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進生轉化工作計劃

進生轉化工作計劃

課堂上,對後進生,簡單的問題多讓他們回答,哪怕是回答得語無倫次,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回答得對的部分並給以表揚,以誘導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動員他們不懂就問。他們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心平氣和地逐一講解,直至弄懂。以下是關於進生轉化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

進生轉化工作計劃

 進生轉化工作計劃一

(一)思想上進行轉化

 1、動之以情,消除戒備心理。

消除戒備心理的唯一途徑,是教師對後進生要愛得真,愛得深,將嚴格要求滲透在愛之中。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温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所以我們平時要對後進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等思想方面進行摸底,瞭解其思想動態,在班主任作好記錄的基礎上彙總,與學生進行個別或集中的交流。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喚起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識的重要標誌之一,是進步的動力之一。表現為對個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別人尊重自己的權利和人格。教師應當尊重、信任後進生,逐步消除他們的疑慮,使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温暖,從而能使他們樹立起學習、生活上的自信心迎頭趕上。為了喚起學生的自尊心,培植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對後進生要求要適度。要求過高,他們會認為高不可攀,望而卻步;要求過低,不利於培養後進生的學習毅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2)讓後進生獲得成功。只有當他們真正體驗到經過努力而獲成功的歡悦時,才能樹立起進步的信心和願望。教師可以佈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完成之後給以適當的鼓勵。

(3)讓後進生充分發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在挑選班幹部時應加以考慮,讓他們也能擔任一定職務,在集體中發揮作用。

3、曉之以理,增強後進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師應曉之以理,提高後進生的道德覺悟和上進心,培養後進生是非觀念,必須堅持正面誘導,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以勢壓人。對他們説理要透徹,一定要結合榜樣教育和具體事例,利用集體輿論,輔之以分明的獎罰。

 (二)行動上進行轉化

思想工作是轉化後進生的前提,重要的還是在行動上。因此,我們計劃採取如下措施:

1、落實家訪制度。

採取集中與個別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班主任不但要與全體家長溝通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校表現,還要及時記錄、備查。同時對有厭學苗頭、思想不穩的學生實行隨時家訪,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

2、創設情境,鍛鍊後進生的意志。

針對學生不良行為,光靠説理還是不夠的,所以教師應憑藉一定的手段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與之相宜的情境。如為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教師應該適當創設一些帶有一定困難的情境,鍛鍊他們與各種誘因勇敢鬥爭的意志力,培養他們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頑強毅力。

3、持之以恆,反覆教育,鞏固後進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後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反覆、穩定四個階段。因此,在轉化過程中,後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覆,是一種正常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覆抓,抓反覆”,因勢利導,使後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

 (三)成立後進生結對幫扶小組

每位老師和學生對後進生都要堅持正面教育和幫助,嚴禁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對後進生予以關心和幫助。班級成立後進生結對幫扶小組。

進生轉化工作計劃二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今年我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和語文課。通過半年來對學生的觀察瞭解。我發現了不少聰明好學的孩子,但也有不 少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吃力。後進生轉化工作是班級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班主任作好班級工作的關鍵。本學期本人在班級管理上,要把轉化後進生放到到首位,可以説在時間及精力的投入上要多,通過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努力,積極幫助後進生。

一、 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的學生大部分在學前階段接受的幼兒教育比較少,知識面比 較狹窄。從家長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家長工作比較忙,文化層次較低,對學生的輔導基本沒有。那麼本班的後進生大部分屬於家長不管,學習不自覺的情況。我班學習較差的學生有:段虹宇、李堅、李源、張德科等。紀律較差的有盧凱、錢程、楊震等。學生年齡雖小,但爭當個好學生的願望卻是人人都有的,他們單純、比較聽老師的.話。只要老師恰當引導,多鼓勵,多輔導,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本學期我主要制定以下計劃。

 二、後進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家長教育觀念上的錯誤。作為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願望是對的,但有的父母不顧及子女的學習基礎和智力水平,把自己的一切願望無條件地全部寄託在子女身上,“嚴管”導致“怕學”、“厭學”。

2、家庭教育的失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將直接影響着孩子。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忙於買賣,無瑕顧及子女的學習,或將子女的教育“全權委託”給學校,家庭從不管教,任其發展。更有不少父母對子女缺乏正確的引導,要麼過於溺愛袒護,百依百順,要麼嚴加管束,不準越雷池一步,稍有不順,動輒打罵、恫嚇,這些會使學生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形成不健全的個性,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兩代人之間存在着代溝,相互之間的溝通困難。 父母整天忙於工作,由長輩帶,長輩過於溺愛,導致本班有的學生過於嬌慣。學習自覺性較差。

(二)、學生原因:

有的學生屬於智力相對低一點的學生,進入一年級以後,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生出現了怕學的情況。針對這樣的問題,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幫助他樹立學習的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ed0m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