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熱點話題作文 >童年讀後感 >

讀《童年》有感(彙編15篇)

讀《童年》有感(彙編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童年》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童年》有感(彙編15篇)

讀《童年》有感1

我想,你應該見過恃寵而驕從小被泡在蜜糖罐子裏的孩子。在繁華的商場看見他們,可能會投去驚喜或羨慕的一瞥:多麼幸福的孩子,多麼夢幻的童年!

我猜,你可能見過年級雖小卻經常幫助大人做事的小孩。在友人或鄰居的家中看見他們,你看見後會很意外:這麼小就這麼懂事,真是個乖巧可愛的孩子!

可是我估計,你沒有見識過這樣的童年:充斥着爭吵鬥毆,瀰漫着殘暴和仇恨,人間的痛苦與醜惡也盡數體現。著名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中第一部就描繪了他悲慘的——《童年》。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童年是美好的、夢幻的、天真的。可是,在小小的阿廖沙心中,卻常是黑暗。吝嗇殘暴的外祖父,粗野自私的舅舅們把阿廖沙禁錮在一個密不透風的黑暗屋子裏,使他喘不過氣來。那個日漸衰落。冰冷、野蠻和殘忍的家,從來就不是阿廖沙快樂、幸福成長的天地,他見識了外祖父的貪婪、專橫,舅舅們的坐享其成、自甘墮落,體會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轉過頭來看我們的生活吧。哪一個不是幸福美好,無憂無慮的呢?我們的童年與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別,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親人關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天真無邪的相隨,乃至社會上陌生人的關懷,都能帶着我們感動。所以我們應當珍惜、知足。我們應當悔過曽經的奢侈,我們應當不再浪費。我們應當悔過曾經的叛逆,我們應當不再乖張。珍惜我們已有的,感激我們獲得的。

同時,《童年》又讓我看到,正是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充斥着黑暗與醜陋之中,也總會有人性光芒在閃爍,在跳動。慈祥善良、剛強聰明的外祖母,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積極現身於科學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幼小的阿廖沙以光明與希望,力量和支持,讓他在如此污濁骯髒的環境下能夠保持對生活的信念和希望,成為一個正直、勇敢、充滿愛心的人。

在羞辱前,阿廖沙不屈服;在病魔前,他不倒下;在死神前,他不後退。在人們眼裏,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弱者。但他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排除萬難,時間證明了一切。

在這樣一個污濁、黑暗、骯髒的環境,阿廖沙能夠堅持曾經的本性,需要的不僅是幾位給他陽光與温暖的“天使”,更需要自身的執着。阿廖沙的成長印證了《愛蓮説》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阿廖沙,在黑暗中等待光明,在逆境中奮勇拼搏,最終使他成為一個更堅強,樂觀,善良的人,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又何嘗不是逆境中造就的呢?

沒有風吹雨打,哪會有秋實的成熟,沒有刺骨的寒風,哪會有松柏的堅韌。無須讚美逆境,無須企盼逆境,但必須正視逆境。

外祖父的染坊雖然能染出彩色繽紛的布匹,卻染不出阿廖沙精彩的童年。

但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如能像阿廖沙一樣學會感激,學會堅韌 ,則一定能用積極樂觀的畫筆塗抹出少年的華彩……

讀《童年》有感2

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童年往往是最美好的.對於我來説,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可是高爾基的童年,是一段悲慘遭遇,一段不公平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説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我比他幸福,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疼我愛我的爸爸媽媽,還有關心我的同學,老師......可是在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外公卻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家庭生活非常困難。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小小年紀的阿廖沙真可憐,和我們一般大,卻要遭受我們承擔不起的痛苦,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難道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就這麼黑暗嗎?當我一次又一次讀到阿廖沙所受痛苦時的情節都歷歷在目,這時我的心也在痛.恨不得馬上就進入他們的時代,找到阿廖沙,再把他解救出來.帶到我們21世紀,帶到我們家,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也成為我爸爸媽媽的孩子,讓他也有一個温暖的家.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在校園裏認真學習知識.然後我們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飯菜,一起看有趣的電視,一起過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成為一個有父母疼愛,有老師,同學關心的孩子.

