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勞動作文 >

瀋陽勞動模範徵文

瀋陽勞動模範徵文

勞動模範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樑,社會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瀋陽勞動模範徵文,歡迎閲讀。

第一篇:瀋陽勞動模範

勞模對我來講是很熟悉的一個詞彙,記得小時候思想品德課本中的時傳祥讓我知道了工作不分貴賤,而張秉貴、李素麗還有其他很多平凡崗位上勞模的事蹟告訴我,於平淡中做出不平凡才能做出成績。勞模已經從一個稱號變成一種精神,是對自己工作由衷的熱愛,是對自己職業絕對的忠誠,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在和平年代最好的詮釋,在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我心中的勞模,雖然還沒有勞模的稱號,卻在用這種精神影響着我和身邊的人。

初次聽到彭燕這個名字是在新錄用人員培訓中,聽説我們單位有一位經歷過癌魔考驗的同志,在癌症病情得到控制後還奮鬥在公訴一線,通過競選擔任處長。當時我就一直想看一下,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生活的磨難與考驗還能有如此鬥志,直到在檢察日報的頭條看到有關彭燕先進事蹟介紹上所附的照片,我才把心中的形象和人對上號,我沒有想到,她看起來是那樣的普通和平凡。

因為工作關係,我的辦公室和彭燕在同一層,其實我們經常在樓道里碰見,每次見面她都會主動打招呼,有時候在辦公室都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我們已經見過很多次,只是實在沒法把那個開朗的她和一個癌症患者聯繫在一起。23歲參加工作,28歲成為北京市昌平檢察院最年輕的主訴檢察官,30歲任公訴二處副處長,31歲罹患癌症,時隔9個月先後兩次手術,33歲重返公訴崗位,35歲成為昌平檢察院專門型人才,從事檢察工作12年間先後審查決定或審查備案案件795件1244人,無一錯案。一連串的數字,看到了彭燕作為一名優秀的檢察官的出眾的工作能力和非凡的事業成就,也看到了彭燕在檢察崗位上譜寫的生命讚歌。

無一錯案,簡單的四個字後面是對每一起案卷材料的細心分析,耐心辨別,正是對檢察事業的這份熱愛才能讓她十二年如一日,即使面對生命的挑戰也不懼困難,勇敢面對。國家公訴人並不是簡單的把犯罪嫌疑人送進監獄或者看守所才是成功的,而是通過辦理案件達到打擊和預防犯罪的目的。記得彭燕辦理過這樣一個案子,犯罪嫌疑人是大學生,因為瑣事與同學發生爭執將人打成輕傷,當時馬上就要過春節了,犯罪嫌疑人被拘押在看守所裏等待法律的裁決。彭燕在審查公安機關移送的案卷發現,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是同學,因為日常瑣事爭吵,犯罪嫌疑人不慎失手,主觀惡意不大;在提訊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悔罪態度好,對自己的行為有深刻的認識。如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那麼面臨犯罪嫌疑人的可能不只是幾個月或一年的牢獄之災,還可能是被退學、找工作受影響、人生中有污點,從挽救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彭燕在與被害人進行協商得到諒解後,做出了不起訴的決定。犯罪嫌疑人從看守所走出重獲自由時,跪倒在彭燕的面前,感謝這位挽救了他一生的檢察官。

用一顆責任心去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審理審查自己經手的案件,不留一絲漏洞;用一顆善良心去對待同事,每次帶給大家的都是歡樂與鼓勵;用一顆熱心去處理自己辦理的案件,通通過個案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達到社會和諧的目的;用一顆堅強心去面對病魔,即使每天需要抑制癌症的藥物,卻從來不在癌症面前低頭;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享受自己的家庭及工作,感謝生命給予的磨鍊,這就是我心中的勞模,我身邊的榜樣,“鐵燕子”彭燕。

第二篇:瀋陽勞動模範

現在,一個人一旦成了勞模,在擁有榮譽光環的同時,各種待遇也隨之而來:比如大額獎金、榮譽補貼,比如工資晉升、醫藥費全額報銷,比如內部建房、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就連小孩考學都可以憑其父母的勞模榮譽而獲得加分,甚至一些商場、超市在促銷時,勞模也成了一個特殊羣體,凡有勞模證書的顧客購買商品時可以打8折。這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中國特色。

為什麼這些年來,勞模中的領導越來越多?為什麼勞模中“出事”的越來越多?這裏的原因或許很複雜,但勞模的榮譽與過多過濫的待遇相掛鈎是一個主要因素。在這些另類勞模中,有的是通過不光彩的手段當選的,有的或許壓根兒就沒有把勞模的榮譽當回事,看中的'只是勞模背後的各種待遇。當年紅塔集團老總褚時鍵、大邱莊總支書記禹作敏這樣的全國勞模被“曝光”後,人們感到震驚:“全國勞模,怎麼會是這樣?”後來人們發現,勞模中貪官不斷出現,直到瀋陽市委書記慕綏新這位獲得過聯合國人居大獎的世界級勞模被揭露以後,人們反而不以為奇了。可見,勞模的含金量在國人的心目中正在下降。

勞模的榮譽與待遇掛鈎,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那時的勞模也確實令人佩服。像大慶鐵人王進喜、紡織工人郝建秀、環衞工人時傳祥、北京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等,他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貢獻,卻同樣拿着與常人一樣的報酬。正因為這一點,他們的事蹟能感動當時的人們,也能感動幾代人。因此,國家給他們這些年代的勞模相應的待遇,像對待當年打江山的老幹部一樣,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是非常必要的,老百姓也贊成、擁護。

從勞模的產生方式看,既有名額限制,又無量化標準,從上到下各級都是行政手段多於公眾意識,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行業,評選先進、勞模,當選的領導總比羣眾多。這也是現在勞模的認知度下降的原因之一。還有,對勞模各種待遇的資金來源,多是各級工會或財政支付,是納税人的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國家的名義給這些勞模的獎勵,能起到本來意義上的作用嗎?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呢?所以,把現在的勞模的榮譽和待遇脱鈎,從精神文明角度看,也是對勞模的一種考驗。因為真正的勞模,不應當是為了物質待遇而工作的。而國家不給勞模過多過繁的物質待遇本身,就增加了他們在人民羣眾心目中的信譽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laodongzuowen/0y33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