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精選】社會調查報告模板集合8篇

【精選】社會調查報告模板集合8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調查報告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社會調查報告模板集合8篇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實踐目的: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由於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門在外,很少回家,老人們孤獨寂寞,行動不便,又無人照顧,即使住進了敬老院,內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們渴望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更多的關懷。因此,通過實踐,希望可以呼籲社會關注這羣被遺忘的人,關愛這些老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份愛心,讓我們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温暖老人們的心窩,使他們愛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滿了歡言笑語。開展獻愛心活動,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實踐過程:

1、送出愛的禮,走進愛的心

一大早,陽光明媚,我和幾個同學就一起帶着愛心禮物來到了敬老院,我們把小小的禮物送到他們手裏,卻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們心裏。老人們都很感動,和藹可親的,有的還和我們談起心來!

穿着大紅棉襖的李奶奶非常健談,她曾經是一名英語教師,愛好唱歌跳舞,她饒有興趣地跟我們探討着英語的語法,時不時從嘴裏蹦出幾句懷舊版的英語對白,那舉手投足之間讓我們全然忘記了她是一位老人。

劉爺爺是位退伍軍人,老伴很早就過世了,他告訴我們,他的兒女常年在外,自己一個人很孤獨,所以來敬老院找找朋友,找點安慰,讓自己不再那麼寂寞!老人和我們談起了他參軍的情況時,很是感動,慷慨激昂,彷彿又回到了部隊,眼睛裏流露出的是興奮與不捨,但可以看出其中夾雜着這麼多年來的辛酸淚,一個人的寂寞生活讓他的面容更顯憔悴了!

2、拉着愛的手,唱着愛的歌

讓人難以忘懷的是80高齡的陳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輪椅上,儘管行動不便,但她每個星期都會堅持寫寫字,聽聽老歌!她還教我們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動手足腦;人老神不老,樂觀精神好;人老氣不老,煩愁被嚇跑;人老志不老,奉獻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樂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標;人老不擺老,學習永不驕;人老不怕老,困難嚇不倒……伴着動人的歌聲,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違的笑,我們也笑了,笑得有點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樂。

3、將愛付出行動

和老人們談談心之後,我們開始幫他們打掃衞生,整理房間,把愛付諸了實際行動,大家都熱火朝天地動手幹了起來。每個人都帶着關愛的心,做着關愛的事,如給老人們晾衣服,曬被子,倒垃圾……有的給老人輕輕按摩,有的還幫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説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飯時間,我們主動給一些老人喂起飯來,一口,兩口……此刻的他們就像嬰兒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裏關懷,那幸福的笑臉,感動的淚水,看得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豐富老人們的娛樂生活,我們還帶來了一些歡笑。有講笑話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個人都希望給小小的院子,帶來大大的温暖。身體硬朗的張爺爺乾脆還給我們伴起奏來,他拿出了擱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調,別有一番風味,老人們的臉上都露出的久違的笑,很甜很美。

4、進行深入調查

最後,我們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長趙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況。他告訴我們:“院裏的老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還是有保障,也還算豐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貧乏了。老人們的內心其實也和孩子們一樣,他們更加害怕孤獨,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開朗,但他們內心的那扇門卻把自己關了起來,最痛苦的是,當想到親人時,只能自己獨自一人在黑夜裏默默流淚。”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絕地訴説着坎坷的經歷和家事,情到深處時,淚如雨下。落寞惆悵衰颯,似乎充斥着他們的整個生命。連容納幸福快樂的空間都擠不進去,鹿鳴思長草,愁人思故鄉。我想他們一定很思戀那個自己曾經住過大半輩子的家,因為在這裏,幸福快樂並不是會蔓延到每一個角落,也並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門時,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捨,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淚。

實踐結果: 通過這次的關愛老人活動,可以看出老人們其實很怕孤獨,一點點的關愛都可以讓他們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間的温情,要多陪他們聊聊天,多關愛他們。當子女不在身邊的時候,老人們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關懷和問候。我們應該從各方面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現在農民收人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兑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為—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人禍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當前的社會,市場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在這些好的前景面前,也暴露了不少問題,經過我初步瞭解,我知道主要有以下的三個方面:1.大學生就業十分困難,2.工廠缺少很多有技術的工人,3.大量的印染工廠污染了環境。

