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故土的回味-生活日記

故土的回味-生活日記

題記:

故土的回味-生活日記

(2015年的年三十,在回往陝西老家的途中,當車子駛入廣陽界後目睹了故土這十幾年來的變化。當村莊,果園、山樑如老友一樣一幕幕映入眼簾時,無不勾起我對兒時那段殘缺的記憶,一時思緒綿綿,久久難以平靜。

在暫短的過年時間裏,又一次耳聞目睹了現代文明進程中新農村的變化,在和左鄰右舍的閒聊中憶起那些陳年往事,還有那曾經記憶中的老人,雖然有許多老人早已離世,村莊在時光流逝中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安安靜靜的與時光一起消磨。村裏大部分的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村莊的老人、婦女、孩子成為這裏的主要羣體,他們成了村莊最忠誠的守護者。

本想在空閒時間裏提筆記述一些零散東西,回到太原後又開始忙於工作,三月份二十多天的時間裏不停奔波,先後去了北京、成都、銀川、西安、鄭州、南寧頓時心身疲憊,感觸頗深。在這個月最後的一個星期裏,看見單位編劇老李同志成天為寫劇本的事搔頭撓耳、坐立不安的樣子。我便以陪讀的方式與老李一起消磨時間,斷斷續續的寫了這些散亂的文字。

寫一些零碎的記憶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消遣,發發心裏的牢騷而已,別無他求。由於時間有限錯別字在所難免,陳述繁瑣枯燥,請不要將本人當成一個寫者要求,當您看到我這份劣作不求與您產生共鳴,但得您飯後茶餘的一個笑料,足也!)

一.回家

我時常在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加重了懷舊的情結,也看淡了許多的事情,能讓動情動容的事情越來越少。就像我自己,有時很想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圈子裏不想讓人打擾,或獨處一個空間感受那份清淨和悠閒,甚至夢想找一塊淨土過一段與世無爭的日子。常年的奔波,我總是讓自己走的越來越遠,遠的似乎找不見回去的方向。每一次拉着行李箱的遠行,便開始了那份孤獨的品嚐,而自己就像一片飄動的雲,日日為風推動,日為夢吸引。

大部分的人把出遠的旅行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總想看看外面的風采,體會一下那異域他鄉的風土人情,而對於我來説每一次的遠出便是一種常態,少去了那份好奇與享受。我常穿梭於車站,機場裏,遊離在不同的城市裏。也許是出去的次數多了以後,當每到一個的地方,都感覺到在現代化進程所延伸到的中國每一個城市都相差無異,高樓大廈,鋼筋水泥、車水人流成為城市的主要元素。無非是發達的地區的樓更高,車多,人多,緊湊的生活節奏反應在人們那匆忙的腳步裏,焦慮的表情上,上車下車,很多的`時間在路上在消耗,對我們這些人來説時間好像永遠不夠用。無論是公交車,地鐵里人們注視着手機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城市好像是讓人永遠無法停止下來的地方。而我自己何不像一個轉動的輪子,有着固定的方向,有着準確的時間節點,絲毫不能有半點的偏離。

我總是對地方美食獨有情鍾,時常飽覽口福之後把自己藏身於賓館,尋找那份清靜,或去看一本書,或點燃一支香煙,讓煙霧把我帶進那無邊的思緒中。寺廟是我喜歡光顧的地方,每當遇見寺廟我都會走進去看看,雖各地的大雄寶殿都相差無已,但我喜歡這裏的環境,-----安靜。安靜能讓我心裏舒緩許多,在殿前上一根香,跪在佛前,閉上眼睛,聆聽着那悠長的《大慈悲》調曲,觸聞哪青燈熒光的味道讓我能平靜許久,平靜能讓我得以釋懷、解脱。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更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我沒有什麼信仰,如果有的話就是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當我長跪在佛前時,我不是在祈禱佛的保佑或上蒼的眷顧,唐玄奘歷經千辛萬苦最終修成正果,而我成天披星掛月、一路劈荊斬後刺未必能有一個安全的歸宿,每一次繁重漂泊都讓我愈發膽怯,我不敢去想每一的遠出都有能安全的歸來,是否會有那麼一天我永遠的定格在哪一個城市的角落,成為某一個荒山野嶺上的孤魂,與妻兒永不得相見。站在寺廟裏,我似乎看清了滾滾的紅塵,看透了人的生死輪迴,當跪在佛的面前,我只想洗去這滿身的風塵,安撫這顆有着雜念的心,讓我得以釋懷、解脱、平靜。其實,我相信這世界根本沒有普度眾生的佛祖,而我才是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活佛。

