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旅遊作文 >

關於泰山遊記的作文

關於泰山遊記的作文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以下是“泰山遊記的作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關於泰山遊記的作文

【篇一:泰山遊記作文】

去年暑假,我有幸遊覽了馳名中外的五嶽之首——泰山。8月11日晌午,我們一家人懷着愉快的心情,一起乘車去泰山。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峯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山峯上是無數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石頭縫裏還長出了幾棵小樹,遠遠望去,滿山蒼翠。泰山上最高的山峯有1524米,最低的有600多米,寬的延綿上百公里,窄的也有幾百米。山頂上雲霧籠罩,看上去若隱若現。山上名貴藥材非常多,有靈芝、黃蓮、人蔘等等。山上有古建築20多處,歷史文化遺蹟2000多處。

很快,我們的車就到了泰山底下,又在盤曲的山路上行駛了10分鐘,就到達了“泰山索道”。我們下了車,坐上了索道。一路上,我們看到了滿山遍野的樹木和鮮花,有紅的、黃的、藍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豔。纜車底下,一道瀑布從山上流到下面的小潭裏,小潭裏的`水不深,清澈見底,還可以看見潭底有一層細沙呢!

下了纜車,就是“南天門”走近一看,這個“南天門”像是北京宮殿的門,氣勢磅礴。最上面鑲着三個金色的大字:南天門,左右是一副藍底金色的對聯。南天門下面的石階是十八盆,是登山路上最險的一段。從下往上看,像是一條陡直的“天梯”。

看完十八盆,我們穿過南天門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塊刻着“泰山”兩字的巨石前。在那裏可以感覺到雲霧撲面而來,四周的景氣影影綽綽,有如人間仙鏡一般,使人流連忘返。

我們接着往前走,就到達了鐘樓。鐘樓裏有個巨大無比的鐘,據説一位富人在泰山許願,願望成真了。所以他在這兒修了一座鐘樓。今年新年的鐘聲就是在這兒敲響的。

出了鐘樓,我們向着玉皇頂出發。走着走着,就來到了兩塊高大的石碑前。這兩塊石碑各高十幾米,寬幾米。一塊寫着許多著名人物為泰山的題詞。另一塊記錄了歷代皇帝的豐功偉績,題目叫做“天地同攸”。

再往前走就是玉皇頂了,玉皇頂上有個玉皇廟,廟前是那塊刻着“五嶽獨尊”的石頭,字是紅色的,深刻有力,給人一種豪邁的感覺。 游完玉皇廟,我們按照原路返回,乘纜車下山了。 泰山的美麗風光令人嚮往、讚美、真不愧為五嶽之首。我多麼希望將來再遊一次這有如人間仙境的泰山啊!

【篇二:遊泰山作文】

8月11日,我來到了泰安市,我先到了泰山腳下的小河邊玩。 第二天,我來到泰山下,向上一看,好高啊!我爬到了一天門後,就有許多紀念碑,大贔屓(bìxì)馱碑。再往上走,看到許多人的許願紅布條,綁在了一棵千年老樹上。在壺天閣的涼亭下,有一個池塘裏放着銅荷花,有許多人往荷花上扔硬幣,大部分人把硬幣扔到了荷瓣上或水裏,但我把硬幣扔到了荷花芯裏,據説大吉大利。

爬呀爬,爬到了中天門,我坐纜車上南天門,因為纜車的速度很快,有一種直衝雲霄的感覺。到了南天門,我感覺雲霧繚繞,一會兒又清了,再過一會兒,又來霧了,我感覺這裏好像仙境,往山下看,山下的景物全看不見了,只看見一片雲海。我繼續走,到了天街,街上有許多古代建築。

我原以為泰山的山頂是隻能容納一些人的山尖,可是,卻很寬闊,能容下孔子廟等許多寺廟和碑刻,等於一個廣場的面積。泰山的山頂都如此平穩、寬闊,我知道什麼叫穩如泰山了!

我非常不捨得泰山的仙境,可我還是坐纜車下山了,返回人間了。 我覺得泰山很壯觀,我很喜歡泰山,所以,我打算明年靠自己的雙腳,再爬上泰山去看日出。

【篇三:遊泰山作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分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陵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杜甫遊泰山後留下的一首詠贊泰山的詩篇《望嶽》。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泰山。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們來到泰山腳下,準備爬山。因為爸爸是泰山跟前長大的人,所以爸爸興奮的説:“今天我來給大家當導遊。”説完一本正經的走到大家的前面,邊走邊模仿導遊説:“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姿,擎天捧日之勢’,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稱為五嶽之首……説實在的我恨不得馬上爬上泰山。”

走到了半山腰,路上有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扶着欄杆費力地向上爬;有的人拿着枴杖,艱難地挪動着腳步;還有的人爬一會兒歇一會兒,邊走邊喘氣……路旁的參天大樹,葱葱郁郁,蒼翠挺拔;遠處的羣山,連綿起伏;白雲自由自在地飄浮着,周圍到處都是聳峙的峯巒,險峻的崖壁。

我們爬到了山頂,遠遠向下望彎彎曲曲的台階就像橫卧山間的巨龍。一個個人影就像移動的小螞蟻。不禁讓人想起“會當陵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最後我們爬到了最高頂,心裏立刻湧上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就像飛到了雲彩上!

泰山的景色美不勝收,雄偉中透着清秀,這種美是獨特的,這裏的美讓我流連忘返。

標籤: 泰山 遊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lvyouzuowen/8qxd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