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閲讀作文 >

愛上閲讀作文2篇

愛上閲讀作文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上閲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上閲讀作文2篇

愛上閲讀作文1

在我這短短十幾年春秋的人生中,伴隨我成長的,恐怕就是那一縷縷墨香了。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就會捧着一本書,讓我坐在她的膝旁,聽她一字一句的細聲誦讀,通常都會是陽光明朗的午後,陽光正好,透過窗户靜靜地灑在書頁上,折射出一片淺淺的陰影,幾絲清涼涼的風不時輕拂過母親的鬢角,輕柔的掀起幾縷髮絲。而幼小的我,就坐在那兒,伴着細碎的翻頁聲,陪着母親,追溯到那些不為人知的歲月裏去。

現在回想起來,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也算是我童年的一塊樂土了。

在我看來,讀書人,都透着一股子儒雅,真的是就往人羣裏一看,就能感受到那股温潤如玉的氣質。如果説一定要我為未來做一個簡單地定型的話,我就從心底的,想成為那種讀書人。

興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隨着年歲的增長,走過的路越來越多,經歷過的人和事也越來越複雜,但無論沿途的嘈雜聲有多麼明顯,只需要一本書,我也能拋卻雜念,獨自一人沉澱其中,我想,閲讀,其實是一種柔和的力量。如清泉,細水長流地流經每個人的歲月。那是一種,柔和而有力地流淌。

許多事情,許多話,許多辭不達意的時候,也會不由得懊惱着,覺得,怎麼自己在文學方面的領悟如此淺薄,有些生硬粗糙的話,如果再多那麼一點修飾,就會很不一樣了。

當然了,看再多的書,看天還是天,看水還是水,但是,看天也可以是,江靜碧雲天,江風木落天,遠水倒垂天,風勁欲霜天,一江春水碧於天,小舟翻動水中天,卧看秋濤蹴遠天,一行白鷺上青天,憶君迢迢隔青天,五千仞嶽上摩天。看水也可以是,山遠低於水,月來滿地水,蓮子青如水,思君如流水,曾經滄海難為水,遙憶美人湘江水,長恨人心不如水。千載秦淮嗚咽水,古來萬事隨流水,萬里秋風吹錦水。語言可以表達的自由,就跟宇宙與自然一樣,橫無際涯,幽邃曠遠。許多人窮盡一生所尋求的,興許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就像,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裏面,錢鍾書老先生的一句話一樣,他説,從此,我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我永遠記得我當時看到這句話時內心所受到的那種難以名狀的震撼,這句話,可以翻譯成:我想和你共度餘生,也可説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錢鍾書先生的話,沒有任何加綴,只有死別,再無生離,裏面飽含的深情,何其深遠呢?

這就是文人,這才是讀書人。

真正的凡夫俗子,除了送幾隻玫瑰,講幾句老套的甜言蜜語,什麼也不會吧。

書讀得越多,你的世界才越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雖然膾炙人口,但真正細品的又有多少?翻譯倒是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但誰又能確定,他們真的體會過?“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所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其實每個作者所著的每一本書,都是他或她自我的釋放。以自己獨有的文字,獨到的見解,獨一無二的人生,所引發的感情,將其傾注於筆墨,給讀者細細品讀。

其實寫書的過程,就是尋找知音的過程,世界上不會有同樣的經歷,也不會有同樣的心得,但總會殊途同歸的,作者是孤獨的,讀者也是孤獨的,倘若二者的心性有如伯牙和鍾子期,能有高山流水的不謀而合,那豈不是一件幸事?再孤芳自賞的人,也會期盼有人與他一同駐足,飛的再高的鷹,也需要一個不離不棄的影子。