我真希望我的夢能實現,讓19世紀的俄國社會不再黑暗,永遠光明!讓更多的孤兒也能得到多一點的關愛!

從中我也明白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與阿廖沙相比,真的是一個在天堂,一個 在地獄般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呀!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讀《童年》有感3

這個假期,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他吃盡了苦頭,幼年不幸喪父,受盡外祖父的虐待。然而就在這樣可怕的環境中,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高爾基孤獨的人生,使他在黑暗中獲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一遍遍地閲讀,從書中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童真、快樂與幸福的童年。

外婆的童年 苦中有澀

假期裏,我終於可以去臨安的外婆家住上幾天。像往常一樣,吃過晚飯,我們就在房前的空地上乘涼聊天。

聊着聊着,我好奇地問外婆:“外婆,你小時候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呀!”不料,外婆聽了我的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原來外婆出生在60年代,那正是我們新中國最艱難的時期。外婆説到小時候的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字餓。那時村裏過的是集體生活,雖然家家户户到按人頭分到了口糧,可這糧食根本不夠一家人吃飽肚子的。家裏的大人因為要下地幹活掙工分,還能吃上一碗乾飯,小孩子就只能喝粥,有時把番薯、野菜當飯吃。有幾年遇上自然災害,外婆説她還吃過穀糠。後來,太外婆生病躺牀上了,10歲的外婆只能放下她心愛的書本,拿起柴刀去當了放牛娃,開始為家裏掙工分賺錢了。從此,外婆白天不管颳風下雨都上山放牛、砍柴,回到家還沒歇上一口氣,就開始幹起家務活,燒飯、洗衣、做鞋、補衣。村裏的大人們説起外婆這個小傢伙,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真能幹。10歲的外婆就這樣還沒好好享受她的童年生活,就已經用她稚嫩的肩膀頂起了半個家。

媽媽的童年 又酸又甜

媽媽的童年生活我早就耳熟能詳,要知道在我上幼兒園時,這些事情就已經被她天天當睡前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

在媽媽的故事裏,她既沒有好玩的玩具,也沒有好吃的零食,可她卻擁有一羣親密的小夥伴。每天,村子裏的孩子放學回家,一丟下書包就滿村子的呼朋喚友。不管男孩女孩,衝出家門就往田野裏跑,開始一天最盼望的遊戲時間。沒玩具,自己做:幾根細竹竿一綁,糊上撿來的舊報紙,自制的風箏完成了。大家扯着風箏在田野裏狂奔,沒人在意風箏能不能飛上天,玩得開心就好。沒有零食吃,自己找:別人田裏的番薯挖了去燒烤,路邊滿地的嫩草莖和新葉芽揪了就敢往嘴裏塞,頗有當年神農氏勇嘗百草的架勢。用老媽的話説,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凡是抓得到的都是他們的玩具。別看每個孩子在大人眼皮底下老老實實的,一轉身去了田地裏簡直個個都是混世魔王附體。説實話,媽媽小時候生活條件不算好,可媽媽的童年生活卻精彩的讓我羨慕不已。

我的童年 甜甜蜜蜜

作為出生在二十一世紀的00後一代,我的童年生活無疑是幸福和快樂的。新中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設,現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

我剛一出生,就成了全家人的小寶貝,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都圍着我一個人轉。我簡直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生活。你只要一走進我的房間裏,就能看到大大的書架上擺滿媽媽精心給我挑選的各種童書,角落裏堆着滿滿幾箱由爸爸給我張羅的心儀玩具。説真的,從小到大,只要是我想吃的、想玩的,爸爸媽媽總是儘可能地滿足我的'願望。平時週末一有空閒,爸媽還會約上三五好友來一場説走就走的短途旅行。進入小學後,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我不僅在學校裏學習到豐富的文化知識,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等活動,鍛鍊了自己的能力。我想全校老師這麼用心良苦的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就是為了我們都能健康成長,都能有一個幸福難忘的金色童年。

和高爾基相比,和外婆相比,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

讀《童年》有感4

人生的列車不會充滿銀鈴般的笑聲,人生的征程不會撒滿七彩的光輝,人生的片段不會佈滿閃爍的羣星,原來,這是因為苦難的存在。——題記

西邊的一抺殘陽默默地懸掛在泛紅的天邊,一股清新的氣息在空氣中迴響,路醉了,成了一團稀泥,贈給行人,夕陽下,手握一本令自己魂牽夢繞的書,讓生命擁有羽翼,讓生命擁有激情!

