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農民創業園工作總結

農民創業園工作總結

農民創業是一種勞動方式,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財富現象,本文為大家整理了農民創業園工作總結,僅供參考!

農民創業園工作總結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認真按照《xx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xx農民創業園建設實施意見》(閩政〔2012〕67號)的要求,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緊緊抓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條主線,以生態優高農業為主攻方向,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中心,以提升蔬菜、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根本目的,堅持“高起點建設,大力度推進,多層面突破,全方位發展"的思路,按照“百姓富,生態美”的要求,以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堅持把創業示範基地建設作為加快發展政和現代農業的龍頭工程和帶動農民增收的民生工程來抓,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積極組織全面開展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創建工作,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着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將創業示範基地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的示範窗口和農民創業增收的重要基地,推進政和農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現將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20xx—20xx年度三年來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的基本成效

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創建區域為星溪鄉、石屯鎮、鎮前鎮及其毗連區域,蔬菜、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作為主導產業,建立星溪鄉東峯千畝蔬菜設施農業基地、鐵山鎮東澗千畝花卉種植基地、石屯鎮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鎮前鎮千畝油用牡丹、萬畝高山茶葉生產示範基地,成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示範窗口。通過建設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積極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新模式、農業生產經營新方式、農民創業增收新機制,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推進現代農業重大項目工作,努力把創業示範基地建設成為全縣現代農業的示範窗口、農民增產增收的園區、農業科技推廣的陣地,提升我縣蔬菜、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專業化發展水平,輻射帶動全縣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通過三年建設,創業示範基地主導產業“五新”入户率達90%以上,科技進步率達58%以上,良種覆蓋率、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全縣前列;示範基地農民人均收入比全縣農民人均收入提高30%以上。

1.加大省級專項資金項目建設。

20xx年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專項資金項目安排2個:一是和之源蔬菜設施大棚建設及標準化生產示範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85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532萬元,全面完成省上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二是欣和蔬菜設施大棚建設及標準化生產示範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100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631萬元,全面完成省上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20xx年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專項資金項目安排2個:一是欣和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100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385.09293萬元,全面完成省上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二是和之源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85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303.4718萬元,於20xx年11月16日通過驗收。20xx年,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專項資金項目安排7個:一是政和縣油用牡丹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項目省級補助資金130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440.0707萬元,全面完成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二是政和縣茂旺高山茶農創業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90萬元,項目年度批覆投資總額為290萬元,已完成投資200萬元,按照批覆的要求尚差部分建設任務未完成;三是政和縣“沃純然”蔬菜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50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163.2752萬元,全面完成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四是政和縣欣和現代花卉休閒農業建設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50萬元,項目年度批覆投資總額為160萬元,已完成投資80萬元,按照批覆的要求尚差部分建設任務未完成;五是政和縣“雲根紅”高山茶葉示範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50萬元,項目年度批覆投資總額為155萬元,已完成投資50萬元,按照批覆的要求尚差部分建設任務未完成;六是政和縣竹家女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50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 411.21萬元,全面完成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七是政和縣金葛花葛根系列產品開發建設項目,項目省級補助資金50萬元,項目完成總投資172.8萬元,全面完成批覆的建設內容和規模,項目通過驗收。省級專項資金放大效應和項目示範帶動效應明顯。