1.大學生就業難。現在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有幾千萬。而真正能就業的不是之誇之一,原因在於20xx年來了一場大型的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長達3到6年,會讓人民收集了苦頭,這是因為美國。經濟勢力倒退,然後播散到世界各地,使我國大學生就業十分困難,那是因為有些人很笨,公司為了讓自己在這個社會當中生存下去就不把那些很笨得人不管他了,然他討飯去……等許多事,就轉收有學問的人,讓這些人在公司為他(她)幹活,好讓自己生活下去!

2、工廠缺少很多有技術的工人,是因為:有些人在少年時很貪玩,不管做什麼都做不好(出去穿鞋、穿身上的'東西、刷牙洗臉,手上的活都做不來),考進了不好的高中和初中,現在就業的學生十分的困難(我是説那些學洗不好的同學),相反那些好的同學一個個被入取了,而那些不好的同學只好討飯、討錢……!有些人在家裏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我是説那些學洗不好的同學),使公司不要讓他(她)們做工人説以工廠裏面技術的人愈來愈少了,造成了工廠缺少很多有技術的工人!

3、大量的印染工廠污染了環境。是因為工廠的廢棄物太多了、塑料紙太多和排出黑色的霧氣,我們先來了解廢棄物和塑料紙是怎樣污染河水?印染工廠把大量的廢棄物和塑料紙一天一天的扔進河裏,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小河裏的魚漸漸變少了,河水也變得渾濁不清,最後河裏的水漸漸的變少了,最後沒了!霧氣污染是工廠裏排出黑色的霧氣不斷的上升,污染了大氣層,還會臭氧氣層破裂!人們多聞了會的黑死病!可能的事就都會發生!一旦發生防不可防,會死去很多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進步,考個好初中,也要提倡大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這是一份來自崇左市政協調研組的調研結果報告。主要分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我市壯族歌圩文化的歷史、規模、特點及社會功能

1. 我市壯族歌圩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歌圩”,是壯族羣眾在特定的時間、地點舉行的節日性聚會,它是以對歌為主體的民俗活動。在我市境內,有稱“歌坡”“儂垌”“隴峒”“富坡”“旦圩” “巷單”等多種稱呼。我市的歌圩文化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在以寧明花山巖畫為代表的左江巖畫中,就以粗獷有力、樸素生動的筆調,表現了先秦壯族人民聚會歡歌狂舞慶祝勝利的熱烈場面。我市壯族歌圩習俗的漢字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間龍州舉人黎中產就寫有“歲歲歌圩四月中,聚歡白叟與黃童”的詩句。每年春秋兩季是我市壯族歌圩最盛行的時節,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穿上節日的盛裝,雲集于山腳、水邊,或匯合於城廂村寨,或簇擁於指定的會場,方圓幾十裏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來參加,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隨着歌圩文化的流傳、演變,壯族歌圩成為壯族人們相互接觸、交流思想、傳播知識、增進友誼的娛樂 場所。

2. 我市壯族歌圩數量多、規模大且分佈廣。

我市是壯族聚居區,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8.38%,是廣西壯族人口最集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級市,人稱“中國壯都”。自古以來,我市壯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聞名於世,被譽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鄉”。各地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歌圩”流傳,數量多、規模大且分佈廣。下面是調研組瞭解到的我市XX年壯族歌圩情況的數據,列表如下:

從統計表看,全市共有各類歌圩點349個,分佈在全市的57個鄉鎮254個(社區)屯,可謂壯鄉到處有歌圩。歌圩的活動時間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節和8—10月秋收季節。活動規模在1000人以下的佔38.6%,1000—10000人的約佔57%,10000人以上的約佔4%。大新縣下雷霜降歌圩、天等縣向都霜降歌圩、寧明縣納利坡花炮節、龍州縣伏波誕、江州區左州金山節、壺關歌坡等均超過3萬人。