縱然我孑然一身,但有世界上最偉大的靈魂作伴。他們一直在,他們將智慧如同耳語一般告訴我,無孔不入地,滲入生命的每一個罅隙,使我像顆灌漿的麥子一樣充盈飽滿。

而這偉大的.靈魂,便是書籍。

那一縷縷墨香,雖然單薄,但是有着它們獨特的芬芳。

我想,有關閲讀的見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那一縷墨香吧。

愛上閲讀作文2

自小,我便和“閲讀”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現在,我已成為“手不釋卷”的“愛書人”,閲讀儼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我領略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透過閲讀充實知識、增廣見聞的道理;也明白“開卷有益”,利用閲讀以淨化心靈,提升精神層次的益處;更體會“腹有詩書氣自華”,藉由閲讀涵養內在,變化氣質的潛移默化之功。古説:“讀書之樂樂如何?瑤琴一曲來薰風。”親身體驗閲讀的樂趣,領會閲讀帶給我的豐碩之後,我已深深愛上閲讀了。

我和“閲讀”緣起於未滿週歲時,當時媽媽買回來許多色彩鮮豔的大版面圖畫書以刺激我的視覺感官,想藉此讓我體會翻書的樂趣。接下來的日子裏,翻翻書、立體書、有聲書等,更為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樂趣。媽媽説,兒時的我最愛一本“有味道的書”,只要用手指頭刮一刮書中的食物圖片,這本書便會散發出披薩、草莓、香蕉等各種香味,令我愛不釋手。到了晚上的“晚安故事”時間也是我的最愛,媽媽總會在催我上牀睡覺的同時,從書架上挑出一本故事書念給我聽,看着繪本上的插圖,聽着媽媽温柔的聲音,我便滿足安穩的入睡了。

幼兒園後,我學會了拼音符號的本事,便開始練習自己念故事書。起初從字少的繪本開始閲讀,慢慢的由拼讀中也認得了不少漢字。所閲讀的書不但字數日益增多,書籍種類也擴及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科學、歷史、偉人傳記、古典小説等等,不但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更能領略閲讀的樂趣,從而深深的愛上閲讀。也由於爸爸媽媽都是愛書之人,因此家裏有一整面的“書牆”,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書籍,又為了方便我閲讀,媽媽更添購了許多適合我年紀閲讀的圖書,讓我在課餘閒暇之時,便可隨心所欲的順手拿本書來閲讀。而學校裏也有課外讀物可借閲,因此我不但從來不缺書,並且總能盡情的沉浸於書的世界中,且從中獲益良多。

遇到寒暑假或假日,爸爸媽媽也常常邀我到圖書館去,共享沉浸在書海中的樂趣。這時我就會挑本自己喜愛的書,找個靜謐的角落,暫將一切煩惱瑣事拋至九霄雲外,讓自己盡情沐濡在書的世界裏,隨着書中人物馳騁神遊。讀童話故事時,彷佛自己進入了書中世界,與人魚公主遨遊於湛藍海域、而後幻化成七彩泡沫;與醜小鴨歷經種種磨難、而後蜕變為高雅天鵝;與小木偶冒險學教訓、最後變成真正的人類……。當讀到偉人傳記,便會對書中主角肅然起敬,萌生見賢思齊的意念;閲讀偵探故事,總會絞盡腦汁,跟着主角尋繹線索,待水落石出之時,始有豁然開朗之慨;讀到歷史小説,不禁感佩於三國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以及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貞不貳的精神。沉浸於書香世界裏,我彷佛懂得了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體悟;似乎讀懂了辛棄疾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人生況味;彷佛與慧開禪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有慼慼焉;吟誦蘇軾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亦不勝唏噓。讀到感人肺腑之處,不禁熱淚盈眶;看到入迷之時,往往廢寢忘食;我想,閲讀之樂,莫大於此!

龍應台曾説:“文學,是白楊樹的湖中倒影;哲學,是迷宮中望見星空;史學,是沙漠玫瑰的開放。”英國哲學家培根亦曾説過:“歷史能使人變聰明,詩歌能使人增加想象力,數學能使人精確,自然哲學使人思想深刻。”閲讀,可以提供精確的價值觀,指點人生的迷津;閲讀,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徜徉於書海中,更可使我們汲取各種前人的智慧結晶。領略了閲讀的益處與樂趣而愛上閲讀後,我想,我這輩子都離不開閲讀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ueduzuowen/pz2k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