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人的作文 >

千古風流人物作文參考

千古風流人物作文參考

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千古風流人物作文怎麼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千古風流人物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千古風流人物作文參考

千古風流人物作文(一)

文廟,是古時的學府。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精神的中心。中華各地的文廟大成殿中,當面傲立的,便是中華儒學之始者―――孔子。

可以説,任何一箇中國人都知道孔子,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並非皇族,但在其以後的時光封號卻一再提高,從“大成至聖先師”,直至“大成至聖文宣王”,孔門盛極一時,孔子萬古流芳。  儒士注重個人的修養,孔子作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養極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跡依《禮》,非禮勿行。顏回去世,孔子贊曰:“賢哉,回也。”內心極推崇孔子,但依禮反對厚葬。他對諸侯公卿公然欣賞天子樂舞而感到憤怒,孔子對列國不納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絕對平靜。身處亂世,一老者默對現實,獨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齊般高義,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膽識。“見賢思齊”是他的理論,論語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賢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魯相的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國君不明,只得周遊列國。或而謂之遊,可此絕非遊説之路―――諸侯無一納其言。但其在天下紛爭中,為天下奔走,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覺得“禮”已不會富國強兵之時,其卻矢志不渝:東方諸國遍佈了孔子的足跡,中華大地散滿了孔子的喟歎。聖人居於天地間,絕非呼天搶地地狂號,只是留下一片靜默,一片永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靜默中藴含了無窮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傳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貢獻。孔子七十二門生為賢人,另有三個人感其教化。孔子身體力行的教學,是無愧於先師的稱號的。孔子的學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潛心學問,有的能通靈於天地,有的傲立於廟堂。孔子注重文化的傳承,其修《春秋》、《詩》雖是為儒家而修,對《詩》的內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無疑將中華的文化傳了下來。否則哪有“關關雎鳩”的.千古絕唱?孔子是個文化人。孔子回望是歷史,低首是現今,遠望是將來。漢代的獨尊儒術使其學術的傳承初見成效;傳至宋代,程朱理學的高峯,也是孔子精神的續揚。一門能傲立千年的學術以其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以及能代代相傳不斷創新,證明了它在華夏的生命力,無人可擋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的精神,他的學説也隨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為聖,聖者之聖。紛爭之春,多事之秋,亂世間,聖人傲立。其對自身的感懷,對社會的關注,對教育的投入,對文化的貢獻:僅有一項便可傲立於天地,何況全材乎!

步入文廟,孔子靜默。一身寬服的孔子目視遠方,目視將來。“聖人不拘於時”,孔子自能望見的將來,不知儒士能否長存,但儒學必定仍紮根每個國人心中。

個體之聖人,社會之聖人,教育之聖人,文化之聖人。

千古風流人物作文(二)

展望古今中外風流人物,看歷史的車轍輾轉,留下了輝煌的痕跡,觸動了我的心靈。

項羽觸動了我的心靈。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諸侯混亂中力挽狂瀾的能者,令各路諸侯匍匐稱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動士兵的將帥,垓下一戰,不肯過江東,金戟一揚,血灑疆場。他創下一番霸業因要面子付諸流水,我為他惋惜。

蘇軾觸動了我的心靈。東坡,那個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驚魂未定中自省反思,從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會佛家之眾生平等,領道家之珍重生命,集眾家之精華,鑄造“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脱豁達。我為他讚許。

司馬遷觸動了我的心靈。“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的司馬遷,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宮刑之辱下,為達成先父遺願,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獄中艱苦度月,終於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傳承的《史記》。我為他的堅毅表示讚許。

梵高觸動了我的心靈。梵高,這位印象派畫家,為探究一個未被發現的新世界,不惜放棄自己的家財。論家境,梵高的家族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商,幾乎控制着全歐洲的美術市場,他完全可以迎合時尚以謀利,但是梵高卻不屑。梵高的思想超前,難以為人接受。終於,在巴黎一處無人知曉的角落裏,梵高像自己筆下的向日葵一樣綻放自己最後的美麗。梵高自盡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為梵高的執著讚許。

望古今中外多少風流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苟踐卧薪嚐膽,韓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強,祖狄聞雞起舞,生活即是藝術的畢加索……他們編著的篇章,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的魂寶。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自己的人生別有洞天。

他們的所有已經融入歷史的汗青,不管鐫刻的是人們褒揚或是貶斥,但他們遺留下的痕跡,在無聲中起舞,觸動了我的心靈。

標籤: 千古 風流人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rendezuowen/gn8n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