3. 我市壯族歌圩活動豐富、民族特色鮮明。

一是歌圩中“傳歌擇偶、繡球傳情”最具壯族文化魅力。原生態的歌圩中最熱烈、最吸引的是對唱山歌、拋繡球活動。姑娘小夥們發揮各自的想象力開展情歌對唱,以歌談情、挑選意中人,最後姑娘們把繡球拋向她看中的小夥子,如果他中意,便能把禮品綁在繡球上,拋還女方,五顏六色的繡球來回飛舞,這是我市歌圩中 最有詩意、最具魅力的活動。

二是歌圩中飽含豐富情感的山歌對唱,美妙動聽,耐人尋味。山歌調雖然是基本固定 的,但它能表現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方法為獨唱、重唱、領唱、合唱等方式,無論是支聲式、和聲式或者復調式,都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山歌、多情浪漫的寧明明江山歌、朗朗上口的天等西部山歌、神奇飄逸的龍州山歌等尤為動聽,具有令人回味無窮、歎為觀止的比喻美、比興美;一揮而就、出 口成章的流暢美;整齊嚴謹、朗朗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很多山歌已經成為現代的民族文化經典作品,世代流傳,久盛不衰。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作者姓名:劉靜如

實踐單位:聊城大學教科院XX級5班

實踐地點:東營市利津縣利津街道

實踐時間:XX年7月28號

一、殘疾人現狀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又困難的羣體,殘疾人佔全國人口總數5% 其中:視力殘疾人877萬,佔殘疾人總數的14.6%;聽力語言殘疾人20xx萬,佔殘疾人總數的34.3%;肢體殘疾人877萬,古殘疾人總數的14.6%;智力殘疾人1182,佔殘疾人總數的19.7%;精神殘疾人225萬,佔殘疾人總數的3.8%;多重殘疾人782萬,佔殘疾人總數的13%。

二、調查意義

我國目前有殘疾人6000多萬,關聯到大約2億家庭人口。殘疾人是最需要關心、扶持和幫助的特殊困難羣體。我通過參加“關注身邊的殘疾人”暑期社會調查活動,瞭解到了我家鄉關於殘疾人的情況。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關注殘疾人的重要意義,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關愛殘疾人,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三、調查方式

活動中我們採用了多種調查方式:文獻調研(資料查閲)、實地調研(走村入户)、抽樣調查、重點調查、現場採訪、個別交談。

四、東營市關於殘疾人的有關政策

1.東營市殘聯出台的關於殘疾人的政策:

XX年11月25日,東營市以東政辦發〔XX〕76號文件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詳細規劃全市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的目標、內容、推進方略,正式公佈有關領導機構人員名單,為全市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政策保障。

利用5-8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確保殘疾人享受普惠政策,着力加強特惠保障力度。通過健全殘疾人專項救濟金制度、實施“殘疾羣眾温馨安居工程”“扶殘助學工程”逐步健全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通過政府補貼,擴大保障範圍等改善殘疾人社會保險狀況;通過免費提供輔助器具、搶救性康復服務,補助託管安養費用,改善孤殘兒童生存、發展狀況等提高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今後,殘疾人重度特困救助標準更高,覆蓋範圍更大,精神殘疾人、智力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就業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殘疾人購置專用助力車享受補助,孤殘兒童家庭寄養逐步推開,殘疾人將獲得更加廣泛有力的社會保障。意見》採取一系列新舉措推進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扶貧、託養、無障礙、文化體育、法律服務工作,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平衡城鄉殘疾人事業發展。其中殘疾人託養機構建設,市特殊教育學校遷址新建、殘疾兒童學前教育、農村殘疾人勞動力轉移、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擺到突出位置,殘疾人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實現多元化、規範化。

