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

導語: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有關購年貨的日記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1

今天,爸爸對我説:“我和你媽媽要去採購年貨,你去不去呢?“好!”我興奮地回答道。

到了大潤發超市,剛一進門一股人流就把我們給淹沒了,簡直就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們好不容易隨着人流上到了二樓。哇,商品和人流多得簡直像要把整個大潤發擠爆了呢!

我先拉着爸爸他們來到食品區,裏面的食品真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我先拿了幾包最喜歡的“樂事”薯片,又拿了兩盒“百奇”餅乾。瞧!媽媽又在為買什麼牌子的巧克力而動腦筋,只見她一手拿着一盒“德芙”、一手拿着一盒“格力高慕紗”,嘴裏還在自言自語地説“是買德芙還是買格力高慕紗呢?”我想了想走到媽媽旁邊説:“那我們買一盒格力高慕紗,再去稱一點散稱的德芙不就好了嗎?媽媽聽了連連説:“好主意!”,便又跑去稱巧克力去了。

爸爸又走餅乾區裏,買了幾盒打算送人的曲奇餅乾,還幫我買了一袋草莓味的“王子”餅乾,我高興的手舞足蹈。

接着,爸爸媽媽又帶着我來到了水果蔬菜區。反正我沒興趣挑蔬菜,就讓他們隨便挑。只見媽媽對爸爸説:“我挑香菇,你挑土豆。”爸爸一聽媽媽的“命令”便刻不容緩地撕下一個袋子去挑土豆,媽媽也撕下一個袋子挑起香菇來。過了好長的時間他們倆終於挑好土豆和香菇。趁着媽媽去稱的時候,爸爸又帶着我去拿了兩袋水晶蝦仁和一袋粟米等。等媽媽稱完回來,我們便去結賬。

最後,我們購完年貨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這購買年貨雖然人多又累但是還真有趣。等明年過年的時候我還要跟着爸爸媽媽去購買年貨啊!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當吟起這句千古名句時,大家就知道喜氣洋洋的春節要來臨了,誰也遮掩不住內心的歡心與激動,當然我們一家也不例外,哈哈!沒錯,後天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今天,我要和媽媽一起去商場進行瘋狂的大采購,説幹就幹,let us go!

我與媽媽同行來到廣東中路,這兒的景象出乎我們的意料:這裏車水馬龍,把廣東中路堵得水瀉不通,還沒過節,大街小巷卻早已張燈結綵,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我們隨着人流走進了神女市場,哇塞!真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人影、到處都是討價還價的聲音。我們走進一個賣對聯的店裏,各種各樣的對聯琳琅滿目,寫的是如此有聲有色,經過我和媽媽的精心挑選,終於挑中一副令我滿意的對聯:富貴蠅們幸福家,閤家團圓幸福年。對聯上面還印着好幾只金雞,彷彿比喻着我們中華民族天天向上。

買完對聯後,接着就要去買那些可口的食物了。我們走進一個店裏,這裏的食物應有盡有:乾果類的瓜籽、花生、杏仁、核桃……水果類的蘋果、芒果、香蕉、妞荷兒……多的讓你眼花繚亂,香得讓你垂蜒欲滴。

……

不一會兒,我們的雙手上都拎着各種各種的食品和用具,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市場。

今天,我們滿載而歸,真高興!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3

昨天,也就是20xx年1月31日,我們全家大出動,去了聯華超市買年貨!

那天,我們全家剛去了牧童嶴吃完開樑酒回來。我們坐上公交車開始了我們的快樂旅行。不一會兒,車子就到達了目的地,我們下了車,就奔向了超市。

走進超市,我都呆住了。超市裏的人不是一般的多,是超多的。我慢慢的從龍一樣的隊伍中鑽進去,連存東西的櫃子也是兩面都滿了。我無奈的只好把東西存放在櫃枱小姐那裏。走到那裏,沒想到,那兒也已經堆放滿了物品。存好東西后,我們終於可以開始了我的大樂購了。