一縷清風伴着香草味拂動了早已泛黃的書頁,目光停留在書頁上:《童年》。那個曾經給了我無數啟迪和感觸的《童年》!在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人物有曾歷經磨難,經受風雨的洗禮:列夫﹒托爾斯泰﹒海倫﹒凱勒……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創作原型的一部名著。“阿廖沙”是這部小説的主人公,講述了他小時候童年時期的生活。小説從“我”跟隨母親去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發生的事;到外祖父叫“我”去外界混飯結束,生動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但是就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不乏温暖和光明:慈祥善良的外祖母,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格里戈裏,獻身科學的“好事情”……

這給了主人公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光明,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一直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當我陷於苦難,我能做的,就是報以一笑,然後操起自己的自信和勇敢,迎上去。在阿廖沙見到外祖父家時,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這一幕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在如此困苦、令人窒息的環境裏,阿廖沙沒有被壓垮,反而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人,這是因為他更加的敢於鬥爭。偉大之所以是偉大,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常人沒有經歷的苦難,並戰勝了它。

一縷清風又一次拂動泛黃的扉頁,也拂動了我的思緒……

讀《童年》有感5

最近,我正在閲讀蘇聯大文學家高爾基自傳體三步曲。上個星期結束了《童年》,這個星期進入了《在人間》。

讓我來説説《童年》吧!“阿廖沙·彼什科夫四歲喪父,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愚昧、狹隘、自私、殘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甚至為一些小事而常常爭吵、鬥毆。”當阿廖沙的母親發現他生活在這樣一個惡劣的家庭環境裏,當即決定帶走阿廖沙。

他母親的這個決定,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有個“孟母三遷”的故事。哦,原來偉大的母親古今中外都有啊!難道天才們都是被這樣偉大的母親們製造出來的嗎?愛迪生説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難道,這汗水裏除了天才自己的,還有母親們流出來的嗎?讓我好好想想吧……

讀《童年》有感6

大家認為童年都是美好的,但我看了《童年》這本書,卻覺得高爾基的童年更多都是悲傷、不愉快的事情。

父親去世後,高爾基跟隨着姥姥、母親來到了遙遠的姥爺家。姥爺十分愛生氣,高爾基犯了一點小錯誤,姥爺就會毒打他。但是年輕幽默的小夥子伊凡為這個家添了不少快樂,可是最後,家裏的兩個舅舅逼迫伊凡去搬運十字架,伊凡因為力量不夠而不幸地被十字架砸死······這一切,彷彿都在我的眼前展現。

讀到下面,這兩件事讓我更加痛恨高爾基的姥爺:善良的染坊工人格里高裏因為不小心讓染坊着起了火而被姥爺趕走了,最後害得格里高裏瞎了,不得不在街上乞討,只有一位熱心的老太太幫助他向人家求情:“行行好吧,可憐可憐這瞎子吧······”第二件事是高爾基的好朋友,高爾基家的鄰居“好事情”因為經常做化學實驗而被姥爺誤認為他是在練巫術、破壞房屋被趕了走。離別時,好事情那雙充滿淚珠的雙眼和依依不捨的表情讓我久久不忘······

後來,高爾基的母親嫁走了,最後因為疾病而離開了世間,姥姥因此來到了高爾基繼父的家住。姥爺認為高爾基是個沒有前途的孩子,就把他趕走了。

這本書讓我學會了理解離別的感受,讓我知道了高爾基童年時代的黑暗與罪惡。

讀《童年》有感7

高爾基與阿廖沙這兩個人物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但是語文書中明確寫着:《童年》的作者是蘇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説。

