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熱點話題作文 >童年讀後感 >

童年讀後感【精】

童年讀後感【精】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後感【精】

童年讀後感1

高爾基,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無產階級文學的創始之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原名阿列科謝·馬克西母維奈 ·彼什科夫。出生在下諾夫戈羅德城(現稱高爾基市)。他出生貧苦,幼年喪父,飽嘗了人間苦難。

《童年》這本小説所寫的是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故事在一個小市民家庭裏展開。在這個小市民家庭裏,恃強凌弱是人們的癖好。半瞎的老匠人首當其衝。這裏的人幾乎每天晚上給這個老匠人安排一個侮辱性的惡作劇式的“玩意兒”:有時用火燒燙他的剪子把兒,有時在他坐的椅子上插一個尖頭朝上的釘子,或者把顏色不同的料子偷偷的放在這個半瞎的老匠人手邊——讓他把他們縫成一匹布。阿瘳沙的兩個舅母先後被兩個舅舅毒打、摧殘致死。阿瘳沙的繼父也毒打他的母親。就連年邁的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難逃外祖父的打罵。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殘暴的行徑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使他或者鬱鬱寡歡,或者也像大人們一樣惡毒。

儘管這是一羣令人生厭的小市民,但作者並沒有簡單的停留在把他們表現在惡人上。小説的深刻之處在於它揭示了形成這羣形象的原因:是沙俄的黑暗統治,是家長制手工業者的生產方式,是艱辛污濁的生活環境,改變了人們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小私有者自私、貪婪的靈魂。

讀了這本書,我最欣賞阿瘳沙的外祖母阿庫林娜·伊凡諾娜。阿瘳沙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瘳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瘳沙聽,她對阿瘳沙的影響,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愛給予阿瘳沙堅強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着阿瘳沙,給予他無限的温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

整本書可以用十個字來形容: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

如果當時的每一個人都象阿瘳沙的外祖母一樣慈祥、善良的話。我想:結果因該不是這樣。

要怪只能怪他們自己。他們是一羣既可恨又可悲的人物,一面受着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壓迫,一面又去欺侮別人。

現在來想一想,像他們這種殘忍的行為,大約上帝看了也會掉眼淚!

我們千萬不能學他們那種樣子。要學習阿瘳沙的外祖母。要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對每一個人都要忍讓。

童年讀後感2

童年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童年的信封裏寫着快樂,幸福的文章;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個暑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這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黑暗統治下的孩子從覺醒到長大的苦難歷程。它給我的感觸頗深。這本書主要寫了,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廖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現在我給你講一講大致內容:阿廖沙三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聽完後,你是否覺得阿廖沙是一個悲慘、可憐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充滿陽光和愛。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們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這美好的童年真是來之不易啊!如今,眼看童年要離開我們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一起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哪怕是一秒也要珍惜,否則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所以,我們要捉住童年的尾巴,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熱愛生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童年讀後感3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動着我:他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生活。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情。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些小事爭吵、鬥毆……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毒打。他的朋友——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善良的外祖母也處處護着他。外祖母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多姿多彩的,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捱揍”,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和悲傷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毆打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過着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和快樂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些讓大人們操心承擔就足夠了,根本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吧。

童年讀後感4

暑假裏,我讀了《童年》這本書,裏面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看到高爾基和我們那不一樣的童年,又不禁為他的悲慘童年而感到悲傷。

《童年》講的是五歲的高爾基失去了父親,而後又經歷了母親改嫁等一系列的變故。為了上學,他只能去撿廢品賣了錢當學費,自己供自己上學。高爾基身上穿的破舊,在身邊的富有同學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並不在意,把這一切化為動力,促使自己努力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陷入了深思。現在,我們的條件是多麼的優越,不用擔心沒錢上學,更不用撿垃圾維持生活。身上穿的都是名牌的衣裳,用的也是五花八門,色彩鮮豔的文具,各種樣式的書包,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東西,應有盡有。而高爾基呢?他是多麼的悲慘啊!別説是文具了,就算是衣裳也都破爛不堪,是補丁摞補丁,還受到外公的百般虐待。相比之下,我們就像温室裏的花朵,享受着小公主、小皇上之類的待遇,不愁吃,不愁喝。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對於高爾基來説,這根本就是神仙般的,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呀!而他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勤奮地學習;相比之下,我們這些過着幸福生活的人,卻是那麼的不爭氣,真是自歎不如呀。如果,我是高爾基,那一定會為自己的貧窮家境而自卑的對學習沒有了信心,而他卻把嘲笑化為了進步的階梯,我真佩服不已啊!

