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集錦7篇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集錦7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集錦7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武漢市人事局昨對外發布了《武漢大學生20xx年就業質量指數與20xx年就業缺口指數調查報告》,該權威報告稱,武漢地區多數企業對剛畢業的大學生能夠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這比絕大多數畢業生的預期標準要低。本次調查涉及公用事業、製造業等十個行業及1800名已就業學生。調查顯示———七成畢業生求穩

與幾年前大學生求職相比,目前大多數學生就業更看重工作單位的穩定性。數據顯示,75.5%的大學畢業生會選擇薪水普通,但發展穩定的企業工作,只有5.9%的學生選擇了低薪水、充滿創業活力與激情的小企業就業。

調查顯示,大學生擇業優先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業發展前景、薪酬、工作環境和公司文化。畢業生月薪多為千餘元

調查顯示,50.13%的大學生認為畢業後應該拿到1500-20xx元的月薪;22.74%的大學生認為應拿到20xx-3000元的月薪,只有23.25%的大學生覺得畢業後拿到1000-1500元的月薪就滿意了。而根據武漢市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而言,多數企業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能夠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可以説目前大學生對於薪水的預期比去年偏高。缺乏工作經驗是最大障礙

調查中,在被問及“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時,79.7%的學生認為最主要的是“沒有工作經驗”,其次有29.7%的學生還認為“缺乏專業技能”也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調查還顯示,“面試經驗不足”以及“缺乏社會關係”也是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六成學生進入社會“不適應”

調查中,有30%的學生進入社會工作順利,覺得非常適應;67%的學生在走出校門參加工作的30天內表示“不適應”,但表示可以承受,情況在慢慢變好;3%的學生感覺強烈的不適應,想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在30天內跳槽。

同時,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再追求專業對口,調查中有近40%的大學生就業選擇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崗位,其中有70%的學生對此表示滿意。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之後,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了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隨着全國大學擴招完成,“大學生就業難”也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實踐報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就説: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説XX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XX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對“大學生就就業難”的現狀,政府通過多方面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拓展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通過國家投資促進就業之外,同時大學生自主創業被視為解決就業難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大連市是一個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學生近26萬,如何解決每年數量巨大的大學生就業成了大連市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大學校園裏,有大學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卻不知道該怎麼起步,有些同學嘗試着接觸社會,還有一些同學已經開始利用學校社會提供的一些資源開始進入企業實習。“就業”對大學生來説已經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祕感。但是對於大學生如何找到心儀的工作大家還是很迷茫,雖然有許多成功的學長來學校傳授經驗並給予我們中肯的建議。但是“實踐出真知”,大學生到底在校期間需要培養怎樣的技能,大學生該如何選擇企業,國家對大學生就業有怎樣的扶植政策?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實踐團隊開始了我們的探索之路,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實踐報告》。

主題1大學生就業觀調研時間:XX年11月1日

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先從原因下手。我們通過各方面渠道瞭解了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相關信息,以便更準確地分析應對就業問題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們在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發放調研問卷,本次調查問卷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涉及範圍較廣。

我們將團隊分成三組,各自有各自的地點,對象。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深入寢室,耐心講解來意,同學們的反應大不一樣,有的同學積極參與,但也有少數同學積極性不高。當我們敲開一個個門,喊住一個個路人的時候,都要攢足足夠的勇氣,我們也在過程中鍛鍊了自己,這種機會很難得的。當我們説出問卷的內容時,他們表示希望能從我們這裏得到一些關於大學生就業的信息,對此我們給予了積極迴應,並將我們瞭解的信息告訴他們。

經過分析和總結,我們認為當前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對於第一份工作的態度,選擇積累經驗和精挑細選的同學明顯多於不惜代價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學。這説明大學生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規劃,眼光都比較長遠,較以前只顧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業類型選擇上,學生對政府機關、外資企業、私營民營、國有單位、事業單位等都有自己的選擇。但在自己創業上同學們都紛紛表示希望先進入企業中獲得一定的經驗及支持才會考慮。

3、在就業城市中,選擇留在畢業城市和去大城市發展的同學佔多數,並紛紛表示在這些地點有較大的發展機會。但很少人會主動選擇去西部等欠發達企業,這表明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還有待於提高。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生活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學習活動中的言行表現。