趁着假期,我如飢似渴地讀了這本書。它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期間的生活狀態。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病故,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搬運工、守夜人、麪包工等。他從小飽受痛苦的煎熬,受盡外祖父與兩個舅舅的虐待,幼小的他過早的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極大的創傷。幸好還有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的外祖母,把他教育成一個正直勇敢,充滿愛心的孩子。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我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國家,生活在一個温暖的家庭。與高爾基比童年,我是多麼的幸福。當我在媽媽面前撒嬌時,高爾基自己在家搭窩;當我在祖父懷抱裏入睡時,高爾基在外祖父膝前遭毒打;當我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聽講時;高爾基在路燈下偷偷地讀書;當我在餐館開心地吃着美食,高爾基在家餓肚子;當我在景區愉快地旅行,而高爾基在家受盡折磨……如果説高爾基的童年是黑暗的,那麼我的童年就是光明的;如果説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那麼我的童年卻是快樂的……

但是在蜜罐里長大的我怎會體會到這些,我總是埋怨作業太多,總是埋怨培訓班太多,總是羨慕自由飛翔的蝴蝶蜻蜓。這不,我的脾氣又上來了——

“媽媽,這稿子太長了,能不能不背!”我看着密密麻麻的主持稿,真想把它扔了!

“寶貝,主持要有主持的範兒,一個稱職的節目主持人是很少看稿子的。”媽媽耐心地安慰我説。

“媽媽!——董卿主持的時候還看稿呢!”我抗議道。

“……”媽媽一時語塞,眼神黯淡了下來。我成功了,心中暗暗竊喜,轉身將稿紙往桌子上一扔,正好壓在了《童年》上。

阿廖沙,阿廖沙,這個悲慘的小阿廖沙為什麼長大後會成為高爾基?他的生活環境,他的學習環境遠不如我,為什麼他能成為世界著名作家?是他外婆的原因?不,應該是他那自強不息、刻苦求知的精神。悲慘的童年並沒有讓他沉淪,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最終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大作家。我呢?董卿是我學習主持的終極目標,還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她主持時能看稿件,我要超越她不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嗎?

我看看躺在《童年》上的稿子,再看看一臉茫然又有點失落的媽媽,默默地拿起主持稿,坐下來輕聲誦讀着。媽媽沒有再説一句話,我也沒有再開一次小差。那次站在舞台中心,我特別自信,燈光格外燦爛,嗓音分外清脆,當我字正腔圓地宣佈活動開始時,台下掌聲一陣高過一陣。接下來的主持,我更是遊刃有餘。成功了,真的成功了,我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一樣抱住媽媽,在她臉上親了又親。我特別感謝媽媽,更感謝《童年》,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學習的真諦。

儘管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儘管有一天我們會遇到挫折,但我們都要像高爾基一樣——樂觀堅強、執着求知、不怕困難。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只要我們腳踏實地,不斷地在學習中成長,就一定能在眾人面前脱穎而出。

讀《童年》有感8

世界上有許多人物曾歷經磨難,如: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是其中的一位。從我讀了《童年》以後,我就知道了他的故事。

《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

小時候,母親將他給了外祖父和外祖母。他的外祖父開了家染坊,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的失去知覺。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在這樣的家庭中,幼小的阿廖沙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

但是,也有一些善良存在,那就是外祖母,她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一般的寬大胸襟。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的心。另外,還是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的支持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和熱愛生活的人。

讀完《童年》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了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在童年阿廖沙漫長而單調的生活中,不幸就是節日,心裏卻有傷痕……