相比高爾基童年的生活,我們可以用——掉進了蜜糖罐一樣形容現在的生活,可是,儘管這樣有些人還是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挑這撿那。我也曾經做過一件這樣的事。

那天,我考了全班第一,媽媽為了獎勵我,做了我最喜歡的餡餅。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突然,一塊刺鼻的東西被我吃了進去,我連忙吐了出來,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一看,不以為然的説:“是姜。”我一聽,連忙把餡餅丟到垃圾桶裏。要知道,我是最厭煩姜的,那刺鼻的味道讓我聞了很不舒服,吃了更是噁心。媽媽見我把餡餅浪費了,十分生氣,説:“今天只有這一種帶姜的餡餅,你吃也要吃,不吃也要吃!”我聽了媽媽的訓斥後也耍起了性子,坐在那不理會媽媽。最後,媽媽實在是犟不過我,又給我重新做了餡餅,這才讓我如願以償。現在想想,我真是不應該浪費餡餅,姜又不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何況這餡餅沒有了姜也是不好吃的呀!這餡餅如果在高爾基的眼中,那會是怎樣珍貴的食物呀!以後,我一定不會再浪費食物,而是珍惜每一粒糧食。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深深地感知到了我們和高爾基不一樣的童年,看出了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不同。以後,我們也要學習高爾基那種不向困難低頭,奮發向上的精神,好好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5

暑假期間,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他四歲喪父,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這裏,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瓷岡”,吝嗇、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之中)。從(在)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懂得了一些道理,並堅強地活下去。

相比之下自己(與)獨自在人間闖蕩的阿廖沙(相比),我是多麼的幸運和無知,經常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每天都要父母操勞。回想起來,真有點慚愧。因此,我們要有自主性和獨立性,畢竟同齡人“他”處於那個黑暗的機會,也能咬緊牙關,堅強地走下去。然而幸福的我們,就(更加)要努力學習,珍惜現在了。

在書本中,有幾個情景是深深地觸碰到我的內心的。例1:阿廖沙因為好奇,把桌布放在染桶裏,結果被外公狠狠地打了一頓,但是,在打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幸災樂禍。可見,當時人情是多麼的冷漠,阿廖沙是多麼的可憐。

例2:阿廖沙早年父親便逝世。從此,小小的阿廖沙便隨母親一同住進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日漸消瘦,漸漸變得殘暴,變得小氣吝嗇,經常打阿廖沙。不滿十歲的阿廖沙,不知受了多少苦,多少痛?心裏面真的替他傷心,難過。生活得如此痛苦的阿廖沙,在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下,仍然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堅強地生活下去。縱觀現在,有多少學生説壓力大,壓(大)到氣也緩不了,有的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可怕,真可怕!我認為產生輕生念頭的人,都是笨蛋,為什麼呢?身處社會,擁有生命,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一旦死了,父母、親人們咋辦?所以,要想後果嘛。其實與你壓力大的時候,你自己稍微放鬆一下就好了,要多向好的,積極樂觀的方面去想。

阿廖沙堅強、正直、樂觀的高貴品質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對我影響頗大;他告訴了我如何堅忍不拔地頑強生長,並且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把在沉睡的幻想喚醒。

僅僅活着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生活;對城市而言,僅僅看過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它。

——【法】波德里亞《冷記憶》

超越,思考是進步的階梯,生存與生活更是一門藝術,高爾基先生的《童年》,(讓)我懂得的是堅持、樂觀與探索。

童年讀後感6

我們一起翻開《童年》這本書,讓我們一起走進阿廖沙的童年。

阿廖沙三歲喪夫,後來跟隨母親到祖母,一起來到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的這幾年,他看遍了人間醜惡。卻也遇見了許多善良的人,讓他感受到了真善美。他在許許多多的善良的人的薰陶下,教育下,學會了辨別人世間的善與惡,也由此認識到了在沙皇統治下的社會的黑暗。

外祖母

外祖母是阿廖沙遇到的一個最重要的人。外祖母喜歡講故事,她給阿廖沙講了許多關於上帝天使的故事。讓阿廖沙在聽故事的同時學習到許多好的品質,祖母也是一個很關心阿廖沙的一個人。阿廖沙一直受到祖母的關心和照顧。