我喜歡住在賓館的最高處,依窗而望,看那行人和車流,聆聽那另一類的方言別音,目測這裏與老家的距離。一種幼童之心不在不輕易間開始了蔓延,那村莊,那田地、那山樑在我的腦海裏纏綿縈繞。

無論是在一望無際的伊利大草原上,還是在波濤洶湧的海灘邊都改變不了我對故土的那份眷戀。總覺得那遙遠的地方才是我棲身的地方,無論外面多麼的美麗與繁華,對我來説都是過往雲煙,而我自己如同這雲煙中的一粒塵埃,不知落歸何處?也許在不輕易間也將會化為虛無,不留一點痕跡。

今年陸續回了老家三趟,每一次都是暫短的停留又匆忙的離開。我就像織布機上的梭頭不管怎麼的穿梭那根線卻永遠牢牢的牽引着我,思緒總會把我一次次的帶回那些殘缺模糊的記憶裏。在夢裏彷彿我的雙腳已深深的踏入了那塊熟悉的黃土地,也許是我的身體永遠流淌着老一輩莊稼人的血液,身上永遠散發着泥土的氣味,我總是與這一塊土地有着永遠剪不斷的因緣。

今年原來計劃在太原過年,可到了年三十這一天,看着空蕩的小區,最終還是按捺不住回家的心驅車離開了太原。四個多鐘頭的行駛汽車終於駛出蒲城高速出口,穿越了繁忙高陽鎮街道,近一個鐘頭的顛簸終於到了河口坡頂。

站在河口坡頂,放眼望去,那條熟悉的“阿莊河”遠遠的從山的那一角盤繞到山的這一角,默默的、靜靜的在流淌着,像一位老人在不厭其煩的講述着它曾經的往事,它的往事如同這河口坡上洋槐樹,數也數不清;它的往事如同這河口坡上的彎道,曲折而漫長,只有走過的人才會知道。結冰的河面如一條悠長的白紗巾在山底轉幾個彎,繞幾個圈纏繞着,裝扮着這裏的溝壑、山樑;又如潔白的圍巾點綴着少女的美麗,折射着她的清純,河水依舊在流淌着,彷彿在歌唱,唱着那曾經的歌謠……

“我愛震風寺”

“我愛磨盤山”

“更愛生我養我的阿莊川”

“條條道路……”

……

……

……

那曾經的歌謠也許很遙遠,遙遠的也許不曾有人在記得,只在夕陽餘輝下,漸冷的寒風,“震風寺”下的村莊清晰可見,裊裊的炊煙盤繞在村子上空如同親人的手在輕輕的召喚着遊子的歸來。

二、煩惱

新蓋的房子還沒有完全交工,零散的水泥、沙子,木頭橫七豎八的堆放着,我折騰了兩個鐘頭後,氣喘吁吁總算才把這些東西歸了位。

大年初一,當如雪花般的拜年短信襲擊而來時我不知道為此感到欣慰還是煩惱?這些短信大部分都是轉發而來,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十幾年基本不聯繫的,還有長期做推廣廣告騷擾的。它們都不約而同的撲面而來,管你接受與否都承載着滿滿的祝福而來,短信的羣發功能的確讓人們方便了溝通,天花亂墜的短信內容多少讓我感覺虛味。細想,僅這一條短息也改變不了我與這些人們彼此間的交往和相處的深度,也許真正的相處要比這條短息更復雜更遙遠,但是還是有許多的人企圖用這種方式來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有甚者相互發個紅包,最後演變出許多五花八門的交流羣……,這些大大小小的羣充斥人們的生活,總有一些人每天在羣裏吆喝着,曬吃喝的,曬遊玩的,曬心情的,無處不在,就是在這個年夜裏也不想放過。