讀《童年》有感9

我手捧着一本高爾基的自傳體《童年》。我在想:童年過呢?這是高爾基的童年嗎?他是文學家,那麼他的童年肯定非常幸福快樂吧!於是便翻開這本書,走進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媽媽來到姥爺家,從小就因淘氣,被姥爺打罵。姥爺是個自私的人,做飯做不好的,不肯拿銀子,沒有管我,我就在樹下打鳥,砸石子,奔跑。過了一陣子,媽媽把我送到學校學習,我每天都得拿着書念呀,沒有一點閒時間,因此成績不錯。但是我捉弄了神甫,被開除之後,姥姥和姥姥爺吵架分了家。又過了一陣子,媽媽結婚,給我生了個小弟弟,慢慢地我已長大了,已懂事了,便給小弟弟當保姆。最後,姥爺把我趕走,讓我自己謀生,讓我走進人間,讓我自己雲幹該乾的事,於是,我的童年悄然過去,我便走進人間。

通過閲讀高爾基的童年,我看出高爾基小時候也並不是什麼天才,跟我一樣貪玩,他的童年生活也並不幸福,他的媽媽很可憐,姥爺是個自私自利的人,經常欺負高爾基,高爾基從小就經歷人間的苦難,但從另個角度來看,也鍛鍊了他堅強的性格,為以後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聯想到我的童年,和高爾基相比可以説太幸福了,我們生活在温暖的祖國大家庭裏,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疼愛,有老師的諄諄教導,有同學們的關心幫助,我健康快樂的成長。儘管如此,有時我沒有體會到自己有多幸福,總是牢騷滿腹,怨這怨那。我現在意識到人的生活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遇到這些情況,不要生氣,君子喻以義,不人喻以利,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要有廣大胸懷,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報復。不要説壞話,更不要傷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遇到困難,不打退堂股,要向項羽一樣,破釜沉舟。要記住,打退困難,重現信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恆心毅心,通往成功,勇往直前。

童年像一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童年裏可以學習知識,也可以盡情玩,但不能總是學,也不能總是玩,那怎麼辦,勞逸結合。讓童年過得有竟義,因為它是基礎。為了使未來美好,從今天起奮鬥吧,珍惜一分一秒,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讀《童年》有感10

每個人都有五彩繽紛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和小夥伴歡聲笑語走過,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是那永不磨滅的趣事。在我看來,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美好的童年,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就是有那麼些一些不幸的孩子有着悲慘的童年,小高爾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爾基的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逝了,他在外祖父家:尼日尼一諾弗哥羅德城飽受欺辱。他有一個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常將他抽暈過去,常將他的外祖母打得頭破血流。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他而離開這個家庭。

小高爾基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式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別啊!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時代?

之後,高爾基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高爾基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是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十分敬佩高爾基,他童年生活是那麼悲慘,親人接二連三地死去,他卻能夠頑強地生活下去,在同情他的同時,我清醒地認識到高爾基童年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走向衰敗的時候,在這個衰敗的社會,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高爾基當時的家庭生活情況和悲慘的童年只不過是這些千千萬萬窮苦家庭的一個縮影,有着痛苦童年的孩子何止高爾基一個人啊!是沒落的國家,是無情的社會造成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但他能在這樣的苦難下不懈追求,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幸福美好和諧的生活。讓我們抓住時間的每分每秒,去學習,去努力的學習,千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擁有如此美好的童年生活,面對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們再不好好學習,何有臉面見父母呢?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不幸,我們絕不可等待,要想着如何去戰勝,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自己,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去戰勝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惡魔。那麼,即將迎接你的一定是個美好的明天,甚至是光輝的未來,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去吧,使出自己全身的力量,去向命運挑戰吧!

讀《童年》有感11

聽着窗外若隱若現的雨之歌,真是愜意極了。好景配好書,如果在這個時候捧上一本心怡的書,然後一邊欣賞書中的語句,一邊聆聽着雨聲,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書桌前,我再次拿出那本書--《童年》,開始了《童年》之旅。

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幼年時就喪父,與母親投靠在外祖父家,隨後母親便不知去向。因為母親當時不顧外祖父的反對嫁與父親,所以本因給母親的財產就被扣留在了外祖父手中,這份財產的美味,不進讓舅舅產生了獨享之心,還想治外祖父於死地。阿廖莎還親眼目睹了聰明能幹的阿廖莎被舅舅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最終被十字架壓死。就連懷孕的舅媽,也整日遭到舅舅的毒打,在一場大火後,難產而死,造成了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就要遭受這麼難以令人相信的事不由得在我的心裏將阿廖莎上升了一個對他的認識。

