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德育教育總結(精選5篇)

德育教育總結(精選5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德育教育總結(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德育教育總結(精選5篇)

德育教育總結1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問題的提出

小學德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但德育工作常常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德育的觀念、內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變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温·托夫勒説:“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這句話被印在有關國際互聯網絡書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顯的商業廣告意味,但是隨着“網絡”及其有關概念愈來愈深地進入尋常百姓生活,誰能無視計算機網絡所帶來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巨大變革呢?當然,現在我們還不能説:“世界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但是我們可以説世界正在走進“網絡時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從這樣一個時代特徵出發,我們就不能指望獲得什麼積極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進入千家萬户,被廣大家長和學生廣泛並熟悉。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設,又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破了傳統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為此,有必要研究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活動與傳統德育活動的交互關係,形成優勢互補,構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活動是以網絡為背景,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為載體,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活動。“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成人”是我們課題的觀點。

傳統的一元化德育活動有其本身的優勢和侷限,其優勢表現在,通過德育活動,進行人與人之間最親密最直接的接觸,尤其是周圍的人(包括學生、老師、父母)的以身示範起到教育功能,這是任何先進教育都無法取代的。但這種傳統的德育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以説教形式呈現,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難以激活,加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網絡的出現,造就了新的教育環境。拋棄了網絡環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種教育缺乏,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鐵定是教育的一大敗筆。資料顯示,已有的網絡德育研究在我國鳳毛麟角,且大多數重理論説教,輕實踐行為,難以誘發兒童入情入境的興趣。而本課題融入網絡的德育活動研究,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視覺調動了活動者參與的積極性。因此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活動作為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促進了德育跨越式發展。

2、理論依據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課題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於活動的觀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1、馬克思認為,活動是人對於外部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對待方式,是個體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特別方式。正是由於活動,個體和社會化與個人才屬真正實現,而教育活動作為一種特殊意義上的人類活動,它屬於主體的實踐活動,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塑造主體為目的的活動,具有主動性和能動性。

2、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素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有繼有人的重要保證。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

1、堅持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

2、重自學實踐,自主參與,引導未成年人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遵循道德規範。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

1、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簡稱,現行“德育”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層級:

①頂層,稱為“德育”,為總稱。

②第二層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

③第三層為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十餘種教育。

④底層:即學校中實施的“德育”。

德育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是指學校通過不同途徑和方法達到德育的目的。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是指通過網絡的環境達到德育的昇華。

2、課題研究的目的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是研究小學德育活動在網絡環境下的開展。在網絡環境下研究小學德育活動,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形式多樣,小學生樂於接受,是德育活動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對現行德育活動模式的挑戰,是德育活動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網絡是一個戰略高地,我們作為教育者,必須搶先佔領這個高地,20xx年以來,開明出版社和廣州教育出版社相繼分別出版了《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時代的中小學德育》兩本書。

這些文章和書籍從不同側面探討了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問題和網絡德育如何開展的問題,提出了學校德育必須由傳統封閉的限制性的德育,轉變為以實現美好人性為目的、開放的發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見解、新對策。我們課題組就是研究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德育活動。使學生從空洞的説教進入到兒童的實踐體驗活動,誘發兒童入情入境的興趣。通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促進學生中與人合作與交流,在人格中得到薰陶。學會如何做事,怎樣做事,學會在小環境和大環境中與人合作與交流,學會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讓自己健康成長,積極向上。

3、課題研究的內容

①網絡環境下校園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

A、校園文化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拓展同學們的文化視野,展示學校學子的豐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舉辦為期一週的文化節。傳統的德育活動中我校編印的校報《雛鷹》、校刊《學習·探索·創新》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青眯。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利用資源共享,為校報、校刊提供更為便捷、更能陶冶學生情操、增長學生知識的窗口,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好評。3209名學生中有2137名學生訂閲了校刊。實踐證明網絡環境下的校園文化活動更能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

B、學科活動

人類進入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國際競爭日益強烈,這樣就形成了教育在綜合國力中的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大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而各類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決於基礎教育。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基礎教育的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愛國主義精神是目前我們面臨的重任。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得到充分的體現。我校六年級教師張豔華在教授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一課時,將語文和信息技術充分地整合。在教學中,不是教師教學生怎樣學,而是給學生提供信息技術的學習手段,學生自己決定怎樣學,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學生在網絡中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而且感受到美,覺得祖國山水的美,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大自然。愛國主義熱情在美中得到昇華。學生藉助信息技術,自己組織、自己完成。在活動中成長,成為活動的主人。得到了學的知識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能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網絡環境下,我校教師王惠在教授《小花貓找汗》一課,首先用投影機出示“一隻小花貓四處尋找……(動畫效果),”然後揭示課題後,同學們一起與小花貓過橋找生字,讀正確就能過橋,在花園裏找出生字讀正確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時同學們不僅對知識感興趣,同時對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興趣盎然,覺得我們國家了不趣,更加勤奮讀書,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課件的運用上,我們的研究方向除了學到新知識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們的學生身上來,我們的教師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隊會活動