一個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對他的學習效果和學業成績是至關重要的。本調查研究以宿遷學院為對象,共發放問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位87.0%。問卷調查共設24個問題,其中單選題21個,多選題3個。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問及複習情況時,20.63%的學生選擇平常勤於複習,69.12%的學生選擇考前一週複習,7.22%的學生選擇考前一兩天覆習,2.74%的學生選擇基本不復習,有一人表示偶爾複習,另有一人考前幾小時複習。當問及“你個人的學習主動性如何”時,13.62%的學生選擇主動性很強,66.76%的學生選擇主動性一般,另外選擇主動性不強和不想學習的分別為12.74%和6.88%。

2.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不強

認為對專業非常感興趣的為9.26%,很感興趣的為25.15%,一般的為56.47%,不感興趣的為8.97%。學生當初對專業的選擇可能有家庭、社會、高考成績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

3.對學校的專業課程以及教學內容基本滿意

調查中有5.73%的學生選擇滿意,完全符合自己期望,61.24%的學生選擇基本滿意,與自己期望有一定出入,27.30%的學生選擇不太滿意,與自己的期望有較大出入,5.73%的學生選擇完全不滿意,需要大規模地改進。學校必然有某些因素導致一些問題,要使每個學生都滿意學校的安排是不實際的。

4.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被問及大部分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或授課水平與你的要求是怎樣的時,學生中有19.17%選教師的水平高,方法得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69.09%選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方法普通,有11.59%選教師基本水平不高,授課也沒有方法。這個問題可能問法不當,容易使學生覺得上課沒有歡聲笑語就是教學放法不好,另外也與學生對課程是否感興趣有關。

5.對考試作弊現象認識多樣

21.96%的學生認為考試作弊很普遍,48.02%的學生認為只有部分人作弊,30.01%的而學生認為沒有這種現象。當問及作弊原因(此題為多項選擇)時,14.67%的學生認為為了得獎學金,41.80%的學生認為為了考試過關,16.03%的學生認為幫助其他人作弊,13.69%的學生認為為了求得心裏平衡,另有4.7%的學生自己寫上了不作弊,空者沒答的為52人。作弊現象在學校裏古已有之,要杜絕這種現象,需要學校和社會必要的手段,治理這種現象決不能手軟。

6.同學們對考試成績能正確對待

學生中有48.22%認為考試重要,36.35%認為不重要,15.43%認為無所謂。問及對考試成績的期望時,40.71%的學生認為一定要達到優秀,48.13%認為中游水平就可以,9.36%認為幾個就行,1.63%認為無所謂。考試成績五次以上不及格、3-5次不及格、3次以下不及格、沒有這種現象的比例分別為0.87%、1.15%、16.01%、81.96%。

7.課餘時間能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

課餘時間上自習或去圖書館的學生比例為46.81%,上網、娛樂有32.37%,參加各類社會活動9.57%,無所事事有11.09%。頻繁、經常、有時、從不到圖書館借書或查找資料的比例分別為9.13%、29.79%、56.29%、4.79%。圖書館書目參考價值對於圖書館的人流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8.影響學習風氣的原因多樣

當問及你認為學習風氣好或壞的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什麼時,選擇學校管理上的問題為9.69%、教師的教風為18.99%、社會大環境為10.76%、學生自身為31.34%、校園文化氛圍為29.22%。學校因素只會影響到本校學生,但是整個社會大環境影響的就廣泛了,後果不堪設想。

9.學習中最大的問題是所學內容過於枯燥,學習興趣不濃

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問題9.9%的學生選擇不喜歡所學專業,負擔太重,19.51%選擇學習方法不科學,效率不高,37.41%選擇所學內容過於枯燥,學習興趣不濃,33.04%選擇只掌握書本知識,缺乏實踐能力。大學生學習態度出現不同狀態根源於此,解決途徑也出自此處。

10.同學普遍具有學習上進心

1.“你是否認為不努力學習是不行的”,選擇“是”、“時常”、“偶爾”的分別有56.82%、27.00%、16.17%。2.“成績不好的科目你是否會更努力學習”,選擇“會”、“有時”、“不”的分別有35.53%、53.67%、10.79%。3.“假如你和同學玩耍的時間過長而擠掉了學習的時間,你會怎樣”,選擇“非常懊悔”、“會給自己找理由”、“無所謂”分別為47.99%、34。18%、17.53%。學習上進心是學生是否努力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原因分析