外祖母是多麼善良的一個人啊。然而外祖母的生活並非很好,而是充滿了坎坷。外祖母生有17個孩子,可是活下來的卻只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後來外祖父的染坊也給了阿廖沙的舅舅,之後外祖父就變得越來越貧窮。到後來外祖父和外祖母決定各自承擔各自的生活費用。外祖母只能靠做一些零活來掙些錢,然而就是這樣,外祖母卻也不忘那些貧窮的人,每當夜晚外祖母會將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錢送一部分到那些貧苦不幸的人的家裏。她只是悄悄地放在窗台上並不讓人家知道這是誰的施捨。阿廖沙就是在這種薰陶下成了一位善良明事理的'人。

阿廖沙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外祖母可謂功不可沒。

好事情

看到這可標題你也許會奇怪,為什麼會取名叫好事情?其實我這裏的“好事情”,指的是一個人的綽號。“好事情”是阿廖沙外祖父家的一個房客。他是一位先進的知識分子。懂得許多道理,他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那些人都十分的世俗,只知道談論女人和錢財。而“好事情”卻不同,他讓阿廖沙在污濁的世間認識到了也有善良的人。但是身邊的人對他都很排斥,最後他被外祖父趕出了房子。

“好事情”可以説是阿廖沙在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日子之後,所遇見的一座指路的燈塔,他讓阿廖沙感覺到了温暖。除此之外,他還十分支持阿廖沙看書。他的小房間曾一度成為了阿廖沙的藏書房。

“好事情”是對阿廖沙一個影響很大的人,他讓阿廖沙見識到了更高的思想覺悟。可以説好事情是第一個在阿遼沙心中種下了新思想的種子的人。

讀完《童年》這本書,看到了阿廖沙的童年,突然覺得自己的童年真的太幸福了。但同時我卻也感到羨慕阿廖沙,敬重阿廖沙。他有愛他的祖母,有那麼多為他好的人。他有那麼多的好品質,他懂得感恩。他愛熱愛讀書,認真學習,為此而感到快樂。阿廖沙擁有一個獨特的童年。他在這個童年中,既看到了人世間的醜惡,也認識了真正的真善美,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獲得了新的思想。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獨特的嗎?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獨特的童年,不要讓童年時光白白地逝去。

童年讀後感7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假期的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的字體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喪父,跟隨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8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尋夢童年》的書,其中一篇叫“黃色的小枕頭”的文章給我影響深刻,文中的我為了搶回我心愛的小枕頭,不惜將非常疲倦的媽媽叫醒,最後媽媽實在太累了把小枕頭給了我,後來看到媽媽的脖子歪着,很是可憐,心裏十分後悔。如果媽媽在這時醒來,我一定會把枕頭送上的,可是媽媽還是沒有醒來。她真是太累了!我那時只是呆呆地站着抱着小枕頭哭。讀到這兒,我也為作者而哭泣,為他情動。

過了很多年,我已經是W大學的教員了,有一年,我的媽媽來到了北京,帶來了一本小相冊給我看。有一張是我站在牀上,扶着比我高出一個頭的欄杆,我乘機想媽媽講起黃色小枕頭的故事連同我的懺悔!媽媽卻説:“你小時候挺懂事的。”媽媽的話語裏好像是説根本不可能有這種事。我懂事是後來的,之後我有多了幾個弟弟和妹妹,他們不僅玩我的小汽車,還穿我的衣服。

文中的“我”——他的懺悔中,留給我的是一份孝順,一份善良,他那個黃色的小枕頭也似乎在警示我處處要孝順長輩。看着這個杏黃色的小枕頭,不由得讓我想起埋藏在心中的一份懺悔。

