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郊遊作文 >

【實用】去郊遊作文4篇

【實用】去郊遊作文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去郊遊作文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去郊遊作文4篇

去郊遊作文 篇1

[作文題目與要求]

1、 自命題。

2、 適合小學三年級下學期採用。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説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説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精神,主要表現在:

1.減少束縛,引導自由表達。一改傳統作文教學模式(教師命題→講解習作要求和文體結構→提供範文,分析寫作方法→模仿範文進行習作),打破框框,淡化文體意識,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作後點評之中,學生在自然而然的寬鬆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敢説過寫、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狀態。

2.誘發興趣,引導真情表達。習作也是一種情感的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學之中通過“錄像引發→閉目回憶→互談感受(説與寫)→品讀交流”等形式,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與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導寫過程]

一、憶郊遊——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錄像引入。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段錄像好嗎?(播放錄像,再現郊遊活動場面,激發情感興奮)。

2.引發回憶。

師:告訴我這是一次什麼活動?你參加過這樣的郊遊活動嗎?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給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學生自由答)

3.閉目想象。

師:閉上眼睛,伴着音樂,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憶一遍。(播放一段輕音樂。)

去郊遊作文 篇2

五一放假了,我和小夥伴小明、小剛一起去野外遊玩。那裏的風景非常美麗:在河岸的草叢裏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看上去可真漂亮:有時,水裏會飄來一些花瓣,還有細長的綠葉子,就好像河水高興地拖着他們在悠閒地散步。我走到河邊扒開綠油油的水草一看,“呀,裏面還多着許多呆頭呆腦的小蝦呢!”

我們在草地上玩,過了一會兒,小明叫道:“快過來,我發現了一隻小青蛙!”我和小剛趕忙跑過去。我們發現這隻小青蛙好像想回家,於是,小明説:“青蛙是益蟲,我們把它放回河塘吧!”最後,我們一起把小青蛙放回到河塘,青蛙媽媽跳上荷葉在“呱呱”叫,好像在説:“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太陽快要下山了,我們開心地回家了。

去郊遊作文 篇3

一開始我們從瘦西湖北門進去,到了柳樹亭那裏,我們摘了一些花扣到柳樹上面,做了花環。

後來我們又去鬱金香花園,看到的鬱金香有紅色、金色還有紫色,還有橘色,鬱金香開得很大。

我們過了鬱金香花園,就看到了一個木偶戲,一個和尚正在台上寫字,上面的字我認不得;第二個出場的是一個美女,她弄的彩虹色的綢帶,甩甩晃晃的表演,綢帶都弄到我的頭頂上去了;第三個出場的又是個美女,她表演的是“雙人助興”,她穿的是彩虹色的剪紙裙,亮亮的,還閃閃發光呢;第四個出場的又是個美女,她呢,她的手錶演是人的手錶演的,她提着小提琴;第五個出場的是一個和尚,一個光頭和尚,他唱的歌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木偶戲很好看。

然後就通往石頭人那裏去了,我摸了石頭人,出來的時候,我還弄小石頭砸媽媽玩得呢,玩過小石頭,我們去了竹林,拍了兩個照,第一次是爸爸給我和媽媽拍的,第二次是我給媽媽拍的,出了竹林,是我給爸爸媽媽都合影了一下,再然後走過石頭樓梯,再走過一個小木頭做的樓梯,再然後上車了。

開不多久,媽媽下來去有事,我在車上騙老爸我睡着了,然後呢,我要大便,老爸還在那裏抽煙呢,我喊他:“老爸!”他沒聽到,再然後,我喊他:“蔣少鋒!”他還是沒聽到,等到我要吐的時候,他才來。再然後呢,媽媽來了,上了車,我就睡着了,再然後,回到家,我都已經睡着了。

去郊遊作文 篇4

星期天,萬里無雲,春風佛面,爸爸帶着莎莎和亮亮來山裏玩,他們跨着大步向山裏進發。

路上,小鳥在莎莎的頭上唧唧喳喳的叫個不停。

莎莎對小鳥説:“你開心嗎?”

小鳥説:“我很開心”。

到了山裏,爸爸説:“你們去玩吧,我在這裏休息一下。”

亮亮説:“這裏真美呀,空氣真新鮮”

莎莎説:“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啊”

亮亮堆城堡,莎莎堆塔,他們玩的真開心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jiaoyouzuowen/xkpp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