1.個性因素

俗話説性格決定命運,面對成績的落差,有得學生不以為然,有的學生喪失信心,有得學生則會奮起直追,圖書館就成了他們常去之地,對於這時的學習,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就發揮了其作用。同時筆者認為對於自己負責的學生就會常去圖書館,而得過且過的學生,平時就把時間花費在了上網、娛樂上了。

面對考試作弊,有的學生就會隨波逐流,而有的就會堅持自己的原則,考試需要憑真才實學。

2.學校因素

學校有時課程安排不合理,也會使得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更嚴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由於學生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他們對所學專業教學體系缺乏足夠了解,對所學課程與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關係缺乏長遠認識,實用主義和功利心比較強,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目光,對自認為沒有用的專業及課程缺乏學習興趣。[1]所以學校在專業建設和學生溝通方面的工作有待於加強。

對於考試作弊問題,學校的態度很重要,學校嚴查並且對查處學生做出相對嚴厲的懲罰,就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有作弊傾向的學生會不敢鋌而走險,要想成績滿意,而只能自己努力看書了。所以學校學習的氛圍對於學生的影響不可忽略,學校對條律制定、日常紀律的管理工作要進一步嚴格。

3.教師因素

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學科內容、組織形式以及課堂情境等,都會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着直接的影響,“好老師”一進教室,學生會精神飽滿,以崇敬的眼光迎接他(她)的到來,“壞老師”一進教室,學生們可能全然不知,因為根本不關心老師是否進了教室這個問題,或者都趴在桌上小睡呢,所以教師的上課水平也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4.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有着很深的影響。雖不能説一個作弊的學生肯定沒有良好的家教,但是至少一個不作弊且鄙視這種行為的學生是有着良好的家教的。學生對於所學專業沒有興趣,和所學專業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有很大的聯繫。可能當初在選擇專業時,是父母替他做了主,自己只能接受,造成了現在尷尬的境地。

5.社會因素

學生是不可能和社會隔絕的,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必然會為學生所知,不良的社會風氣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另外選擇專業時,可能當時限於分數原因,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現在的專業;也有可能一時盲目,選擇了所謂的熱門專業,但是自己絲毫沒興趣。由此可見社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

三.對策與建議

1.轉變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社會上對大學生“手高眼低”評價的影響,使得學生學習的熱情度更低,既然社會不認可那就沒必要學習。這種觀念是可怕的,學生務必要弄清楚學習是自己的事,是一件長遠的事,當然知識本身不會發生作用,關鍵是看你會不會把知識聯繫實際,運用到實際中去,所以想要擺脱手高眼低的稱呼,現在就更需要學習。

2.培養興趣,選擇合適專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對某一門功課發生興趣,定會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地鑽研它,弄懂它。所以學生要培養良好的興趣,並且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以免將來學習沒有動力和激情。

3.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學習方法正確了,學習起來就順心順手。個人有自己的特點,別人的學習方法對你不一定有用,所以學生要大一時就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四年學習做好準備。

4.合理設置課程,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大學的責任,所以大學課程的設置要聯繫實際,在理論教育的同時也要多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將“真正的知識”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加強校風校紀建設,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見校風校紀建設的重要。應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嚴明學習紀律和考核標準及考試製度,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促使其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由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2]

6.發揮教師對調整學生學習態度的作用。

某種程度上教師的態度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要加強自身文化建設,同時要有教學感染力,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自然學生就會對本門課程興趣加倍,精力加倍。

7.發揮家長對調整學生學習態度的作用。

填寫志願時,不少家長對考生的志願“指手畫腳”,甚至完全由他們決定,把考生當成了一個旁觀者,那麼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也不是不可能。家長要尊重考生的選擇,畢竟要學習的是他(她)自己,要教導他(她)慎重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8.發揮社會對調整學生學習態度的作用。

