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一年級地方課工作總結

一年級地方課工作總結

 篇一:一年級地方課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們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安全課程、心理課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上課,現在孩子們對詩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這讓我為她們高興,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年級地方課工作總結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古詩的聲韻之美。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2.曉通古建築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3.認識一些文學巨匠,初步瞭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4.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與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優良傳統。

5.熟識中國傳統文化,體會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6.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安全教育:以《貴州省普通中小學考試管理規定》(試行)為指導,結合《貴州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進行探索與實踐,嘗試採用新的考試方式。

(三)環保教育: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我省必修地方課程。它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環境素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下面我來談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於我們今年剛開設《傳統文化》授課經驗有限,影響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後多進行一些培訓和交流會。

其次,教學經驗不足。由於沒有考慮到本學期教材,往往與語文授課時相混,影響與開設傳統文化時目的相違背。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力爭使:

(一)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等。

(二)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話、找寶藏、小老師”等多種形式。

(三)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

(五)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並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

下學期我會收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們會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篇二:一年級地方課工作總結

一學期就這樣的匆忙的過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斷的進步着,不斷的努力着.

在本學期中,我針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得與失,現總結如下.

一、在備課方面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

 二、在教學方面

我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課前,認真的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組的老師共同探討教材中出現的難點,共同解決課堂中出現的教學問題。在教學中,每一節課,我都應用PP製作課件或利用學校的教學網絡,給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數學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數學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中,我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針對部分學生作業懶散,我通過同桌和小組之間的作業完成情況,讓他們形成競爭,不做學習的懶人,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

標籤: 一年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nxp4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