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總結

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總結

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總結1

一、指導思想:

素質教育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實行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肩負着教授學生初級教育的神聖使命。為使自己能夠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為使自己能夠在今後的工作總有所作為,特制訂個人發展規劃如下:

二、個人情況分析:

優秀的小學教師需要有紮實的教學理念、廣闊的知識視野,這就要求我要不斷更新知識、追逐教育前沿理念、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時俱進,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因此,我要積極參加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習,以主人翁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參加學校組織的團隊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共同交流、共同成長。

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計劃促使美術教學工作更進一步,使學生更加喜愛美術課,在一年內多作質量高、效果好的各級公開課,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發展目標與措施:

1、提高自身素質,自學完成美術教育本科段的學習。 教師不同於一般的職業,教師既應該是學科知識方面的專家,又應該是學科教學方面的專家。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藴,才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於教學活動中。

2、 新世紀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及駕驅課堂的能力,向 40 分鐘要質量。因而能夠製作體現教材難點、突出重點的生動課件使用,無疑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我要在一年內學好教學中常用的信息技術,爭取能夠製作較難的課件。

3、作為一線教師,更應該時時鍛鍊自己,讓自己儘快地成為高素質高水平“人師”。我計劃在這幾年中多寫幾篇高質量論文,在理論上提高自己。

4、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爭取在教師專業化考核中取得好成績。

以上是我一年的初步規劃,我深知規劃的內容只有切實的得以實施,才能發揮其作用。我決心在這一年中不斷的磨練自己,在挫折中不斷的成長、完善,虛心向其他教師請教,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獨特的完整的教學體系,創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總結2

有人曾説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強調要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啊,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想象與創造的能力,那麼這個民族最終只能走向滅亡。然而,近幾年“創新”風好像颳得太狂了,讓人聞到了一種浮燥的氣息。要努力創新,這當然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忘記繼承。如果沒有很好的繼承,就不可能有更深入的革新。新課改後,多媒體的使用、活動遊戲的穿插運用,使美術課堂熱鬧起來了,但是課堂秩序卻越來越難以控制。看着學生興致勃勃的勁兒,教師也不忍心大聲訓斥,生怕扼殺學生剛萌發的興趣。但如果不加以控制,調皮的學生會渾水摸魚,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程,不得不以怏怏不歡而收場。這是一味追求創新而忽略繼承的結果。傳統教育的課堂中,老師的威信無可動搖,收放自如,學生的一舉一動在老師的掌握之中。當然,我們現在並不是崇尚老師的“一言堂”,但是如果教師片面追求創新,為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而喪失教師的威信,那麼正常的課堂教學就很難繼續堅持下去,更不用提所謂的學生的全面發展了。因此我們倡導的創新不是對傳統教育的全盤否定,而是在繼承中發展。在新課程改革中,美術課堂上任何一種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由教學的內容決定的,也受着該教學內容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左右。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我們必須從可能取得的最佳教學效果來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進行教育方法與手段的更新,以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以下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認識,供大家參考。

一、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

在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教學基本要求,又要重點突出、難易適度。要以基本的、重要的、困難的、前瞻性強的知識點為主,通過這些知識點的講授、探討,使學生能夠掌握方法,對舉一反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基本內容要明確主線,易於理解;重點內容要簡明扼要、易於掌握;難點內容要深入淺出,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聯繫起來;前瞻性內容要有可持續性,能夠引發學生探索的慾望。要達到上述效果,課堂教學的內容和課本上的內

容不應該完全一樣,更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將相關文獻上的內容融合、歸納並加以提煉。如:在上《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這一課時,我並沒有按照教材的思路來上課,教材中列舉了一些不典型的、學生不熟知的繪畫作品。這樣的繪畫作品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共鳴,更談不上對繪畫作品的理解和體會。而我在上課時大量地展示學生所熟悉的世界名畫。首先,大量的世界名畫使學生的視覺受到強烈的衝擊,其次,學生對世界名畫多少有所瞭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二、有繼承才有創新,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強教師基本功的練習

現代教育技術確實給美術欣賞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這種融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信息於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對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優化課堂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視野,激發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但它並不是萬能的,切不可濫用。如果作為一位美術教師連繪畫、書法等基本功都不會,在美術課堂中,涉及專業知識、基本功等都用課件展示的話,那跟沒有學過繪畫的教師上課有何區別。有的.美術教師在整節課中全是圖片展示。沒有用粉筆寫一個字或示範作品。這種去掉黑板、丟掉粉筆的觀點是不可取的,美術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技能,老師若不動筆展示,怎能讓學生信服呢?例如在上書法課的時候,就遇到過學生質疑的情況,要求老師在黑板上示範書法作品。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不能過於依賴多媒體技術。加強教師基本功的練習,正所謂有繼承才有創新。

三、改變不同的學習環境,在愉悦中獲知

學生喜歡在大自然中描繪,喜歡在黑板、牆壁上塗鴉,喜歡在電腦屏幕上馳騁,喜歡在鵝卵石、竹木片上塗抹……我們要設法變化教學場地,儘量迎合學生心理,滿足他們的願望。例如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環境,把課堂轉移到室外,也可以精心佈置教室,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我們有這麼一節課《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是教室裏,教師精心製作幻燈片,尋找各種各樣世界著名的藝術作品,然後一張一張地放給學生看。而我想這節課完全可以搬到室外,將學生放到校園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眼睛把校園中美麗的環境描述出來。羅丹説“美是無處不在的,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相信學生能運用自己的眼睛,發現校園中的美。又如在上《各異的風土人情》一課時,我把學生帶到了本鎮的文化站,聽文化站站長為我們講述本鎮的風土人情。在走出教室、改變不同的學習環境的教學形式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心情愉悦、精神飽滿,在歡聲笑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四、凸顯個人魅力,創意頻出,以奇制勝

蘇霍姆林斯基説:“控制注意力的問題,是教師工作中最精細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領域之一。”課堂教學中要能控制學生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學生的心理,讓他們時刻保持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8k4g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