據瞭解,XX年東營市在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活動中,各級各部門累計投入資金12.5億元,殘疾人得實惠5.6億元,人均得實惠4650元,發放調查問卷1萬份,殘疾人滿意率在98%以上。在推進信息交流和公共交通無障礙建設上,配備了無障礙公交車,方便了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羣體日常出行。併購置了電視數字手語翻譯機,已在東營新聞聯播中試運行。對516户中心城區家庭和650名農村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安裝了無障礙扶手、語音門鈴和閃光門鈴。註冊成立了東營市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培育幼犬18只。XX年12月初,東營通過“十一五”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國家驗收。XX年,東營開展“你行,我行———愛心不找零”活動,在東營出租車、公交車、商場等共設立愛心捐款箱1617個,募集助殘資金10萬餘元。各級殘聯為考入高校的殘疾學生報銷80%的學費。市特殊教育學校和市聾兒語訓學校實現了全免費就讀。

2.東營市出台的關於殘疾人的就業政策

東營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規範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根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和《山東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 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XX年,東營將繼續實施“百千萬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新建殘疾人扶貧基地10處以上,發展庭院經濟50户,扶持個體從業30名,培訓殘疾人3000人以上。並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排一定數量的優秀殘疾大中專畢業生到市直機關黨政事業單位工作。並且年內計劃救助殘疾人8000名以上,做好殘疾人託養“陽光家園計劃”項目,鼓勵社會力量創辦殘疾人託養機構。並建立完善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求助政策,確保不因貧、因殘失學、綴學,力爭將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打造成“山東省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定點學校”。

3.東營市“助殘日”開展的活動

據瞭解在第二十個“全國助殘日”活動中,東營市殘聯設計了十項扶殘助殘活動,在全社會再掀助殘新高潮。一是舉行東營市第二十次“全國助殘日”暨“你行,我行—愛心不找零”活動啟動儀式;二是市殘聯與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共同開展“關愛幫扶農村殘疾人·愛心與你同行”助殘活動;三是舉辦東營市第二屆特奧運動會;四是在全市開展手語推廣月活動;五是舉行農村貧困殘疾人共享陽光小康工程啟動儀式;六是舉辦農村聾兒家長康復知識培訓講座及體驗活動;七是與市科協共同開展科技文化進農村社區活動;八是與市社科聯組織開展東營市第四屆殘疾人事業論文徵集活動;九是在新聞媒體開展系列宣傳報道,積極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氛圍;十是廣泛開展助殘日走訪慰問活動。此外,東營市大王鎮在全國助殘日還開展殘疾人免費義診活動。

五、具體案例

XX年7月28號,我們社會實踐小隊來到了東營市利津縣利津街道劉星昌老人的家中。帶着幾分膽怯與同情我們推開了劉大爺家的門,劉大爺帶着幾分疑惑招呼我們坐下,我們説清來歷之後老人熱情的招呼我們並與我們小隊成員聊起來。劉星昌老人今年64歲,是利津街道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全家人住在土胚房裏,僅僅享有農村合作醫療這一項醫療保障。五年前他患了嚴重的腦血栓致使半身癱瘓,經過療養下肢雖有所好轉但走路時仍然一瘸一拐的,如果不拄枴杖根本無法正常行走。因為經濟原因劉大爺耽誤治療以致左手臂癱瘓。

談話中我們瞭解到劉大爺的家境條件並不好,上有80多歲的老母,常年靠藥物維持生命,妻子也60多歲了(妻子年輕時因車禍腿部受傷,走路不便)還有一個剛上學的孫子,全家只靠兒子和兒媳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活。瞭解到這些時我的眼眶已經微濕,想到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心裏有一種很説不出的滋味。但從劉大爺的話語中卻看不到絲毫的傷心與難過,在他的身上我讀到的是樂觀與坦然。當我們問道會不會因為身體的原因給日常的生活帶來不便時,劉大爺笑呵呵的説:“沒事沒事,都習慣了。”劉大爺覺得全家人快快樂樂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他認為自己有年輕力壯的兒子、活潑可愛的孫子就已經很滿足了。劉大爺意味深長地説:“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坎兒,無論什麼都需要面對”。劉大爺為補貼家用和老伴養了十幾只兔子,過着樸實的農民生活。劉大爺並不因為身體的殘疾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相反,他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談話中老人總是樂呵呵的,每天,他都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最近老人經常關注倫敦奧運會,和我們談話時劉大爺還發表了自己對倫敦奧運會的看法,告訴我們要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告誡我們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劉星昌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殘疾人,但他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老人並不因為身體的殘缺而垂頭喪氣,愁眉苦臉,也並不因身體的殘缺而自卑。他坦然面對生活,從容面對命運帶給他的一切。從劉大爺的身上我體會到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像劉大爺一樣的平凡人,身體殘缺的劉大爺在平凡的生活中樂觀的生活,堅強的面對挫折。從這位老人身上我們學到的是一種人生哲學。

