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精選數學生活日記彙總10篇

精選數學生活日記彙總10篇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生活日記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數學生活日記彙總10篇

數學生活日記 篇1

幾天前的數學課,邵老師帶我們去體驗一千米有多長。

老師告訴我們操場的一週是200米,要走幾圈是一千米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説:“5圈”老師有點擔心又有點神祕地説:“你們走得下來嗎?”我們自以為是的説:“能”。

開始了,我才走了2圈就筋疲力盡了,但是我還是艱難地走完了5圈,別人也都象我一樣。有同學還記錄了我們走得時間,我們走完一千米用了15分鐘。老師問我們:“感受如何呀?”一位同學説:“累、苦、腰痠背痛、全身乏力”老師笑着説:“還自以為是嗎?”我們有氣無力地回答:“不了。”

這就是邵老師帶着我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的故事

數學生活日記 篇2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是不能缺少的。每一件事中都會有數學的成分。

比如説:商場打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數學。一件衣服打五折,現價250元,我們就可以求出原價,250除以10分之5得出500元。

裝修房子的時候,要買地磚,我們也可以運用數學算出最省錢的選擇。假如説這個房子70平方米,要鋪滿地磚。現在有兩種選擇,買5平方米的地磚,每塊20元;買10平方米的地磚,每塊50元。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運用數學來解決。先求出第一種的價格:70除以5等於14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塊地磚,再用14乘以20等於280元算出總的價格;再求第二種的價格:70除以10等用於7塊,再用7乘以50等於350元。很明顯第一種便宜。

再比如説,我們家要粉刷牆壁共57個平方。粉刷牆壁每平方米50元,共需要多少元?用57乘以50就得出2850元。

數學的用處還有很多很多……只待你發現。

數學生活日記 篇3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購物、設計等都用着他。在這兒,我談一談在家中處理家務,他也跟數學有緊密的聯繫。

設想一下,你要做以下幾件事:燒水(5分鐘),掃地(8分鐘),倒垃圾(3分鐘),拖地(7分鐘)。如果真按常規方法就要將5、8、3、7相加,得5+8+3+7=23(分)。但仔細一想,實際在燒水的五分鐘時完全可以做接下來的掃地這件事,這樣就省下了一部分時間。則(8—5)+3+7=13(分)。

還有烙餅,餅雖然好吃,但是還有不少學問呢。那天,媽媽要我幫她烙餅。烙餅時,我突然想到如何烙餅能夠節省時間?假設有三個餅,兩面都要烙,一個平底鍋能放下兩張餅,烙一次需要一分鐘,則最少烙完的時間是多少?一般來説,我們通常會這樣做: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拿出兩張餅,放進最後一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則1+1+1+1=4(分)。而省時做法則是: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拿出其中一張餅,放進另一張餅烙,將在鍋裏的另一張已烙好一面的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拿出一張餅,再放進另一張半熟的餅,將另放在鍋裏的一張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則1+1+1=3(分)。

想到這兒以後,我驚訝數學的實用性,不由得喜不自勝。烙餅,對我來説已成了一件趣事。在餅的香味中,我一邊開心的品嚐着,一邊想着數學的作用及普遍性,更加佩服、喜歡他了。

現在,大家應該體會到了數學的神奇了吧,我可是深深的迷上了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把他運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數學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創造更簡潔,更舒適的生活。

數學生活日記 篇4

今天,我在《小學奧數解題方法大全》上看到這麼一題,一個矩形分成4個不同的三角形,綠色的三角形面積佔矩形面積的15%,黃色三角形的面積是21平方釐米,問:矩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訴一個佔的面積與另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這怎麼求嗎?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一眼,嘲笑我説:"哼,還説高水平,連這道題都不會做,呵呵。"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着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可以發現,兩個紅三角形佔了矩形的一半,一個黃三角形與一個綠三角形又佔矩形的一半,而綠色的三角形面積佔矩形面積的15%那麼黃色三角形佔矩形面積的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釐米)。

原來這麼簡單,多虧了媽媽的激將法啊!

數學生活日記 篇5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涉及到很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善於發現總結,就可以解決身邊的許多問題。

一天,媽媽給我了9個硬幣,説:“這兒有9枚硬幣,其中有一枚是假的,能不能夠將假硬幣找出來?”我説:“這還不簡單!”,我接受了任務。

我左瞧瞧,右看看,好象沒什麼不同嘛。我又用東西敲一敲,聲音好象也一樣!怎麼辦呢?我想了想,哦!用天平,真硬幣和假硬幣的.重量肯定不一樣!媽媽笑了笑,給我了一個沒有砝碼的天平,説:“嗯,假硬幣的質量輕一些,但我只有沒有砝碼的天平,你想辦法把假硬幣找出來吧。”

我先把硬幣分成了3份,然後天平的兩邊各放一份。天平沒有反映,我想假硬幣肯定不在這2份裏面。但我不放心,從天平上拿下了左邊的一份,把剩下的第三份放了上去,一開始時沒什麼反映,但左邊的這端慢慢的翹起來了,哦,假硬幣果然在左邊的這3枚硬幣裏。我又拿出了左邊硬幣中的2枚稱,好象一樣重呀!“我知道了,假硬幣肯定是那一枚!”我叫了起來。“對,你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出生活中的數學題,真不錯!”媽媽説。

其實,我只是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只需稱兩次,就從9枚硬幣裏找出了其中一枚假硬幣。

所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不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如果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你就會發現數學——原來是那麼有趣

數學生活日記 篇6

太好了,太好了!期中考試英語考了一個一百,媽媽要給我買套新衣服咯!

