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精選國培工作計劃3篇

精選國培工作計劃3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培工作計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國培工作計劃3篇

國培工作計劃 篇1

輔導員工作,有人説它是“上接天下接地”,“十處打鑼九處都在”,也有人説它是良心活,但是我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輔導員培訓和結合自己三年來的親身體驗,自己對它又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有了更新的認識。

輔導員員工作,是細微之處見功夫。需要處理的事情繁多而雜亂。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輔導員可以説是他們最“親”的人,他們遇到疑問的時候,他們的第上反應就是找輔導員,因此作為一名輔導員就是必須面對這些,以一份“愛心”,一份“細心”一份“耐心”來接受並解答種種疑問。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歷,我一直認為學生能在第一時間想到輔導員,那是他們對我的信任,我自己同時也無形中覺得很有成就感。

要想當一名優秀的輔導員,還必須認清並理解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不是靜止不動的固定的事物,而是有着獨立的思想、個性並具有時代性的大學生,這就促使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必須增強工作責任心,強化服務意識並不斷學習具有時代性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把:“繁瑣”變為有趣,不會再有做了工作,還牢騷滿腹,不會再把學生當成是一種負擔,而是會把滿腔的熱忱投入到無限的為學生服務之中。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必將成為學生們聚焦的中心,是整個學生羣體的旗幟,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讓學生們心領神會,從而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言行。我們的嚴格要求,可以讓學生終身收益,我們的愛心付出,可以讓學生永生銘記,一個俯身拾紙的動作,一席貼心真誠的話語,會給學生帶去心靈深處的震憾,“一枝一葉總關情”輔導員的工作何其重要啊!又豈是“身正”,“學高”所能概括了的?

總的來説,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要有慈母般息息關愛,又要有嚴父式的高標準要求;既要在“面”上抓整個班風班貌,又要在“點”上細緻深入地管好個別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既要有貼近學生的現身説法,又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既要有“和風細雨式”的開導,又要有“急風暴雨式”的批評。只有這樣,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展開工作,輔導員只有樹立信心,逐步提高和完善自我,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相信,作為一輔導員,只要用飽滿的熱忱,腳踏實地地精神去工作,以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一定能開拓出一片新的工作天地!

國培工作計劃 篇2

“國培計劃—20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項目”遠程培訓項目正式啟動,隨着啟動儀式的開始,我們已經深深的感受到這次培訓意義重大。從那一刻起,我校大多數教師就認真地投入到這次培訓活動中,一方面認識並適應網絡培訓這種新的培訓方式;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培訓活動,提高自身的教育工作水平和服務水平。歷時8天的培訓已經結束了,時間雖短,收效卻很大,現將本班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由於工作在農村小學,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對目前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素質。它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實踐問題,一方面要研究大綱、吃透教材的難點、重點,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學習,多聽課、多開課,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不斷改進、不斷總結,提高教學水平,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課堂上情緒過於熱烈會偏離教學的目標,過於緊張會造成過

高的焦慮,過於鬆弛會導致學生的膩厭和乏味。一旦進入課堂,就要自我調整,盡力擺脱各種不良情緒的籠罩,進入教學的角色。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長:

本次培訓,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 通過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伴隨着學習研討、交流互動,我們不斷進步、共同提高。

國培工作計劃 篇3

我校根據區教育局下發的《省20xx國培計劃》相關文件要求,20xx年3月——20xx年12月認真發動並組織16位教師參加20xx年“國培計劃”培訓學習,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教研室的周密組織、嚴格管理下得以順利進行,學員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教學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做好培訓前的準備工作

1、接到區教育局的國培計劃教師培訓學習通知後,我們立即行動起來,首先成立了“國培計劃”領導小組。以呂建朝校長為組長,祁萬芳副校長為副組長,教研室主任周明、副主任郭紅麗為組員的“國培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海石學校“國培計劃”工作實施方案》。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協作。