六、實踐報告總結

在調查過程中,我的心靈無時不在受着震撼。雖然殘疾讓他們失去了自由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對幸福的渴望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殘疾人是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羣體,雖然黨和政府已經制定了相關法規來維護殘疾人的利益,但我們每個人要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殘疾人是弱勢羣體中的特殊羣體,他們的生活中有着諸多的困難,希望全社會都能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多一點尊重,少一點偏見,全社會每個人都能伸出自己關愛的手,奉獻自己的愛心用我們真摯的心來撫慰殘疾留給他們的傷痕,讓生活多一點奉獻多一點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1)調查目的:針對現階段大學生對公益事業的社會效果存在爭議的情況,通過了解同學們對公益事業的態度和做法,從中分析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由此尋求改變這一原因的措施。

(2)調查對象:紅河學院抽樣調查

(3)調查形式:問卷調查為主,個別談話為輔。

(4)調查內容:①瞭解公益事業的渠道和程度。

②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途徑。

③影響參與公益事業的因素。

④對周圍公益行為、氛圍的認識。

⑤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總體評價。

通過以上調查,進行全面歸納整理,寫成調查報告,並提出建議。

大學生參與公益行為研究調查分析報告

捐贈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動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表現,更是中華民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美德。公益象徵的是愛心、公益與社會責任。作為在社會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羣體,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階層,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公益捐贈的主要羣體。

他們對目前周邊的公益行為、社會的公益事業如何評價呢?是什麼因素影響到他們進行公益活動?又是通過哪些渠道、方式參與到公益中?為此,筆者通過對紅河學院100多位各領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來了解當代社會公益觀念和行為現狀,並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議,這對於促進建設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公益事業,加強培養與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紅河學院學生對公益事業的觀念行為

1.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度

筆者在對100位紅河學院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支持參加公益活

動的同學有90%,表示不支持參加公益活動的則有2%,表示無所謂的佔8﹪。另外,在對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每週參與公益活動的佔60﹪,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公益活動的佔51﹪,節假日參與公益活動的佔30﹪,而只要需要,任何時間都參與的佔11﹪。在對錶示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調查以後是否會參加公益活動的問題中發現,43%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會積極參加,53%左右的同學表示遇到有價值的公益活動會參加,4%左右的同學表示對公益活動不感興趣。在調查如果學校組織公益募捐活動,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動的問題上,有79.2%的同學表示會參與,有20.8%的同學則表示不會參與。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紅河學院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對公益活動不熱衷。但是,從關注公益活動的積極度上看,現今的紅河學院大學生仍缺乏熱情,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表示經常關注公益活動,積極找機會參加。這一點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公益觀薄弱,對公益活動的熱情度不足。

2.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能力

筆者在對上述100位同學的調查中還發現:紅河學院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調查中男生佔43 ﹪,女生佔57﹪,而且大多數女生對公益活動更有自覺性和積極性。在這個調查中按照年級來比較,大一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佔4﹪,大二參與公益調查的佔28﹪,大三佔公益調查的41﹪,大四佔公益調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學參加過現場捐資和捐物活動,其數量和捐款金額只在同學們的能力範圍之內。

3.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渠道

調查發現,對於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有71.5%的表示曾經通過由學校團委、學生會、志願服務團體組織參加,有27.7%的通過同輩羣體及其他志願者參與活動。,有13.8%的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50%的以志願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7.7%的則表示通過其他途徑參加。而在對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會現場捐贈或者通過手機、銀行、網絡等方式捐款,高達90%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願意以志願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也有50%左右的同學表示願意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