2.着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20xx年,引進“金葛花農業科技開發項目”,項目經政和縣發展改革與科技局立項審批,總投資8830萬元,在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創建區域星溪鄉、石屯鎮、鎮前鎮等地建立葛根種植生產基地4500畝,在創建區域石屯鎮省級工業園區建立葛系列產品標準化加工生產廠房和清潔化生產線,進行葛飲料、葛粉、葛面、葛粉絲等葛產品系列開發。20xx年,引進“中國聯通‘沃生活’定製農業項目”,在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創建區域星溪鄉、石屯鎮等地落地建設,通過建立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電子商務視頻平台和電子商務農產品展示平台及現代物流園,向城市客户推行訂蔬菜、定菜園、定莊園服務,大力推進客户生態農業產品定製和物流配送,開發生態休閒觀光旅遊項目,為客户提供生態休閒旅遊、養老等衍生服務等。引進“綜合性旅遊項目”,在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創建區域星溪鄉東峯村、念山村落地實施,20xx年11月15日該項目經政和縣發展改革與科技局立項備案(閩發改備〔20xx〕H10294號),項目總投資401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要旅遊景區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休閒觀光,生態林業、農業綜合開發。20xx年,引進“xx歐聖(政和)雞業產業化項目”,在創建區域石屯鎮省級工業園區落地建設,項目由歐聖實業(xx)有限公司實施建設,項目總投資18億元,20xx年完成投資3.05億元,建設飼料廠、加工廠、食品廠、羽腸粉廠、孵化場各1個,種雞場11個、肉雞場34個,年產肉雞6000萬羽。引進“政和縣油用牡丹種植、加工與牡丹觀賞園項目”,在創建區域鎮前鎮仁地村建立油用牡丹種植生產示範基地和牡丹觀賞園,在創建區域石屯鎮省級工業園區計劃進行油用牡丹深加工項目建設,項目由xx富之卿牡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施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3.2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為:推廣種植建立油用牡丹種植基地5萬畝,建設萬噸級牡丹籽油脂蛋白質綜合深加工工程。20xx年完成投資1000萬元,完成1000畝油用牡丹示範種植和牡丹觀賞園100畝建設,新建薄膜温室大棚800㎡,新建玻璃温室大棚480㎡,新建油用牡丹種植資源圃87.475畝等現代農業設施,配套建設圍牆304.4米、木棧道1702㎡(寬度2m×長度851m)及河道水利防洪設施建設。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在創建區域星溪鄉暗橋落地建設,建立閩北第一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試點縣。

3.創業示範基地示範帶動效應明顯。

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通過三年的努力,已建立星溪鄉東峯千畝蔬菜設施農業基地、鐵山鎮東澗千畝花卉種植基地、石屯鎮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鎮前鎮千畝油用牡丹、萬畝高山茶葉生產示範基地,成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示範窗口。通過項目建設,使我縣設施農業發展有了全新的突破,蔬菜、油用牡丹、高山蔬菜等主導產業通過應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經營模式,在當地具有顯著示範帶動效應,有效促進我縣蔬菜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建設有六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基地建設規模化。基地建成標準化鋼架大棚設施1500畝,種植鋼架大棚蔬菜1000畝和鮮切花卉500畝,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建立鎮前鎮千畝油用牡丹、萬畝高山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建立石屯鎮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立政和電子商務孵化園,進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政和試點縣建設,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經營模式創新化。基地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户”、“家庭單元承包”和中國聯通“沃生活”定製農業及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試點建設等發展模式,推行統一種植品種、統一購藥用藥、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質量檢測、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包裝銷售的“六個統一”形式開展生產活動。三是種植品種多樣化。基地主要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茄子、苦瓜、結球甘藍、上海青、夏陽白、黃心芹等蔬菜種類共30多個品種;花卉基地種植非洲菊、百合等12個鮮花品種;進行油用牡丹新品種示範種植,建立油用牡丹種質資源圃;推廣種植高山茶葉新品種,建立高山茶葉種質資源圃,切實改變過去種植品種單一的突出問題。四是栽培措施科學化。基地推廣應用集約化育苗、鋼架大棚、防蟲網、粘蟲板、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避雨栽培、玻璃温室、薄膜温室、膜下滴灌等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控等多樣化栽培增效技術措施,節本增效15%左右。五是產品銷售訂單化。公司與合作社簽訂蔬菜生產銷售訂單協議,合作社與農户簽訂種植協議,組織農户進行生產。蔬菜產品除銷售本地市場外,積極開展基地直銷,蔬菜產品主要銷售福州市、杭州市等地,在福州市設立蔬菜配送中心,蔬菜直供省政府機關、省發改委等10多個省直機關單位食堂。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產品由企業進行加工銷售,茶葉產品主要有中國馳名商標“政和工夫”紅茶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政和白茶”,產品銷往國內大中城市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六是種植效益最大化。據統計,大棚種植各類果蔬畝均產量5200公斤(辣椒4000公斤、番茄6000公斤、黃瓜5000公斤、葉菜6000公斤),畝均產值1.33萬元(辣椒1.6萬元、番茄1.5萬元、黃瓜1萬元、葉菜1.2萬元);花卉畝均產量7500株(非洲菊5000株、百合1萬株),畝均產值4萬元(非洲菊2萬元、百合6萬元)。從事設施農業種植的農民比傳統農業種植的增收提高60%。通過示範基地建設,輻射帶動全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園區、農業科技推廣的陣地和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示範窗口,不斷引領政和縣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項目建設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向,受到當地普遍歡迎,接待了大量參觀學習活動,推廣規模快速增長。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創建工作多次得到省、設區市領導的肯定和高度評價。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省委副書記于偉國、副省長陳榮凱等省領導深入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進行考察指導工作,對基地建設給予高度評價;省農業廳廳長張立先和農業廳產業推進處、種植業管理處及南平市農業局等領導多次深入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進行檢查指導工作,對基地建設充分肯定並提出很多指導意見;南平市委原書記裴金佳、現任書記莊稼漢、市長林寶金和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及縣領導多次深入基地檢查指導工作,對基地建設和經營模式表示充分肯定。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作為20xx年南平市委、市政府創業競賽點評參觀點,得到南平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及各縣(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認為該基地可學、可看、可推廣,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示範窗口。

