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第二學期教研總結

第二學期教研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二學期教研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學期教研總結

本學期我們以“整合性系列科學活動的組織策略”為教研專題,小、中、大各年齡班有不同側重點,通過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進行深入學習與研究,注重參與式互動教研學習與研討式觀摩實踐活動,發揮骨幹教師教育技能輻射作用,探索了整合性科學活動的組織策略,提高了教師反思、評價、觀察的能力。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逐步調整,指導技能有了較快提高。

一、加強理論學習,從新審視自我教育觀。

本學期在理論學習上我們採用領讀式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就教育整體觀、師幼互動、科學教育基本理念再讀、做中學系列文章等進行了學習。更多的發揮自學效能,強調教師做萬字讀書筆記,提倡教師間學習討論,使新的教育觀念在碰撞中得以提升。主要收穫是:

1、進一步理解了整合觀念的內涵

目標的整合:教育目標的表述可以劃分為不同的方面,但在實施中強調目整合的融會貫通的落實。

內容的整合:以目標的整合為前提,使同一個領域的不同方面的內容、不同領域的內容之間產生有機的聯繫,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去。

組織形式的整合:教育活動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確保教育整合取得應有成效的關鍵。強調以教育的成效為目的,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要避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單一和刻板。

發展的整合:幼兒發展的整合是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它各項整合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要調動一切手段,使發展的可能轉化為現實,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

2、對教育實踐核心元素——師幼互動進行了學習

領讀學習了教育實踐中知識、技能的傳遞與掌握;規則的設立與維護;照顧生活、撫慰情緒和尋求關注與安慰;

擬定了行動方案,與教師共同研討修改行動方案,使方案的確定和修改的過程為行動研究的過程,瞭解了師幼互動的行為要素、基本特徵一般流程。

教育實踐中採用實錄的方法,對互動行為開啟進行分析,對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重新調整,力求準確分析幼兒,走進幼兒

的生活,用幼兒的眼光審視世界,有效深入地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幫助幼兒主動建構。

二、運用參與式互動教研學習方式,使教育經驗互惠交流

每位教師都是教研活動的主人,相信每位教師都有獨特的見解,為每位教師提供展示、交流見解的機會,強調每位教師雙重角色——既是培訓者(促進者)又是被培訓者(被促進者),這是我們進行參與式互動教研的宗旨。

採用的主要形式:研討

個性問題平行班為研討小組每單週進行。

小班——科學活動與語言相整合,強調在創設的科學情境中促進語言的發展。

研討了:小班科學活動的內容選擇、如何將語言融入到科學活動之中、活動中個體差異幼兒的支持問題。

明確到:科學活動遊戲化,藉助遊戲情節,將語言的學習融入到遊戲的內容和規則中,擺脱“完成目的”的包袱,從活動過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科學活動生活化,材料來自生活,情境貼近生活,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練習語言;注意培養幼兒有效傾聽的能力,能抓住要點的去聽,教師要使用有層次的簡練的準確的教學語言,提供寬鬆的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到交流的樂趣;對語言發展有差別的幼兒提供個別學習需要。

中班——科學活動與合作、交往技能整合,強調在科學活動的組織中

幼兒間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

研討了:科學活動中合作的內涵:解決問題時的分工、交流與分享、互助與支持、衝突與協調。

明確到:科學活動中要提供合作機會,必須作到:選擇需要分工合作的活動;組織的內容幼兒要共同感興趣;活動的任務要有一定的“問題性”;問題的難度要處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合作材料;關注支持幼兒的探索,給予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指導;用孩子的方式幫助他們,由“教導者”變為“合作者”。

大班——科學活動與數學活動相整合,強調在科學活動中幼兒觀察、分析、比較、分類、測量、思考等方法的掌握,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

研討了:如何重視操作中學習,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情景中去發現、建構數概念。

明確到:大班科學目標的定位關鍵詞:思維能力,要創設一個數學智能的學習環境;讓數滲透在生活之中,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讓數學教學生活化,提供的材料來自生活,情節設計貼近生活,模擬情境再現生活;在生活中運用數學,利用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數學知識和技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共性問題集體研討每雙週進行。

研討了:科學活動中討論的運用;互動牆飾的生成;成長檔案的建立;以春遊為契機,系列活動的生成。

收穫是:

1、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每一個教師原有經驗的價值,並以此為依託引導進行理論的概括和提高。

2、對提出的實踐中困惑問題,集體直面矛盾,在自我反思、同事間積極交流中思考,不斷積極建構自己的新認識。

3、反思為基點,將獲得的新認識和提出的新構想通過不斷反思進行提高,並通過實踐看幼兒的有效發展,從而驗證新認識,達到內化。

4、能將思考貫穿始終,強調在教師在雙重身份的作用下,頭腦處於積極狀態,不斷思考問題。

三、倡導研討式觀摩實踐活動,發揮骨幹

教師教育技能輻射作用。採用的主要形式是:

以平行班為小組,採用自薦專題活動與定期觀摩相結合;教育活動與活動區材料交流相結合。

主要做法是:

1、相同內容集體備課,骨幹教師牽頭各展優勢,在共同研究目標、提供材料、尋找策略中互惠交流,共同進步。

2、將實踐中的難題、困惑拿出來,每人準備觀摩活動,大家現場觀摩,現場分析,不以展示、評價為出發點,而是注重對問題的共同研究,使觀摩成為觀摩者與被觀摩者共同參與的探索活動。

3、開展“聚焦教法”推介活動,將日常教學中教師好教法的使用,在教研中介紹推廣,使聽者能借鑑,用者被激勵。

四、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問題

1、科學主題的選擇系列化、生活化,儘可能的貼近幼兒生活,與幼兒原有經驗對接,使教育內容更有價值。

2、科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開啟,教師的角色定位,有效觀察幼兒行為,較準確的進行分析等問題,努力為幼兒建構積極有效的活動環境。

3、發揮“教師期待”這一隱性教育力量,使教師的積極期望形成幼兒發展的動力。在一日生活中,針對不同幼兒給以不同的關注,探討成長檔案中關於成長軌跡的記錄方式。

標籤: 教研 學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er7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