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像愛自己母親一樣地愛着我們的祖國。古往今來,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導我們走向繁榮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愛國,就意味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就意味着無條件地服從祖國的召喚。在班隊會上我校五年級老師召開主題班隊會:“愛國主義”專題。我校舉行的班隊會中,“兒童讀詩”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倡導的一項活動,其理念是利用兒童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期,引導他們背誦古代經典詩文。“兒童讀詩”可以瞭解傳統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在網絡環境下,我們搜索古代經典的詩文,讓學生誦讀、體驗、感悟文學的功底。

D、特色活動

興趣小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一起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徑乒乓球、微機、籃球、書法、繪畫、小發明、無線電製作、手工製作等方面的知識。近兩年學生有26人在市田徑比賽中獲獎,有135人在微機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書法在市、區、校有67人獲獎,小發明有72人獲獎,無線電製作在市有6人獲獎,手工製作在校有125人獲獎,演講有9人獲獎,徵文有27人獲獎,興趣小組的同學網絡下嚐到了甜頭。他們的活動與網絡密不可分,同時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了。

②網絡環境下家庭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於93年參加第三屆《北京——東京城市問題》學術討論會時發言:“德育必須從學齡前由家庭抓起”。家庭中的德育活動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的一種形式。父母是兒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師。家庭小學德育活動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項藝術,需要家長在認識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堅持理性、堅持説教與行為操作相結合,堅持説教與陶冶情感相結合,才能收到高效。

獨生子女相對於非獨生子女來説,其智力發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識面要廣一些,但行為習慣、合作意識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缺點則要多一些。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使得許多家長把時間花費在自我深造和事業上,無暇顧及孩子,家長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由於缺乏教子經驗,在教育方法上過於簡單,存在着溺愛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種教育不當的問題,班主任除了做好學生的老師,還要當好學生的家長,除了教學生,還要教給一部分家長有關教育方面的知識。網絡環境下家庭中的小學德育活動是教師與家長的連心橋,我校自開展研究以來,開通了“家校通”。學校對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進行了為期2月的信息技術培訓(見附件1)。對家長學校的家長62人進行信息技術的輪訓。

目前,在網絡環境下,學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家長知道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老師,家長對學生通過網絡上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誘導。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學生的關係;處於“先知先覺”絕對權威的班主任開始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與家長建立了你的兒子你的女兒就是我的兒子或女兒的親密關係。

家長與孩子通過網絡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與學徒的關係。心理學指出:學校、社會、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緊密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證,其中教育應起主要作用。教育學中強調學校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也強調重視家庭下教育作用。家庭作為學校德育的特殊環境,對學校德育的補充往往要具主動性和自覺性。教育學指出:為教育好下一代,僅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還應搞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社會、學校任何一個方面失控,都會導致整個教育出現漏洞,只有三者協調,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無論是心理學,還是教育學都把家庭的德育活動列為孩子民長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家長、學生把網絡作為一個紐帶緊緊地連在一起。我校原來評選的“五好”學生。3229人中有23人為“五好學生”,通過網絡環境下的家庭中的德育活動的研究開展後,省優秀大隊部幹部1名,市百名好少年3名,市優秀學生9名,區三好學生15名,校十佳少年10名,校新三好生67名(新“三好生”的標準:在校是名好學生,在家是名好孩子,在社區是名好公民)(見附件2)。具體的數據中,改善了師生關係。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家校通”的開展,教師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學生與教師在網絡的留言板上的次數增多,實質性的問題溝通較多,解決問題也與日俱增,通過網絡這一平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③網絡環境下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