窗外的雨依舊在打着不同節奏的樂器,他給綠葉換上了一件撒滿珍珠的衣裳,給大地換上了一層與往日不同的色彩,也給我換了一種對阿廖莎的新認識。

時間在鐘錶的流逝中,不知不覺已經消失,與雖然已經停止,可童年之旅還未結束,他久久的在我腦海裏迴響着。

讀《童年》有感12

感恩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不變的基調,它如陽光温暖了人灰冷的面頰,如雨露滋潤了人乾涸的眼儉,它的主題曲永遠不帶雜音地響在每個人的心谷裏。《童年》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故事的薰陶,這些瑣事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祖母給阿廖沙講故事,在困難之時,收留阿廖沙,時時為阿廖沙祈禱,替他捱罵。

這些平凡的小事感動着阿廖沙,他努力賺錢為外祖母分擔辛勞,他勤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外祖母。外祖母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凝結了阿廖沙的血肉,更在於塑造了阿廖沙的靈魂,外祖母的一生,是一次愛的旅行。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關天感恩的故事,在美國感恩節中,當人們歡慶它時,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卻是以絕望的心情迎接它的到來,因他們太窮了,想都不敢想那節日的“大餐”。看着心遭透的父大吵起來,兒子只能無助地站旁邊,正在這時,響起了敲門聲。

男孩看到門外站着一個滿面笑容的男人,手裏還提着一個大籃子,裏頭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過節用的東西。那人籃子擱在男孩的臂彎裏就轉身離開了。臨走時還留下一句温暖的話語“祝感恩節快樂!”感恩之心在男孩的心底油然而生,他暗暗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的方式去幫助別人。18歲那年,男孩在這年的感恩節買了不少的食物,裝作一個送貨員來到了一個很窮的家庭。

他把這些食物從破車上取了下來,走進這個破落的房子,孩子們看見這些食物高興地歡呼起來。臨走時男孩也説了一句:“祝你們節日快樂!”感恩這心就是在被別人幫助中油然而生的。感恩不需要理由,因為有愛才會感恩。感恩是什麼?一千俱有一千種答案。

但無論是誰,都無法對一個毫不感情的人説出來感恩究意是為什麼。因為感因是不用嘴説出來的,是用心去品出來的。感恩,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純淨而又寬敞。

感恩,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平和。人啊,每天都被許許多的事感動着,或許有時是由於它們的平凡才讓我們視而不見。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會感恩,是因為他生活愛之中。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讓碌矇住我們的眼睛而不懷一顆感恩的心呢?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感恩是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它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態度。替父母洗腳是感恩;幫老人過馬路是感恩;愛護花草樹木亦是感恩。當這個世上已無感恩的足跡時候,那它也就隨之成了一個冰封的天地。冷酷,亦無情。

朋友,請把心從泥淖中拔出來吧!請騰出一點小小的空間來承載這足以讓我們回味一生的感恩吧!

讀《童年》有感13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如今,童年已經隨着時間慢慢地流去。每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想到《童年》這本書,想到書中趙斌有一個令人感慨,令人欣慰的童年!

書中的趙斌,生活非常的艱苦。家裏有三個哥哥,一個幼小的弟弟。大哥在小學當老師,二哥在念高中,三哥在鄉中學念初中。不久,媽媽因病過世了,趙斌悲痛不已。三個哥哥不在家,所以趙斌只好和爸爸一起在家照顧弟弟,一起幹活。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趙斌也該上學了,可是家裏沒怎麼多錢,所以大哥就在家教趙斌讀書學習,哥哥認真地教,弟弟就專心地學,就這樣,經過了他的刻苦專研,終於踏入了初中的校門。漸漸地,他也走進了高中的校門。而在學校裏,趙斌也受了不少的委屈,但最後,趙斌還是被分配到團中央直屬機關單位從事少先隊工作。但是,在趙斌心裏還有一個最大的陰影:他從來沒上過小學,也沒帶過一次鮮豔的紅領巾。而趙斌也説過:假如再給他一次童年,他希望自己上一次精彩又快樂的小學生活……

趙斌告訴我們:苦難,也是一所學校!童年是屬於自己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好好面對,千萬別錯過!

