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農村學前教育調查報告

農村學前教育調查報告

2011-2014年,鄉村幼兒園新增13899所。這樣的變化固然喜人,但是對比城市,農村學前教育真的有很大的變化了嗎?事實上,許多村子仍然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入園難、入園遠問題,以及“小學化”問題。

農村學前教育調查報告

農村學前教育三大痛

其一,財政投入不足,城鄉差距大。學前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並對孩子行為、性格的發展產生終身的影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James man)曾強調,學前教育時期的投資回報率相當於此後所有年齡階段人力資本回報率之和。國外一項歷經40多年調查的研究表明,對兒童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獲得16.14美元的回報。然而,我國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不如義務教育階段,對農村學前教育更是長期存在歷史欠賬。數據顯示,過去10年,政府對學前教育總投入佔全國教育總投入的比例一直維持在1.24%-1.44%之間,落後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0年,城市幼兒的學前教育已基本普及,但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平均的幼兒園入學率卻僅有30.1%。在很多貧困鄉村,幼兒的學前教育仍屬空白。據該基金會2015年測算,全國需要幼兒園的村莊共有10萬個。

其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由於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幼兒園教師身份、地位和編制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致使幼兒教師隊伍素質較低、穩定性較差。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按照城區、鎮區、鄉村三個地區維度來看幼兒教師學歷、職稱,城鄉差距較大。城市幼兒教師專科與本科學歷佔絕大多數,而鄉村幼兒教師一半左右是高中及以下學歷。從2007年到2012年,我國農村地區幼兒教師中, 70%以上未評職稱。

同樣,由於中央政府沒有充足的財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藉助社會力量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成為一條必選之路。21世紀以來,我國農村民辦教育突飛猛起,民辦園成為幼兒園建設的絕對主力。

據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2012年底發佈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1》顯示,國內90%以上的幼兒園都是民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只佔不到10%。課題組走訪了175個村莊,僅有1個村莊裏有公辦幼兒園,其餘全部是民辦幼兒園和農村小學附屬園,這些“無户口”幼兒園並未被納入國家的統計範圍。而在這些“無户口”幼兒園中,有四分之一是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

根據課題組的統計,村屯幼兒園的師生比僅為1∶15,與國家要求的1∶6相差甚遠。一半以上的民辦園和小學附屬園的師生比在1∶20以下,10%的師生比在1∶40以下。

其三,幼兒園“小學化”扼殺孩子創造力。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將學齡前兒童當成小學生來進行教育。2005年10月,時任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就曾對“小學化”現象提出嚴厲批評:“幼教的現代化被曲解為幼兒園物質設備的豪華和相互攀比;幼兒潛力的早期開發被異化為剝奪幼兒遊戲權利的、急功近利的特別訓練;幼兒的入學準備被歪曲為短視的、狹隘的小學化識字、拼音的強化灌輸。”

一位幼兒教師曾在中國教育新聞網指出,在農村,負責監護的多是隔輩親屬,這些家長往往不易接受現代幼兒教育理念,要求幼兒園教授孩子識字、算術。而幼兒園由於後期設施投入嚴重不足,教具和遊戲設施匱乏,幼兒教師被迫選擇對教學設施要求不高的識字、算術教學等。因此,農村幼教“小學化”現象較為嚴重。

我國現有超過6000萬農村留守兒童,佔據全國兒童總數的五分之一,而學齡前留守現象大幅攀升。2015年5月,國家衞生計生委曾發佈《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調查發現,留守的學齡前兒童主要由祖父母照料。財政投入不足、學前教育缺乏、師資力量落後、“小學化”突出等現象已成為農村學前教育的主要問題。

財政投入增長10倍,惡補歷史欠賬

從2010年起,教育部和有關部門密集發佈了一系列文件,“惡補”歷史欠賬,農村學前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時機。

2010年,國家先後頒佈了《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強調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國家財政重點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構建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若干意見》意味着我國初步架構了學前教育財政體制框架,提出加大財政投入是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根本保障。如何保障?預算有科目、增量有傾斜、投入有比例、撥款有標準、資助有制度。