4.創建區域主導產業發展走在全縣前列。

創建區域星溪鄉蔬菜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到8600畝,佔全縣蔬菜生產面積的13%,產值3100萬元。其中,農民創業示範基地核心示範區東峯村、稻香村蔬菜鋼架大棚設施基地種植設施蔬菜面積1000畝。創建區域星溪鄉有各級龍頭企業6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縣級龍頭企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5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家,申報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家,從事蔬菜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合作社有8家;家庭農場2家;種養大户18户。創建區域蔬菜主導產業品牌創建有新進展,花椰菜、辣椒、西紅柿、白菜、黃瓜、苦瓜、茄子、毛芋等蔬菜產品及稻穀、水果(西瓜)等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xx年,創建區域新增4家公司和合作社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通過大力發展創業示範基地蔬菜等主導產業,不斷提升蔬菜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使示範基地蔬菜主導產業的規模、檔次和效益達到全縣前列。同時,在創建區域星溪鄉建立電子商務孵化園,實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試點縣項目建設,建立竹家女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等。產業集中連片區域鐵山鎮東澗建設千畝鋼架大棚設施花卉和蔬菜基地,建立現代農業蔬菜產業集約化育苗基地,建立以花卉為主導產業的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成為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的產業集中區域。創建區域石屯鎮建立省級工業園區25平方公里,建立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推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創建區域鎮前鎮引進省級重點項目油用牡丹示範種植和產品深加工項目,規劃建立全省最大的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和牡丹觀賞園;創建區域鎮前鎮梨溪村建設集紅茶加工、旅遊觀光、品茗為一體的“茂旺紅茶莊園”15畝,建立高山茶葉標準化生產廠房和生產線,創建區域鎮前鎮下園村、下莊村分別開展園藝作物(蔬菜、茶葉)標準化創建活動,創建下園“全國蔬菜標準園”1050畝、下莊“全國茶葉標準園”1080畝。創建區域鎮前鎮毗連區域澄源建立“雲根紅”高山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清潔化加工廠房生產線,建立高山茶葉新品種種質資源圃200畝,創建“全國茶葉標準園”1800畝。

5.農業“五新”推廣上新台階。創建區域整合農村科技力量,成立“三農”服務中心,農業科技支撐能力較強。

建立鄉(鎮)級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村級農民夜校,加強農民技術培訓,20xx年創建區域舉辦各類技術培訓46場(次),培訓農民4600人次;建立鄉級“12316 ”農業服務熱線平台、“世紀之村”服務平台,村級農業服務網點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網點,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信息等服務。加強與農業科研單位的合作,省農科院在示範基地建立蔬菜新品種試驗示範點,南平市農科所、市種子站在星溪鄉建立蔬菜、水稻、玉米等新品種區域試驗點,推廣應用蔬菜、煙葉、茶葉新優品種和無公害栽培技術,促進“五新”技術的推廣應用。20xx年以來我縣與省農科院合作,建立“院縣幫扶合作機制”,省農科院派駐政和縣專家服務團10名,對我縣進行科技扶持,省農科院還在鎮前鎮仁地油用牡丹生產示範基地實施“種業工程”扶持資金400萬元。創建區域有實力較強的技術依託單位,有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示範場所,引進示範成效顯著,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明顯高於周邊地區。