我拿起一個購物籃,不顧爸爸媽媽去了哪裏,就直奔向買酸奶的地方(要知道酸奶可是我的最愛啊!來了這兒怎麼不會買這個我的最愛呢!你説是嗎?),拿到以後才回過神來急忙找爸爸媽媽還有妹妹。我找到他們後,就一起去了二樓,去“年貨一條街”買年貨去了。

看着貨架上的零食,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我把一種有一樣的不同又好吃的零食放進購物籃裏。薯片,I love you!還有山楂,葡萄乾,小熊餅乾,閒趣餅乾,卡夫餅乾,怡口蓮.......還有還有,德芙巧克力。可這太貴了,有點不敢買。媽媽看了我這副猶豫不決的樣子,就説:“今天開心,我們就買一包吧!”我聽了好開啊,就對媽媽大誇起來:“媽媽,你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了!”(嘻嘻!我就是這樣的,不要見怪哦!)

那天,這是太高興了!太給力了!

有關購年貨的日記4

快過年了,我和爸爸、媽媽、姥姥、姥爺還有妹妹,一起去年貨展銷會上買年貨

到了年貨市場,那裏真是人山人海,各種年貨擺滿了每個攤位,幾乎每個人手裏都提着一個大袋子,裏面裝滿了購買的年貨。

我經過了一個賣蝦皮的攤位,看見蝦皮裏有一條小魚,就把那條小魚給拿了起來,那條魚很小很小跟蝦米一樣,它全身都被蝦米的鬍鬚包裹着,我驚奇的發現那堆蝦皮裏面,小魚還真不少呢,我估計是小魚正在吃蝦米的時候被人們給一起抓住了。我在賣糖果的攤位,看到各種各樣的糖果,都不知道該買什麼樣的啦。最後我選了自己最喜歡吃的幾種糖果,有葡萄味的,檸檬味的.,西瓜味的,還有橘子味的……還買了一些白巧克力,過年我就可以吃到甜甜的糖果啦。很快我們就買好了年貨整整一大包,有瓜子、花生、香腸、獼猴桃、青棗,還有很多其它的東西。

等我們買完年貨準備回家的時候,我看到有賣氫氣球的,我想要一個,姥姥就給買了一個紫色的上面畫滿了愛心的氣球。

過年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呀!

【拓展閲讀】

不覺又快要過年了,按照家鄉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到了臘八就開始忙年了,每年回老家過年覺得很有情趣,除了感受到濃濃的鄉情、親情外,我還感受到了家鄉濃濃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是從臘八開始濃起來的,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就開始忙着熬臘八粥,説是祭祖、祭神的,各家各户做的臘八粥不同,大多是用各種米、豆、花生與各種乾果熬成的,寓意昭示着五穀豐登,糧食的豐收。在我老家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蒜瓣放到裝有高醋的缸或大瓶子裏,密封起來,蒜的顏色就會慢慢地變成綠色,這種自然形成的綠色看起來很好看,臘八蒜吃起來有醋酸和微辣的味道,吃起來很好吃,陪着過年吃餃子,更有情趣和食慾。我懷着好奇之心,接連幾年在臘八前後揣摩着泡臘八蒜的時間、方法,説來也怪,只有過臘八時才能泡出臘八蒜的顏色和味道來,每年臨近臘八時,我就叮嚀妻子,千萬別忘了泡臘八蒜,現在離臘八節還有近半月時日,妻又在念叨着泡臘八蒜的事兒,使我頓覺這年越來越近了。

從臘八開始陸續着,老家大大小小的店鋪就開始上年貨了,一溜街上大小店鋪五、六家,都在想方設法把年貨備的齊齊全全的,生怕讓別人搶了生意,不停地忙活,有上煙酒糖茶的,有上雞鴨魚肉的,有上鞭炮香紙的,有上年糕、乾果的,有上春聯、年畫的,各忙各的。看着店鋪裏上了那麼多的年貨,各家各户也開始忙着準備開了,溜達着到這個店鋪看看,買點這個,到那個店鋪買點那個,平日裏相對平靜的大街上就開始流動起來,好不熱鬧,這就叫“忙年”。