緊接着,全國先後制定並執行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2011年9月,財政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通知》和《支持中西部地區利用農村閒置校舍改建幼兒園的實施方案》等7個項目方案。“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500億元,實施4大類7個項目,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這4大類項目方案,可大致勾勒出國家支持農村學前教育的.幾個着力點:“校舍改建類”、“綜合獎補類”、“幼師培訓項目”和“幼兒資助項目”。

為了遏制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教育部曾於2012年頒佈了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指導價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用以規範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該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分別描述了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特點與基本規律。

2014年,國家啟動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去年11月25日,教育部舉行了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首場發佈會。學前教育專題評估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焱表示,2011~2014年鄉村幼兒園新增13899所。其中,公辦園10689所,佔比76.9%;民辦3774所,佔比27.15%。

他指出,學前教育財政長期投入不足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有五年完整數據的10個樣本縣五年對農村學前教育投入的經費增長了1011.5%。其中,2009~2014年,甘肅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從9842萬元增加到108976萬元,增幅1007.3%。

然而,農村學前教育也無法只用5年時間便趕超城市,評估組指出了問題所在。

第一,學前教育普及率城鄉差異顯著,城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明顯高於農村。

第二,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中、西部地區普惠性資源依然短缺。

第三,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仍然較低。2014年,我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2013年佔比僅為3.5%。

第四,學前教育發展的長效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有待建立。大多數公辦園以及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的日常運轉主要依靠收費,辦園條件較差,教師工資待遇較低,家長負擔較重。

第五,教師數量仍然不足。農村地區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僅為55.42%;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數量佔比僅為50%左右;未評職稱教師佔70%左右;教師待遇普遍偏低;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數嚴重不足。

第六,相當多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仍較嚴重。多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未設學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門,學前教育管理和指導力量單薄,難以適應由於幼兒園快速發展帶來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導任務。

對於農村學前教育,評估組建議,農村要實現以財政投入為主、公辦幼兒園為主,縮小城鄉差距,重點解決好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

模式與探索-未來希望幼兒班

在農村學前教育,民間公益組織大有可為。

“通過兩個三年行動計劃,80%以上鄉鎮有一所幼兒園,有的是公立的,也有的是私立或者公資民營的。”互滿愛人與人(以下簡稱互滿愛)雲南項目主管李建才介紹,但鄉鎮幼兒園只能覆蓋鄉鎮附近村子裏少量的孩子,遠離鄉鎮中心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正是他們致力於改變的地方。據悉,2015年底雲南省3年幼兒園入園率已經達到59.5%,但農村入園率低於35%,還有約80萬孩子未能接受學前教育。

因此,互滿愛發起了“未來希望幼兒班”項目,目前已經在雲南6個縣的偏遠鄉村裏,協助村民建立了近100個幼兒班。

互滿愛看重社區參與性,一個村子如果要開展幼兒班,需要從5大條件進行考慮:生源、師資、場地、家長意願和社區支持力度。

“現在農村孩子的數量在逐年減少,我們在做項目基線調查的時候要考慮0-6歲孩子的數量,保證項目在今後3年及以後的可持續性。”李建才説。希望幼兒班每班人數在15-30人左右,最多不超過30個,少於15個則生均成本較高。

在幼兒班成立之前,互滿愛會組織當地的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由家長委員會負責選拔當地值得信賴、初中以上學歷、生活穩定的村民,接受培訓後擔任幼兒班的老師。家長委員會還需要尋找幼兒班的場地,可以是因撤點並校被棄置的學校,也可以是公共活動室,但一定不能是D級危房。此外,幼兒班老師的待遇及給付方式也需要家長委員會商量決定,並由家長支付。在幼兒班創辦前期,互滿愛將幫助家長分擔教師待遇20%左右的支出。同時,這個幼兒班成立之後,其權屬既不歸於政府,也不歸於互滿愛,而是屬於社區所有。只有獲得當地村民和村委會、組長支持,幼兒班才能開始運作。

幼兒教師和家長培訓也是互滿愛投入最多時間、人力和成本的方面。

李建才介紹,互滿愛為幼兒班配置必須的硬件設施,包括玩具、圖書、幼兒桌椅等,同時對村裏提供的場地進行一定的修復。在這個過程中,社區也需要積極參與。互滿愛為場地修復提供材料,社區需投勞投工一起建設幼兒班;互滿愛最核心的工作是負責培訓老師及家長,鼓勵老師們使用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創建課程與課外活動,引導家長及家長委員會。

