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我的作文 >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6篇)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6篇)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1

偶然的一次,我翻起了那本詩集《我的手扼住了命運》,不經意間,書頁間夾着的一棵乾枯的小草映入眼簾,讓我回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上一個寒假,作閲讀時讀到了關於一位作者的介紹,詩人本是一個正常人,卻三次想自殺,寫出了《命運的手扼住了我》,後來他的左手,左臂都沒了,他出版了《我的手扼住了命運》一書。雖然只是兩個詞的順序顛倒了一下,他卻以頑強的意志書寫了對生命的最高的禮讚。於是,我去書店買了這本書。

時值冬末,雖然殘雪消融,但天還是特別冷.購書後回家路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下肢癱瘓,坐着帶軸承的“板車”,戴着手套的雙手高頻率地、用力撐地,就像在划槳,快速地向前滑行。我很奇怪:她並不行乞,這麼冷的天“穿行”在街道上,多危險呀!不知不覺地我就跟上了這位老奶奶.她的臉上滿是皺紋,大大的眼睛微微內陷,皮膚青白,嘴脣有些發紫,一個整齊的髮髻盤在腦後。她注意到了我關切的眼神,在路邊停下劃地的雙手,淡淡地笑了笑,最後視線落在我手裏的這本書上。“你讀過這本書?”我有些詫異。她又笑了笑説:“我不識幾個字,哪會讀書呀… …”“那你… …”我盯着她的滑車。她似乎明白我的疑惑,便説:“從前我也有雙腿,一次車禍什麼都沒了… …”她閉上了眼,我感到有些不安,忙説:“對不起!”她睜開眼睛,眼睛有些發濕卻更明亮。“沒什麼,我的雙手還在,它們可以助我走路,只要心想多遠,我就能走多遠!”她摘下手套,依稀可見有幾道口子的瘦瘦的手,緩緩地從上衣兜裏掏出一個手絹包。她説:“轉盤南面已經有小草露出了頭,嫩嫩的,翠綠的,是它們把冬天攆走了。我剛才路過時摘了一棵,現在送給你吧!”我趕緊把書翻開,輕輕地將它夾在詩集裏。

老奶奶走遠了。那棵草也乾枯了。但老奶奶堅韌、頑強、樂觀和熱愛自由的蓬勃的生命力卻給這棵草塗染了永遠的綠色。

我心中永遠珍藏着那一抹綠色!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2

初春的一天,一場大雪代替了漫天飛舞的柳絮,壓住了所有的生氣,似乎一切都顯得清冷……獨自走在飄雪的大街上,感覺自己就是一片隨風飄舞的雪花,無助、失意、迷芒!

看看天,看看遠方,才意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走着走着,不經意間看見了那被雪片壓彎的枝條,好似生氣全無,就像自己一樣。陡然間,心中有了一種願望:何不拂去枝條上的雪,讓枝條恢復一絲生氣呢?我伸出手,慢慢地向枝條伸去,手卻停在半空……

“我給枝條拂去雪花,誰為我拂去心中的雪花呢?”想着,手又縮了回來。“何必那麼想呢?”手又伸了出去。慢慢地拂去一片片的雪。忽然,一顆新芽!

一抹綠色呈現在我的面前。再拂去枝條上的雪,一顆顆的新芽出現了,雖不飽滿,卻充滿了生氣。“雪下怎麼會有新芽呢?它們能熬得住這寒冷的霜雪嗎?”我不禁脱口自語道。“你説什麼呢?”不知什麼時候,一位老大爺站在了身後。我回轉身,恭敬地叫了聲:“大爺!”“小夥子,看什麼呢,這麼出神?我已在你身後站了一會兒了。”“新芽!雪下新芽!”我驚歎地回答。“噢!新芽呀,它們的確值得駐足。知道嗎,天雖然冷,雪雖然厚,但還是壓抑不住生命的萌發。這些新芽,經歷了一冬的積蓄,必定會在春天萌發的`,就像你一樣!”“像我一樣?你怎麼知道像我一樣?”“小夥子,我怎麼不知道,哈哈……”