現如今社會已不可能和大學這一象牙塔真正的隔離開,社會的聲音無時無刻不在大學裏傳播。社會對畢業生的評價影響着在校生的情緒和選擇。所以我們的社會輿論要正確評價大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只看到其消極面而忽略了其積極面。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基本情況

為了全面瞭解北京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現狀,深入探討擴招後我國大學生的學習規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學活動,營造更加有利於大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學校環境,近年我們對北京高校大學生學情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問卷由課題組根據多年對大學生學習問題研究的成果自行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將“學情”分為6個維度:學習目的和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焦慮、學習策略、自我評價以及對教學的評價。其中學習策略包括課堂學習、閲讀、自我監控(目標監控、時間管理和自我調控)、對環境的利用以及創新性學習。問卷的總體信度為α=0.9044h係數)。各維度的係數在0.61~0.78之間。內容效度除由專家認定外,還採用了單項與各維度總分的相關分析,經檢驗,顯著性程度均達到高度相關(P=O.000)。

本次的調查對象為北京市全日制大學本科生。採用按專業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在15所不同類型高校中進行抽樣,共發放問卷4330份,回收有效問卷4123份,有效回收率為95%。其中男、女生分別佔50.2%和49.8%;各專業所佔百分比與總體結構基本一致。

為了對北京市大學生總體的以及不同羣體(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成績、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羣體)的學習狀況進行估計,對不同羣體之間的差異進行推斷,我們運用了統計學中的參數估計、假設檢驗以及逐步迴歸分析、聚類分析等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本研究的結論正是基於這些統計方法並以SPSS為工具對樣本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經過課題組認真考察、討論而得出的。因限於篇幅,本文省略了具體分析過程,僅將所得結論作一概述,以供高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參考。

二、主要結論

1.對大學生總體的調查結論

(1)學生初步樹立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學習目的明確具體,但相對淺近。大學生的學習目的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提高素質實現自身價值”、“不辜負父母的希望”和“找到理想職業提高經濟地位”。在選擇第一位的學習目的時,“提高素質實現自身價值”佔30.4%,“找到理想職業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佔26.3%,“不辜負父母的希望”佔21.4%,而將“為國家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第一學習目的的僅為12.6%。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具體、實際,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提高自己的能力(42.8%)或學到知識(31.5%)。總的取向是“個人—家庭—國家”,如何使學生將國家的發展與個人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起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個需要廣泛關注的問題。

(2)學生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但部分學生對專業和學習的興趣不足。48%的學生喜歡或比較喜歡自己的專業,34.2%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很濃或比較濃,39.6%的學生認為“平時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60%左右的學生按時、獨立地完成作業並對教師指出的錯誤能及時改正,考試時70%的學生堅持獨立完成。但27.1%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部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值得重視,具體表現在:

第一,多數學生強調對專業的興趣靠個人內在興趣。64.5%的人不贊同有意識地培養專業興趣,近26%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30%的學生學習興趣不太濃或不濃,學習動力主要是來自外部。

第二,77.4%的學生缺過課。究其原因,對己比較強調“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對同學更強調“對課程提不起興趣”(33.3%)。但“老師講課沒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第三,20%左右的學生學習不認真,不按時完成作業,抄同學作業;48.5%的學生有不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對己認為是努力程度不夠,對課程沒有興趣,學習方法不當;對同學認為是努力程度不夠、對課程不感興趣和沉迷於網絡。

(3)學生對考試作bi行為的態度曖昧,需引起學校的重視。40%的'學生認為學校考試作bi現象很普遍或比較普遍。值得關注的是:有25.7%的學生對同學作bi表示理解,38.6%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氣憤但不會舉報的為22.6%,三者之和達到了86.9%;真正勇於舉報的只有1.3%,認為應該給予處分的為11.8%。

(4)學生承受着較大的心理壓力,對學生的學習焦慮應給予關注。對目前的學習狀態,34%的學生認為很好或較好,11.3%的人認為較差或很差,44%的學生對目前的學習狀態持不滿意或不太滿意的態度,50.1%的學生對考試成績不夠滿意或不滿意。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很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只有30.9%,34.7%的人不太滿意或不滿意。 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有24.5%的學生情緒不夠穩定或不穩定,有36.3%的學生感到學習負擔很重或比較重。目前各種苦惱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就業形勢壓力大”、“學習壓力大”和“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上述三項被列為前三位苦惱的百分比之和分別為62.9%、49.0%和47.7%。

