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我的作文 >

高中作文我眼中的魯迅

高中作文我眼中的魯迅

幼年時就在書中見到過魯迅的照片,卻不是我如今想象中的學者的風儀。他不擁有理所當然中的清癯和頎長,只濃重地帶着那個江南古鎮的瘦小的特點。就連那雙眼睛,也似很難找到本該有的犀利。

高中作文我眼中的魯迅

一百二十年前的那一聲也許還不夠劃破天際的啼哭,有誰會想到,竟幾乎成了喚醒萬千沉睡的人的號角。

其實到了這個年代再來讀魯迅,我總感覺少了一些現實意義。我似只為去了解從前的歷史,從前的人物,從前的思想,才去試着觸摸他的一些筆跡。看他怎樣從剛剛發芽的白話文中去尋找一些最最惡毒的咒文,且冒着被打入阿鼻地獄的恐怖,去辱罵當時的政府、社會,以及其中為虎作倀的牛鬼蛇神。

我不得不感動於這一精神的偉大。在他自知無力馳騁疆場,也無法懸壺濟世的時候,可以靜的下來,想到還能用手中的筆來盡最後可以完成的報國之心。也許魯迅不及弘一法師那樣完美,神聖和崇高;但卻比佛家普渡了更多的人。

我以前常在思考:文人究竟是以什麼作用出現;尤其在亂世,文人的意義又何在?也許,魯迅的身體力行正為我解開謎團。真正的文人總處在社會的邊緣,但也同時看到了這個社會的核心與實質。他們的功績在於:指引人們看到,瞭解到這一切;讓人們不再活在混沌之中。魯迅做到了,且做得很好。只可惜魯迅永遠只有一個,再沒後來者來指引如今的人。

可是分明的,魯迅仍是一個普通的人,儘管他的成就許多人無法比擬。但他的.內心呢?當很深很深的夜,魯迅只披一件單衣,躺在寒冷的陽台,有誰知道他在思索什麼。他會不會忽然覺得很累?因為一切都像天空中的星辰,虛無縹緲而又遙不可及。

魯迅是在困苦和疲憊中逝去的。破損的躺椅上,只留一具枯萎的軀幹。是不是他的隱忍生前已到極限?

徐志摩相形之下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隨心地寫下他的感受;但魯迅沒有也不能,他總把自己當作是喚醒年輕人的工具。可以不厭其煩地給他們回信,曉以大義,也可以夾着他們破爛的布鞋,穿過幾條大街去找鞋匠。他説過"甘為孺子牛",果真做到了。

或許,魯迅真正可以留給後人的,並非完全他的作品,還有這樣一種精神力量。它不像助人為樂那樣可以遍地開花,但這種精神只需一縷,便足可瀰漫整個民族。

標籤: 魯迅 高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wodezuowen/wo3d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