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內蒙古旅遊解説導遊詞-內蒙古導遊詞

內蒙古旅遊解説導遊詞-內蒙古導遊詞

作為一名導遊,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內蒙古旅遊解説導遊詞-內蒙古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內蒙古旅遊解説導遊詞-內蒙古導遊詞

達裏諾爾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峯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約90公里,保護區地跨達來諾日、達爾罕烏拉和阿其烏拉三個蘇木,保護區的西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相鄰,南部為小騰格里沙地的東段,西以錫林郭勒盟和赤峯市的邊界為界,東距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80公里,保護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16°22′—117°00′,北緯43°11′—43°27′,總面積119413。55公頃。

達裏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達裏諾爾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濕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態系統,遍佈保護區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佔保護區總面積35。8%的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起到了主導作用。保護區西北部的玄武巖台地及湖積平原上是寬闊坦蕩的大草原,這裏發育着內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義的慄鈣土禾草草原。在保護區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上是別具特色的榆樹疏林草原景觀區,它是草原地帶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在保護區東南部的波狀沙丘中,沙坨地植被與濕地植被鑲嵌分佈,這裏疏林、灌叢、草甸、植被及沼澤植被環狀分佈,從而構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沙地草原景觀類型。

達裏諾爾自然保護區現已查明有鳥類16目36科160種。在保護區內分佈的國家重點動物中,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保護優先序列屬A級—1的`有:黑顴、丹頂鶴、白枕鶴、大鴇、玉帶海雕、黃嘴白鷺等6種;屬A級—2的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等3種;屬中國特有種B級的有:赤頸小天鵝、鳶、雀鷹、普通狂、白尾鷂、灰背隼、紅角隼、黃爪隼、長耳號鳥等11種。

保護區的涉禽、遊禽的種類和數量在珍稀鳥類中佔絕對優勢,每當春秋兩季,都會有幾千只大天鵝和幾百只白枕鶴、灰鶴、蓑羽鶴等在此棲息,另外還有幾十只大鴇在該地區棲息繁衍。

該保護區有着多樣的生態系統及豐富的珍稀物種資源。從景觀生態系統看,保護區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巖台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生態格局,與之相應的是台地平原及湖積平原植被——低濕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佈。另外,加上以達裏諾爾為中心的湖羣景觀、以達爾罕山和砧子山等組成的山地景觀,為豐富的物種資源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區現已查明有鳥類160種,齧齒類15種,魚類21種,浮游植物72種,浮游動物36種,底棲動物20餘種,高等植物約434種。此外保護區境內還有幾種小型獸類。

保護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物種資源吸引着當今中外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前來考察、參觀和旅遊,並給每一位來訪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護區既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最佳場所。這裏到處是景,到處是畫面,來到這裏,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保護區的西部、北部的玄武台地和湖積平原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這裏綠草茵茵,百花盛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藍天與綠草間古樸的蒙古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地飄向藍天……”,使人真正感到藍天離我們那樣的近。

保護區南部的達爾罕山,綠樹成蔭,怪石林立,當你站在山頂可以一覽保護區的全貌。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小騰格里沙地,那裏榆樹疏林、丘間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鑲嵌分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沙地草原景觀。在達爾罕的西麓,是波光瑩瑩的達裏湖,看上去真是海天一色,遠處的砧子山好像浮在水面,山下湖邊的柳灌叢和沙灘,是游泳、垂釣的最佳場所。

應昌路遺址,也稱魯王城,位於保護區的西部,西靠蘇布爾,南依耗來河,依山傍水,環境幽雅,這裏已被列入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城是元末惠宗妥歡鐵睦爾從大都逃出避難的地方,凡二年病故與此。宣光帝受,識裏達拉在應昌繼位,史書稱兆元。明初建應昌衞,成祖朱北征時,曾四次駐應昌,改名為清平鎮,後城毀於火廢去。

自應昌路向西為鯉魚泡子,這裏羣山環抱,環境幽雅,湖底遍佈泉眼。湖南岸的沙地是茂密的榆樹林,湖北岸是石質低山,傳説康熙皇帝曾在此釣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47ny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