那是我六歲那年,暑假裏的一天,母親買菜時買了三條我最愛吃的油炸小黃魚,吩咐我暫時不要吃,等舅舅家的表姐、表哥來了一起吃。我邊點頭答應邊看起了電視。媽媽就去廚房忙她的事了。我看看在廚房裏忙碌的媽媽,眼睛早就落到餐桌上的那三條小黃魚身上了。我趁機拿了一條吃了起來,哈,吃了還想吃,又拿起一條,一不做,二不休,三條小黃魚全都被我消滅掉了。我擦擦嘴邊的油漬,就又看起了電視。可這時的我就像坐在針氈上一樣難受。怎麼辦?怎麼辦?“喵嗚”“喵嗚”有了,客廳裏的貓咪在叫呢!我靈機一動,心想:有了,替罪羊來了!我連忙大喊:“媽媽,貓咪偷吃黃魚了!貓咪偷吃黃魚了!”在廚房的媽媽聽到我的喊聲,趕緊跑了出來,立刻拿起茶几上的雞毛撣追着貓咪打了起來,貓咪便躲着跑開了,嘴裏不停地發出“喵嗚,喵嗚”的聲音,那聲音叫得如此悽慘,似乎在説:“不是我,不是我,我冤枉……”而我懸着的那顆心總算有了着落。可是,心裏頓時就像灌進了五味雜陳,説不出是什麼滋味。

媽媽追不上貓咪,就只好打電話給爸爸,讓中午回家吃飯的爸爸重新買了一份黃魚,一會兒,客人到齊了,開始吃飯了。而此時的我,吃什麼菜都沒有味道了。

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好多年,但一直像一塊石頭似的壓在我心頭。我今天一定要向媽媽坦白,説出我心中的懺悔。

童年讀後感9

其實,生命這個話題是凝重而嚴肅的,我不是太喜歡。但是,發展、充實、完成生命這簡單的六個字卻讓我想到,生命是有厚度的!

作為教師這個特殊的以人為對象的職業來説,我們如何讓我們面對的鮮活的生命能更好的發展?能讓被我們路過的每一個生命都能充實?

正如有時我自己也是很矛盾,想選擇一條很舒適的道路輕鬆地走下去,還是在別人休息聊天時,捧着一本本難啃的書嚥下去?或者,還是如別人一樣天天開心網購,而非這樣枯燥地寫着內心深處的話!但,我知道我是願這樣較為痛苦的生活的!因為,我願我的生命是充實的,我願回望我的成長之路時是有絢麗風景的!

喜歡文字的我,常會帶領我的學生們一起走進書的海洋。我引着他們準備一個美文本,摘錄美麗的文字,感受課堂外的真正的語文。去年新接的這個四年級,在上學期,我們一起共讀了《愛的教育》、《昆蟲記》,開展了讀書交流會,孩子們很喜歡。這學期,每節語文課前,我們共讀金波的詩集《我們去看海》。隨便叫一個孩子起來領讀,都是那樣的深情款款,平時那難聽的唱讀在這一刻全不見!金波老人筆下那些孩子們常見的事物、常玩的遊戲、甚至常犯的錯誤都變成了一首首極富童心和童趣清新小詩,那極富節奏感、音樂感、畫面感深深打動了這些小小的心靈。

當我們開始進行光明夜話時,我不禁想到,其實,我班裏也可以這樣嘗試。於是,我發動班裏學有餘力的十個孩子,學着光明夜話的形式,建立了一個QQ,就藉着這本詩集的名字,取為週末,我們去看海。孩子們將自己看的讀後感,一些隨筆就發在羣裏,不為別的,只為讀只為寫,只為感受書香浸潤的童年!接下來,我們還將開展前段時間共讀的《夏洛的網》的讀書交流會。而就在剛才,我給孩子們在噹噹網上又訂下共讀的另一本書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看着那一雙雙閃亮的眼睛,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知道,真正能觸動心靈的教育就是和他們一起來充實這有限的生命,一起讓我們的生命走得更精彩。

其實,我不知道我今天這樣小小的舉動能帶給這幫孩子什麼,但這就是發我內心深處的自我生命本身的內在信念精品的閲讀定能讓他們走得更遠更穩!這也要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自我錘鍊,一起基於我們的自由意志我得和他們一起看一起寫啊,他們也得做很多其他孩子不做的功課!但是,我們都是如此歡喜而期待!

是的,生命是有厚度的!