我們來到一家童裝店,這的衣服又多又漂亮,我都看花了眼。還是媽媽有眼光,她把我拉到一邊,指這一套衣服,問我:“這一套,喜歡麼?”我順着媽媽的手望去。原來,這是一件粉色T恤衫。上面畫有一個小女孩在花園散步,衣領上鑲嵌着3個小珍珠,格外璀璨。配衣服的還有一條銀色五分褲,上面有隻米老鼠,邊緣還圍着蕾絲邊。我越看越喜歡,使勁兒點點頭,決定買下他。"多少錢?”媽媽一邊問價錢一邊掏錢包。“一共136元。”售貨員阿姨笑着回答。突然,媽媽尖叫一聲:“阿!我忘帶錢包了!”然後,媽媽又轉身對阿姨説:“請幫我照看一下孩子。”話音未落,媽媽就沒影兒了。

阿姨照看我時,嘴也沒閒着,笑眯眯地問我:“小朋友問你個問題好嗎?”“好!天底下就沒有我不知道的事!”我爽快的答應了。“136換成小數是多少阿?”阿姨問道。哈!容易。我脱口而出:“1。36唄!”我正得意,忽然發現不對勁兒。1。36還沒滿2元哩。趕緊改正:“不不不,是136。0,136。0!”“為什麼呀?”阿姨反問我。“元、角、分最大的單位是元,1。36還不到一元,再説,原數沒有多出來的角和分。也因為136。0不管是100、30、6都是整元,所以是136。0。”我解釋道。“不錯,比我想象中的強多了,獎勵你三個小釦子。”説着,拿出三個愛心型小釦子,拿給我。

這時,媽媽來了,她給阿姨兩百元。阿姨邊找錢邊説:“您家小姑娘真棒,不但能及時糾正錯誤,而且改得快。”我聽了,心裏甜甜的,把那些漂亮的小釦子握的很緊很緊……

數學生活日記 篇7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拿今天上超市買火腿腸,鹽和味精來説吧。媽媽給我20元,讓我買回這三樣商品,至於怎麼買,讓我自己做計算。

我上了超市,先找到了火腿腸,哇,有我喜歡吃的火腿腸,只要5·4元,我就拿了一包。又找到了鹽,看起來鹽不算太貴,2·5元一包,我便順手拿了一包。最後又找到了味精,我看了一眼,便宜的都太少了,用不了幾天就又沒了,所以,我買了一包稍大的,5。6元,我就拿了一包。

我算了一下總價錢,5·4+5。6+2·5=13·5元,哇,還挺便宜的,只要13·5元。20-13=6·5元,還剩6·5元呢,買什麼好呢?

我想了一下,6·5元,可以買兩瓶2·4元的牛奶回家,和弟弟一人一瓶阿。於是,我買了2瓶牛奶。2·4×2=5·8元,兩瓶牛奶一共需要5·8元,6·5-5·8=0·7元,也就是説,收銀員應找回我0·7元。

一次有趣的數學旅行就結束了,我帶着用自己的數學智慧買回的東西回了家。看着奶奶用我買的鹽和味精,我心裏甜滋滋的。

數學生活日記 篇8

幾天前數學課,邵老師帶我們去體驗一千米有多長。

老師告訴我們操場一週是200米,要走幾圈是一千米呢?同學們異口同聲説:“5圈”老師有點擔心又有點神祕地説:“你們走得下來嗎?”我們自以為是説:“能”。

開始了,我才走了2圈就筋疲力盡了,但是我還是艱難地走完了5圈,別人也都像我一樣。有同學還記錄了我們走得時間,我們走完一千米用了15分鐘。老師問我們:“感受如何呀?”一位同學説:“累、苦、腰痠背痛、全身乏力”老師笑着説:“還自以為是嗎?”我們有氣無力地回答:“不了。”

這就是邵老師帶着我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故事。

數學生活日記 篇9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學到了年、月、日這一單元,可有趣了。

第二節課是數學課,清脆的上課鈴過後,我們的胡老師快步走上講台滿臉微笑地説:“請大家把書翻到46頁,看第一題。”老師問大家:“同學們知道不知道新中國成立是哪一年呢?”同學們齊聲答道:“新中國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老師説:“同學們真棒,接着聽下一題:申奧成功是哪一年?”同學們都鴉雀無聲都不知道了,老師説:“我來告訴大家,申奧成功是20xx年7月13日”。接着老師詳細的講了一些有關年、月的知識。

‘年’有平年和閏年,平年的二月是28天,平年有365天。閏年的二月是29天,閏年有366天。每隔四年閏一次年,要想知道哪一年是不是閏年,要用年數除以400就能算出來,能被除盡的就是閏年,比如:明年是20xx年可以除盡,明年就是閏年。一年的12個月中:一、三、五、七、八、十、臘是大月,每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是小月,每個月有30天,只有二月是28天。

學了這一課,讓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們的智慧,數學知識太奧妙了,我要在數學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吸取更多的知識。

數學生活日記 篇10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裏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麼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假如我能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户,每户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佈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佈圖,我看到分佈圖上面最大的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的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的全是6層高的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與層數,我就能算出户數,但每户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户住3人。別墅的總人數=10×3=30人;小高層的總人數=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大約總人數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爸爸的任務後,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幹的,還能統計出小區居住的人數來,不容易。

標籤: 數學 彙總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32x0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