6.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通過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創建區域農民技術培訓,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骨幹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型、經營型、技能服務型人才培養,培養一批種養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創業增收能力,改善農民創業環境,增加農民來自主導產業的收入,增強主導產業對農民進入創業示範基地創業的.吸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政和調查隊統計數據,20xx年政和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為9300元,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核心示範區星溪鄉東峯村、產業集中連片區域鐵山鎮東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預計為 10235元、10240元,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0%以上。

二.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的主要做法

1.重視協調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成立由縣長擔任組長、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研究、決策、部署創業示範基地重大建設事項,制定實施意見,出台優惠政策,建立管理制度,強化了創業示範基地建設的組織、協調、管理力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縣農業局,抽調精幹人員組建創建辦,具體負責創業示範基地建設的運作、管理和日常工作。縣委、縣政府把創業示範基地作為省級拉鍊檢查點和南平市開展創業競賽點評參觀點進行重點謀劃和建設,多次召開政和縣人民政府專題會議,及時研究創業示範基地重大建設事項,確保創業示範基地各項建設得以順利快速推進。

2.樹立典型示範。按照“基礎設施圍繞產業走”的要求,我縣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多方籌措資金3800萬元投入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重點推進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核心示範區星溪鄉東峯村、稻香村和產業集中連片區域鐵山鎮東澗村鋼架大棚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及新興產業鎮前鎮仁地油用牡丹基地建設等,建立星溪鄉東峯村省級副食品調控基地示範基地,創建“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園”,建立鐵山鎮東澗花卉基地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和鎮前鎮仁地全省最大的油用牡丹生產示範基地及鎮前鎮萬畝高山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切實加大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的創建力度。配套完善示範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示範基地建設,建成農民增長增收的園區、農業科技推廣的陣地和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示範窗口,可學、可看、可推廣,輻射帶動全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3.規範標準管理。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因地制宜、集中連片、分佈實施、着眼長遠、規模發展、高效利用”的原則,推進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完善創建機制,突出重點建設項目的先進性,着力把重點建設項目建成精品項目。示範基地蔬菜、花卉、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主導產業生產和經營,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業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五化”要求,推行統一種植品種、統一購藥用藥、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質量檢測、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包裝銷售的“六個統一”管理模式,努力實現100%生產資料統購統供、100%種苗統育統供、100%病蟲害統防統治、100%產品商品化處理、100%品牌化銷售、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六個百分百”,有效提升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

4.創新發展模式。農民創業示範基地項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扶持,企業化運作的原則,突出同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聯動發展。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和“家庭單元承包” 及中國聯通“沃生活”定製農業等發展模式,有效推進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

5.注重規模經營。我縣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土地流轉工作,以政府引導為主進行統一流轉,縣鄉村三級聯動,加強宣傳推介,讓農民羣眾真切感受到土地規模經營產生的效益,依法合理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形成集中連片種植的條件,吸引資本、技術等要素投入,加速土地規模經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6.優化技術服務。農業部門積極組織技術力量,通過舉辦大棚設施栽培蔬菜、花卉種植、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農業生產技術培訓講座,深入農民創業示範基地,走進農户家中和田間地頭,與農户面對面講解技術,並印刷制定張掛蔬菜、花卉、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發放“農事活動手冊”等技術資料,強化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同時,開展“科農攜手”活動,加強同省農科院、省農林大學、省煙草研究所、武夷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廣應用蔬菜、煙葉、茶葉新優品種和無公害栽培技術,促進“五新”技術的推廣應用。20xx年以來我縣與省農科院合作,建立“院縣幫扶合作機制”,省農科院派駐政和縣專家服務團10名,對我縣進行科技扶持,省農科院還在鎮前鎮仁地油用牡丹生產示範基地實施“種業工程”扶持資金400萬元。