國家正加速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社會環境比較複雜,對兒童青少年思想品質產生影響的因素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趨勢。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適應兒童青少年思想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需要。隨着社會組織形態的逐步變化,社區的作用越來越大,社區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社會組織功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指導青少年教育實踐,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聯繫。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是以學校為核心,以社區為主體開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就是充分挖掘、融合和利用各種社區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實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社區是小學生接觸最直接、最能具體感知的生動形象的“社會”,社區生活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土壤,社區內藴着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是建立在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基礎上。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為輔助,以社區和網絡為紐帶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黨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方針落到千家萬户,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中。我校開展活動以來,通過在網上學習有關《千手觀音》劇組的報道,以及網上身殘志堅的人物事蹟的報道,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與困難作鬥爭的信心。我校教師劉保羣教授了《您好“千手觀音”》一課,知道邵麗華、張海迪、桑蘭等面對困境,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並瞭解我國的殘疾人,武漢市的殘疾人的數量。然後組織同學們到社區慰問殘疾人,並把他(她)們帶到社區中,在網絡中瞭解殘疾人的事蹟,鼓勵他(她)們同病魔作鬥爭。

江澤民在《關於教育問題的重要談話》中語重心長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裏,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為了發揮社區德育教育資源,動員社區熱心關心教育下一代的單位和個人都來關心和支持新一代少年成長,我校以社區德育資源為依託,開展“我能行,我是社區小主人”德育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區共建活動為德育活動載體,把德育特色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起來,着力挖掘社區德育功能。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實質上就是抓住社區這個領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鍛鍊學生能力,真正讓學生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區是好公民。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家長、學生通過網絡瞭解一些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在社區開展了一些活動。

學生體驗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德育活動在社區這個大課堂中開展得有聲有色。並在校刊、校報上作全方位的報道。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以12個實驗班(小班)為重點研究對象,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和理論綜合法。

1、課題研究的方法

網絡環境下校園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中的校園文化活動是行為研究法;學科活動是理論綜合法;班隊會活動是行為研究法;特色活動是行為研究法和調查法。網絡環境下家庭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調查法和理論綜合法。網絡環境下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行為研究法和調查法。

2、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擬定課題研究方案(見附件3),成立了課題研究核心小組。

課題研究組核心小組名單

姓 名 性別 出生 年月 專業 職務 研究 專長 學歷 工作單位

還聘請了武漢市教科院丁軍、呂軍等課題專家進行講座,參加人是核心小組的成員及學校教師中的骨幹成員,一行32人蔘加聽講。20xx年11月派教科室主任程旭東到無錫參加總課題組的年會。組織數名老師分四期在本校進行了知識的培訓。

第二階段是研究階段,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方案、理論培訓,通過查閲資料、分析比較網絡德育活動和傳統德育活動各自的利弊。各子課題負責人蒐集整理撰寫論文材料,並擬定論文的雛形,開展階段性成果彙報,聘請專家指導,整理集結論,打印成冊。

第三階段是校內開展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活動,接受專家評審,完善總結。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我校全體人員參加,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同時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二年來,我校一直堅持認真貫徹執行《小學德育綱要》並以此為依據,運用網絡的優勢,寓德育於學校的全部工作中。

1、夯實品德課,明理導行時,加強網絡的建設

在開齊開足思想品德課的前提下,我校電教設備投入也加大了,固定資產逾72萬元;電教配套用房、軟硬件設備日趨完善,教育手段現代化工程正在啟動。擁有投影儀、幻燈機57台,錄音機2台,攝影機1台,液晶投影儀3台,視頻展示台3台,彩電15台,586型計算機60台,並配備有多功能教室2間,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各一間,CAI課件光盤35張。學校“校校通”為課題科研人員儲備了豐富的理論資料,同時也為我校實驗提供了實踐的場所,保證了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

2、參加人員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就是學生的各種能力的提高,而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活動中,教師培養了學生的學會合作、與人交往、創造思維、敢於質疑、獲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為了培養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我們在網絡上放手讓學生去搜尋新知。

3、校園德育活動的主人的變換,通過課題的研究,同學們已經成為了校園德育活動的主人,不再是服從者,他們打開網絡後給學校政教處提建議:綠化怎樣搞,把《守則》、《規範》編在一起,易記,使之成為君子學校的校規。評比制度的人性化使同學們樂於接受。興趣小組的興起,學生自己在網上找到合適自己愛好的項目,興趣小組在我校蓬勃興起。

五、課題研究的結論和討論的問題

傳統的德育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嚴重製約了活動的開展,加上較單一的活動形式,滿足不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策劃,管理到位,人力、財力全方位支持,有力保障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率,我校以“科學性、激勵性、實效性”為原則,學校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針對學校開展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做好“四個一”的學習活動。本課題融入網絡後的德育活動研究,無論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視角調動了活動者以與的積極性。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作為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促進了德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需要討論的問題: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他們在網絡環境下無法完成小學德育活動,所以老師是隻能向學生灌知識,而不是學生在知識中探究,從而變成了老師教,學生學的格局,這與新的課程理念是不相符的。那麼,只有打破傳統的德育活動方式,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新路,完成德育目標。

德育教育總結2

德育工作處於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德育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德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着主導和決定作用。因此,我們要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自覺強化德育工作,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不斷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辦學思想。如何抓住機遇,讓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發展軌道上,真正發揮德育的育人功效呢?

