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美術減負提質總結

美術減負提質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減負提質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減負提質總結

美術減負提質總結1

在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的領域探索思考着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求減輕學生身體和心靈的負擔。具體到美術課堂教學,我們也要設身處地地從兒童立場出發,從小事做起,重心下移,有效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為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採取了一些舉措,讓美術課堂成為減負增效的課堂。

一、作好課前準備,為減負增效夯實基礎

課前準備,就是讓學生根據老師佈置的任務,進行有針對性地尋找、發現或思考查找相關的一些資料、圖片,學生只有充分做好美術課前準備,才能在課堂上獲得主動權,學習才會輕鬆起來,並最終讓自己養成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

美術課程的學科目標包括學生要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這決定了美術課繁瑣的準備工作,在別人眼裏不屑的垃圾廢品卻往往成了我們迫切需要運用的寶貝,因而它是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和空間裏進行的,所以我們更要精心組織。

我們美術老師必須毫不吝嗇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課前準備工作上,這樣孩子們才會有愛上美術課的原動力。不斷尋找美術的原動力,是我的努力目標之一。

二、更新展示形式,為減負增效保駕護航

繪畫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抒發情懷的方式,美術作業也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鞏固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平時的美術課上,同學們在老師的輔導下,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一幅幅生動活潑的畫卷,然後通過展示,讓其他學生觀摩、欣賞、學習和借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的作業會帶動更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更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激發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在七彩的畫面中,收穫愉快的情感。

每天的美術課結束後,我感覺自己的心裏總是滿滿的,雖然每天都在不同的班級反覆叮囑所要準備的材料,但當每一次孩子們的畫展示在大黑板上,儼然是一個小型畫展時,我的心都會跟着他們一起快樂的跳動。因為每次作業都有不同的主題,所以我給這種形式起了個名為“主題性作業展示”,有時根據主題內容,我還會在黑板上即興畫上相應的背景。

考慮到美術課上展示學生作業,對於激勵和啟發學生具有重要作用,這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就與孩子們一起把作業紙分開,一課課整理,雖然很繁瑣,但是每節課我和孩子們都能盡情品嚐到成功的喜悦,薄薄的一張紙只要用吸鐵石擺在黑板上就行,評價和欣賞的效果都很好,而且收發作業紙,保管作業紙也比以前方便了很多。這件事雖小,但給我的啟發卻很大。有些事情想到了,就要去做,否則永遠沒有進步。

三、創新評價方式,使減負增效持續發展

教學評價在美術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恰當的教學評價,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一節課下來的學習狀況,找出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我覺得要不斷更新評價方式,採取多種形式評價,並結合系統性的評價,增強學生的持久性,學生對學習會主動許多,這也是促進減負增效持續進行的有效方式。我從教學常規上進行了新的評價嘗試。有序的教學常規是上好美術課的保證,我執教的中高年級學生慢慢進入了心理叛逆期,課堂上已不再像低年級學生那樣僅靠一個鼓勵就能維持好秩序,於是我結合學期末的考核,在學期初就設計”我是美術明星”這一自我評價的表格,要求學生課前做好美術課準備工作、提前有序地排隊進美術專用教室、上課積極參與、不擾亂課堂紀律、認真完成美術作業。做到這五點,關鍵是態度問題,我有意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每節課下來,學生自己申報,把班級、姓名寫進表格中,無形中形成一種自我約束的團隊意識,學期結束時,每一項獎勵按照每次得分加入考核進行評價,有始有終,對高年級學生很有説服力。有效的評價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靠得是持續的努力。

我們的課堂需要減負增效,作為一名小學美術老師,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它落實到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深入研究減負增效,準確把握學生和課程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方法指導。讓我們為進一步做好減負增效工作而努力奮鬥吧。

美術減負提質總結2

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課堂應該是追求有效、高效的教與學。如何改進美術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創造最佳教學效果,應是我們不懈地追求。面對推陳出新、不斷湧現的良方佳策,不要指望將其全部擁有,用過多的手段和活動將課堂填得滿滿當當,這樣只會導致美術教育的“虛胖”和過度。我們應該牢牢把握一個“度”,讓課堂教學“適度精彩”,防止課改方向“過左”或“過右”。才可能更好地擁有最佳的收穫,讓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下面將平時觀察到的若干過度現象加以分析研究,以尋求“適度”。

一、整合過濫,偏離學科本位。

在新課程的視野下,美術不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與其他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從《美術課程標準》有了“綜合、探索”領域後,經常可以看到美術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體現“整合”方面所做的努力。許多教師為了體現這一新理念,動不動就在美術課上用大量的時間安排跳舞、唱歌等“非學科因素”,將美術課上成了歷史、語文、思品、科學、音樂等其它課。殊不知,不恰當的“整合”,會失去美術課本來的學科特色,會讓人覺得牽強附會。如,一堂以“春天”為題的繪畫課,教師往往會介紹與春天有關的文學素材,在詩歌、散文、詞彙上大做文章,也會在課堂上教學生唱一些有關春天的歌曲,甚至還會講授許多在春天發生的動植物知識和自然現象等等。也不可否認,這些內容對於“春天”的美術課內容能夠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導和擴散作用,可以讓學生很快感受到春天的氛圍,對春天發生正面的興趣。但是,當這些環節完成之後,老師僅僅是簡單地讓學生看一些繪畫作品,然後就説:“同學們,下面請大家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春天。”這話説完,一堂美術課的講授就算完成了。象這樣的整合,更象是一堂文學欣賞課或是一堂科學課,雖然看起來他把文學、音樂、科學和美術整合了,但並沒有在教學環節中真正涉及到美術本身,缺乏對春天色彩的的認識,對春天景色描繪的指導,嚴重脱離了美術課本質。許多教師認為,只要通過很多話題“帶出了美術”,就算是講授了美術。我們説,讓學生在“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是要教給學生怎樣通過視覺藝術去觀察、記錄、描述和表現“春天”。這裏,對“春天”的興趣並不等於是對“美術”的興趣,“廣泛的文化情景”不是美術本身,只是認識美術原理的一種手段,而美術本身的認知才是美術課程的基本教學目的。如果不能達到這一目的,從根本上説這堂課已經偏離了作為美術課的基本意義。

