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七年級三班德育工作總結範文

七年級三班德育工作總結範文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收穫肯定不少吧,該好好寫一份工作總結,分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了。工作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三班德育工作總結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三班德育工作總結範文

七年級三班德育工作總結1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學期,本人擔任了七年級三班的班主任工作。作為班主任,主要組建和培養一個好的班集體,讓每一位學生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每天能快樂充實、有所收穫。

首先,在班幹部隊伍的建設方面。

我認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班幹部是旗幟,是班級的領路人。因此,平時比較注重班幹部“榜樣”的樹立與完善,嚴格要求班幹部以實際行為來影響學生,用具體的形象給學生樹立榜樣。這對學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就上半學期班級的評優,我班各方面並沒有突出人才,也沒有突出貢獻,但綜合評估卻達到了“文明班”的標準。這是同學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這當中,班主任與班幹部起了不可忽視的榜樣作用。

雖然班主任的榜樣作用是最有震撼力的,但也是受時空的限制的。而好的班幹部可使我事半功倍,班幹部是我的得力助手,使我在與不在一個樣。所以,發揮班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選一批嚴於律己的班幹部,充分發揮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榜樣作用,這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管理能力,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其次,在加強“問題生”的管理方面。

我認為,正確對待問題生的逆反心理,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每當教師談到學生“逆反”“不聽話”,就會產生該生是釘子,是令人頭疼,棘手的差生的念頭。但我認為逆反心理有他積極的.一面。其一,有些逆反的言語和行為能不斷地改進我的工作和管理的方法。有一陣子,每當班級自習課紀律不好,就進行説服教育。連續幾次,不但沒有效果,而且一些學生明顯表現出一種逆反的牴觸情緒。我就自我反省,感覺到:不守紀律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老是打斷他們學習的思路,自然會使有些學生產生反感。因此我就調整了方法,使得批評教育更具有針對性,收效頗佳。其二,有些逆反的行為有助於完善班規班紀,使得制度更具可信度和可行性。因此,我們應該分析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根源,積極的一面要鼓勵,消極的要説服教育,決不能只要學生有逆反心理就“一棍子打死”。

總之,我們不能以對立的心態來對待問題生的逆反心理。而應該坐下來,瞭解他們的心理動態,給他們以朋友的關心、期待和信任。同時要幫助學生認識本身的優勢和不足,並提出一定的措施,發揚優勢,克服不足。這樣就很容易和他們溝通,取得他們的信任,漸漸地調整好他們的心態。這有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

再次,在培養學生自身“修養”“能力”方面。

誰都承認,學習成績對於學生來説永遠是最主要的。但誰都不會否認,學生僅僅學習成績好是不夠的。因此,我在抓學生學習的時候,也不敢忽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是一塊料子。成功者與落泊者,並非命運使然,兩者之區別,在於人的勤奮及其潛力是否充分挖掘。在教育實踐中,我利用每兩週一次的班會課,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以“友誼永存”、“珍惜每分錢財,讓班級充滿勤儉的風潮”、“勤奮是成功的基礎”等主題,從學生自身的立場出發展開討論,加強教育,幫助他們克服“拜金主義,重利忘義,忽視為*服務的崇高品德的培養”等不良行為,端正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關係,淨化自己的心靈,陶冶情x。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非智力因素中的潛能,並將這一認識轉化成學習的精神動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搞好學習和品行。

平時,我還經常地單獨和學生談心,瞭解其內心世界,注意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在提高其認識、誘發其情感的基礎上指導其行為,使學生將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要求之後,再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

最後,在學生與科任教師之間架橋樑方面。

平時,我還比較注重和其他科任教師密切配合,瞭解本班學生學習各科情況,並把本班同學的情況介紹給每一位科任教師,使科任教師對被介紹的同學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流露出對這些學生的關心、愛護、期待和信任。學生有了這些“暗示”,會從內心產生一種被關懷被信任的喜悦感和幸福感,從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育,配合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搞好學習和培養良好的品行。並掀起學習的熱潮,完美自我形象、班級形象。

我相信,這一學期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班將會朝着更加優秀的道路前進。

七年級三班德育工作總結2

貼近學生實際,以適應學生的認知為前提。

把學生當作“有眼,有耳,有頭腦”的人,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學生主動參與與多元價值分析選擇中,培養起真正內化的、穩定的價值體系,這就要求德育內容可信度高,貼近學生實際,以適應學生的認知為前提。

一、內容小巧、切入合理。

德育工作,要注重加強對新時期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及思想品德形成規律、特點的研究,關注學生心理需要,逐步提高學生道德評價能力。真正實現學生人性上的覺醒,為形成長期穩定的道德行為提供了必備前提。

二、主體參與、實效突出。

道德是發自個人的良心、是自覺自願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道德的倫理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作為道德主體的學生如果不直接參與體味,那麼便缺乏主動思考、討論和自主選擇的空間。在社會日益開放、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導致德育的實效性缺乏。

每節德育課,提前一週通知學生要討論的主題。由每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對主題進行辨析,並揭示其內涵與預示行為的必然性。

三、形式靈活、生動活潑。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不一定有固定的路子與模式,尤其是德育工作,它的直接對象是人,其靈活性更不言而喻。除注意不同心理特點、不同道德層次、新形勢下社會的需求外,我更注重德育形式的靈活。

我班的德育課,有辨析會、講演比賽、道德評議、又有實話實説、答學生問等形式。有次考試前夕,我班利用德育課舉行了一個“抄襲的滋味”實話實説,把抄襲者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層次深入,深入細緻。

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其中即需要點滴的滋潤,又必須有較深層次的理性提高。如在放假回來的第一個星期,進行了第一次道德講座,題目是:紀律是自由的保*。我提到:“正是限制了個別學生的絕對自由才保*了大家的自由,設想如果沒有良好的公共紀律,那麼你想學習時,別人大吵大嚷無休止的戲笑玩耍。請問你的自由何在?因此,國家法律是必要的,也是威嚴的。那麼《中學生守則》何償不是為了保*學生自由而制定的呢。”讓學生由平時的最基本的行為觀念,上升到做人的準則,從內心完成對學校管理的認同,把外在約束轉化為學生的道德習慣,這樣才能產生長期的、穩定的道德行為。

五、目標明確、放眼未來。

今天的孩子是將來社會中各種角*的扮演者,也是各種社會責任的承擔者。道德教育理應追求道德人生最高境界的達成,理應以實現德育的個體享用性功能為己任。

總之,教師在德育工作中要確立長遠的德育目標,想到現在對孩子的培養是為了他們30歲以後的生存,是為了將來國家的振興,這是德育的真諦與歸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pkl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