一、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説,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這樣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二、確定班集體的奮鬥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小學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損害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可以通過各種行為規範的競賽,讓學生逐步培養起集體榮譽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而班級獲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體現,這種集體榮譽感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範放入其中。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班級的奮鬥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着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

三、啟發誘導,堅持正面教育

小學生最害怕教師批評,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下次不敢再跟老師進行交流了。在教育學生時,要循循善誘地啟發他們,讓他們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從內容上講就是以美好的、進步的人和事為主要教育內容,從正面講清道理,堅持以表揚為主,啟發誘導,説服教育。從關心和愛護出發,撫慰他們稚嫩的心靈,不給他們增添痛苦,不去觸動他們心靈的創傷。

四、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學校相結合

開展一些有家長參加的活動,以活動為紐帶,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學校建立教師家訪制、教師家長共評制、優秀家長及學習型家庭評選制等一系列制度,組織家長看校容校貌、評教風學風、議學校管理、談家教體會,做到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代表座談會,拉近家校距離,密切家校關係,形成德育合力。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在小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德育教育總結3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本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任課老的傾力配合下,七三班紮實開展德育工作,效果良好。

現總結如下:

1、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學校歷來堅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導學生人人懂文明,人人爭做文明學生。

一是利用每週升旗儀式中的國旗下講話,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文明,鞭韃醜惡”的演講;

二是利用班會時間,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對校內外事件發表評論。

2、定期評選“禮儀之星”

學期末,學校把思想品德優秀、文明守紀的典型學生評為“禮儀之星”,而且照片上牆,張榜公佈,充分發揮他們的模範作用。

一開始,我校一些新生很不適應這些要求和做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學習,都能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見到老師和外來人員,都能主動地問候:“老師好”;食堂就餐秩序井然;公交車上都能主動讓座。家長、社會對學生的文明行為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讚揚。

3、要繼續抓住學校、家庭、社會三個重要環節,加強德育環境建設。

形成三位一體的絡,為學生成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家長學校要按要求辦好,深入加強對學生自理、自、自治、自律、自學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樹立典型,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4、“德育實踐”增活力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把學生髮展的可能性變成現實;德育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參與活動對象的角色體驗性是思想教育的特色,讓學生在一定的活動情境中承擔不同角色,自覺履行角色義務,使學生在情境中實踐,在角色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進步。

回顧過去,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展望明天,我們的工作目標更艱鉅。

德育教育總結4

隨着高中生涯的日益減少,反觀我們自進入高三以來,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需要每一位同學認真去思考,認真去總結,總結我們的得與失,總結我們的成功與失敗。而這樣的總結希望能伴隨着同學們,走完高中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甚至能把這樣的總結習慣帶進今後的事業與生活。所以今天我要説的是《總結與反思》。

—、總結一天的收穫,反思一天的失誤:

(1)我的教學生涯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教後反思,教後小結,總結後教學,反思後記錄。

(2)同學們的學習應該是這樣:每一天的總結、反思;每一週的反思、總結,周而復始地進行。

(3)同學們的成長應當是這樣的:我們學校、我們作為老師允許同學們犯錯,甚至一次兩次,可就有個別同學把犯錯當作家常便飯,屢屢再犯,把學校的規章制度不當一回事;屢教不改,把老師的好心當作耳屎。這樣的同學,你想過總結過沒有:今後社會允許你這樣一次次地犯錯嗎?今後的事業生活允許你這樣混蛋嗎?回答就只三個字:不可能!所以,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多麼地重要啊,而總結與反思就是最好的途徑。

當你一次考試失敗後,你認真總結過了嗎?我錯在哪兒?是不是某些知識沒真正掌握啦?是不是某類題型不會解啦?是不是某些公式遺忘啦?是不是前一段的思想開小差不夠重視啦?等等。

當你的行為觸犯到班級、學校的規章制度後,你會自我反思嗎?想一想自己的行為給班級造成了怎樣的損害?想一想自己的行為給個人造成了怎樣的危害?想一想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今後造成怎樣的影響嗎?

總結一下,還常見這麼幾類不良現象:

(1)抽煙:尤其是體育生。在寢室裏抽(安全隱患),穿着校服在校外抽。比比各年段的落實情況,下階段我們年段要重點抓!狠狠抓!