(5)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不高,主動利用學校學習資源的意識不強。多數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不高,不會為自己選擇恰當的學習目標,時間利用率不高,不會主動利用學校的學習資源,具體表現在:

第一,課堂學習與閲讀策略的運用。課前預習的學生只佔7.9%,47.3%的學生不預習;課上能夠做到“邊聽課邊思考”的佔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學生基本抓不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只有22.9%的學生能夠用自己理解的話記,43.9%照抄黑板,拷貝老師的課件、複印同學筆記的佔39.8%:15%~25%的學生在閲讀時不能夠抓住內容的重點和結構,不關注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

第二,自我監控策略的運用。57.6%的學生對自己的發展目標比較明確,20.3%的學生不甚明確;52.9%的人設定的學習目標偏低;只有21%的學生基本能監控自己的學習目標;有31.6%的學生對零碎時間的利用率不高;能將浪費的時間及時補回來的為27.2%,不能的為26.5%;只有22.6%的人能夠堅持對時間做統籌安排,38.5%的人基本做不到;67.5%的學生對自己學習方法基本上能夠做到經常反思;44.8%的學生能夠基本上做到靈活運用學習方法;36.5%的學生注重借鑑同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有1/4的學生注意力不能做到高度集中,26.9%的學生需要提高調控水平。

第三,對學校環境的利用。學生普遍缺少充分主動地利用學校教學資源的意識。只有不到1/4的人喜歡找老師答疑和討論問題,49.8%的人不找老師;51.6%的學生不主動參與課堂討論;29%的學生不能與同學經常進行交流;36%的學生不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學生參加最多的三項課外活動依次是:社團活動、文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科技活動”排在了最後一位。有48.3%的人認為課外活動促進了自己的發展,但也有24%的人認為課外活動對自己的發展沒有起到促進作用。

(6)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瀏覽信息,對少數學生有負面影響。沒有上過網的只有1.8%,每天上網的學生佔10%,經常上網的佔27.7%;有68.6%的學生認為上網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有10.2%的學生認為對自己有負面影響。事實上,如果我們請學生分析“上網對同學的學習”有何影響,有負面影響的百分比可能會更大一些。多數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不是課程學習需要,而是“瀏覽各類信息”、“查找資料或下載工具”和“娛樂”,上述三項被列為上網的前三位目的的百分比之和分別為63.2%、59.2%和45.7%。

(7)學生喜歡創新性活動,但在學習中探索和在研究中學習的觀念不強,訓練不夠。有36.2%的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停留在“會做就行”;只有30.4%的學生能夠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有25.8%的學生喜歡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或科研活動,喜歡花時間解決複雜問(本免費公文來自 轉載註明)題的學生佔40.8%,有40%的學生做事喜歡打破常規,28.7%的學生會經常提出別人想不到的問題,38.6%的學生對科學的新發現、新觀點和新技術等比較關注;28.1%的學生不常思考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如何應用。

(8)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評價不高,滿意度較低。多數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滿意,認為教師講課沒有吸引力。有55.9%的學生認為只有“少部分”或“極個別的”教師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55.5%的學生認為只有“少部分”或“極個別”的教師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75.5%的學生認為只是“少部分”或“極個別”的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有42.1%的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選修課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63.9%的學生認為開設學習指導課“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2.不同學生羣體在學習上的差異

(1)重點建設院校與一般院校學生之間的差異。重點建設院校的學生對“提高素質實現自身價值”有較強烈的要求,學習壓力大,學風相對好,作bi現象少,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多,受網絡負面影響大,學生對本校教育教學工作評價相對較高。一般院校的學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職業提高經濟地位”為學習目的,就業壓力大,考試作bi多,對自己學習狀態的滿意度相對較高。在創新性學習上,兩類院校的學生沒有顯著性差異。

(2)不同學科專業學生之間的差異 工科學生以“為國家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學習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學習負擔重,平時情緒穩定的百分比最小,學習態度最差,考風較差,不及格率最高,對科學的新發現、新觀點和新技術等關注程度高,喜歡創新性、挑戰性的工作,科技活動參與面大。 理科學生目標監控水平、創新性學習水平與自我評價最高,參與科技活動的百分比最大,對學校的教學工作評價最高,學習負擔重,學習情緒穩定性不好,學習狀態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明顯,聽課的全勤率最低。

