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精品】小班家長工作計劃四篇

【精品】小班家長工作計劃四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家長工作計劃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小班家長工作計劃四篇

小班家長工作計劃 篇1

在一片歡天喜地的嬉鬧聲中,我們結束了愉快的寒假,新的一學期又要開始了,收拾心情,投入緊張的工作當中,現將這個學期的工作計劃擬定以下:

一,保育工作

經過上學期的小班生活,班中每個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基本已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學期我們主要培養幼兒的常規練習和提高自主安全意識,由於小班新生幼兒年齡還比較小,離開父母的懷抱,來到老師身邊,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陌生的環境,所以首先要穩定部分幼兒的情緒,改變他們的依賴思想。而且小班孩子在吃飯、小便等方面都是我們工作的重心。引導幼兒不挑食,有良好的進餐習慣,多喝水,避免傳染病的發生;並且認真做好消毒工作為孩子營造一個舒適衞生的生活環境。

二,安全常規工作

在常規的培養上,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比較自覺的行為,如聽指令排隊,上課課堂紀律等,對少部分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給予適度的教育,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加大教育的力度,認真組織幼兒的每一項活動,爭取每一位幼兒在最後一個學期裏都能有很大的進步。還要加強孩子的文明禮貌教育,如早上來園見到老師禮貌的向老師問好,在生活中能夠使用禮貌用語,使孩子從小接受文明的薰陶。 同時也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三,教育教學

在做好保育的同時開展正常教學工作,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方案。在數學方面,本學期引進的蒙氏數學中,其教學用具新穎,能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多看、多説、多做、多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多方面認識事物的能力。在英語方面,結合小班幼兒的情況,學説簡單的單詞和句式,進行基本的發音練習,能聽懂教師指令,初步提高幼兒對英語的興趣。對幼兒好的行為和表現給予肯定,讚賞或鼓勵,使幼兒能夠更信心更積極的參與各項活動。對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們老師做到時時關注,適時幫助,以提高幼兒的自立能力。在教育幼兒的同時多向其她老師學習,積極參加園內開展的各項教研活動,碰到問題及時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家長工作

開學初我們會開展一次家長會,在本學期第一次家長會當中,我們會向家長介紹班級情況,讓家長初步熟悉班級教師,並向家長了解新生幼兒的性格,生活習慣,飲食情況等,更好的照顧到每一位幼兒。

本學期在園領導的指導下,與班級老師將互相幫助,共同探討,協調班級工作重點,配合好班主任的各項工作,共同照顧好每一位幼兒。

小班家長工作計劃 篇2

一、現狀分析

(一)成績

1.部分幼兒家長得教育觀念較好,能夠尊重幼兒得意願,與幼兒關係平等。

2.家長對教師比較信任,願意傾聽教師得指導性建議。

3.家長對園內得教育教學活動較為支持,初步形成家園合力。

(二)不足

1.有得家長對幼兒園得教育認識不夠,重視程度欠缺,總是覺得孩子小,對幼兒比較溺愛、放縱。

2.老年家長得教育觀以及家園合力對幼兒得教育作用認識得不夠。

3.家長得層次參差不齊,教育觀念方面存在着很大得差異。

二、本學期重點工作與措施

(一)以多種形式展示活動為載體,讓家長參與我們得教育,瞭解我們得教育

1.加大親子活動得力度,使幼兒園教育成為家長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得橋樑

(1)每月1次親子活動。如:找春天、放風箏、親子運動會、半日活動開放等。

(2)主題活動得過程中注重家長資源得利用。

2.成立家長委員會,發揮家長委員會得作用

(二)提高家長園地得質量,增強內容得時效性。

1. 溝通方面得內容更及時、親切。如:主題系列活動得開展、日常聯繫等

2.家教文章更具指導意義,對家長得需要進行徵集,使家教文章更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幼兒良好生活衞生習慣方面)。

3.家長園地能夠與家長進行互動,根據教育目標開展誇誇我得好寶寶等專題交流。

(三)家園同步,培養幼兒良好得生活衞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1.以誇誇我得好寶寶等為主題進行家長、幼兒、教師得互動,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得養成。

2.進行幼兒飲食習慣方面和行為習慣得家長研討活動,主要是以家長得具體做法與事例進行有針對性地相互交流。

(四)重視每天早來園、晚離園,充分利用家校互動,提高家長互動得質量。

1.三位教師共同接待幼兒來園,無特殊情況共同送幼兒離園。三位教師分工明確,態度親切、站位合理。

2.耐心傾聽家長得交代與囑託,三位教師進行交流,每位幼兒得情況教師心中有數。

3.每天反饋家長早晨得交代。

4.教師做到持之以恆。

三、各月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家長計劃

2.召開開學初家長會,成立家長委員會

3.開展“三、八”慶祝活動

四月份:

1.親子活動:找春天、放風箏

2.親子活動:拍皮球

五月份:1.親子活動:快樂得六一

2.小型家長經驗交流會

六月份:1.親子活動:幼兒才藝展示

2.主題活動展示交流

七月份:1.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反饋。

2.班級家長工作總結

小班家長工作計劃 篇3

一、現狀分析

(一)成績

1.部分小班家長的教育觀念較好,能夠尊重小班的意願,與小班關係平等。

2.家長對教師比較信任,願意傾聽教師的`指導性建議。

3.家長對園內的教育教學活動較為支持,初步形成家園合力。

(二)不足

1.有的家長對小班園的教育認識不夠,重視程度欠缺,總是覺得孩子小,對小班比較溺愛、放縱。

2.老年家長的教育觀以及家園合力對小班的教育作用認識得不夠。

3.家長的層次參差不齊,教育觀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二、本學期重點工作與措施

(一)以多種形式展示活動為載體,讓家長參與我們的教育,瞭解我們的教育

1.加大親子活動的力度,使小班園教育成為家長與小班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樑

(1)每月1次親子活動。如:找春天、放風箏、親子運動會、半日活動開放等。

(2)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家長資源的利用。

2.成立家長委員會,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二)提高家長園地的質量,增強內容的時效性。

1. 溝通方面的內容更及時、親切。如:主題系列活動的開展、日常聯繫等

2.家教文章更具指導意義,對家長的需要進行徵集,使家教文章更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小班良好生活衞生習慣方面)。

3.家長園地能夠與家長進行互動,根據教育目標開展誇誇我的好寶寶等專題交流。

(三)家園同步,培養小班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1.以誇誇我的好寶寶等為主題進行家長、小班、教師的互動,促進小班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2.進行小班飲食習慣方面和行為習慣的家長研討活動,主要是以家長的具體做法與事例進行有針對性地相互交流。

(四)重視每天早來園、晚離園,充分利用家校互動,提高家長互動的質量。

1.三位教師共同接待小班來園,無特殊情況共同送小班離園。三位教師分工明確,態度親切、站位合理。

2.耐心傾聽家長的交代與囑託,三位教師進行交流,每位小班的情況教師心中有數。

3.每天反饋家長早晨的交代。

4.教師做到持之以恆。

三、各月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家長計劃

2.召開開學初家長會,成立家長委員會

3.開展“三、八”慶祝活動

四月份:

1.親子活動:找春天、放風箏

2.親子活動:拍皮球

五月份:

1.親子活動:快樂的六一

2.小型家長經驗交流會

六月份:

1.親子活動:小班才藝展示

2.主題活動展示交流

七月份:

1.小班發展情況分析反饋。

2.班級家長工作總結

小班家長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隨着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的家長工作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我們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服務、培訓對象,如今我們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為此,我們必須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及班級的教育活動,與我們達成教育觀念上的共識,從而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最後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來。本學期,我班以《幼兒園綱要》《幼兒園園務計劃》為指導思想,積極發揮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與家長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為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深入挖掘家長教育資源,使家長也成為幼兒園課程的參與者和實施者,使家長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走到孩子們中來,使課程更豐富和生活化,組織形式更貼近兒童,更好提高教育質量。

二、工作要求:

1、針對不同層次的家長進行不同的聯繫、交往,力爭讓每位家長都能時刻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讓家長滿意放心。

2、引導家長以正確的教養方式來孩子,既不能溺愛孩子,也不能過高要求孩子。

3、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園的工作,發揮家長的資源,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請家長務必關心家園欄,關心主題教學,做好家園配合工作,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工作。

三、針對措施:

1、開闢家園聯繫專欄。利用門口的家園宣傳櫥窗,每月精心設計一份家園板報,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育兒經驗和方法,及時的反映園的教學活動。

2、召開家長會, 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小班教育目標和任務,進行家教知識講座,使家長明確家園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3、開展家訪活動。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對新生進行一次家訪活動,瞭解孩子在家的表現。

4、充分挖掘“家長資源”,與幼兒共同收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玩教具。

5、要求家長重視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如獨立進餐,穿脱衣服,睡眠等,鼓勵幼兒遇到問題想辦法自己解決。

6、要求家長利用假期帶孩子出去參觀遊玩,增長幼兒見識,開闊眼界,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8v77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