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熱點話題作文 >童年讀後感 >

五年級作文:高爾基童年讀後感(5篇)

五年級作文:高爾基童年讀後感(5篇)

篇一:讀《童年》有感[400字]

五年級作文:高爾基童年讀後感(5篇)

他,一個俄羅斯的文學巨人,一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一個作品無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作家,他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着他堅信的童年,他就是俄羅斯的文學家——高爾基。

高爾基,他的一生無數輝煌,他的童年卻歷勁磨難。自幼喪父,隨母親投奔外祖父,但那並不是幸福的開始,反而是苦難的前奏。母親隨父親的離開,祖父的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稍不順意便會大打出售,兩個自私的舅舅,正天為家產爭吵打都……在這樣一個專制,黑暗的家庭裏,阿廖沙(高爾基)與外祖母相依為命,過着自立的生活,卻也常常遭受排斥。

一個缺少雙親疼愛,又飽受折磨的孩子,為了生活,每天去揀垃圾,星雲的是,苦難中還有外祖母的關心和愛,照亮了他未來的路,十一歲的高爾基便自己去開拓生活了。

這一部記錄自己童年往事的書,在記敍生活的故事,也反映了俄羅斯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讓我們真正看透,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自私和殘暴的心理,也體現了一個幾歲孩子盡心的成長曆程。在黑暗中,變得自立、強大,擁有着善心的好人,啟示我們。在逆境中不但要學會用善心去對待別人,更要懂得生活的不易,讓自己在逆境中成長。

這部書,有對外祖父等人的諷刺,有對外祖母等人的讚美,更有對成長中迷茫的路標,讓我們在心靈的成長中獲益匪淺。

篇二:讀《童年》有感[400字]

我讀過不少描寫大海的豪邁詩篇;也讀過不少描寫山巒的文章;還讀過不少使人潸然淚下的事情散文。但當我捧起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時,我立刻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它雖然沒有化麗的詞語修飾,卻有着樸素感人的故事情節;它雖然沒有天馬行空一般的想象,卻記述了一件件平凡的'生活事件;它雖然沒有太注重語、句、段、篇之間的連貫性,卻很好的體現出了他童年生活經歷的滄桑與感人的故事情節。

在“母親”高大的身軀下,埋藏着無盡的傷心與悲痛;在“外祖父”冷酷的表情下,更多的是對子女的關心與憤怒;在“外祖母”大大的眼睛裏,埋藏着對“外祖父”的不解於對神的信賴;在“小岡茨”高瘦的身軀下,埋藏着對兩個“叔叔”得憤怒;在“我”童年時幼小的心靈裏,充斥着對生活的憧憬,對學習的熱情……

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那已失去的童年是否顯得更美好,更幸福?——沒有父母的責備,只有他們對我們的“百依百順”;沒有生活貧困的窘況,只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沒有讀不起書的貧困,只有一座座高聳的學校擺立在我們面前;沒有……

想到這裏,我們是否要好好的歌頌那段美好的時光?讓我們用雙手譜寫一曲歌,來歌頌童年的時光吧!

篇三:讀《童年》有感[500字]

我們現在生活多麼完美,什麼事情都有父母把我們做好了。這些表面上是很幸福,但是我們真的懂得什麼叫幸福嗎?“幸福” 實際上是靠自己爭取得來的,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勞動,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出來的。而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我們以後能在社會上立足。這樣我們才懂得獨立、懂得去生存。如果一個人在世界上,連最簡單的“怎麼不會讓自己餓着”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你根本不用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了,因為這個世界的美好你永遠都發現不了,所以我們要學會獨立、堅強。

再有就是那些受不了一點挫折,受挫折會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人會在困難面前低頭,從此走向歧途。這樣,你有沒有想過,你不僅對不起養育你的父母、教育你的老師,你還對不起你的生命。這個生命給了你,你就應該好好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讓它活着有意義,這樣你才算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為什麼會有人後悔終生?就是因為在年少輕狂,對什麼事都不假思索,所以,我們青少年要在做任何事之前,都應加以思考,要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有意義。

阿廖沙的性格正是在鉛一樣的生活的重壓下,在無盡的苦難與惡勢力的頑強鬥爭中,在接受和認識現實中所有美好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並發展的。我們要學習阿廖沙的精神品質,他是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希望大家都來品讀這本藝術珍品,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篇四:讀《童年》有感[500字]

假期裏,老師讓看高爾基在1914年作得自傳性的著作《童年》。爸爸便給我買了一大本“高爾基名著”。

開始我並沒有興趣,可到了後來,我不由得為小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在那樣的艱苦生活中頑強生活的精神所感動。

這本書講述了前蘇聯著名的革命家。文學家高爾基在3歲的時候因父親去世,在外祖父家裏度過的歲月。小阿廖沙在這裏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嘔的醜事,舅舅們為了家產爭吵鬥毆,愚弄弱者,外祖父脾氣暴躁,毒打兒童等等。同時高爾基又受到外祖母的疼愛,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薰陶。後來,幾十口兒的大户因為分家而破產,只剩下了外祖父和小阿廖沙。外祖母和母親都去世了,小弟弟跟着繼父生活,舅舅們都分了家。就被外祖父趕出了門,自己生活。

可憐的高爾基,3歲就失去了親切的父愛,在外祖父家,經常遭到毒打。在11歲的時候,家裏破了產,常常吃不上飯,就靠着撿破爛為生。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真是讓我佩服不已。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童年時期的高爾基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可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不可想象的。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裏是“小皇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一定好好珍惜呀!

篇五:讀《童年》有感[600字]

寒假中,我花了幾天時間讀完了《童年》這本書。它講述的是以高爾基自己為原形的童年生活。高爾基生於尼日尼諾夫哥羅德一個木匠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不久後母親也去逝了,他十一歲時便外出謀生。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也一樣,三歲喪父,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在那個黑暗的家中,經常受到吝嗇又固執的外祖父的毆打,甚至被打到失去知覺。愚昧的舅舅們整天相互殘殺,還害死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小茨岡。就連母親也因各種的不幸變得冷漠,只有外祖母在這黑暗中能給他帶來一點愛。在染坊的一場大火之後,外祖父和他的兒子們分了家,在其他地方買了一套房子,在那裏,阿廖沙有幸結識到了幾個好朋友,但最終這些房客都被外祖父趕走了。在那裏,阿廖沙自己開闢了一個小天地,夏天就睡在那,有時外祖母也來這,給他講着那一個個百聽不厭的童話。過了不久,母親改嫁了,外祖父又賣掉了房子,給母親湊足了嫁粧,後來只租了個地下室來住。繼父非常的奸詐,工作很不安分,沒過多久,母親死了,吝嗇的外祖父不肯撫養阿廖沙,阿廖沙只有十一歲時就被殘忍地趕出家門,獨自謀生去了。

在這部作品中,外婆對阿廖沙的影響最大。外婆總是以慈善寬厚的胸懷關心身邊每一個人,那童話故事是阿廖沙收到的僅有的幾分愛。外公卡西林則是阿廖沙比較討厭的人,在破產後變得無比吝嗇,最後還將阿廖沙趕出了家門。

阿廖沙十一歲就能外出謀生,而我們現在已經14歲了,卻還無法獨立生存。有時,我們連做個菜,洗件衣服都做不好,根本無法獨立。我們都生在美好的年代裏,童年也是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但我們更應培養好自己的動手能力,學會獨立自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dianhuati/tongnianduhou/3wmj2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