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培養培訓總結,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1

本學年,在學校領導指導和支持下,在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下,我校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1、着力培養青年教師學年初,舉辦了青年教師業務考試,優良率達96%以上。上學期末,會同教務處對青年教師進行了“十個一工程”考核,引領並促進了青年教師發展。

2、啟動實施了成熟期教師“十個一工程”。2011年2月學校通過了《宜春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明確了成熟期教師發展目標。在培養過程中,學校搭建平台,讓成熟期教師在學科組備課組進行學術講座達20多人次,形成了較濃的教學研討氛圍。

3、組織了學科組長出外學習考察。2010年12月中旬,由校長和分管校長帶隊,學科組長和職能部門相關人員一行28人赴廣東深圳華僑城中學和育才中學學習考察。通過聽介紹、聽課、交流等方式,使大家更新了教育理念,學習了新課程實施中教學方式改革的做法,特別是學案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經驗使大家受益匪淺。

4、開展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工作。

①2011年3月建立了《宜春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生涯發展規劃表》,任課教師對自己2011—2013年三年進行了規劃。

②4月,每位教學專業人員對上學期進行自我反思,填寫了《自我反思評價表》。

5、以教育科研為助推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⑴本學年,有44個課題獲國家、省、市級立項,其中有14個省級以上的課題;有17個課題結項,其中結題的省級課題有13個。結題者在學科活動中進行了交流。

⑵本學年,有1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參與論文比賽,其中獲國家級獎1篇,省級獎5篇,市級獎7篇。截止2011年1月獲獎者在學科活動進行了交流,並編纂了論文集。

⑶本學年開發了6個校本課程,開發領域由學科拓展到了音、體、美等活動課程為主的領域。我校帥光明老師開發的《形象俏皮的宜春方言》校本課程於2010年9月獲省級一等獎。

⑷精心組織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本學年共收到500多個課題。5月份,學校將舉行研究性學習優秀課題匯展和比賽活動。

⑸《教育科研園地》刊物已出三個專輯,分別是“人本教育”、“有效教學”和“學案和學案教學”,向一線教師傳播了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

6、精心組織參加教師參加2010年—2011年中小學教師全員崗位遠程培訓。從報名、學習、交流、考試等環節上做到及時通知,加強督促。

7、我校2010年—2011年又一次獲得省教育局授予的“教學科研先進單位”獎牌。

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校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開放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強,我們還將努力做好此項工作。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2

沒有目標的教學是盲目而無效的教學。沒有目標的培訓同樣也是盲目而無效的。確定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目標首先要領會骨幹教師的涵義。何謂骨幹教師?我們認為,骨幹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思想並能喚醒他人思想、愛學習並能影響他人學習、敢創新並能激勵他人創新、善研究並能帶動他人研究,可發展並能促進他人持續發展的有較高活躍度、美譽度、認可度和較強的學習力、影響力、輻射力的優秀教師。

基於我們對“骨幹教師”的理解,我們試圖通過多條途徑,多種形式,多項活動,搭建學習的平台、實踐平台、交流平台,為其成長、發展盡責用心出力。也許我們的希望沒有完全重合你們的希望,但我們願意用我們殷切的希望複合你們崇高的理想。我們一起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今天,迎來了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班隆重喜慶的結業典禮,我們將和302名圓滿結業的學員一起分享這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喜悦,一起回顧人生中一段刻骨銘心的成長故事

兩年的行動研究,為了真正體現目標的明確性、培訓的實效性、學員的主體性,我們實施了五項策略,選擇了五條路徑,創設了五種課堂,凸顯了五個亮點。

1.健全項目組織管理,為骨幹培訓保駕

在骨幹教師的選拔、培養、評價、管理工作中,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政策上強有力的支持是培訓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縣教委設立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教委主任周剛、教育工委書記唐詩雷任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教育工委副書記瀋海林任副組長,教委相關科室及培訓機構負責人為成員,負責規劃、統籌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培訓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縣教委劃撥專項經費為骨幹教師培訓保駕護航,僅教育考察經費一項就達30萬元。我們按照“深度分析現狀,深入研究需求,深化培訓認識”的思路,做到統籌管理,專款專用,把骨幹教師享受的這份其他教師沒有享受到的培訓福利的效益發揮到極致。

2.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為骨幹培訓護航

教師的專業標準有三個座標體系:即“道德座標體系—專業知識座標體系—專業能力座標體系”,如何銜接教師培訓“形而上”的理念與“形而下”的操作,我校結合實際,開展了以聚集課程為重點的培訓模式研究。我們通過“專題研究破解課程設置難題——基於課堂探索培訓課程模式——師德修養充實培訓課程內容”三大體系科學地設置培訓課程。在集中研修階段設置了“師德修養、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四大模塊,旨在增長學員學科知識、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培訓以案例為載體,採取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觀摩示範、學員研討等方式,為學員構建了一個豐富學科專業知識,提升學科教學能力的網絡體系,力求通過系統的學習促進其專業發展,能力形成。

