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教書育人總結

教書育人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書育人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教書育人總結

教書育人總結1

經過十幾年的教學摸索,我逐漸認識到: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恰當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發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一、用平等的師生關係溝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親近感產、親切感。教師可輕鬆愉快地通過英語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語教材本身的魅力,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在適時地適當地使用這些用語,甚至當學生半中文、半英語夾雜着與我對話時,我也非常有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消除他們對學習英語的恐懼感,打消他們的顧慮,讓學生們感覺我與他們是平等的夥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所以很快這些學生就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二、用細微的身教體現情感教育

老師健康熱情、開朗的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教育學生不僅要靠口耳相傳,更要注意言傳身教的示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説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試想一位整天死氣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師,學生怎麼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説讓他們和你一起走入課堂內容,積極思考和解答問題;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師,把本職工作當作苦差事來應付,學生更不可能與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讓學生以主動進取的心態去投入學習中。每當我步入學校走進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種責任感和神聖感,發自內心地自覺遵循職業道德規範,一絲不苟地教讀每一個音節,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耐心細緻地解答每一個疑難問題;自始自終熱情飽滿,從而不知不覺地感染

教書育人總結2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重要工作之一,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方面的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着主導作用。小學低年級的德育工作是基礎中的重中之重,萬不能忽視。在此談幾點如何開展好低年級德育工作的個人之見。

一、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要想開展好低年級的工作,教師首先要遵守好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中的: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等六大點。其中為人師表裏就有強調: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着得體,言語規範,舉止文明。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説教師的行動是最響亮的語言。做好做學生的表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學生講究衞生,保護環境,教師就帶頭做好環保工作,不亂丟果皮紙屑,注意環境衞生。並要注重細節,只要您稍微隨地吐一顆瓜子殼也能影響到您的形象。時刻謹記:要以身作則。

二、反覆地強化訓練,養成好習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也不例外,同樣有校規。

這就要求孩子們在校日常生活中要樹立嚴格的集體觀念和時間觀念,尊師守紀,爭做三好學生。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道理或者規章制度很模糊,如果不經過反覆強化訓練,也如同紙上談兵。因此不能低估了低年級的德育工作。從學生踏入校園起,便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如課前要準備好上課的學習文具,上課鈴響後要起立向老師問好,要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等,都要做明確的要求。然後,進行反覆訓練,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並讓他當小老師示範給大家看。做錯很正常,因為他們只是孩子,但要讓其認識到錯誤並改正。讓他們重做一次,兩次,三次不厭其煩,多次強化,直到做好為止,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要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學生犯錯時,要用微笑送去寬容。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去做好。

三、寓德育於講故事

對低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教育,一味的給他們灌輸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還不深入,更別提您的一些條條框框的大道理。學生們有他們的接受方式,像喜歡聽故事,哪怕是最頑皮好動的學生一聽到講故事,馬上就會來精神並安靜下來。教師可以充分抓住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徵,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為了培養學生守信用,可以給他們講“《論語》裏的言必行,行必果”的故事,使他們懂得做人做事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堅決果斷。為了讓學生養成刻苦學習的好習慣,可以給他們講“《西京雜記》裏的鑿壁偷光”的故事,故事説到西漢的匡衡非常愛學習但家庭十分貧困,為了晚上能看上書,他把牆壁鑿個洞,讓鄰居家的燈透過來看書,故事告訴學生要刻苦學習。學生會為這些故事產生共鳴。也會較快接受這道理。

四、寓德育於樂

聯繫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有意義的活動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有趣的遊戲活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學生有偷竊行為的可利用思想品德課和班會課活動,講述誠實做人的道理,通過正反典型的教育進行品德滲透,通過學生講述品德故事或自編自演小品等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曾經班上就出現學生的學習文具“失蹤”的現象。事情起於學生對別人的東西(圓珠筆,卷筆刀等)很感興趣,趁別人不注意時,就順手牽羊。低年級學生對偷竊行為認識不到位,“只覺得不是偷而是拿”遇到這種情況時,講些拾物交公的例子,對他們説:“有的同學可能錯裝了別人的東西,在自己的書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裝錯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師這兒來。”結果有個同學紅着臉把圓珠筆交上來,低着頭説:“我不是故意偷的,我是覺得好看所以拿的。請老師和同學們原諒!”通過這一事例,學生知道了不能隨便拿他人的東西,並要讓學生懂得“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五、寓德育批評於表揚

無論怎樣的學生,教師都不能厭倦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他們是孩子。教師應有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職業道德。每個學生都有愛聽表揚的心理特點,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發生連鎖反應。很多老師都肯能遇到過: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喧譁、打鬧,桌上沒有任何學習文具。一點都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當着全班學生的面大聲批評,甚至發脾氣,您會發現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其他同學往往幸災樂禍;假若能從“鬧市中”中找一個既安靜又坐端正了且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刷的一聲安靜下來。教師要遵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生的職業道德。不能因為學生犯錯而一味批評或體罰學生,您也不妨試着去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後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創造教師與學生和諧相處的輕鬆氛圍。

低年級德育工作的開展,首先認真對學生進行安全宣傳教育,認真貫徹《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禮儀常規》對學生進行安全,紀律,法制,思想品德,環境衞生,文明禮貌等教育,但不能使其死記硬背這些規則,而要有妥當的方法。做到: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反覆地強化訓練,養成好習慣;寓德育於講故事;寓德育於樂;寓德育批評於表揚。使學生從踏入校門起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標籤: 教書育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08m4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