準備好了年貨,在臘月二十三日前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每家每户都要進行大掃除,辭舊迎新,這種大掃除在我老家叫“掃屋”,兒時的我覺得掃屋很有意思,看到大人們都在忙,怕灰塵弄髒了自己,男人們便戴上了帽子,女人們則圍上了頭巾,戴上了套袖,包紮得嚴嚴實實,把笤帚綁到木頭杆子上,房子的樑、檁及邊邊角角都能掃得着,準備工作做好了,就開始把房子裏的箱子、櫃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動的傢俱都搬到院子裏,對房屋灰塵進行徹底掃除,等徹底清掃乾淨了,再把地上均勻地灑上水,然後就把櫥箱桌椅的搬回來,或者把僅有的幾件傢俱再變換變換位置,頓覺煥然一新,清清潔潔迎大年。

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是辭灶,有的地方也叫“小年”,差不多也就是過年這場“大戲”的“彩排”。兒時經常聽祖母唸叨着:“過了臘八過辭灶,過了辭灶年來到。”意思是説,過了辭灶,離大年就不遠了,那時只懂得時令,不知道“辭灶”是什麼意思,一直困惑了我許多年,直到後來才聽祖母説過:“辭灶就是灶王爺告辭,這天晚上,各家各户都要祭灶王爺,因灶王爺是家裏的守護神,一家人的功過得失都在他的監控之中,辭灶這天,他要上天報告這一家人一年的功過得失”。聽了祖母的解釋,再默默地觀察街坊鄰里的祭神就更有意思了,天剛一擦黑,就忙着在院子裏放上大盤子,擺滿供品,開始供祭、燒紙、燒香、放鞭炮,鞭炮聲一陣接一陣,連綿不斷,隨着歡快的鞭炮聲,有人就把“請”來的灶王爺的紙像焚化,有人就在燒香、燒紙時念叨幾句,請灶王爺保佑一家老少平安,這就叫“送灶王爺上天”。 等到除夕這天再把灶王爺接回來,他要賞罰這一家人。

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各家各户就更忙了,特別是大年三十這天,屋裏貼福帖,請財神,掛年畫、“壽”字,街門前掛上紅燈籠,門上貼好紅紅的春聯,昭示着紅紅火火過大年,全家人高高興興放鞭炮,包餃子,團團圓圓,好不熱鬧,這才有了真正的“年味”。説起貼春聯來,我記憶最深。二十多年來,每次回到老家,大年三十這天,都是我忙着貼對聯、貼福帖,掛年畫等。每年我都在揣摩着對聯應該怎樣貼,福帖應該貼到什麼位置,“福”字紅紙、方形,尖角向上,還要考慮哪個位置應該貼幾副,是否對稱、醒目、粘得牢,應該正着貼還是倒着貼,都有一番考究。例如:有的把“福”字倒着貼,寓意是“福到了”。貼好了春聯、福帖,還要在門框上貼上橫帖如:“富貴之家”、“吉祥如意”,在正屋還要貼上諸如“富貴滿堂”之類的橫帖,在街門外還要豎着貼上“出門見喜”、“出入平安”等,上方貼上尖角向上的“福”字,哪樣忘貼了,就好像缺少點什麼似的。所以,貼春聯之類也是一門小學問,在我的記憶深處留下了印記,家鄉的年俗給我留下了美好記憶。