(2)深夜玩手機:看看那灰太狼式的紅眼;甚至不少帶到教室,一下課就拿出來玩玩;一想到學習煩就拿出來玩玩,連自習課都不放過;可真正給長輩打個電話問好發個短信問候卻很少。

(3)遲到早退現象:通學生遲到早退比較少了,現在是寄宿生的遲到早退現象嚴重了:下午第一節課遲到現象非常嚴重,特別是(1)(5)班,(9)(10)班的寄宿生,在這裏特別提出批評;還有下午第八節課,下課鈴聲一響,有個別同學就馬上在食堂門口和校門口出現了。真飛速啊!

(4)就寢晨起拖拉、隨意時間進出寢室、紀律渙散:我們寢室都有嚴格管理的,要按時就寢就為了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嘛,不是規定的時間是不能回寢室的。生管老師多次反映,總有那麼幾位同學動不動就會寢室,那麼出現盜竊事情這些同學就是最大的嫌疑。所以希望今後同學們嚴格按照作息時間進出寢室,除非有特別的事,有請假條等。

(4)課堂吃東西:一不尊重老師,二影響自己的學習注意力,三干擾同學的學習。

(5)隨意的上廁所、教室裏隨意走動:課間不去,非得等到上課鈴響後才去;也是不尊重同學的表現。

(6)自習課上隨意的出聲音:這樣的同學只能用變態來説明,到底是想破壞學習環境?還是就想幹擾同學們的學習?切記,同學們:只有尊重別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啊!

下面幾個現象還時有發生

(1)不尊重師長、不尊重同學:這裏的師長,不僅僅包括老師,你們的長輩,還包含生管老師,門衞保安,校內校外的同學

(2)為人處世,禮貌待人:校內遇到老師,叫一聲“老師好”有那麼困難嗎?到家裏出家門,喊一聲“爸、媽”有那麼困難嗎?到友人家做客去訪,要敲門;有客人來訪,起身問聲‘好’是常識的。

(3)安全馬虎:路上騎車,樓道追逐;正餐不吃,零食不斷;一件衣服,只為漂亮;圍觀堵塞,專抄近道;隨意插電,安全隱患。

二、今後的幾點要求:

1、雖然絕大多數同學能抓緊,能較好地安排學習、生活時間,但對時間的安排還是不夠緊湊,不夠合理,不夠有效。如自習課、午間時間、週末時間。

2、雖然絕大多數同學能很好地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生活習慣,但還無法形成慣性,有事會抽風幾下。希望今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尊重,一句話:你們已經成人了!

3、雖然絕大多數同學都認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但平時最經常忽視的也是安全,如人身安全,財產安全,飲食安全,等等。

記住:同學們,多給自己一份汗水,就會多換來一份收穫給自己一杯清泉,就會換來一生的輕鬆!

德育教育總結5

轉眼間一個學期將要過去。本學期我們依據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指導方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認真制定了德育工作計劃並通過實施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為幼兒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礎。經過半年的學習實踐,我班幼兒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個具有良好常規、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回顧本學年我班德育工作開展的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物質和精神環境,薰陶幼兒的德育情感。

為了創設與幼兒德育相適應的環境,力求為幼兒營造有濃郁的德育氛圍的環境,我們根據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標,樹立榜樣教育;同時為幼兒提供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讓幼兒成為環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視精神環境對幼兒品德及行為模式的重要作用。平時,我們提出要求讓幼兒時時記住用普通話交談,此外,我們還注意隨機榜樣教育,及裏對幼兒給予表揚和獎勵,並鼓勵幼兒説説“誰做了什麼好事?”激發幼兒向好榜樣學習的願望,以點帶面,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二、從培養幼兒為集體服務入手,樹立團結協作的精神。

有快樂的情緒,幼兒才能熱情地參加活動,對其身心發展有益,也為活潑開朗的性格打下基礎,“學習哪些本領?最喜歡什麼?最能幹的是什麼?”這些話題能促進老師與孩子進行親切的交談,撫摸孩子的小腦袋,讓幼兒體驗老師對他的愛,既在輕鬆的氛圍中探討,充分激起了幼兒的自信,又使幼兒瞭解了自我,有利於幼兒的自我評價。另外,有目的地創造一些條件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幫助分餐盤、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愛集體”的心理意識和自信,同時為集體服務。

三、密切家園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兒生活和成長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與幼兒之間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戀,家長是幼兒模仿、認同的主要對象。通過與家長的直接交談、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及時把教育信息、各項活動安排等內容傳達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工作,並主動配合,共同做好幼兒的品德培養教育工作,強化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合效應,會更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發展。

標籤: 德育教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zn3o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