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原創導遊詞巴人之迷詳解

原創導遊詞巴人之迷詳解

巴人之謎:劍

原創導遊詞巴人之迷詳解

從公元前十六世紀開始,巴人已在三峽地區頻繁活動。他們在長江兩岸種植水稻和小麥,在與外族的血腥搏殺中,書寫着自己的歷史

史籍中的巴人是一個神祕莫測的民族,他們以剛勇尚武而著稱於世。巴人沒有文字,在過去的漫長時光中,因為缺乏相關考古學實物的證明,巴人之謎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疑。

公元1996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在三峽地區破土。公元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工地也出現在這裏,在此之前,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的歷次考古發掘,找到了巴人的一些功史線索。今天,大規模的發掘有望解開巴人的千古之謎。

日漸豐富起來的遺存,正在使沉寂已久的遠古故事漸漸復活。在三峽地區發現的巴人遺骸,巨大的骨架讓人震驚,隨葬的青銅兵器表明了他們的身份,這一切似乎印證着遠運河的烈焰驚濤。

2001年9月,長江支流彭溪河畔,四川大學的考古人員正在進行緊張的發掘,這是他們已發掘了多年的巨大巴人聚落遺址,巨大的遺址面積和豐富的文化堆積令考古界震驚。但仍有許多祕密藏在泥土中。

公元1984年夏天的一個早晨,重慶XX縣李家壩小學的教師劉某到彭溪邊打水,在河邊的一塊凹地中,他意外的發現了一塊青銅器的殘片。這個小小的發現,卻帶來了三峽地區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四川大學歷史學系的考古人員在一週後趕到彭溪河邊,大規模的發掘就此開始。發掘面在不斷擴大,發掘持續了很久,一個未知的神祕世界在考古隊員腳下出現。這就是後來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的李家壩遺址。

從李家壩出士的巴人遺物中,各式青銅器佔了很大的比例,這當中有劍,矛,戈,箭鏃等,它們彷彿從未經歷過時間的黑洞,在我們眼中,更像是剛剛創作完成的藝術品,但它堅硬的質感卻又透出一股難以名狀的殺伐之氣。

面積巨大的李家壩遺址,在很長時間內令考古人員始終處於興奮的狀態中,正當他們為層出不窮的新發現而驚喜時,在彭溪河上游的XX縣餘家壩,山東大學考古隊又爆出驚人發現:一座面積達5550米的發掘面中,大片的巴人武士墓驚現於天下。驚異於其驚人的場面,考古學家稱為戰國士兵攜械走出墓羣。這些墓葬埋藏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這裏發生過一場怎樣的戰爭?這些巴人將士死於何時?史書上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從餘家壩巴人墓中出士的同樣是器形繁多的兵器。這一切都昭示着曾經發生在這時的驚天動地的廝殺。

巴人也許是世界上惟一用戰爭書寫整個歷史的民族。一部巴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對巴人遺址的屢次發掘中,找到了大量的青銅器。其中以兵器為主,而其他的青銅器物也都與戰爭有關。

歷史的格局是,當時在巴國的東面有強大的楚國,北面是雄踞關中的秦國,秦楚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力相對處於弱勢的巴國靠什麼與之抗衡?史書記載巴人相繼與秦楚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並幾度進逼楚國的都城江陵。從出士的巴人兵器中,我們似乎得到了答案。幾千年前驍勇能戰的的巴人,與他們相匹配的一定是同樣優良極具殺傷力的兵器。在冷兵器時代,武器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戰爭雙方的勝負。

2001年10月,在湖北XX市博物館,多年從事古青銅兵器複製的董亞為先生為我們演繹了青銅劍的工藝製作過程。這一切把我們帶回到二千多年前的青銅時代。二千多年前的巴人工匠已具備了非常精湛的冶煉製作技能,同當時的中原和秦楚等大國相比毫不遜色。而巴人在兵器製作的種類上更為豐富,在紋飾上更為精緻。

二千多年前的巴人兵器已顯露出相當系統的製作工序和精確的科技含量。青劍中各種金屬的比例含量的精確度即使用今天的現代設備檢測也出入不大。兵器中青銅的含量偏重,保持了兵器的堅硬和鋒利。春秋戰國時期,一代一代的巴人工匠憑着自己的經驗製作兵器。他們沒有任何用於參照,檢驗的設備,整個製作過程和金屬調配過程都靠手工完成。