3.建設研修實踐基地,為骨幹培訓奠基

我們認為,能讓理念轉化為行動的培訓才是有效的培訓。理論學習要形成能力離不開廣泛深入的實踐,建設好研修實踐基地,加強培訓機構與培訓實踐基地的深度合作,能為學員提供更寬闊的訓練舞台。為了發揮研修基地的主導作用,本着“依託基地,服務基地”的原則建設基地。培訓基地的選擇既考慮區域分佈特點,又兼顧各鎮鄉的縱深輻射,還考慮基地作用發揮的多元性、均衡性。我們將全縣95所中小學列為研修實踐基地,選擇性地在不同的基地開展不同的培訓活動,基本做到每個研修基地的學科教師都能享受骨幹教師培訓的資源。

4.創建任務驅動模式,為骨幹培訓尋法

“任務驅動培訓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培訓模式,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培訓模式。“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成果鑑定—效能考核”五個培訓階段都給學員佈置了相關的任務,這些任務既有個人完成的,也有小組合作完成的,還有全班共同作用完成的。重要的是設置的任務調動了學員多種感官,觸動了學員多元思維,同時加強了完成任務的過程指導及反饋。在接受任務—完成任務—反饋評價過程中,學員不斷獲得成就感,激發求知慾,逐步形成獨立探索、自覺反思的自學自修能力。學員的學習力在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自然習得。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3

我校校本教研立足課堂實踐,利用名師引領與同伴互助的形式展開工作,培訓有針對性、靈活性、多樣性,旨在打造一支結構層次化、實踐專業化、發展可持續化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現將xx學年我校的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立足職場,發展教師的道德智慧

當前教育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相對集中,面對生存與競爭的壓力和重德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文化期待間的重大落差,廣大教師承受着巨大的職業壓力,同時,原有的師德規範和師德傳統的效力大大降低,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基層師德建設常停留在口頭上、書面上,沒有得到有效貫徹執行。我校把教師的師德建設放在教師培訓的首位,立足職場,發展教師的道德智慧。

1、組織教師學習人的發展理論,舉辦德育培訓,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學生觀、教育觀講座和討論,引導教師建立起教育推動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承擔起對全體兒童全面發展責任,既關注兒童的現實人生,也要關注兒童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既關心兒童認知素質,更要關心兒童的情感素質的發育和成長。反思教育中、師生關係中的道德問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開展觀察研究,改變評課觀念,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評析,情感互動的剖析,強調將教育的藝術性、科學性和倫理性融為一體,以極大的熱情將自己的知識、信念、人格、自由精神和創造實踐奉獻給學生,同時通過觀察記錄師生課堂、課外交往活動中問題,研究改進策略,跟進實施,不斷完善。這樣,在特定的教育職場中提高教師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解決師生道德問題的能力,把教師的道德能力轉化成教師的道德智慧。

3、同伴互助,建立團隊。每學期進行先進年級組評比,促使教師間團結、合作、尊重、謙讓、寬容、真誠、互助、自主的人際關係,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義與利的關係,避免教師道德失範。

二、理論引領,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

1、與專家對話。一年來,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課改培訓,90學時培訓,新苗班培訓,學區青年教師骨幹班培訓,校青年教師骨幹班培訓等。邀請專家到我校作學術報告,使教師與專家對話,直面教育教學問題。同時,學校每年都將大批的教師派往各地聽課學習或參加學術交流。這種“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師培訓形式,充分發揮了專家的引領作用。走進名師課堂,聆聽專家指導,朝氣蓬勃的教師們在專家和名師引領下,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辯證,在辯證中創新,在創新中得以不斷提升。

2、與文本對話。學校給每位教職工贈送一本教育教學書籍,為教師們訂購了大量的教育專著和雜誌,如《小學教學參考》、《小學語文教師》、《教師博覽》、《班主任之友》等圖書充實校圖書室,供老師們借閲。

三、教師研究,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1、主題研討,強化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實踐能力。

開學初,各大教研組確定學期教研活動的主題,一學期的教研活動都圍繞主題開展,這樣保證教研活動目的更加明確,也能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

2、“青藍”工程,讓教師來培訓教師。

本學期,學區繼續啟動“青藍工程”,讓學區內的名師跟年輕教師師徒結對。學校充分借鑑這個平台,創造條件開展相關活動,培養年輕教師的同時帶動整個鎮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本學年,我校與xx小學、xx小學、xx鎮小三所學校聯合成立xx學區xx協作區,依託兩大培訓工程,通過師徒結對子、送教下鄉、校內教研、賽課、外出學習等活動,以骨幹培養出骨幹,形成和諧共榮,層層推進的教師培養模式,在這一模式的運轉環境下,教師的專業成長紮實、穩健,成效明顯。