2、學校召開全校教師會議,進行“國培”動員部署,並對培訓人員提出培訓要求。

3、加強對培訓教師的聯繫與督促。本次培訓我校共涉及五個學科,參訓教師16人。我們採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將教師以科組為單位,由各教研組組長負責聯繫、督促,確保每一位教師在培訓時間內,能按時註冊,正常收看視頻講座,認真完成學習,認真做好筆記,認真完成專題討論,認真提交作業和認真總結等任務。

4、我校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學習場所、設備、時間等保障和網絡技術支持。為教師創設一個良好、舒適的學習環境,保證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認真做好培訓期間的管理工作

1、教師網上在線學習,我們面臨的難題是人員多、分散不集中,出現的問題不能面對面的交流。鑑於此,我們專門組建了用於交流的QQ羣,為教師之間和進修學校之間搭建交流的平台。管理員及時將“國培計劃”的註冊時間、課程安排、如何正常收看培訓課程視頻、如何在線和專家進行交流研討、怎樣接受專家輔導答疑等方法發佈在羣裏供教師參考。這樣,教師之間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可以隨時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或困惑。

2、領導以身作則,積極參加培訓。此次“國培”學習中,我校有中層幹部參加,且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培訓,認真學習,分別為所在的學習班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

3、及時發現典型,予以通報表障。教師們學習期間湧現了許多的感人事蹟,我們及時發現並予以通報表彰,進一步激發了參訓教師的積極性。

三、認真做好培訓後的研修工作

我們將按照上級的安排,結合培訓內容,做好後續研修工作。參加20xx國培計劃短期省外集中培訓的教師和省內中長期置換培訓的教師返校後在全校教師中作講座,上公開課,參加遠程網絡培訓的教師,分別在各教研組內進行集體備課、研討、説課、評課活動,達到知與行統一的目標。

四、教師參訓的表現作為績效考核與評優的重要依據。

在培訓總結階段,我校組織參加培訓學習教師向全校彙報交流,並以教師參訓的表現作為績效考核與評優的重要依據之一。這樣,大大的調動了參訓教師的培訓學習積極性,主動熱情的參與。

五、學研結合,效果良好

參加遠程培訓的教師有三大任務,即看課、研討和做作業。在參訓時間內每天3學時收看課程,2學時討論和做作業,這樣合理安排使得學員每天所獲知識和精神營養得以消化吸收。學員們都説參加此次學習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六、階段性成效

通過這次遠程培訓學習,許多教師收穫很大。

1、懂得上網操作。

2、能和名師、教授拉近距離,學習他們的新理念新觀念,以及新方法,以之來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

3、教師之間可以跨地區進行交流探討,互相學習,以長補短,共同進步;

4、教師們可以來一次很好的“充電”,不再閉門造車,不再“老牛拖破車”,不再“夜郎自大”,不再“墨守成規”,不再“循規蹈矩”,而是能呼吸新鮮氣息,而是“改換門庭”,而是“重換天日”,而是“重塑自我”;

5、教師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能很快的成長起來;

6、教師對課堂結構及學生重新認識,以新的評價方式去評價課堂及學生。

七、存在問題及建議

通過各方努力,本次培訓圓滿結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志願教師沒有參加培訓;

二是部分參培教師學習、提交作業都經常滯後;

三是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不熟練,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是應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參培教師註冊工作要改進,各組織部門分工要協作;

五是少數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敷衍塞責,被動的接受學習;

六是部分教師不真正觀看視頻學習,而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弄虛作假,敷衍了事;

七是部分教師“學而不思”,沒有認真消化吸收;

八是部分教師請人代勞,徒有培訓學習之名。

本次的培訓這麼多的老師在一起學習、交流,又有這麼多的專家指導,我校教師們從中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為了我們的學生,我們不能走過場,應該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對於培訓,光有熱情與認同是遠遠不夠的,也不僅僅只是使用新教材這麼簡單,要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學生,這樣才能體會到新課改的真正理念和內涵。

八、下步工作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將一步關注本次參訓教師的每一個反饋信息,加大後續研修的指導力度。相信這次凝聚在基層教師身上的實戰經驗與各位專家教授的高度理論指導相碰撞、熔合,必將迎來我校教育的又一個春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99o0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