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結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結

導語:對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學校會有怎樣的總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結,供各位閲讀和參考。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結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結

為了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國各地大力倡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學校建設規劃、校際對口支援、教師補充機制、經費保障和學校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説: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均衡發展已成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

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關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教育公平、教育質量和教育秩序,這都是基礎教育的重點。合肥市針對教育公平,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針對教育質量,提出要實施素質教育,開展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針對教育秩序,採取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治理教育亂收費的手段,加強教師師德建設。通過多項措施,使社會滿意、學校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愛學校、愛學習。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而是高水平、有特色的發展,給家長和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行知學校注重發展內涵和特色,堅持硬件軟件並舉。

一、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是保障教育發展的基本條件。隨着新學期的開學,區教體局也加快了區屬建設的步伐,而首當其中的就是資金投入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對於學校的整體發展來説,不僅意味着校園設施的完善,校舍的更新,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豐富了校園文化載體的內涵。其目的是要達到各校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全,公用經費一樣多,教師素質一樣好,管理水平一樣高,人民羣眾一樣滿意。

我校積極響應上級要求,近年來大力加強學校建設:利用暑期對校園進行了翻新、增加綠化面積美化校園;修建了自行車棚,徹底解決了校園內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配置、完善各實驗室、功能教室,首批更換了500多套課桌椅,為每個班級安裝電扇,使我校學生能用上一流的教學設施,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體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落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作為市首批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定點學校,我校至今已接納了上千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均衡分班,讓他們得到和合肥市學生同等學習條件的機會;對隨遷子女的入學、升級、升學實行跟蹤制度,關注他們的成長;定期開展各種活動,並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關注隨遷子女的心理健康。

二、師資力量逐步平衡

加強隊伍建設,均衡配置校長和教師資源。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加大義務教育階段校長和教師的培訓、交流力度。義務教育階段正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學校教育中,教師扮演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學校建得再好,沒有合格的教師,義務教育均衡就是空談。

近年來我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完善校本教研體制,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在校園內開展讀書活動,組建教師“讀書共同體”,加速教師專業化發展。同時我校還安排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支教,開展送課下鄉活動,為推動區內教育均衡發展做貢獻。

面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研開展,區教體局也是廣納賢才,夯實根基,旨在用最短時間壯大區內教研力量。區教體局組建了區級教研隊伍,進一步加強校際間的教學研究互動,通過定期開展的主題互動活動,加強校際之間的學習與共享;上移管理重心,全面加強對學校的管理與服務,建立了以校為本、自下而上的教學研究制度,突出教育教學質量工作主線。鼓勵學校積極承擔省市級重點課題研究,從宏觀上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決策服務,主動輻射研究成果;區教體局在加強師資培訓的同時,把引進優秀教師作為發展的一個基點,制定了優秀教師引進制度,幹部教師培訓的長遠計劃和年度計劃,同時,組織名師講學團,到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的學校去教學,促進教師和教學之和諧。通過名師班、骨幹班等形式,培養一批骨幹教師。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區教體局積極與高校合作,加強教師培訓。我校自2007年開展引進優秀教師活動以來,三年間從各地共引進了10位市級以上“教壇新星”,並以他們為核心重新組合學科組、備課組,輻射、引導全體教師專業發展。同時,學校加強管理,完善教學質量管理、評價機制,落實教學常規,幾年間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提升。

三、擇校問題逐步緩解

市教育局改革評價和招生制度,採用綜合評價和多元錄取的辦法,把普通高中部分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確保學生公平享有優質教育資源。2007年,合肥市明確規定嚴格禁止跨行政區招生,嚴格控制擇校生比例,重點破解義務教育擇校難題。2009年,擇校生比例降為5%以下。同時以“指標到校”為槓桿,逐年提高省示範高中指標分配比例,2009年比例由2005年50%提高到65%,2010年比例提高到70%,有效引導初中學生就近入學。我校在招生過程中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宣傳招生政策,積極引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嚴控擇校生比例,2009、2010年學年起始年級招生中擇校學生比例均控制在5%以內。

四、教育均衡注重特色發展

創建特色學校,提升教育內涵水平。教育均衡不是齊步走,更要注重特色發展,這樣才是更好的教育均衡。為有效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市區教育部門在評價機制上進行改革,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重點考核合格率、綜合率,淡化優秀率、良好率,引導各中小學之間由“升學競爭”轉向“辦學競爭”,引導“熱點”學校向名校成長,薄弱學校向特色校行列邁進,實現學校教育的均衡發展。我校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同時,明確了建設“創新教育”的特色辦學理念,認定目標,全力以赴,讓行知學校前進的步伐更加穩健。

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什麼是基本均衡?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一項既定不變的方針,更是一個螺旋式發展逐步推進的過程。教育投入、教育設施、教師資源等辦學條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實現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發展的基本內涵?