針對每個零基礎的幼兒教師,互滿愛給他們提供25天的“入職培訓”,包括20天理論培訓和5天幼兒班實習培訓。此後,每個月都有1.5天的月度培訓,到了假期則有10天左右的假期培訓。總體而言,在項目初期3年,老師們將接受超過600個小時的培訓。

而且,周圍村子的幼兒班老師將組織成學習小組,每月開展教研活動。到了月度培訓時,需要向互滿愛提交小組活動內容,如果獲得通過,就能獲得教師評價積分。

沒錯,互滿愛還建立了教師評價體系,這套評價包括月度評價、學期評價和年度評價。如果教師獲得優秀評價,互滿愛將提供實物獎勵,如iPad。同時,在幼兒班教師與家長委員會協商上調工資時,這份評價也將成為教師的有利證明。

未來希望幼兒班的老師每個月還要組織家長培訓,按照互滿愛自我研發的家長培訓手冊,向家長普及如何養護兒童並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互滿愛還招聘有幼兒教育學歷或教師資格證的人員作為項目主管,負責10個幼兒班的指導、培訓、督導及評估工作,向教師傳授上課技巧,並在月度培訓時給予針對性的培訓。互滿愛的項目主管都在鄉鎮工作、生活,成為農村社區的長期合作伙伴和社區發展“戰友”。

在互滿愛的幼兒班上,教材有兩種:當地教育部批准並推薦的公辦幼兒園使用的標準教材和千千樹混齡班教材。

同時,互滿愛也由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大綱。互滿愛開發了14個教學主題,包括動物、植物、國家、天氣等,老師可每月選擇一個主題來制定月度教學計劃,再細化為周計劃。

今年開始,互滿愛購買了千千樹混齡班教材。“千千樹教材是給老師用的,容易上手,內容非常豐富,老師每天選其中的1-2節課就可以。”李建才説道,今年6月份千千樹將在昆明對老師們進行集中培訓。

政府主導,NGO接力“最後一公里”

在農村學前教育領域,政府主導、公益組織“補漏”的分工較為明顯。即便大部分鄉鎮都建立了幼兒園,但偏遠的村子仍然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對此,許多像互滿愛一樣的公益組織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在學前教育教材研發方面,北京穀雨千千樹教育諮詢公司研發的千千樹教材較為知名。千千樹的重點在於課程研發、教師培訓和建設示範幼兒園,三者相輔相成。教材研發出來之後,需要培訓老師,教會其如何使用,還要在示範幼兒園進行實驗,修改之後再在其他幼兒園進行實驗,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課程,從而進行推廣。根據千千樹研發的課程,孩子們不用學算術、寫字,只要聽故事、玩遊戲、摺紙、畫畫等等。

據千千樹官網統計,目前已經有167所幼兒園成為了千千樹課程園。

培訓老師、研發課程也是西部陽光走過的路。2005年開始,西部陽光發起“陽光童趣園”項目,針對部分鄉鎮中心幼兒園缺少基礎設施等情況,採用改建舊園、硬件配給、教師培訓、教材研發、家園互動等方式促進當地學前教育發展;而在更偏遠的鄉村,由於學齡前兒童過少,不適宜建造幼兒園,他們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朱競翔合作,由其團隊涉及建立易搭建、易搬遷、低成本的“童趣園”,這種別具創意的建築為輕型木質結構,在安全性超越農村普通建築,且適宜幼兒成長。

在中西部貧困農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起了“山村幼兒園計劃”,以招募志願者的方式,在幼兒人數超過10名以上的村屯開設“山村幼兒園”。截至2015年1月,該項目已覆蓋8省(區)的10個縣份,建有771所幼兒園。

在更為遙遠偏僻的農村地區,互滿愛也在探索開辦8-15人的迷你幼兒班以及8人以下的家長看護班,打通農村幼兒學前教育的“最後一公里”。

同時,政府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步伐並未停止。

今年4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記者提及,在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地區,一位大嫂就辦一個幼兒園的情況特別突出。

面對記者的提問,教育部部長助理陳舜解釋説,過去幾年我國學前教育發展非常快,在5年時間裏,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這是一個跨越式發展,伴隨出現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教師配置跟不上。

他表示,教育部將從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學前教育領域、全員培訓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配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y7y0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