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閲讀作文 >

【必備】閲讀與作文3篇

【必備】閲讀與作文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閲讀與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閲讀與作文3篇

閲讀與作文 篇1

閲讀與夢想,它們的關係似乎十分微妙,是夢想起源於閲讀,還是閲讀成就了夢想?

漢朝年間,有個名叫匡衡的少年,他家裏很窮,卻非常勤奮好學。為了讀書,他鼓起勇氣,對鄰居説:“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可不料,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家窮的人,就挖苦他,不給他看。匡衡聽了非常生氣,他一回到家,就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助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古人是這樣,現代著名造橋專家茅以升也是如此。他小時候曾立志做一名造橋工程師,從此以後,他特別留意各式各樣的橋,在看書讀報過程中搜集相關橋樑資料。日積月累,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造橋專家。

父母經常教導我們:“現在用心讀書,將來考上知名大學,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結合以上實例,閲讀書籍的確是提高成績的法寶。生活中,我比較愛看趣味數學這類的書,所以數學成績不錯;媽媽同事的孩子喜歡看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所以他的語文成績在班裏總是名列前茅;哥哥雖然理科很好,但由於他不愛看讀英語書籍,所以關鍵時刻總在英語課上掉鏈子。

平時我們看書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感受:看科學家的傳記,就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看宇宙航天知識讀本,就嚮往做一名宇航員;看武俠小説,就想像自已是一個大英雄。

由此可見,閲讀與夢想的關係既緊密,又令人難以闡述。閲讀是一個小目標,夢想是一個大目標,我們現在首先要像蜜蜂採蜂般博覽羣書,然後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閲讀與作文 篇2

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只是有的人把它當成一項學習任務,而有的人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同樣是讀書,有的人通過讀書只是多認識一些字而已,而有的人卻可以變得出口成章,唐詩宋詞樣樣精通。

區別在哪裏?是智商麼?但是智商不也是通過閲讀來提升的嗎?我有個朋友,她真可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十分喜愛閲讀,第一眼看見她就會覺得她與眾不同,氣質非凡。與她交往後,就會發現她秀外慧中,情商智商都高,她與我分享了一些關於讀書的方法。

首先是要選擇有用的書去讀,只有讀有用的書,我們才能學到知識,但是怎麼定義“有用”二字,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認為所謂“有用”就是適合自己的,從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讀起,在自己喜歡類型的書中去通過閲讀吸取營養,這樣,閲讀時就不會那麼枯燥乏味了。

其次,便是設定讀書目的,目的就是,我讀這本書能學到什麼,或是想學到什麼。帶着問題去讀,可以提高你讀書的主動性,一個人被動讀書和主動讀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本書最精華的東西總是那百分之幾,我們讀書從薄讀到厚,更要學會從厚讀到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以有的書我們沒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通讀,有些地方可以一眼帶過,遇到自己喜歡或看字生情的語句,可以在一旁做上批註或摘抄下來,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

最後,是要設定讀書的目標。我對它的理解是讀了一本書後,要做到什麼,要去實踐,行動什麼。所謂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學到的東西能指導實踐,才有它的價值。此外我們還要學會合理安排好讀書的時間,有規律的去讀,讀書不能憑一時興趣,心血來潮,我們要把閲讀養成一種習慣,天長日久,持之以恆,享受閲讀,讓閲讀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我也還在不斷探索中,希望我和閲讀的友誼能更深厚一些吧!

閲讀與作文 篇3

我的閲讀習慣是自從爸爸買了一本很好看的《一的力量》這本書開始養成的,從那一刻起,每一次的閲讀都讓我沉醉在故事裏,有欲罷不能百讀不厭的感覺,陪伴着我一天天的成長,讓我的知識更加充實。

記得小時候,爸爸每天晚上都會講故事給我跟哥哥聽,從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慢慢到簡單的科幻小説,如今已經培養成了每天睡前都會看書的好習慣。

閲讀可以使我們放鬆身心,即便偶爾到户外郊遊時,帶本書坐在樹蔭下,涼風徐徐吹拂着看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閲讀也可以使我們的智慧更加的開闊,有些知識是外面怎麼學也學不到,唯有閲讀才能使我們的靈魂之窗看得更遠。然而如果生活中少了閲讀,祖先們的知識就無法流傳至今;如果生活中少了閲讀,人民教育的水準就會下滑;如果生活中少了閲讀,生活就會變得平淡無味。

閲讀是一種學習,它可以跨越時空,使智慧與生命代代相傳。閲讀是一種成長,它能豐富生命,開啟通往世界的窗口。閲讀是一種分享,讀者與作者透過書本對話,共同譜出生命的旋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ueduzuowen/mew3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