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以選擇“繼續深造”為前三位學習目的百分比之和最高,達45.8%,近60%的學生喜歡自己專業,苦惱於“不知道發展方向”的百分比最大,學習負擔輕,焦慮水平低,考試中堅持獨立完成的多,但對作bi行為持曖昧態度的比例也最大,目標監控、時間管理、創新性學習上水平最低。 醫學專業學生將“提高素質實現自身價值”作為學習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學習態度認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百分比最高,就業形勢壓力大,學習負擔最重,焦慮水平最高,自我評價及對教學工作的評價最低。 農林專業學生,把“不辜負父母的希望”作為學習目的的百分比最高,為“經濟困難”和“個人感情問題”而苦惱的問題突出,比較看重知識的獲得,學習態度最好,考風也最好,參與勤工儉學的百分比最高,但他們參加文體活動的百分比相對較低。 文學專業學生在許多方面處於中間狀態,自我調控、時間管理方面水平較高,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能夠經常思考在實際中的應用”所佔百分比最高,學習狀態最好。 經管專業學生以“找到理想職業提高經濟地位”為學習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學生中“做事喜歡打破常規按自己的想法進行”的百分比高達42.7%,接近1/4的學生更喜歡做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對學校教學工作評價低。 法學專業學生學習興趣濃或較濃的達40.5%,居各專業之首,自我調控水平較高,對作bi持曖昧態度的百分比之高僅次於教育專業,認為“可以理解”的百分比居各專業之首,參加文體活動的百分比也居各專業之首。

(3)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差異。一年級學生最大的苦惱是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他們對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和心理調適的需求最高。二年級處在分化前相對穩定的時期,多項指標的離散度均比較明顯,或處於中間狀態。三年級處於學習的低谷,學習動力最弱,就業壓力是他們的第一苦惱,學習負擔重和情緒不穩定,考試作bi最嚴重。四年級學生以“提高素質實現自身價值”為學習目的的達八成,喜歡做具有競爭和挑戰性事情,主要苦惱源自就業的壓力;學習自主性強,讀書善於抓住內容重點,目標監控和時間管理都好於其他年級。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考試成績和學習方法的滿意度越來越高,學習的自信心越來越強,對於自己實踐能力的評價也越來越高。四年級對學校教學的評價最高,三年級對學校教學的評價最低。

(4)學優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差異。前5名與後5名學生羣體除在創新性學習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外,其他方面均具有極其顯著性差異。前5名學生以“提高素質實現自身價值”為學習目的的較多,看重“在班上的名次”,學習興趣濃、爭取成功的心理需求高,喜歡自己的專業,全勤率高,作業認真,學習焦慮水平相對低,學習過程中情緒比較穩定,在對實踐能力的評價上,前5名學生比後5名學生表現得更自信。後5名在學習目的上考慮得更多的是“不辜負父母的希望”,他們的關注點在“是否及格”,對自己的學習狀態的評價、考試成績、學習方法的滿意度以及學習策略水平遠遠低於前5名,“沉迷於網絡”的百分比相對高,缺勤率高,有條件就會作bi的百分比高。

(5)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差異。男生以“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上大學目標的百分比高於女生,創新性學習水平比女生高,更關注新發現和新技術,對解決複雜問題感興趣,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百分比男生也高於女生,對學習狀態和學習方法的滿意度男生比女生稍高,在考試成績上滿意度比女生稍低。女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職業提高經濟地位”為學習目的,喜歡自己的專業,關注在班上的名次,重視課堂學習,在實踐能力的自我評價上,女生要比男生差一些。

三、對策與建議

1.真正確立學生的發展是學校一切工作中心的觀念 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然而,我國高校歷來“重教輕學”,此次調查中反映出的大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評價不高,認為只有個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能力,當前的教學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關注“學”的改革。我們認為,只有在觀念上實現從“重教輕學”到“為學而教”的轉變,在理論上實現從“經驗傳遞”到“發展能力”的轉變,在實踐中真正把學生放在學校之本的地位,將指導大學生學習和促進大學生髮展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的發展才是高校真正意義上的跨越式發展。