四、規範管理,確保教師培訓工作良性運行

1、組織健全:學校成立了教師培訓領導小組,由xx校長任組長。

2、制度完善:制定《教師培訓方案》、《讀書活動方案》、《教研組考核辦法》、《校本培訓特色項目方案》等文件,為培訓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保證,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保障有力,為教師研訓提供充足保證。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班子對教師培訓高度重視,呂建國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把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的工作目標,並組織學校相關領導和骨幹教師組成校內專家組,校長帶頭參加課題研究,教師培訓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定期研究教師培訓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經費傾斜:學校在經費上向教師研訓傾斜,除了專項撥款外,結合教研活動,給選派外出培訓和跟班學習的教師提供經費用於獎勵經費和教育科研經費。

3、硬件支持: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起了電腦室,電教室、圖書室,圖書室、閲覽室,體育室,並使六個教室都完成了多媒體配備,加快了教育現代化、信息化進程,從硬件上為教師研訓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教師培養培訓總結4

寒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市骨幹教師培養對象為期5天的培訓學習,共聆聽了4位專家高屋建瓴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各位主講教授都能從我們一線小學教師實際面臨的困惑、問題出發,圍繞識字、寫字、習作、閲讀四大專題,理論聯繫實際,幫我們撥開雲霧見月明。

其中張素鳳老師關於《字理的教與學》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張素鳳老師知識淵博,對中國漢字頗有研究。通過她的講座,使我對很多熟悉的漢字以及漢字規則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張素鳳老師講到,中國的漢字雖然歷經漫長歲月的演化,特別是近代的簡化,但大部分的漢字依然是有“理”的。要讓學生形象感知和識記漢字,最主要的就是解析字理,即運用字理識字。字理識字是指利用漢字本身具有表意性和圖像性特點,綜合運用故事、圖畫、演示、遊戲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將漢字音、形、義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辨析方法巧妙地傳遞給學生,增強孩子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的教學方法。

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認識到:依據漢字本身的規律(字理)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進行識字教學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教師應充分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且適用有效的識字教學情境,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繫,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對學過的漢字能夠會讀、會講、會寫、會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是識字的主體,他們對生活、對世界有着許多夢幻般的期待,字理識字遵循了兒童認知的規律,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分析音、形、義的關係,整個教學過程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為一體,深入淺出,將文字的演變過程及辨析方法巧妙地傳給學生,使學生從漢字構造意義上理解字的音、形、義,不僅知道漢字怎麼寫,而且知道為什麼這樣寫。在掌握了漢字構字規律之後,學生可以利用基本字帶字學習,對於具有相同部件的字學得更快、更牢,不僅有效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而且大大縮短了漢字的教學時間,而且能使學生正確區分形近字的異同處,做到正確運用,錯別字大大減少,識字能力穩步提高。

此外,張學鵬老師關於寫字的講座也讓我觸動很大。在我們班有個別學生的字總是寫不好,要麼結構鬆散,大小失當;要麼歪歪斜斜,顯示整體散亂。我經常提醒這樣的學生認真書寫,但收效甚微。這次張學鵬老師在講座中談到:漢字大部分是合體字,一個合體字由幾個部分組成,是彼此互相獨立又緊密聯繫的一個整體。一部分學生由於對漢字結構意識不強,在識記時不注意組合,往往只注意記住一個字是由哪些筆畫和部分組成,腦子中缺少一個字整體結構的合理形象,因而表現為結構鬆弛,通常是寫到哪裏是哪裏,不注意相互照應。因而寫出來的字大小松散,比例不當(當然還需要排除,比如這個學生患有近視,因而對字距字形缺乏把握等其他客觀因素)。這樣的學生,書寫一時間很難做到“規範、端正、整潔。”需要長期訓練和多方配合。面對這樣的學生,在寫字教學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從兩個方面去引導:一是要從文字學角度對一些基本字型進行通俗易懂的必要闡釋,分析造字結構,讓學生了解一些必要的規律,“知其然及所以然”;二是合理利用字格的“枴杖”作用,通過輔助訓練,讓學生逐漸把每一個漢字在腦子中“成型”,達到“形”在筆先,寫字就是把心中形成的“字的印象”用筆反映出來的一種半自動化能力。

張學鵬老師的一席話讓我如夢方醒,今後再指導學生寫字時就不會簡單的批評學生不認真了。

標籤: 教師 培養 培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93gm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