三、拜年

幾聲雄雞的鳴叫聲喚醒了沉睡中的村莊,一陣陣清脆的鞭炮聲劃開了初一的黎明。村裏的大喇叭也扯開了嗓子,一會唱着城裏已經流過的歌曲,一會兒又唱着老調的秦腔在村上空不停的飄蕩着。

火紅的太陽從村西邊慢慢的升起,天氣暖和的出奇,暖暖的陽光照着泛綠的樹梢,懶洋洋的撒在房檐上、屋頂上。村西頭,村東頭開始騷動起來,人們成羣結隊組織在了一起,笑着、鬧着,相互調侃着……

人羣每到一家先齊刷刷的撲騰跪在了主家供奉先人排位前個磕頭,然後就扯着嗓子的叫喊着……

“爺”、“婆”、“叔”、“嬸”

“我給你磕頭,把你撩撩(衣裙)撩起!,接着吆”

主家們聽到叫喊聲總是熱情的出來,一遍發着紙煙,嘴裏説着“進來吃飯,進來吃飯)”。

叫喊聲依在繼續,磕頭的人時而跪下時而站起,活像一隻只啄米的公雞來回重複,主家也不厭其煩的送完這一波,迎接下一波。

也有一些老人不在屋裏,坐在院子裏,或站在牆角的疙拉窩裏,或蹲在門前的石頭上曬着太陽等着拜年的人們到來。拜年的人羣所到之處遇到需要給磕頭的老人就會隨地跪下磕頭,老人們叼着煙袋樂呵呵説;

“不磕啦, 不磕啦”

“現在不實行這啦”

“衣服髒了還要洗”

也有一些老人提前準備一些糖果,零錢遇到磕頭的小孩塞給這些小孩們,或是對拜年的人一種獎賞,有時也會看到老人們追趕小孩硬往兜裏塞東西。

中午時分,拜年基本結束,人們吃過飯來到學校門前的籃球場,村委會組織了一個簡單的活動,村長在台前結結巴巴唸完一段聽也聽不懂的新年祝詞後由婦女主任領着村裏的媳婦們、姑娘們、小孩們放着音樂舞動了起來。

初一過後,對於農家人來説年味即將淡去,剩下的就是走走親戚,隨後上班的年輕人將會陸續離去,來年的拜年場景也會繼續延續,那蹲在門前石頭上,叼着煙袋的老人也許已經離開,村裏組織的活動也許會更精彩。

村裏的過年也許沒有城裏的繁華熱鬧,年年如此,老一輩一直這樣延續和傳承,我並不覺得這樣的過年方式有什麼不好,反而覺得它很容易打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位,給予了我一次歸璞還真的機會和一段許久的回味。

四、尾聲

我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在少年期最大的夢想就是走出村莊,到外創一番事業,光祖耀祖。如今只落得一個勉強能解決温飽的工作,現在只想簡單的去生活,空閒的日子裏坐在晉陽湖邊,看着悠閒的垂釣人,自己也種上幾壟青菜以養閒情。

儘管如此,也難按捺心中的荒舊。我渴望有那麼一天離開繁鬧的城市回到老家,種上兩畝果園,築一個籬笆小院,養一羣雞鴨,栽種一些花草,躺在樹下的搖椅上去看一本書,聽一段古老的秦腔老調以星月為伴度過餘生。或許,為此生活會感激淋漓。卻不知,內心亦有難以抑制的渴望,會被一段音樂撩動情腸,會被一張老照片失魂落魄,會為一單買賣浪跡天涯。

流水歲月,春來遍地,許多事情已模糊不清了,在這閒暇之際拾趣一些瑣碎的記憶寫下這一段雜敍,不是為了那曾經的離去,也不是為了要把誰刻意的記起,只想在這慢慢淡去的光陰裏用心的去珍惜。

標籤: 回味 故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0z9q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