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學習計劃 >

個人國培學習計劃3篇

個人國培學習計劃3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國培學習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國培學習計劃3篇

個人國培學習計劃 篇1

【研修主題】

通過“國培計劃”xx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來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來適應本地區新的課堂改革模式。

【研修目標】

1、通過研修,掌握教學基本功,更好地為新的課堂改革模式教學服務。

2、加強學習,積累研究課題的經驗。

3、通過研修,掌握課堂教學技巧,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4、通過研修,豐富教學經驗,能上好每一節課。

5、加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規律。

【學習內容】

1、加強新的課改理論學習,豐富理論基礎。每週不少於2小時用於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2、加強業務學習,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學習新的語文教學方法等。

3、加強常規研究,規範教學行為。堅持聽課,只要有時間就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通過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的鍛鍊,使自己儘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4、積極參加學校與教研組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做好集體備課、製作好導學案等,在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5、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

【實施計劃】

第一,在本年度我將利用業餘時間,多學習一些新課改的理論知識,包括觀看杜郎口、銅都學校的課改書籍及視頻來豐富自己的精神食糧。使自己在業務水平上能有1個很大的提高。使自己個人的素質有更進1步的提升。

第二,我將會多向一些有課改的教師學習請教,使自己在經驗方面能有一些進步。改正自己在教學經驗方面的許多不足,使自己在這一方面得以彌補。使自己可以省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使自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使自己可以更快的發展,讓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有1個很大的提升與飛躍。

第三,我將會利用個人的業餘時間幫助一些學困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難題,幫助他們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他們主動積極的自主學習,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讓孩子們在1種平和的氛圍中學習,他們不再對語文有1種恐懼感與距離感。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樂趣與幸福。

第四,多聽一些有經驗的教師的課,吸取其中的精華,讓自己能夠得到提升。

【預期成果】

1、在培訓過後,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能適應新的課堂模式。

2、在培訓過後,提高了自身師德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喜愛的課堂。

個人國培學習計劃 篇2

一切似乎在瞬間,轉眼之間三個月就已過去。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漸從容,到最後的不捨,回顧培訓期間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真的要對本次培訓活動説聲謝謝,感謝省教育廳對農村教師的重視,感謝縣教育局及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參加為期三個月的省農村“國培計劃”小學品德骨幹教師培訓。在湖南文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精心安排下,讓我們來自湖南各個地區的40多位教師學員得以與眾多專家、學者、省內外教育界權威人士面對面地座談,傾聽他們對品德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德育思想方法;得以與常德市的幾所名校的名優教師討論小學品德的課堂教學並得到他們的不吝指導,我想本次培訓也一定是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縱觀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省、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論文撰寫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鍊。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三個月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體會。

個人國培學習計劃 篇3

對於一線教師來説,最容易也最快接受的培訓方式可能要屬聽評課,最枯燥最難消化的可能是聽教育家講座。但是,在徹底更新教師觀念,引發教師思考教學並立志探索的,恐怕就要數聽教育家的講座了。因為,他們的講座往往鞭辟入裏,深深觸及到當前最本質的`問題。

我想,天津師大把此次培訓的基調定為“研修”是有一定含義的。

一、活動簡介

今天的培訓研修分三大塊:

1.上午,小語協會理事長崔巒先生作主題為《小學語文閲讀教學改革》的講座。

2.下午,高恆利教授繼續通過解讀田本娜教授的論著,來為我們梳理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歷史,理清小語專家、特級教師等對小學語文的研究探索歷程。

3.晚上,小語論壇,主題為“我們的成長故事:快樂與煩惱”。

高教授的講座沿襲他昨天呈現給我們的風格:觀點鮮明、分析精闢、深入淺出、機智幽默、引人深思。這次不再詳細討論。

主要説説崔巒老師的講座。

二、讓閲讀教學改革助力全民精神成長

崔巒老師從閲讀教學的角度來談自己對語文的認識,他所指的“閲讀”是“大閲讀”,有些跳出課堂看閲讀的意味。

他的講座分以下幾個板塊:

1.閲讀教學對國人的意義。

2.我國閲讀教學的現狀。

3.面對如此狀況,小語教師或小語教學有何應對策略。

崔老師認為改變我國相對落後的閲讀現狀,最終提升我們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作為小語教師應該:首先,大力改進課堂閲讀教學;其次,持續推廣兒童閲讀。

這裏有兩個詞很有意思,引起我的思考:“課堂閲讀教學”是“改進”,是對傳統的繼承、發揚與完善,而不是*性的革命;“推廣兒童閲讀”要“持續”,不是急功近利,不是一曝十寒,更不是“颳大風、搞運動”。

如何達到這兩個目標?

(1)改革語文課程。

崔巒老師認為,閲讀應該納入語文課程。兒童閲讀課程化首先就從機制上保證了閲讀的持續推進。

改革後理想的閲讀課程是怎樣的?應該起碼包含這兩方面內容:

其一,以教科書為主要內容的閲讀課;

其二,以兒童閲讀的指導、展示、交流為主要內容的閲讀課。

崔老師認為後者在某種意義上要比前者更重要。並且,他主張閲讀不僅僅存在於語文課堂,可以把閲讀推廣到其他學科。

這與我們一直在閲讀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有呼應的。閲讀是不分學科的,旨在為學生建設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譬如我們小學的科學課、音樂課等,如果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閲讀本學科的有關書籍,便會產生對該學科更深刻的熱愛與更活躍的思想。

(2)大力改進傳統語文課堂教學。

首先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前,語文教學目標設定存在模糊性和人為拔高的誤區。似乎除了識字目標之外,其他目標簡直是可以課課通用的,根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接收能力,文本內容、題材等方面的因素;有的目標則被人為拔高,甚至出現了小學高年級學文學賞析的課型,還被廣為推崇。其實,這都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性質的錯誤認識引起的。

其次,整合教學內容。

這對教師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創造課程能力,抓一帶十,精講細讀,留下時間推進兒童閲讀。

第三,改進教學方法、策略。

改變以往教學對課文內容的繁瑣肢解為指導學生學習閲讀策略。通過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讓孩子喜歡閲讀,愛上閲讀,並把這熱愛長久地保持下去,做一個終身閲讀者。

因此,教師必須在發動興趣、營造氛圍、喚醒意識、導向指引、放手自主、幫扶學生等方面下功夫。

第四,紮紮實實推進兒童閲讀。

崔巒老師建議我們小語教師要為傳承祖國語言而努力,因此,在“讓孩子讀什麼”的問題上,他主張:厚今薄古,厚中薄外。

標籤: 國培 計劃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xuexijihua/v27l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