7.培育中介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進我縣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是加快了農產品市場流通,有效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合作社以相對完善的銷售網絡、較為通暢的市場銷售渠道,通過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方式,進一步搞活農產品市場流通;二是提高了組織化程度,增強農產品規模生產效益。合作社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進行統一把關,降低生產成本,組織農户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大“五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減輕了政府的壓力,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合作社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市場運作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其在市場準入、信息諮詢、經營行為規範、價格協調自律、利益糾紛調解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大大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工作壓力。

三.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通過三年來的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與上級的要求和羣眾的企盼還存在着不少差距。一是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農業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農業企業不大、不強,缺乏龍頭帶動作用,缺乏影響大、帶動強的大項目,尤其是外資項目、高科技含量項目缺。二是技術力量薄弱,科學發展不足。縣、鄉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滯後,農業科技力量薄弱,指導發展現代農業生產乏力,農技人員的專業結構單一,農學專業居多,多種經營專業技術人員結構偏少,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農村勞動力科技文化素質整體偏低,農民種植技術水平低,大部分青壯年農民離開土地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數是中老年人、婦女,對新知識新技術難以吸收運用。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同樣面臨着科技力量緊缺、科技經費短缺、科學發展不足的問題。三是土地流轉有難度,發展條件受限制。部分農民土地流轉認識存在偏差。有的認識不到位、不主動;有的對土地流轉折價入股怕承擔風險;有的存在牴觸情緒。四是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後,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對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建設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xx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創建區域要擴大範圍,建議將全縣或特色產業明顯的幾個鄉鎮片區都作為一個“大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來運作,主導產業要延伸拓展內涵,專項資金項目建設內容要更加多樣化。

2.進一步優化設施農業補貼政策。建議省上將設施農業大棚補貼從4:1補貼規模調高到2:1;起補面積從20畝降至10畝。

3.加快制定落實扶持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省上加快制定扶持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政策,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發展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

五.20xx年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發展思路

20xx年,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將按照“集聚發展,優化產業,典型示範”的發展要求,以“做大、做強、做精”為發展思路,以規劃為先導,以創新為手段,以項目為載體,全力推進基地的建設發展,努力推進政和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提升為“xx農民創業園”。

1.以規劃為先導,做大創業示範基地

在提升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方面,既要抓好核心區建設,又要把全縣作為一個“大農民創業示範基地”來運作,放大政策載體的積極效應,使之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有效平台。按照“編一流規劃,建一流園區”的要求,邀請有關專家參與規劃、設計,真正做到以規劃指導建設。在完善創業示範基地總體佈局基礎上,把星溪鄉東峯核心區和鐵山鎮東澗產業集中區及鎮前鎮仁地油用牡丹基地等建設成為政和地域特色顯著的一流園區。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擁有關鍵農業技術的農業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素質農民進入示範基地創業,提升產業層次,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2.以創新為基礎,做強創業示範基地

加大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及網絡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軟硬環境。加強示範基地的運作,發揮財政、發改、國土、農業、林業等各部門作用,形成合力,共建創業示範基地。樹立“市場運作”觀念,對已進入創業示範基地的企業,通過土地儲備、農業設施開發、產業項目合作,形成企業資產自然增長,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創業示範基地建設成為自身具備“造血”功能、具有自主發展能力的園區。推行農業標準化,發展現代農業。建立農產品標準體系,推進較有實力的企業實行現代農業的標準化生產。

3.以項目為載體,做精創業示範基地

一是精心組織實施項目。對已實施的項目,繼續示範推廣,發揮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20xx年要繼續抓好中央及省級支農項目實施工作,重點抓好拓展設施農業生產基地、蔬菜等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休閒農業觀光園區、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農村電子商務等一批具有產業帶動性項目的建設,提升蔬菜、油用牡丹、高山茶葉等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二是創新引資新舉措。繼續採取“走出去,引進來”、“以商引商”等多種形式進行招商,重點突出吸引更多擁有關鍵農業技術的農業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素質農民進入示範基地創業。三是打造農業品牌。引導和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蔬菜等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pj7md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