讀《童年》有感14

《童年》是高爾基的三部自傳體小説之一,主要描寫阿廖沙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阿廖沙的生活狀態。

這本書寫的主要內容是:阿廖沙因為很早就去世了,他隨寄居在外祖父,外祖父對他很不好,總是對他充滿了敵意。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在外祖母的幫助下,阿廖沙成為了一個、機智的人,最後他去了人間。

我覺得阿廖沙在這種下也堅強勇敢地克服種種困難,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上次自己走夜路回家來説吧,那天放學後我在校門口站着卻沒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和慈祥的。突然,我想起昨天媽媽叫我要自己走夜路回家。我站在原地想了一會兒,就朝着家的方向慢慢走去了。我走着走着,腦子就開始胡思亂想了:這裏會不會有人販子把我給拐走啊?會不會有人跟蹤我啊?會不會有殺人犯?會不會頓時我的心裏害怕極了,於是加快了腳步,再次心想:我必須堅強勇敢起來!就這樣慢慢地走進了小區終於到家了!我地撲進了媽媽那的懷抱。

這充分説明了:當不能輕易地,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它。

《童年》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只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困難,一定能的克服它。

讀《童年》有感15

我是懷着激動的心情翻開《童年》的,但我卻是用顫抖的雙手合上《童年》的。

那一年,阿廖沙還沒長大,卻被迫外出謀生了。回首童年時光,正如他自己所説,“那段生活彷彿是一個心地善良且又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地講出來的一個嚴酷的童話”。誰能料到,若干年後,他由一個從黑暗小屋走出來的貧苦孩子成為文學界一顆璀璨的明珠;誰能料到,若干年後,他被世人所敬仰,名垂千古;誰能料到,正是這個“嚴酷的童話”孕育了他,造就了他。

我沒法想象,阿廖沙是如何能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熬過童年。我只知道有個詞語叫“生不如死”,用它來形容阿廖沙的感受應不過分吧。父母雙亡,孤獨無助,要想活着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我想如果換作是今天的少年,他們之中大部分絕對受不了這種地獄般的煎熬。

在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阿廖沙每日噩夢連連。他忘不了姥爺那張猙獰的面孔,忘不了兩個勢利和人面獸心的舅舅,忘不了狡黠偽善的老彼得……然而阿廖沙並沒有染上半點濁氣,迷失自己。命運強迫他早熟,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人性的醜惡。他變得更堅強、更勇敢、更明智。

我仍記得那天,當阿廖沙得知“好事兒”要被趕走的消息後,可以不顧一切地頂撞家人;可以於深夜望着“好事兒”遠去的背影而淚流滿面……在物質匱乏、道德淪喪的年代,在勾心鬥角、自私自利的現象恣意縱橫的情況下,阿廖沙義無反顧地挑起一個時代的良知,卑微渺小卻彌足珍貴!

我又想到今天。這個充斥着繁華的時代,物慾橫流。許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父母倍加寵溺,含在口裏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這些孩子甘願做温室的花朵,一旦脱離父母這顆大樹,懶惰無能等本性便暴露無遺。

他們對錢的慾望極大,總是向父母大把大把地要錢,再大把大把花錢;他們可以向同學大肆炫富,可以對父母“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可以學習無能但“賺錢”有方。對於富家子弟來説,錢就像金子堆在金子上,嘩啦嘩啦地流……

別林斯基曾説過,苦難是人生的第一所大學。高爾基在這所大學中跌爬滾打,最終鑄成了錚錚鐵漢,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今天的孩子是否也要經過身體的煉獄和精神的洗禮才能判若兩人呢?

今天的孩子真的應該好好讀《童年》,他們太缺少愛人的觀念和智慧靈動的眼睛了。

標籤: 童年 彙編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dianhuati/tongnianduhou/mnv8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