2.全方位開展對學生的學習指導 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學習指導含義有三:

第一,內容是全方位的。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僅是學習方法的指導,而且應把影響學生學習的諸因素包括在內。

第二,人員是全方位的。學習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所有的任課教師做出努力,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全體教職員工都要把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作為工作的中心。

第三,途徑是全方位的。指導的途徑還包括開設學習指導課、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建立學生學習與發展諮詢機構和頁等。

本次學情調查也顯示,多數學生有改善學習狀態、接受學習指導的需求。建議在各校心理諮詢中心設立學習與發展諮詢室,以專兼職結合的形式建立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專事研究和解答學生的學習問題,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學習諮詢服務。還可以利用校園網絡,開闢一個專門討論學習問題的園地。教師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不同學生羣體關心的學習專題開設講座,也可以利用這個園地將有關學習方面的資料、成果經驗介紹給學生。

3.對不同學生羣體分層次開展學習指導 包括根據重點建設院校和一般院校學生羣體存在的差異,以及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學習成績等學生羣體的學習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工作。

4.加強教師對“學習問題”的關注和指導 本次調查顯示,多數教師沒能給學生學習方面的指導。從現象上看,我們認為,教師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不想做,不做”,這是價值觀問題。這類教師沒有把學生的發展擺在教師職業的首位,因此不想做。第二種為“不知做,沒做”,這是教育觀問題。這類教師沒有理解只有不斷解決學生“學”的問題,“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種為“想做,不會做”,這是教育教學方法問題。 儘管第一種類型的教師是少數,但他們對整個教師隊伍的影響卻不可低估,應給以足夠的重視。在職業價值觀上,要教育教師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培養學生作為自己的第一位責任。為此,建議學校通過人事制度和考評體系改革,引導和鼓勵教師走近學生,瞭解新時期大學生的學習規律,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教育素養和教學藝術,做合格的人民教師。

5.緊密結合“學”的實踐,深入開展“學”的研究 要從根本上改善北京大學生的學習狀況,還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培養重點建設院校學生的專業情感和改進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

(2)提高一般院校學生的抱負水平,強化學習動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

(3)不同學科專業大學生學習的研究,如理科的課業負擔、工科的專業情感、醫科的課程興趣、教育類的理想信念等;

(4)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研究,特別是加強對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學習問題的研究和學習指導;

(5)女大學生學習狀態和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

(6)在高校教師中如何開展“學”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的研究。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XX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着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xx xx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XX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XX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XX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XX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餘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XX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XX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XX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鑑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羣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後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台。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户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背景

在大學校園裏手機已成為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面的傳播媒體,手機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個性心理髮展等方面產生着深刻的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二、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目的

1、瞭解手機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有利一面

通訊便捷:不管距離多遠都能隨時溝通,省時,省事。 上網方便:看新聞,瞭解世界動態,也可以用手機購物。 娛樂:聽音樂看電影愉悦身心,玩遊戲打發無聊時間。 金融:可以操作銀行賬户,進行轉賬、查詢。 拍照:留下生活精彩的瞬間。

2、瞭解手機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有弊一面

手機娛樂時間過長,影響學習。 手機花費較大,容易形成攀比之風。 課堂玩手機,影響聽課,學習效率低。 考試時,用手機作弊。

睡覺前,玩手機,影響睡眠,導致第二天無精打采。

3、對大學生使用手機提出較好的建議

利用閒暇時間參加一些聯誼活動,多交朋友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出現手機依賴症的同學,克服依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儘量去做一些和手機無關的事情。

制訂目標,讓目標鞭策自己,去做比玩手機更有意義的事情。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們運用多種調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資料相互補充,保證這次研究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保證所得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所運用的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1、文獻研究法

利用各種報紙的資料,以及互聯網,進大量資料的查詢。 2、問卷調查法

根據調查的目的設計出調查問卷,根據當代大學生選擇手機的影響因素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展開調研完成調查問卷。

3、訪談法

小組成員親自和訪談對象在約定的時間以聊天的方式獲取一手的資料。 4、數據分析

將以上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彙總,數據分析。

(三)調查對象

主要以西南大學在校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以網上問卷、線下問卷和直接訪談的方法獲得資料。

