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中考語文重要複習內容總結

中考語文重要複習內容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考語文重要複習內容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語文重要複習內容總結

中考語文複習的要點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全詩主旨句,以説理來言情,體現了曠達爽朗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也把前面的離別之傷感一掃而光。

宋蘇軾浣溪沙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唱黃雞”典出白居易《醉酒》,指悲唱黃雞報曉、人生易老的調子。詩句表達出作者執着的生活態度和曠達樂觀的性格。

宋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明月寄託思親之情,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和對人生的美好祝願。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化悲悵為曠達,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無常,萬物興衰的達觀態度。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一“聊”一“發”既突出了豪壯之氣,又透露了怨憤之情。後人常用此句來抒發雄心壯志。

宋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借景説理,比喻人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唐楊炯從軍行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了詩人投筆從戎的豪情和建功立業的決心,體現了勇敢無畏的精神。

清趙翼論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代代有人才,其影響只有數百年。聯繫全詩,作者主張詩貴有創新,反對盲目崇古。

唐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評史抒懷,一改傳統看法,慨歎英雄成名需要機遇,流露抑鬱之情,告誡統治者不要寄希望於僥倖。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鞭撻沉溺酒色、醉生夢死的統治階級,表現了作者對唐王朝將重蹈南朝亡國覆轍的隱憂。

中考語文複習內容整理

背誦默寫

【考查要點】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處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感悟。

【知識疏理】

⑴詩文默寫:①根據課文填空;②默寫詩文名句;③讀圖默寫詩文名句;④根據提示填寫詩文名句。

⑵課外積累:①按要求寫出格言或警句;②由具體的語境聯想詩文名句;③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中的文學形象;④中外文學名著評價。

【試題特點】

_年本部分中考題的題型,主要有讀圖填寫題、填空默寫題、擴展開放題、簡述問答題和比較選擇題等。

【解題導引】

例1.根據下列名句及出處,完成第(1)—(4)題。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②海內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野火燒不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④萬事俱備,。(羅貫中《三國演義》)

⑤雲橫秦嶺家何在?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⑥沉舟側畔千帆過,。(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⑦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⑨,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⑩,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處,填寫上句或下句。

(2)句④是根據《三國演義》(戰役)中“周瑜定計火燒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句⑤出處中的“左遷”是指。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現詩人殺敵報國情懷的名句有、 。(只填序號)

(4)請你圍繞一箇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個名句寫一段話,60字左右。

上面這一中考語文名句考查題是比較有特色的。它一改以往名句考查的單純形式的填寫。它由名句演發,將文學常識、詩句理解等巧妙地結合。它不單單是考查了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並更多地融合了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體驗。這道題命題者至少是從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把握的。一是名句識記。第(1)題要求學生能準確寫出上句或下句,所選詩句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二是名句理解。第(2)題考查了學生文學常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這也告訴我們背誦詩句還要作一點探討和分析,如詩句的由來,有關詩句的典故,也可以結合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專題詩詞的研究。如《“送別詩”的研究性學習》等。第(3)題主要考查對詩句的理解。三是名句運用。第(4)題答題時要注意三點:1.所寫要有中心,不可泛泛而談,不着邊際。2.引用要恰當,要根據詩句的原意、寓意準確使用。3.字數一定要在60字左右。此外要儘可能選用精美詞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筆生動。

例2.下面一段話中四個空白處應填入的詩句分別是( )

在盛唐的詩歌中,有一類通常被統稱為“邊塞詩”。這些詩作內容豐富多彩,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盛唐邊塞畫卷。這裏有①的雄奇景觀,有“潮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壯闊雪原,有②的風雪酷寒;這裏有③的慷慨悲壯,有④的惆悵無奈,有“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極度憤慨……

A.“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C.“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脱”(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E.“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F.“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這是一道創新題,其創新之處主要有三:第一,試題材料取自於課外,要求考生填寫的詩句卻在課內;第二,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要求考生填空的詩句只有四處,給出並註明出處的詩句卻有6句;第三,在要求填寫詩句的地方,有比較隱晦的提示,考生解答了這道題,對“邊塞詩”的印象應該是很深刻的。

解答本部分試題,一是要弄清題幹要求,二是要調動自己的積累,三是要察看具體的語境,四是要注意寫字的規範。

【常見失誤】

解答本部分試題常見的失誤是考生在考場上往往不易把要求提示與詩文名句的具體內容聯繫起來,還有就是寫字不夠規範。

中考語文複習資料總結

議論文閲讀

【考查要點】

在整體上,考查的重點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和領悟能力,如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內容,對全文中心論點的辨析、判斷、提取、歸納,對全文論證結構的梳理、劃分,對全文論證方法的辨識、理解,對全文論據類型的認識、分析,理解文中的表現手法如語言特色、比喻論證、正反論證,結合文章內容談自己的看法或感想等等。

在局部或細節上,概括文段的大意,分析文段的思想內容,分析文段的層次結構,快速辨識文段的中心句、關鍵句,理解文段的論證方法或表達手法,提取與概括文中的論點,品讀段與段之間的關係,體味、理解關鍵詞語與重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作用,等等。

【知識疏理】

1.論點、論據、論證、駁論方面的知識。2.全文中心論點的判斷。3.全文結構與議論的層次性分析,用提綱概括全文每層次論述的大意。4.全文分論點的表現形式與層次性,編寫段落提綱。5.全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段的中心句的理解,段意的概括。6.論證的要點和層次。7.全文中論證方法的使用。8.正面論證與反面論證。9.駁論點的寫法與駁論據的寫法。10.句子的哲理含義的理解,長句的理解,段中的句序。11.句式與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12.設問和反問的作用。13.句中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試題特點】

題型以填寫簡答題為主,少有選擇題。填寫簡答題的出題角度比較豐富,填寫、概括、答問、解釋、闡述、自由表達等為主要出題角度。大多數選文都設計有開放式、遷移式的考題。

【解題導引】

例1.