從這些出土的秦兵馬俑中,我們可以想象出當年強大的秦國,而與之相持不下,擁有半個中國的楚國,其武力的強大也可想而知,當時的秦楚兩國,除了擁有精良的兵器和強大的國力外,還擁有非常精良甲胄防護設備。大量的實物證據表明,戰國時期, 秦楚兩國已大規模的使用了金屬鎧甲。

我們今天所發現的巴人武器,當時也具備了與秦抗衡的實力。而在有史以來的發掘中,考古學家對巴人軍隊防護裝備的發現幾乎是零。。勇武的巴人顯然不能僅憑血肉之軀與外敵抗衡,在連年不斷的征戰中,他們用什麼東西保護自己的身體呢?

當秦楚等大國龐大的戰車隊在平原上衝突酣戰時,在三峽的`峽谷溝壑間, 巴人的軍隊卻仍靠他們強健的四肢翻山越嶺, 跨江涉水。特殊的地形,巴地金屬原料藴藏量以及巴人有限的開採能力,使他們不得不放棄沉重的金屬鎧甲而另闢蹊徑。古代巴地,畜牧業比較發達,山野中多有堅實的野藤, 巴人將藤條用煙火烤, 使之結實, 再將其編製成藤甲, 巴人選擇輕便的皮革和藤條製成甲胄, 使他們能靈敏的活動在山谷地帶。巴人的盾牌, 多用堅木製成, 這種木料具有很強的吸附力和韌性, 敵方的刀劍砍刺在上面, 通常難於拔出, 其結果可想而知。

隨藤甲一道消失的,是歷史上武威赫赫的巴人, 很久以前, 巴國就已消失,很久以後,面對着這些巴人的遺骸和這些吸附着巴人魂魄的青銅精品,我們感到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二十一世紀,居住在南中國的許多地區的土家人,一直是史學界所認定的巴人後裔。今天的土家人,有着淳樸強悍的民風,歌舞似乎是他們講述生活的惟一方式,當中充斥着濃烈的武風。從他們的歌舞中,我們找到了與歷史的神祕聯繫。土家人的這些激情狂放的舞蹈,可追述到遠古。因為巴人的赫赫武風,他們作戰時的歌舞便長久的傳下來。直到漢代,宮廷中仍流行這種名叫"巴渝舞"的歌舞。在巴人的心目中,歌舞的意義非比尋常,它是巴人強悍威武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專家考證,今天土家人的擺手舞正是由此演化而來,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已轉變為純粹的歡慶與祭祀舞。

在土家舞蹈的動作中,今天所表現出的仍是一種高度的協調性和自覺的羣體意識。巴人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羣體意識和對死亡與恐懼獨特的渲瀉方式是他們勇猛無敵的關鍵,這是一種超越規律的力量。19世紀,在世界的另一端,非洲的土著祖努人憑着一種原始武力和羣體意識,用弓箭和投槍屢次打退擁有現代火器和號稱世界作戰列隊第一的英軍。這是對古代巴人的最好詮釋。

1999年,在三峽地區出土的幾縣巴人遺骸被送到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莊孔韶教授的實驗室。 到2001年, 莊孔韶教授對巴人遺骸dna的研究已持續了兩年。莊教授已從現有的幾具遺骸中找到了類似的基因成份。這進一步證明了史籍中的一些記載和考古學的一些推論。從當今土家人體內採集的基因,也被送到北京莊教授的實驗室,用以證明他們與巴族間可能的血緣關係,然而,因為年代的久遠,這項尖端的科學實驗尚未獲得確切的結論。莊教授和他的助手們仍在作不懈的努力。

歷代的史書對巴人的記載,帶給我們以語焉不詳但尚可連貫的歷史脈絡。從春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漫長時光中,戰爭對於巴國來説,幾乎就是全部內容。對於每一個個體的巴國男人來説,血腥的搏殺和死亡的榮耀也貫穿於他們的一生。他們用浪漫的歌舞和頑強的生殖驅趕着死亡的陰影,延續着祖先的光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7m83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