老大爺説着走遠了。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3

韶光似水,不知不覺中,時光的巨輪飛逝到了……

遠遠望去,一片青山之山,蔚藍的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山澗流出的泉水,悦耳動聽,無比清澈,小魚兒活蹦亂跳,太陽公公調皮地向我眨着眼睛,好像在説“你好!”美麗的小鳥邊用動聽的歌喉唱着美妙的歌,邊拍打着自己的小翅膀,好不快活!小草們貪婪的喝着甘露,柳樹姑娘隨風搖曳着……

“哇,這是哪裏?”我陶醉在這美麗的地方。忽然,一隻可愛的小蜻蜓煽動着翅膀向我飛來,對我説:“歡迎你來到了20xx年的地球!”

“這兒可比以前的美麗多了!”我讚歎道。

“那還用説。”小蜻蜓自豪地説,“走,我帶你瞧瞧吧!”

我們來到電影院,裏面不是人工售票,而是被一台台售票機頂替了。賣爆米花和茶水的是機器人。看電影時,視覺效果很好,3D電影不用戴3D眼鏡,屏幕更大了,讓各排的人看得都很清晰。

我突然覺得肚子有點不舒服,瞪大眼睛掃視四周,卻不見廁所的影子。我疑惑地問小蜻蜓:“廁所呢?我肚子痛。”小蜻蜓告訴我:

“看電影時,只要在座位上按那個紅色按鈕,就會讓你瞬間移到廁所,回來時再按廁所的那個按鈕,就又送你回來了,非常方便!”我若有所悟。

我們來到超市,裏面可大了,人們只要坐在一輛飛船裏就可以挑選物品了,飛船裏像電腦一樣有很多按鍵,只要輸入拼音就會從一個萬能箱裏出來,萬能箱就在車子裏。

最後,我們來到一開始的草坪,可是一切都在瞬間變了樣:草地變成了馬路,馬路上車水馬龍,樹變成了高樓大廈,車輛排放的氣體讓人難受,小蜻蜓也消失了。

“叮鈴鈴”,鬧鐘響了,我一覺醒來,原來是一場夢,這夢中的情景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一定會實現的——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4

家中的陽台種了兩盆植物,一盆子文竹,一盆子仙人球。那盆子文竹一年四季不只疲倦地吐露新枝,經過歲月的打磨原來翠綠欲滴的葉子也變得死氣沉沉的,為此媽媽便漸漸冷落了它,不在悉心照料。倒是那盆仙人球,幾年也難得看見個花苞開花的概率很小,媽媽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它身上,不但按時澆水施肥,甚至還買來專業書籍,苦心鑽研,每每談及它時還一臉憐惜。

正如看似風平浪靜的海面,偶爾海底也會暗藏玄機,只有及時掌握好方向盤才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浪頭打翻。

幾天後,緊張的期中考試如期來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將燃起,同學們爭分奪秒,沉着應戰,都希望自己能笑傲期中,逐鹿考場。可老天彷彿常常捉弄我,當我每次信心十足地向父母發表試後感言,真實情況卻令人大跌眼睛,這次也不例外。看着分數冊上急速下降的成績,老師和父母不免擔心起來,媽媽以無心照顧家中的仙人球,滿腦自子想的都是我的成績。

連續的考試失誤讓我從此一蹶不振,整天無所事事,眼神呆滯,神情麻木,活象個打了霜的茄子。更可怕的是曾經困繞我許久的自卑心理再次悄悄回到我身上。我站在窗前,發現枯死的仙人球,無限的悲傷湧上心頭,不經意間竟嗅到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走近仔細端詳它,高挺的樹葉在陽光下顯的一塵不染,根系默默的向下延伸,彷彿綠色正在沉澱,沉澱着它永遠不褪色的堅強,我那被黑暗籠罩的心靈照亮。文竹的提醒讓我振作,重新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父母含辛茹苦的操勞化作我前進的動力,老師熱切的棋期盼帶我走向光明。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我的努力下,終於雄心和智慧在六月發出光芒,期末考試我可以大聲呼喊:"成功了!"