童年讀後感10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童年。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高爾基的自轉體小説——《童年》

這本書主要寫了:四歲就失去父愛的高爾基隨母親來到外公家,外公不歡迎他們,外婆卻對高爾基很好,教他讀書,讓他學習。後來舅舅們怕他們搶奪財產,逼走外公。兇狠的外公拿外婆出氣。直到有一天外公身無分文,直到沿街乞討,高爾基的童年就到此結束。

看完書,我想起自己的小時候,總羨慕人家有父母在身邊陪着,而我從小就像吃百家飯一樣:一會在姨媽家待一年,一會在杭州阿婆家待一年,一會又是外婆帶幾個月,一會又是被姑姑帶走兩年。總是從一個陌生中轉到另一個陌生中生活。雖然被親人們寵着,但還是抵不過人家的小孩,小手牽着父母的大手從身邊走過的樣子。那時候我最喜歡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8歲時我為了能留在爸媽身邊,我懇求他們只要爸媽答應我留在杭州讀書,我就可以學着獨立,自己一個人上下學,不讓他們擔心,讓他們安心上班,我終於如願以償。路上看別人一家三口有説有笑是吉祥三寶。而我卻只能脖子上掛着鑰匙一個人上學、放學、開門和回家。有時還泡着半生不熟方便麪,儘管這樣,能在爸媽身邊,能在杭州讀書,我已經比其他孩子更幸福了。

在聯想起高爾基先生的童年生活,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小時候的高爾基剛來到外公家,就被排斥,還要幹活,只有外婆寵愛高爾基。而現在的我們去外婆家,她們不都是用燦爛的微笑,粗糙而有着愛的手,做豐盛的美味佳餚來招待我們的嗎?她們哪會讓我們幹活,心疼還來不急呢!我們犯錯誤時,他們不都是用寬容的心護着我們的嗎?我們當小輩的還有時指責她們,現在想想真不應該。

現在我們依偎在父母身邊,受到寵愛。整天在家裏看電視、玩電腦、吹空調,父母總呵護着我們的小腳,不讓我們跑,不讓我們動。比如爬山,還怕我們受到傷害,扶着,拉着,保護着從山腳走到山頭。我還看到有些孩子鞋帶鬆了,還要父母蹲下去系。

有一次,我在老家的池塘邊玩,不小心踩到了青苔,腳扭傷了。我哭哭啼啼跑回家,想從父母那裏得到安慰,爸爸一邊給我擦紅花油一邊説:“兒子,你是男子漢,這點小傷算什麼,還哭鼻子,羞不羞。”

也許,高爾基在逆境中長大,經歷過風雨和摔打才能堅強起來,看現在的我們是幸福的吧?!沒錯,我們現在要什麼有什麼,但不要做温室裏的花朵,要經受住風吹雨打,嚴寒酷暑,這樣才能有着頑強的生命力。

童年讀後感11

我讀《童年》,純粹是個偶然。當時我僅僅是被那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我翻開了這本書。讀完以後,我不僅理解了書名的意思,更瞭解了高爾基這個偉大人物。

的確,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失去了父親,隨母親去投奔吝嗇、貪婪、專殘暴的外祖父,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目睹外祖父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放、慫恿幫工偷東西及兩個粗野自私的市儈舅舅整日為爭奪家產鬥毆甚至瘋狂自己的妻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他的童年,沒有天真的笑容和可愛的玩具,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可怕。讀到這裏,我內心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不,應該是同病相憐。

老實説我也有一個不快樂的童年。失去母愛的痛苦至今還留存於我的心間,象烙印,揮之不去。我比同齡的孩子少了一份原本該擁有的幸福,這使我曾一度覺得上天對我的不公。為什麼是我?似的,誰都不希望災難降臨在自己身上。但還是要有一些人面對殘酷的現實。如今,和阿廖沙相比,我根本算不了什麼。一個人小時候經歷一些磨難,這並不奇怪,關鍵在於你拿什麼眼光去看待它。堅強的人,會用一顆樂觀、積極、開朗、向上的心去面對和接受命運的挑戰。而脆弱的人,只會躲在角落無奈地抱怨,從此一蹶不振,任由命運踐踏和擺佈。我相信,沒有人會欣賞後者。

即使再黑暗的環境,也不乏温暖和光明。這在《童年》裏也得到了充分的突出。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無疑是阿廖沙眼裏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的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以及她那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獨的心,把他從黑暗中喚醒,引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幼小的阿廖沙,使他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對阿廖沙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給予他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這是小説中的一個亮點。我從中看到的不再僅僅是黑暗,邪惡和冷酷無情,而是光明、善良和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我感受到了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這使我對自己的人生更加坦然,更加充滿自信。

書中的男孩,他的目光裏雖然有憂慮,但更多的是憧憬和嚮往。在苦難中長大,這亦是人生難得的一次考驗。堅信光明的存在,幸福遲早會降臨,你會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

標籤: 童年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dianhuati/tongnianduhou/mozd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