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創業計劃書 >

最新挑戰杯創業計劃書

最新挑戰杯創業計劃書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挑戰杯創業計劃書,歡迎閲讀與收藏。

最新挑戰杯創業計劃書

1、執行總結

指導思想是要注重引導合理擯葬消費與滿足羣眾不同層次的需要並重。

1、1公司概述

上海思億濱葬服務公司是一個提議中的公司,它倡導一種全新的、以文化為核心的擯葬服務,反對傳統的“留下骨灰,遺失文化”或個別的“撤掉骨灰,也撤掉文化”的做法,以“讓死者留下”為宗旨。任何人都有其精彩的一生,人生文化是一種更新意義的文化,對死者是緬懷,對生者是財富。本公司針對顧客不同需求,提供如生平簡介、影像圖片投影、紀念畫冊、音像製品、策劃佈置追悼禮廳和擯葬設計與指導等系列服務項目,全方位記錄、展示死者一生。讓平凡的一生變精彩,讓精彩的一生更精彩,使死者家屬和友人不僅可以更高雅地悼念死者,更可以分享死者獨特的人生文化,隨着人生文化的不斷積澱,必將為社會留下一種全新的“文化遺產”。

1、2市場機會和競爭優勢

本公司的產品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消費者,他們希望通過一種更加文明、更有意義的方式悼念死者,不僅留下骨灰,更留下文化。隨着上海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加和人們文化層次的不斷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死者家屬可以接受我們提出的服務理念,需要我們提供的服務。據調查發現,目前上海還沒有一家以“讓死者留下文化”為宗旨的擯葬服務公司,也沒有其他公司提供此類的系列服務。本公司的出現可以填補這一空白,並儘早佔領市場。公司本身整體較高的文化素質是我公司產品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定優勢並可以為顧客供高質量產品的保障。

1、3產品前景

在人們越來越注意環保、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今天,隨着海葬等新型擯葬方式的流行,當逝去的親屬或朋友將什麼也沒留下時,我公司產品將他們的人生文化留下,保留下人一生中最珍貴的東西、最值得生者緬懷的東西。精美的畫冊散發出陣陣文化的氣息,如條服杏醇,親切3悉的聲音,勾勒出獨特的風格,在睹物思人的同時也領會5真話。

足夠大的市場與高品質的產品將會使我公司的產品擁有前景。

1、4投資與財務

公司註冊資本120萬元。

公司成立初期共需資金170萬元,其中風險投資80萬元自籌20萬元,銀行貸款4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5萬金115萬元。第二年估計盈利110萬元左右。以後每年銷售淨於20%。資金回收期為2.26年。

風險投資最好在第5。6年退出,採用創業小組及公司員工險資本所佔股本的方式較為適合本公司。

1、5團隊概述

創業小組的成員將參與公司財務、營銷、推廣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他們具有專業的管理和營銷知識,可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提高公司運營效率。產品設計、製作人員主要出藝術和文學專業的員工組成,他們具有良好的文學藝術基礎和優秀的專業素養;同時,公司聘請在擯葬文化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喬寬元教授和上海市民政局擯葬管理處處長顧秋根先生為顧問,不但能滿足顧客的特殊需求,更能根據客户需求不斷擴充公司文化的外延。

2、背景描述

中國人很重視喪葬問題。至親至愛的人逝世是人生莫大的悲痛,人們一般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擯葬儀式。在這一方面,人們大都不吝裔花錢,以求表達心中悲痛。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從一位死者去世到骨灰正式下葬,親屬在殃葬各方面的花費一般累計約3萬元。有些親屬甚至將死者生前具有特殊意義的遺物一起焚燒或埋葬,更有甚者花費不菲的錢財去購置新的昂貴物品來“陪葬”,目的就是使死者在所謂的另一個世界得到享受。這種行為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給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不符合社會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而且指導思想本身就是落後和迷信的,與我們時代發展的矛盾也日漸突出。除此之外,人們還會通過其他方式來追悼死者。每年的清明節和冬至,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走出家門,來到各個墓地和陵園給自己的已經去世的'親人掃墓,寄託自己對親人的哀思。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他們會在親人的墓碑前,燒掉許多具錢、錫箔等物品,同時伴隨的就是呼天搶地的哭聲。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説,由於人數眾多,每年此類時節,各個陵園都是濃煙瀰漫,交通擁擠,給周邊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污染。從唯物的角度來談,人死不能復生,更重要的是生者如何繼承死者的精神文化遺產,更好地生活。

在我國,濱葬習俗主要經歷了兩次變革:第一次就是由埋葬變為火葬,這是人們思想認識的一大進步,在上海已經基本實現100%的火化;第二次是由保留骨灰變為不保留骨灰,人們真正從形式上接受唯物觀。在如今的中國擯葬業的活動中唯心主義和封建思想仍有相當大的市場,與我們的社會文化形成巨大反差。目前擯葬業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許多擯儀館甚至虧損經營;同時,人們的需求通常都是低層次的。這表明,我國擯葬行業面臨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都不足的雙重問題。目前,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在擯葬行業逐步推行“少佔地,不佔地”的指導方針,提倡逐步破除迷信習俗和取締宣揚迷信的場所,規範操作方式,逐步淨化這一市場領域。隨着國家引導消費需求的改變和有效需求的增加,必定引發有效供給的擴大。‘上海是我國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較高的城市,已率先進人老齡化社會,保守估計平均壽命為80歲。上海1600萬入口中平均每年約有20萬人去世。同時上海人普遍推行墓祭,以較低限計算,如果墓祭延續5年(這是一個與事實相去甚遠的數據,僅為方便計算用),那麼,“新鬼、老鬼”共有100萬,並將逐步以年20萬的速度遞增——這是一種“累積效應”。國外學者提出了“250定律”,即每一個現代人有250個社會關係,如250人都要為死者祭悼,則共有25刪萬人次掃墓!就以上海20xx年清明節為例,在短期內因祭奠掃墓而出行的就約有450萬人,這還不算是一個大的數字。單單以這450萬人計,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消費羣體啊!擯葬消費又是一個多麼大的消費領域!城市化過程的加快,使居民的居住方式與農居不同,失去了辦喪事的場所;上海濱儀館中“一小時追悼會”的奔喪模式,是遠遠不能表達喪者家屬和親朋好友對逝者的懷念之心的。這裏就有巨大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滿足消費者潛在的購買慾,以何種形式推出我們的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chuangyejihua/g00e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