人生的進程就好象在走一座迷宮——無窮無盡又精彩,讓人無法預料。只能轉過去看見命運給我們安排下無數驚喜,挫折,幸福,高潮,低谷。雖然我們別無選擇,但如果能堅強的戰勝自己,不斷嘗試就會找到出口。

哦!我看到了心中那一抹綠色。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5

那年一天的清晨,我揹着竹籃,進入了松林……

剛入松林,我的目光就四處搜索着。突然,我發現了溪邊的一把小傘,濕氣凝結成了露珠,裝點在傘上,像誰忘記收回去的明亮的眼神……

我伸出手,欲要採摘,停片刻後又縮回,伸出又縮回,最終沒有放在傘上。我在心中回想,其實,從剛進松林的那一刻起,我就收到了許多它給予我的禮物:這清新的空氣,我大口大口的呼吸了;這針葉鋪成的地毯,我踩遍了;這溪水演奏的歡快的樂曲,我也聽了……大自然已經給予了我們這麼多禮物,為什麼我們還要伸手去破壞它呢?而這一點,現在的大自然一直在提醒我們,沙漠在提醒我們,黑黑的小河在提醒我們,無家可歸的小鳥在提醒我們,就連平時帶的口罩也在提醒我們……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遲遲不肯清醒,一如既往地繼續破壞大自然。

我走出了那片森林,背上的竹籃還是空空如也,但是此刻,我的心靈卻滿載而歸,絕對不是空空如也。

幾年後,世界上有多少森林被破壞,有多少鳥兒無家可歸。但是,在我心中,永遠存在一片森林,鳥兒歡悦歌唱,松鼠蹦蹦跳跳,溪水奔騰湧躍,樹兒搖擺身體,在溪邊、樹邊永遠有那麼一把把小傘,露珠裝點在上面,像誰忘記收回去的明亮的眼神……

我懷念那片松林……

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作文6

綠色的地球是我們的棲息地;綠色的森林是我們的呼吸之源;綠色的奧運賽場是健兒們的夢想之地;我的夢想之源在哪兒呢?

春是綠色的開始,夏是綠色的壯大,而秋卻是綠色的結束。

我坐在窗前,映入眼簾的是所向披靡的秋風,在淒涼、孤寂、芳菲的沙沙聲中,枯黃的樹葉打着旋兒,永不瀉此地飄零而下……

兒時,喜愛大海,它忽而微波粼粼,忽而洶湧澎湃。月之神將柔軟的月紗它披太陽神竟讓它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博大的神奇不可估量,宏大的事物不可比擬。我立下誓願,願以後成為著名的航海家。但是事實總不幫助夢想,意志力總是不夠堅定。從楊利偉航天之後,我改變了……

浩瀚的太空,擁有數萬顆閃亮的星星,月亮的吸引讓我想留下足跡,在跨越地球后跨越生命的極限遨遊於太空,這又何嘗不是驚險、美麗的?因它的絢麗,阿娜多姿,絢爛迷人,讓我渴望,追逐,嚮往。在百般轉角思考之下,一年,兩年,甚至三四年,一滴,兩滴,甚至千萬滴淚,我將在風雨中咬牙,在茶飯裏自苦,用自己的自信換回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個秋天不下雨,甘露枯了,預示着什麼呢?

在這百般的絢麗牽繞束縛之下,我迷失了方向嗎?

不,認識自己,確立目標,為之奮鬥,夢是近的,相信心中的那一抹綠色更加朝氣蓬勃,更加富有生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wodezuowen/n833o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