理性的閲讀

世間許多事情都是經過不斷地積累經驗才會上升到一定的層次,讀書也不例外。對於讀書,人們説得最多的話題不外乎多讀、勤讀。多讀、勤讀固然能夠學到一些知識,但是讀書倘若能夠深入書中,即使讀的書數量不是很多,也能嚐到讀書的滋味,瓴悟到更多的道理。這就需要克服隨意性,多一些理性。

隨着社會的發展,書籍的數量不斷增多,在讀書上人們只有進行一番選擇,才能找到引起自己閲讀興趣又有閲讀價值的書。而不加選擇的閲讀,至少説明在讀書上還不成熟。一位學者把讀書的藝術概括為不讀的藝術,理由是:書為無限,生命有限;以有限應無限,只能採用此策。所謂不讀,實際上就是要有選擇地閲讀,多讀經典著作,少讀甚至不讀流行作品,更不用説那些粗製濫造的文字垃圾。從某種意義上説,讀書的水平也反映在書籍的選擇上,猶如在琳琅滿目的貨架上,就看誰有眼力能拿到貨真價實的東西。而選擇的對象,恰恰也能標明一個人的情趣、欣賞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讀什麼書會像一面鏡子,將人們的精神境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同是一本書,有的人讀後沒有留下什麼印象,時間久了,腦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而有的人讀後,不僅能記住書中的內容,甚至能背誦出精彩的語句,更能談出自己對這本書的看法。讀書的這種差異,就在於讀書者是用眼讀還是用心去讀。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用心閲讀,正在於讀書的同時也伴隨着不斷的思考。

記得楊絳先生曾把讀書比作串門。串門總要有進有出,讀書也如此。認真地讀一本書,就會情不自禁地進入到一種環境之中;情感隨着書中情節的變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發展。讀書不僅應該能夠讀進去,重要的是能跳出書外,靜觀默想,分析對比,理清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樣的閲讀會使人從欣賞水平到修養都得到提高。不讀死書,意為不去讀那些毫無生氣的書;不死讀書,還在於不可盡信書,而要有主見。理性的閲讀會引導人們在知識的台階上攀得更高。

(選自《青年科學》_年第1期,略有改動)

1.讀了這篇文章,你認為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2.文章圍繞主要觀點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它們分別闡述了什麼?

3.文中説楊絳先生曾把讀書比作串門,串門總要有進有出。這裏的進和出分別指什麼?

進是指:

出是指:

4.就本文提出的讀書經驗,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看法。贊同與否都要説出自己的理由。

第1題的`考查目的是概括、提取全文的主要觀點,這就要求考生總覽全文,進行感受與提煉,這是設題的第一個層次。第2題的考查目的是分析、概括全文論述的主要內容,這就要求考生對選文進行比較細緻的閲讀,對選文內容進行概括,這是設題的第二個層次。第3題的考查目的是在具體的語境中對文中詞句的含義進行品味,這關涉到精段的閲讀理解,這就要求考生對文中最後一段進行更加細緻的品讀,這是設題的第三個層次。第4題的考查目的是讓考生結合自己的讀書實踐對文中的觀點進行談論,這是有機的恰到好處的遷移而不是硬貼上去的問題,每一位考生都有話可説。這是設題的第四個層次。

(參考答案

:1.閲讀要克服隨意性,多一些理性。(要理性的閲讀)(理性的閲讀會引導人們在知識的台階上攀得更高)

2.要有選擇地閲讀、讀書的同時也伴隨着不斷的思考(要用心去讀書)、讀書要讀進去,跳出來。

3.情不自禁地進入到一種環境之中;情感隨着書中情節的變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發展、跳出書外,靜觀默想,分析對比,理清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4.略)

解答議論文閲讀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在閲讀文章或段落時先要有自測的意識。這種意義和閲讀糅和在一起,在閲讀之中瞬間的辨識和判斷。其基本內容有:

1.文或段是立論還是駁論。

2.全文或全段的大意是什麼。

3.論點及其出現的位置。

4.中心句與支撐句的關係表現在哪裏。

5.文章或段落的論證方式是以事例為主還是以事理為主,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6.有沒有比喻論證的方法,有沒有正反論證的方法,有沒有引用,有沒有設例。

7.結構層次是總分、總分總,還是分總或者並列。

8.文中的語言表現出什麼特色。帶着上述問題閲讀文段,有兩好處:一是有目的地讀文,能夠讀得深刻些;二是進行了思考,心中有了一些底,答題的過程就會順暢一些。

第二,在答題的過程中要注意操作的步驟。

1.要了解題型。題型用於議論文閲讀,主要有簡答題、填寫題、選擇題。表示題型的主要標誌是題幹,我們要通過閲讀題幹知道題型的類型,以便正確使用答題的方法。

2.要認真審讀答題要求,特別是簡答填寫題的答題要求。

3.對自由表達的題目要進行周密的思考,寫出的答案要注意有清晰的層次,使別人容易看出答題的要點。

【常見失誤】

議論文常見的答題誤區有:對文或段的思想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準確,對文或段的一些表達手法的理解如語言特色、比喻論證、正反論證等不能進行簡明準確的闡釋,不能準確地對文句進行品析,解釋不清詞句的含義,不瞭解詞、句、段的表達作用和表達效果,難以結合文章內容談自己的看法或感想,講不出答題的理由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yppro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