臘月三十這天,上了年紀的祖母便會按照傳統規矩,一一叮囑:今天是大年三十,燈的油要添滿,水缸裏的水要盛滿,明天的垃圾不能掃出屋;還要把雞鴨魚肉、年糕、各種青菜都準備充足,至少準備到正月十五前,還要在除夕這天把該切的的菜、肉都切出來,正月初一不能動刀。還説,這一天註定一年的運氣。一定要小心,不能打碎家裏的任何東西,不能大聲説話,特別要多説好話,不能説不吉利的話,彷彿新年的順與不順,全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意境之中了,顯得是那麼神祕,還真有點像大年夜裏死驢不好也好的意味,不過一輩一輩都是這樣傳下來的,大年夜的感覺似乎都一樣,我們也無可奈何,都是雞啄米似的點頭稱是,都這麼拿捏着。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通宵燈火不斷,鞭炮聲幾乎不間斷。一家人歡歡樂樂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也叫“年夜飯”、祭祖、守歲。這頓年夜飯顯得尤為重要,除非遠在外地或工作脱不開身的,老人在家望眼欲穿也沒辦法,一般能爭取回家的都爭取回家吃頓團圓飯。在我家,每年父母都要為我們準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全家人團團圓圓,品着美酒佳餚,談天説地,其樂融融,回憶一年來國事、家事、天下事,談着各個家庭的收穫,謀劃着新年的打算,盤算着在新的一年如何開個好頭,互相表示着對新年的祝福,對老人,祝福身體健康,對年輕人則祝福事業成功,對小孩則祝願他們健康成長,隨着時代的發展,過年也過得文明時尚了,富有新意,有滋有味,年的氛圍營造得愈濃厚,年的滋味就醖釀得愈醇美,年就過得越有意思,甜甜的,暖暖的,熱熱鬧鬧的,充滿了濃厚鄉情、親情的味道。“家”的感覺真好,“年”的滋味真濃,這是全家人營造的氣氛,讓人產生出無限美好的遐想,在這樣的氛圍下,有的整夜不睡,有的玩到新春佳節的鐘聲敲響,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奇妙無窮的除夕夜。

到了正月初一這天,男人們天不亮就起牀了,穿好了新買的衣服,先給同屋居住的父母拜年,再按照輩分及親近程度,到自己五服之內的其他長輩家中一一拜年,現在時尚同輩的也要同拜,在重複着“過年好”的祝願話中過了年。

正月初二這天,在農村屬於最閒散的時候,有的就組織着跑高蹺、舞獅子,到比較富裕、開明的人士家裏,敲鑼鼓、舞獅子,組織者説些恭喜祝賀一類的話,主人則照例送上數百元、數十元的錢,有的則遞上一條“紅塔山”、“哈德門”什麼的,他們就舞着、跳着又到別人家裏去了。

正月裏還要聽大戲。這時,天氣漸漸地暖起來了,這時候大正月的,唱大戲也吉祥,也有個閒心,老家父老鄉親組織搭起了戲台子,吸引着周邊的老百姓來聽戲,有個沾親帶故的人家,訪親會友又成了看戲的緣由,有的新媳婦的孃家人到村上來看戲,覺得臉上有光。這樣,本村的、外村的、男女老少、小媳婦、大閨女,花花綠綠,説説笑笑,戲沒開始,人先陶醉。當時農村大多演的是京戲,我記得有“劉備招親”、“王老虎搶親”、“鍘美案”什麼的。現代京劇有《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我當時是跟着大人們去看戲,別人是聽戲聽門道,我是看戲看熱鬧,我也常跟着哼哼着“磨剪子嘞戧菜刀”。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標誌着正月過了一半,是春節過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也是正月裏的最後一個節日,這一天,觀燈、猜燈謎、舞獅子、放禮花、吃元宵,非常熱鬧,在農村沒有這麼熱鬧,過去,母親到了元宵節就蒸花燈,用面做成圓狀,中間做一個大孔,不用發酵就蒸出來,放上棉線,加上豆油,點起來就是花燈,有時候,再用紅紙製作出小紅燈籠,把花燈放進去,到了晚上點上,製作的的多了,提着到大街上,搖搖晃晃,紅紅火火,也特別好看。現在農村的元宵節就是吃元宵、觀煙火,鄉鄰們三三兩兩的一起,觀看着各家燃放煙火,有説有笑,在歡笑的氣氛中度過了元宵節。

家鄉的年味是一輩一輩父老鄉親延續下來的,營造出這種濃濃的過年氛圍,值得留戀,值得回味,往往很長很長時間仍滯留在我的心間,家鄉的年味,也勾起了我對家鄉的美好回味。

標籤: 年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x4e0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