屋頂全部採用的藍色琉璃瓦,富麗堂皇,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主體建築大會堂呈圓形,直徑達71米,而且不設一根柱子,視野遼闊,它共有4700多個座位,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會堂。

大會堂四周牆壁上有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特別是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的“天下為公”字匾,金光閃閃,更是引人注目。

中山紀念堂四周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鬱鬱葱葱,生機盎然。廣場正中央矗立着高大的紀念堂,氣勢恢宏,在它的前方不遠處,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他深沉的目光,炯炯有神,凝視着遠方,他在盼望着理想的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站在中山先生像前,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孫中山先生是革命先驅者,為實現理想矢志不移、終身奮鬥。他帶領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他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一心為公的思想,現在努力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將來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貢獻力量。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4

今天,我去了中山紀念堂,那裏的建築物雄偉壯觀,園內綠草如茵。

聽媽媽介紹,中山紀念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但很多人不知道,這裏原先是清代的的督練功所,孫中山逝世後,廣東革命政府決定在此建立一座永久性的建築物,紀念孫中山。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築,正面檐懸掛着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金字匾,大堂中間是30米跨度的鋼架,內部沒有柱子,整個建築富有民族風格。紀念堂的整個建築物的屋頂全部採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現在,這裏已經成為廣州市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的場所 。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曾7次撥鉅款對中山紀念堂堂體進行修繕和進行周圍環境的維護,使這裏變得更為幽靜、舒適,是中外人士遊覽之勝地。

中山紀念堂不僅有廣州最老的木棉王,它還有廣州最大的兩棵白蘭樹。它們是紀念堂奠基、竣工時栽下的,它們與紀念堂一起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終年常綠、亭亭如蓋的碧綠樹冠可蔭地數百平方,如同兩個高大忠勇的衞士守衞着紀念堂。每年的初夏和深秋,濃香四溢、潔白無瑕的小花掛滿枝頭,香飄數裏,象徵着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萬古流芳。

走出中山紀念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為自己能生活在廣州感到無比的榮幸。羊城真的有太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們感動和自豪。

中山紀念堂導遊詞5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哥哥、爸爸一起去中山紀念堂玩。

一進中山紀念堂的大門,一股廣府的氣息撲鼻而來,遠遠望去,“孫中山”一手拿着枴杖,一手叉着腰,筆直地站在那,看起來很有精神。

我們先去看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木棉樹和兩棵廣州最大的白蘭花樹,如果你仔細看那些樹,上面卻有一些被人刻過字的痕跡,我曾看過一個叫《小銀杏》(好像不是叫這個名字)的故事,上面説小鳥從一棵老樹知道小銀杏是一個很有名的樹,小鳥馬上把消息傳遍了整個森林,許多小動物在小銀杏的身上刻字,掛上牌子,幾天後,小銀杏從一個活潑的小樹變成了枯樹(內容有點不完整)。刻字的人們,你們難道不感到羞愧嗎?難道你們真想讓這三棵有名的樹從此從世界上消失嗎?算了,不説這個了,我們又走向了中山紀念堂裏。

聽導遊説紀念堂的每一個材料都是很珍貴的,而且沒有一個螺絲釘,我找了找,果然一個螺絲釘都沒有,進了禮堂,舞台上有一個紀念碑,上面刻有孫中山浮雕頭像和總理遺囑的內容。據介紹,“曹全碑體”的總理遺囑碑刻是吳子復的手跡,由廣東端州的樑俊生先生鐫刻。

看完這些景物,時間也不早了,我和哥哥、爸爸,坐上了公交車回家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7nkm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