二、合作頻繁,重形式輕實效。

現代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是一種常用形式,一種教學策略。它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互動,也重視師生間的合作交流,隨着課改的深入,生生間、師生間的合作交流變得頻繁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美術教師把構建新的學習方式理解成外在的東西,即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的學習形式上,以為課堂熱鬧了,學生合作、討論了,就是體現了新理念,這是對轉變學習方式的誤解。比如有一種所謂的合作,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馬上分組,展開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僅象徵性合作一兩分鐘,學生還沒進入狀態就結束了,然後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這種合作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合作,其真正意義並未達到。還有,有的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可以獨立解決,卻偏偏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裏討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部分教師只是從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一味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沒有把握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質。

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合作學習的真正效果。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深入到其中,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並選擇適當的合作時機和合作內容,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合作的途徑與方法,適度地開展合作學習。

美術教師要擔當好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要深入學習小組傾聽、瞭解他們學習的進展情況,要揣摩他們的認知心理,體察他們的學習困難,適時的教給他們合作的技巧,組織他們討論的要領,使他們懂得尊重和傾聽,學會否定、質疑和補充,不要籠統的提醒學生該怎麼樣做,不該怎樣做,要有針對性,幫助他們將美術學習活動開展起來。

三、媒材濫用,片面迷信多媒體

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好處。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一是傳遞大量的圖片信息;二是利用音響、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創設動人的藝術情境和氛圍;三是插入視頻圖像資料,展示動畫特效,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等。但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已,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講解。如果我們不能發揮多媒體的長處,反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為手段而手段,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教師基本功得不到展示。美術教師過多地應用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必要的技巧演示步驟和製作過程就會被一張張冷冰冰的畫面所取代;就會忽視美術課不僅需要大量的.範畫賞析,還需要教師對繪畫、製作方法進行演示這一特性。此外,還有相當多的教師選擇在學生進行創作時不斷播放精美的圖片或動畫作品,這些畫面往往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或分散學生的注意,是不符合學習者心理要求的。

例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把電腦當作一種“高級板書演示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評價一堂美術課的優劣,把教師是否運用多媒體作為一項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來進行操作,而不管運用得是否適時、適量、適度。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片面、浮淺理解,給美術教師形成一種誤導:不使用多媒體,就不是一堂好課!如果哪位美術教師不會運用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則是一件怪事。由於過多依賴多媒體,使美術教師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一節課下來,原先在黑板上漂亮的粉筆字板書沒有了,精彩的範畫也不畫了。這樣一來,不但掩蓋了教師美術基本功的不足,而且不利於學生觀察教師的演示過程。由於過多地採用“電灌”,使教師對問題引領與講解的意識逐漸缺失;過多的人機對話,使師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還有一些美術教師整節課都用花花綠綠、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教學的內容,出現了課堂上僅僅是一些資料堆砌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教師不僅手忙腳亂,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看似熱熱鬧鬧一堂課,又是音樂,又是圖畫,又是動畫,但學習的目標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學生也不知道教師在講些什麼,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又沒有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展評花俏,求面不求質。

評價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不斷實踐,經常總結反思,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新一輪的課改呼喚有“質”感的評價,面對形形色色的評價方式,要自醒。不要一味追求評價的外在形式,過度追求“外在美”,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真實有效,所以需要“瘦身”。怎樣的評價方式更適合被評價者?從哪個角度評價對被評價者更有價值?只有適時適度地開展適合個性發展的評價,才是有效的。

1、過“濫”的表揚

新課程強調課堂評價的激勵功能,將更多的視角用來關注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讚賞、激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們充分注意了評價語言、方式的多樣性,於是美術課堂出現了“你觀察得真仔細”、“你的眼光真鋭利”、“你畫得真好”的掌聲;出現了“你真會動腦筋”、“説得太好了”之類的評價;出現了點點頭、摸摸後腦勺等體態評價語;學生的額頭也貼上了紅五星、智慧星等。短短几分鐘時間內,竟然每個發言的學生都得到了老師及全班同學的讚賞。在課堂上教師進行評價表揚的頻率明顯過高,導致一些學生為了贏得老師的表揚而發言。再細看,學生贏得表揚時所回答的問題以及對美術作品的點評有不少是很淺顯的、很籠統的、沒有針對性的,學生的回答也不至於反映出學生的“真聰明”、“真棒”。這樣過“濫”的讚賞,甚至還有明知道學生畫得不對不好,教師也會給予讚賞:“很好,不錯。”如此種種,顯然是曲解或片面理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很有可能會對學生造成消極影響,造成很多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不足,盲目樂觀。同時隨着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和願望的提高,他們也會對這樣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勵產生反感,影響他們的學習。

2、過“花”的形式

從以前單一的教師點評,到現在鋪天蓋地畫展式展評、T台表演秀、模擬評獎、交換義賣等形形色色的展評形式,似乎在美術老師的眼中,似乎把表演式、評獎式的展示和鼓勵被當作區分好課的一個標準。似乎只有熱熱鬧鬧的展示收場就是學生最喜歡的,最有收穫的。其實,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講,難得一次的表演能激發熱情和共鳴,但次次如此,便會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達不到最終展評的目的。作品通過課堂上的評價反饋,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不僅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進步,還要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得到老師、同學的建議和幫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真正、全面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nkek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