均衡發展是一種新的教育發展觀,是解決我國目前現實教育問題的新舉措,是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基內涵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邊遠山區學校建設問題;二是區域內部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薄弱學校建設問題;三是羣體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在當物別關注弱勢羣體的教育問題。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位教師,實現教育公平。

三、國家確定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標準是什麼?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門檻、兩項內容、一個參考。

(一)一個門檻(基本辦學標準評估)。要求在對一個縣(區)進行評估認定前,要對其所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否達到本省基本辦學標準進行評佰。達到這一條件的縣(區),才有資格接受均衡督導評估認定。

(二)兩項內容(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的核心內容)

1、對縣域義務教育學校際間均衡狀況評估(差異化係數)。是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數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合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來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係數。達到基本均衡評估的標準為:小學綜合差異係數不高於0.65,初中綜合差異係數不高於0.55。

2、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四個方面)。主要是通過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的17項指標來進行,每個指標賦一定分值,總分為1000分;達到85分以上的縣方可視為達到此項評估的要求。考慮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級在制定實施辦法時,可適當增加對縣(區)級政府工作評估指標。

(三)一個參考。指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一個縣是否實現基本均衡的重要參考依據。

五、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將會起到什麼作用?

1、督促地方政府進一步落實國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實履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責。

2、幫助各地進行自查自評、自我診斷。

3、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及早實現。

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一)強化政府責任、明確督導評估對象是地方各級政府,並且要求政府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第一責任人”。督促政府切實履行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中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

(二)注重實效。評估認定以結果性評估為主,即以縣域內務教育學校校際間差距的評估為重點。同時,評估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情況,引導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積極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資源。

(三)積極迴應社會關切。把行政性評估與廣大羣眾的實際感受結合起(轉 載於: 海達 範文 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來,將公眾評價作為評估的重要參考。努力縮小校際間差距,促進教育公平,迴應社會關切。

七、怎樣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程序,主要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即縣級自評、地市複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

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有哪些特點?

這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與以往督導評估體系相比,有三個特點,也是三個創新:一是更加強調科學性;二

是更加強調開放性;三是體現公眾參與性。

九、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 ,縣(區)人民政府的領導責任是什麼?

1、統籌管理的責任。

2、在推進農村税費改革過程中,要保證本縣義務教育經費不低於改革前的水平併力爭有所提高。

3、要努力做到本級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的“三個增長”,確保上級用於教育轉移支付的50%不被挪用和截留。

4、確保教師工資及時發放,完善教師工資發放的行政一把手負責制;確保校舍安全,加大農村初中、小學危房的改造力度;確保中小學的公用經費,補足農村中小學校實行“免雜費”後的公用經費缺口。

5、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各項工程配套資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設的質量。

6、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

十、進誠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讀享受哪些政策?

與所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同等政策,家庭經濟辦難的,可享受“兩免一補”政策。

 十一、教育部提出的有關“減負”工作的五項要求是什麼?

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評價觀,不準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指標;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一律實

行免試就近入學,不準小學、初中招生舉行選撥考試;堅持認真執行國家課程計劃,不準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準佔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集體補課;堅持全面評價學生的發展,不準按考試成績排隊。

 十二、什麼是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一是縣級人民政府對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二是中小學在校生生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三是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步增長。

 十三、什麼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兩為主”政策?

兩為主政策最早出現於2001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 明確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簡稱“兩為主”政策)。2006年,國務院發佈《關於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問題的若干意見》指出,“兩為主”要“按實際在校人數撥付學校公用經費”,“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向農民工子女加收借讀費和其他任務費用”。

標籤: 均衡 義務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nn0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