在詢問參與公益活動遇到的阻礙因素時,76.9%的同學表示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是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表示主要是經濟因素,參加志願服務還要花錢的佔53%,而有35.4%的同學以社會因素,多數人對志願者有偏見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壓力造成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形式主要是捐贈和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而從大學生選擇公益方式的考慮因素也看出了當今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能夠以接受幫助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選擇最優公益形式幫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學是為了個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響而選擇的方式,不能夠做到真切幫助他人。

在調查能讓大學生最便捷地參與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園組織公益活動,發現: 22.3%的同學表示學校裏經常舉辦公益活動,75.4%的同學表示學校有時或很少舉辦,而有2.3%的同學則表示學校從沒舉辦過公益活動。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方面做得不足夠,讓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渠道少。

4.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認識與態度

筆者在調查中又發現:多達38%的同學參與公益活動的風氣很一般,少部分同學,佔5%認為參與公益機構活動風氣很好,而16%的同學覺得不太好,認為公益機構活動風氣比較好的同學只有16%,覺得風氣很差的佔4%。這説明了大部分同學對公益事業的風氣和現狀存在着不滿。

問卷調查中發現,過半同學對公眾誠信度缺乏信心,對需要幫助者和積極參加公益者都產生了懷疑的心理。在對大學生對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作用的觀點上41﹪的人認為有重大作用,55﹪認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會其他力量,4﹪的人則覺得不太清楚。在對參與公益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上當作鍛鍊自己,更加振奮的同學佔43﹪。接受教訓,繼續訓練的佔53﹪,受到打擊退出活動的佔3﹪。感到委屈,再不參加活動1﹪。這説明大部分同學對社會公益事業態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熱情。

二、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為的原因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個人因素

(1)大學生的能力有限,這與家庭經濟來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紅河學院高校的大學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費的,都是消費一族,經濟收入直接影響到參與公益事業的行為與觀念,有穩定充裕生活費的大學生更願意通過捐贈的方式幫助別人,因為這種方式比較方便且能給予接受者最為實際的幫助;相反,生活費來自打工兼職的大學生,相對比較少參與公益捐贈,但他們也願意通過當志願者等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接受者提供實際的幫助。

(2)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瞭解甚小,直接影響到其參與行為與觀念。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現狀、參與途徑等信息瞭解甚小,並且極少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他們通常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公益活動才會參加,對不瞭解不感興趣的則完全不理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行為和觀念。

2.社會影響

(1)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渠道單一。目前社會上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比較少,只有捐款、志願者等,無法調動公眾參與到公益活動的熱情。特別是在學校的大學生,學校只是偶然有組織參與公益的活動,校園宣傳不足,缺少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難以調動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

(2)社會的誠信度缺失。當今社會出現許多“偽”窮人,他們原本能夠自食其力,不需要幫助的,但卻欺騙公眾捐款,導致大學生對社會上的捐款持懷疑態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對捐款的使用情況、流向不明確,導致大學生對公益事業誠信度的缺失、對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業發展緩慢。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數量不多、質量不好,內部組織建設不規範,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導致大學生不敢投身到此類的公益事業中。

(4)政府重視程度不足。現代意義上的公益事業是最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在監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對此缺少足夠的關注、宣傳。因此,關於公益事業的相關法律和制度還不完善,無法起到很好的監控作用。

三、對發展紅河學院高校學生公益事業的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調查及原因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做起,逐步增強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的公益觀念意識,使大學生投身於公益事業中來:

1.學生自身角度;

大學生需要增強自身的公益意識,積極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

在校大學生的經濟實力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多餘的經濟物資收入來援助他人,但是大學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識,積極主動的發掘身邊可以進行的較為實際的參與公益方式,並投身其中幫助他人。

