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趣事作文 >

鄱湖邊的趣事-經典作文

鄱湖邊的趣事-經典作文

我生長在鄱湖邊上,這裏有我許許多多難以忘懷的童年趣事。

鄱湖邊的趣事-經典作文

一干堰

進入冬季,河水漸退。人們開始斫竹椏柴,準備柵堰。

堰,這裏指湖汊中較深的水潭,形似水塘,是祖先們在湖汊中挖掘的水潭,用來取魚的。這種堰一般都是靠近村子的一段河灣。堰是人工開鑿的,當然是有所歸屬,不存在爭奪。這是鄱湖人千百年來遵循的規矩。

柵堰是要掌握時機的。早不行,水域過大,不好柵;晚了,魚隨水走,收穫不大。一般要在堰壩上仍有一米左右水深時,正好柵堰。

開始柵堰了。人們要在齊腰深的水中,把竹柴一捆一捆的沿堰壩壘起,還要打上木樁加固,把竹柴釘在堰壩上。最後就成了一條長長的竹柴堤壩,並且要高出水面一尺左右。河水照樣流走,魚兒卻被攔在堰內。

大人柵堰,我們小孩是定要看熱鬧的。柵堰是搶時間的活,柵得越快,攔的魚越多。幾户人家的小村子,全部出動。父母、伯叔、嬸母通力合作。深水中是年輕的叔叔們負責壘柴、打樁,他們有的腳上套雙破鞋,有的乾脆赤腳;褲筒卷得高高的,裸露着大小腿,浸在冰冷的'河水裏,是沖天的幹勁,驅走了冰涼,一干就是半天。岸上的婦女、老人,扛的扛,拖的拖,一路小跑,將一捆捆竹柴傳到水中人手裏。柵到大半時,魚開始跳動,大家更是幹勁倍增。我們小孩看見魚跳,更是又蹦又跳,從岸頭跑到水邊,又從水邊跑到岸頭

十來天后,河水徹底退走了。竹柴也變了樣,竹葉沒了,青青的竹子已成了灰白色的泥枯枝了。

人們早早吃完飯,扛來水車,開始幹堰了。以前是沒有抽水機的,就是用水車。現在的年輕人還沒見過水車呢。水車有三、四米長的車筒,分上下層,一條環形帶板(水葉)木鏈,車筒兩端裝有軲轆齒輪,車頭的齒輪是用車拐帶動,原理跟自行車的齒輪傳動差不多,自行車是用腳,這是用手(也有用腳踩的叫腳車)推拉;木鏈帶動水葉,水葉將水送上(水葉相當活塞抽水)。古人太聰明瞭,水車很有科技含量呢。

三四乘水車,一上午,堰裏的水乾得差不多了。

吃完午飯,大家又在堰腰部掏水圳接車,即底部車車的水再由上部的車車走。水淺了,小魚進車筒了,這時要用網罩裝車筒的出水,以防跑魚。堰裏的水越來越少,魚兒爭相跳躍。我們小孩一個勁地歡叫着,大人們更來精神了,手底下一使勁,嘴裏一串的呼哨:喲——哈哈,車拐上下飛舞,水珠四濺。嘩嘩的水聲,呼哨聲,小孩的歡笑聲響成一片,似一曲美妙的交響樂曲。

堰裏的水沒了,年輕人早就按捺不住,下去抓魚了。提籃的,拿網撈的,大家樂樂哈哈的搶着抓。

‘這條大魚。’

‘我這條還大!’

‘哈,好大的鮎魚’

一個堰,池塘大小,大小魚有幾籮筐。太陽落山也就結束了,大家歡天喜地抬着魚回村。

分魚了,先把魚分成幾堆,大小搭配均勻,然後叫暗鬮——一人在屋內答號,一人指魚堆問號。非常公正。

魚分完了,各户又忙着洗魚、殺魚、煮魚。掌燈時分,鮮香四溢,人們都沉浸在無比歡樂的氣氛之中

二、拔蟶

鄱湖盛產蟶。蟶屬貝殼軟體動物,其外形像古兵器之砍刀。長約二十釐米,大頭寬約五釐米,小頭寬約二釐米。小頭朝下垂直插入硬泥中。

冬季枯水期,正是農閒之時,人們開始到湖裏殺蟶。蟶是藏在水底洞穴裏,人在水面上不可能發現。但是有辦法,我們用長柄鐵鈎,在水中不停地戳殺。如果戳在蟶殼上,必有破殼的響聲(憑手感),這時手中鈎把稍稍一擰,再往上提拔,蟶就隨鈎拔出。

蟶有狹長的兩塊薄薄的貝殼,白白的蟶肉藏在殼內。蟶肉尾部有黑色的卵巢,人們錯誤地認為那是蟶屎,又因要鐵鈎拔出,所以我們這裏又叫它‘拔屎’。

蟶肉鮮美,可煮可煎可汆,還可醃製成米粉肉乾鮓。做蟶鮓要先將蟶肉煮之半熟,再切成細絲,然後用米粉拌勻,撒上鹽,裝進壇裏,用稻草塞緊壇口,再倒扣水盆中。這種蟶鮓吃上半年也不會變質,味道照樣鮮美。

媽媽是殺蟶能手。整個冬季幾乎是天天到湖裏殺,有時也帶我去看。湖裏有幾條漁船,專供人殺蟶用。人坐在船舷上,手中長鈎在水中戳殺探尋。也有扎木筏的,也有穿牛皮長靴的在較淺的水中殺。媽媽上午一擔,下午一擔,兩隻魚籃滿滿的,百十來斤吧。

奶奶忙着破蟶殼。用菜刀沿蟶殼縫下去,一刀可開。我蹲在奶奶對面做助手,奶奶破殼,我掏蟶肉,小手凍得通紅也不覺得冷。

蟶肉是吃不膩的。煮飯時,奶奶把洗好的蟶,一塊一塊地擱在砧板上,用竹刷把拍打,要拍打稀爛,才可煮得肉爛爽口。奶奶從拍打到煎煮,我是緊靠灶堂寸步不離,看奶奶忙活着,直到煮熟。奶奶先拿小碗盛上給我,於是我高高興興端上一邊,美滋滋地品嚐起來

幾十年過去了,但那份甜美,仿如昨日,蟶肉香味猶存嘴邊。

標籤: 趣事 湖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qushizuowen/d8rn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