(四)項目執行情況

本次調查歷時大約一個月(xx/11/3-xx/11/30)。 此次調查的範圍是西南大學,被訪者定義為西南大學的在校本科學生調,調查實施時間為11月3日至13日,調查方法為街頭攔截式訪問。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按照校園的人口密集程度,選取街頭攔訪調查點8個。

此次調研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問卷為145份,問卷有效率為96.7%。調查實施自始至終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對完成的問卷進行了100%的檢查,之後又對驗收後的問卷進行了30%的複核。

數據處理和製圖、製表使用WORD和EXCEL軟件。

(五)被訪者基本情況

在145個有效樣本中,男性為85個,女性為60個,男生佔58.6%,女生佔41.4%。被訪者中,大一學生有58人,佔40.7%;大二學生有50人,佔34.5%;大三學生有29人,佔20%;大四學生有7人,佔5%。

三、調查結果

1、手機的利弊

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54.5%的人認為手機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利處大於弊端,有30%的人認為利和弊差不多,只有15.5%的人認為手機給自己帶來了弊要大於利。這也説明了,大部分人認為手機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方便,手機對大學生來説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

2、大學生手機用途

在大學生眼中手機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通話工具,社交聊天使用率頻率很高,手機上網、手機遊戲等新功能正逐步受到青睞。調查顯示,大學生手機的用途具有多重性,主要為打電話、社交聊天、上網、聽音樂和玩遊戲等多個方面,可見手機為人通訊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並且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但是否能夠利用好手機的強大的功能,決定手了機給大學生帶來的利弊。

(樣本總體男生85人,女生60人)

3、大學生手機消費趨高

隨着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機消費已成為大學生日常開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統計顯示,大學生的手機價格都相對比較昂貴,這也容易導致大學生形成一種攀比之風。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法律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行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感知、理解、心理體驗和價值評價等各種意識現象的總稱。它包括人們對法的本質和功能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適用的評價、對各種法律行為的理解、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等等,是法律觀點和法律觀念的總稱。它包括法律認知、法律情感與意志、法律價值觀三大部分。法律認知是人們關於社會法律現象科學認識活動的結果,它是人們關於法的一般理論和法律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以及一個國家和地區現行法律的內容和特點等方面的知識的總和。法律情感是指社會主體對法現象的主觀心理態度或心理反應,是社會主體主張權利,為權利和法律而鬥爭的內在心理動力,是一個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法律意志是社會主體為維護法律的尊嚴,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為鬥爭的主觀心理基礎,表現為主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畏誘惑和脅迫的堅強的守法精神和護法品格。法律價值觀,包括法律評價、法律理想和對法律價值(如公平、正義、自由等)的理解與接受,它是可能對立法、政策適用和司法判決等行為產生影響的超法律因素。它們是一些觀念或普遍原則,體現對事物之價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進行的判斷。

據此,我們可以將大學生法律意識表述為:大學生羣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中國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他們的法律意識如何對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有很大影響。所以,很有必要對這一羣體的法律意識給以關注。

一、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調查分析

公民法律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影響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覺醒和增強,但大多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水平上,在不同大學生當中法律意識水平參差不齊。從大學生的行為表現來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事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鮮見,如盜竊、搶劫甚至賣淫、殺人等犯罪行為,以及打架鬥毆、毀壞公物、剽竊他人學術成果、隨意撕毀就業合同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而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損害。

根據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制意識比較薄弱。一直以來,學校的教育對於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識較少,再加上自身對法律意識的求知慾不高,使得法制意識不能在人們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談。第二,更加註重實現自我價值,主動法律意識明顯缺乏,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也由於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認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第三,功於知法、懂法,淡於守法、用法。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上述情況表明,由於受社會負面文化和學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面對這種情況,對大學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對策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棟樑,是民族復興的希望,為了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們提出以下幾點: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學“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大學“法律基礎”課應改為法理學課,或者至少從內容上突出對法治的基本理論、現代法的基本觀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紹。同時,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範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三)齊抓共管,着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她)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瞭解,配合學校教育,並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薰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繫,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為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採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y8ld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