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相信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總結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總結,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1

週末我有幸參加了第xx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名師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以及教科研成果彙報等,通過此次活動我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悦,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同時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教學《平均數》時,老師用到了中國男籃的身高,《探索完全圖》時利用超級畫板的動畫技術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走近名師,感受名師,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2

很榮幸在xx月xx日和xx日參加了工作室組織的“小學數學學科研討會”活動。這次活動由工作室的6位老師分別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進行了授課。而我作為其中的一名授課教師感覺更是榮幸。每次課後都能聽到吳正憲老師的精準的點評。只有兩天的培訓生活,但給我的教育教學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兩天的學習,給我的衝擊力很大,下面就將我的心得體會和一些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教師要關注課堂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教學工作是一項細之又細的工作,作為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每一項細小的工作,只有細微之處做好了,課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師的課堂中,她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時,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樣但是她把兩個三角形的顏色設計成不一樣的,這樣通過拼一拼,學生很直觀的就能看出這個新的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這一個細心的設計,有助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師要關注兒童。正如吳老師所説:“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一定要想着兒童,把兒童放在第一位。”我們也知道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可我們在具體的操作時真正的想過兒童嗎?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課堂中怎麼講解學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學生會怎麼想。而且在課堂中也設法保護兒童的心靈。但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學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課堂中很隨意的對學生的統計圖評價:“你這樣做不科學”,真的也許就這麼一句話,會讓這個學生不再願意積極的參與學習。所以我想在我以後的課堂中要更加細心的去呵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快樂積極的參與學習。

第三教師要學會放手。課堂是學生的陣地,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中出現了問題,教師不要再積極主動的去做裁判員。而要學會把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平等的對話和辯論,讓出錯的孩子心服口服,讓他們在辯論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課堂中要變換角色,要做到:變師説為生説,變課堂為學堂,要多問學生為什麼?老師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提,老師只要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足夠了。

第四教師要讀懂教材。曾有人這樣説過:“開車怕路不熟,教書怕教材不熟”,我們只有讀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設計意圖,我們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駕馭教材。比如説我執教的《條形統計圖》這節課,我就沒讀懂教材,看着例題就覺得只是給學生教會一格表示兩個單位和半格的處理就可以了。當吳老師在評價時,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領悟到的這個意圖之外,還有德育思想的滲透:教育學生從小要做一個細心的人,讓學生體驗做統計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見我們的數學課中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能力還有思想教育。所以我們一定要研讀教材,讀懂它藴含的意義,只有我們讀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

最後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以前我每節課都很認真的準備,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從來也沒想過:這節課學生的困惑在哪裏?我上這節課的困惑是什麼?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這次活動中的説課環節,讓我對自己的備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看到我之前的備課工作做的還是不夠到位,在接下來的備課中一定要首先想學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決困惑的方法是什麼?這樣我的備課工作就更完善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也能提高一點點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我會不斷的前進的,只要不停下腳步,總有一天會走到別人的前面的。

總之兩天的學習,讓我收穫了很多很多,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爭取我的課堂高效。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3

20xx年xx月xx號,我有幸參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組織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一天的時間先後聆聽了2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和精彩的講座,讓我頗多感悟,受益匪淺,每節課都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下午羅明亮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羅老師讓我看到了這是一節非常有深度的課;還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沉着,機智,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我想給聽課的每位教師留下的`不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還是反思,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交流

兩位教師都非常重視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通過課前交流拉近師生關係,在課前的談話中就讓學生被老師吸引,對老師非常感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課堂常規

兩位教師都勇於創新,將學生完全放開,去允許學生出錯誤,不怕學生出錯誤,並能在學生出錯誤時及時引導,重視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我想這點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如潘小明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一個錯誤,這足以説明課堂中重視了生成的資源。

三、教師巧用教育機智

在每節的課堂教學中,發現每位教師都能夠及時的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和傾聽學生的發言,最後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課教學必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對新知識的引入或鞏固都要注意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上課教師們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五、探究活動充分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例如,潘小明老師在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時,讓每個學生盡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每個人描述的方法和順序不一樣,所以不能使人明確同一事物的準確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確什麼是列,什麼是行,再從具體的列和行中確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學習紮實有效

合作學習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條捷徑,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造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感,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每一節課都非常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們把合作學習都放在知識的難點和疑點上,在學生解決有困難時採取,老師在有難度的問題處理中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再通過合作互相交流意見,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達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確,以個人優勢的發揮來促成整體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是老師的突出特點,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觀點;老師有充足的耐心,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後應對比優質課,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總結4

我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次盛會,“東南大學”的環境是那麼的幽雅,那古樹梧桐給人以古典優雅之感,整個校園清新、寧靜,古樸而安詳,給人以心靈上的洗滌。

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匯聚在“東南大學的禮堂”,聆聽名師和專家的教誨,吸取教育的營養,我每天總是感覺我的手耳不夠用,總是想把大師們所講每一個觀點,所上的每一節課,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上。還好整整二天半的學習,我也把筆記本記得滿滿的,收穫頗多。

現在回到學校看着自己的學生,回想着這二天半的學習內容,我的心得體會記下來,與同行們交流。

一、數學課堂應該主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數學知識而純粹教數學知識,還是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從鄭毓信教授的報告《走進數學思維》和張齊華老師的觀摩課《交換律》中,讓我感悟到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現就張齊華老師的一節《交換律》來看名師是怎樣上數學課的,首先張老師從語句中的詞語不能交換談起,比如説“我騎馬”不能説成“馬騎我”等,此時話題一轉,引入數學方面有些情況是能夠交換的,從而引入了課題。呈現兩數相加,交換兩加數的位置和還是相等的。接下來就開始讓學生進行驗證,想辦法證明“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按理説當學生舉出很多例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下結論了,可張老師並沒有那麼做, 而是出示了兩位學生所舉例子的情況。一個學生全部舉的是一位數與一位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情況舉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學生只舉了三個例子,分別是28+9=9+28 132+25=25+132  等等,張老師啟發學生,問到:“同學們,你們認為老師更欣賞哪位同學的舉例”,於是學生就開始想,並説出了理由,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了在舉例證明的過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舉的例子應該全面,我想通過這樣的訓練對學生在以後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張老師是從理論的高度來上這節課的,從數學方法論來思考這一問題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換律。

可這時張老師並沒有停止學生的探索,而由此引發學生思考:“是不是隻有加法有這樣的交換律呢?”,於是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説“在乘法中,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有的説“在除法中,交換除數與被除數的位置,商不變”,有的説“在減法中,交換被減數與減數的位置,差不變”……,這時張老師説:“同伴們,你們現在有這麼多的猜想,那就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吧!”。學生就開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尋找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證明的過程中學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錯誤的猜想,就只需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了。最後學生獲得的結論是乘法有交換律,加法有交換律。這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學生的心裏留下的不僅僅是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而是對策略的認識,對不完全歸納法的認識,雖然學生不明白這是什麼方法,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是很有幫助的。在這節課中學生體驗到的是探索的樂趣。正如鄭毓信教授所説的那樣,通過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最終達到會用數學進行數學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z8ooq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