大學生進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種,例如參加網上公益機構,進行義演義賣活動,加入社會志願者團體等等,都是每個大學生可以做到的較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學生作為現在中國社會上一個大開銷羣體,並沒有想象中的貧困。大學生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做到節儉,學會理財,並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幫助他人的公益事業中,相信人間真愛,以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儘早揹負社會責任心。

2.學校角度:

學校應儘可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公益的平台,做好宣傳,給予當代大學生充分的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調動大學生參與公益的積極性。

目前大學生公益現狀並不樂觀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平台給其發展,學校及校內的社團組織應在全校倡導人道主義精神,鼓勵黨員及學生幹部帶頭參加紅十字會、公益總會等組織開展的公益公益活動,推動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圍,促進公益事業在校園中的發展。

同時,在校內形成公益光榮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可以採用標語,海報等鼓勵形式,在校內傳媒大力宣傳,營造公益公益氛圍;或定期邀請一些公益或公益組織的創始人來校做演講,宣傳公益的本質意義,塑造大學生對公益的正確理解。使同學們形成一種多多參與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

3.社會角度:

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應該努力吸收大學生這一階層,為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做貢獻。

當今社會誠信度缺失是一大問題,公益結構應首先提高自身質量和誠信度,讓民眾特別是大學生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況公開透明化等。

同時,政府應該提高對公益機構的重視程度,在監管上加大力度,並積極開展各類社區、大學公益活動,以求讓更多人蔘與到中國公益活動中來。

大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對社會和其個人都具有重大意義,推動着現代文明和人道主義的發展。社會和學校應該為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平台與氛圍,讓當代大學生繼續發揚公益公益事業,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社會調查報告 篇7

一.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説“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説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 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説完全摒棄,也不能説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 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 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 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 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 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社會調查報告 篇8

暑假,我參加了位於鄰玉鎮機場大道的巨力液壓有限公司的貨物運輸工作和協助公司人力資源部進行一些內勤工作。

這裏雖然不是很大,但卻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以致用的機會,這能夠讓我提前瞭解職場,對將來真正進入職場有很大的幫助。

我曾隨着公司的貨車去內江的隆昌縣山川鎮,去拉一批原材料,在路上我也學到了,瞭解到了很多東西。我其實並不太瞭解公司,我從司機那裏知道了我們公司的一些情況,顯然對於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者,瞭解員工,瞭解企業,這才是做好人力資源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我們人力資源管理者是員工和企業間的協調者,我們要為員工服務的同時要激勵員工,使其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樣不僅服務了員工還提高了企業的綜合實力,每個人都會很高興。

待在公司經常會遇到員工要求要報銷醫藥費,其實我所實習的這家企業,名號中就帶有“液壓”二字,可見平時的生產活動是離不開機牀,機牀在我這樣一個外行人看來,是一種挺危險的設備,雖然員工們技術熟練,但是意外事故難免還是要發生。而員工報銷醫藥費時,只要情況屬實都會給予報銷,不會有糾紛產生。

這家企業是傢俬營企業,在過去我的眼中,只要是私營老闆就不會有民主,老闆就會吭害員工。其實當我身臨其境時發現,這一切並不像我想的那樣,一切都是那麼和諧,只要員工有困難,公司的領導層都會想辦法解決。其實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誰能留住人才,誰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是啊,現如今企業間所有的設施設備都沒多大差別,而差別最大的就是那人才。一個企業要擁有好的薪酬體系,好的工作環境才能留住人才,當然前者是物質環境,後者是精神環境。就如同保健因數和激勵因數,他們卻一不可。

作為一名人力資源管理者,人際交往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門技術。我們工作並不像會計那樣,總是望着賬本。也不像技術工人那樣老是望着機器設備。

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圍着企業裏各層人員在轉,無論他是老總還是普通員工。我們要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真實的想法,真實的信息。知道了他們所要需求時,儘量去滿足他們。讓他們知道企業是重視他們的,是重視每一個人的,是一視同仁的。當然在達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很好的傳達我們的信息。那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真的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暑期的社會實踐讓我收穫了很多,我已經明白了現在自己應該向這哪一方面努力,只要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lvd0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