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1

今天是八月十六,我的姥姥去看望她的媽媽,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也跟着去了,我們一路經過了好幾個村莊,經過了好幾路泥濘,我們看到了獨居小院,紅牆青瓦,終於來到了太姥姥所在的村莊。

一進太姥姥的大院,真是讓我大開眼見啊;院裏種滿了許多蔬菜,有向日葵""黃瓜""土豆,還有我最喜歡的西紅柿呢""正當我享受這美好的時光時,一股香噴噴的餃子味撲鼻而來,我象猛虎一樣迫不及帶的衝進家門,太姥姥已經把熱騰騰的餃子擺在了炕上。老人們的親切見面使我感到了鄉村的温暖。飯後,我出了太姥姥的院,看到了四周全部是山,這時我纏着爸爸媽媽要他們帶我去爬山,我們一路開車到了山底,開始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小旅行,開始的時候我的興奮勁特別充足,總是爬在第一位,媽媽在後面不停的喊我,要慢點要注意安全,可是我爬了半個山頭就沒力氣了我們別爬媽媽別給我們講述她在這座山上經歷的所有事情,媽媽象我這麼大的時候就生活在這個小山村,就在這座山上發生了她最痛苦的經歷,。有一天,老爺和媽媽在這座山上放羊,不幸被一隻公羊把媽媽偷襲了,媽媽順時間向山下滾了下去,這是老爺一下絕望了,他雙腿跪地哭着喊着我的女兒。最後還是村民們從山下救起了媽媽,那時媽媽頭上全是血,身上的衣服都初爛了,急時去了醫院幸好媽媽全身都沒骨折,那是媽媽只有13歲,她念初一,從那以後,老爺以後,自己在這座山上放羊,但是還交不起媽媽她們的學費,就在媽媽準備念初三的時候老爺決定來集寧,所以媽媽放棄了學業,來了集寧。聽了媽媽的童年我流淚了,爸爸眼睛也紅了......

在山上,我們現在看到了好幾台挖掘機在開採大理石,我想到了我們現在住的樓房也許就是這裏的大石頭呢,這裏有媽媽的淚水,有媽媽的童年,有媽媽的酸甜苦辣。告別這座山的時候我們一家合了影,留了最美好的回憶,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感慨,想想媽媽的過去,在想想我的現在,感覺我的條件太好了,所以我要回到民建路好好學習。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2

我的家鄉有一個平安、祥和的名字——政和(政通人和)。這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近幾年來,家鄉一直開展“整髒治亂”,創建文明健康城市活動,政和的城市面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常常聽我的爺爺奶奶説起過去的小城。政和有一條貫穿南北的河流,河水由東向西緩緩流淌。過去居住在河倆岸的居民總往河中排污水、傾倒垃圾。結果使它變成了一條讓路人掩鼻的臭水河;過去的城中只有郵局、供銷大廈等少數房屋較整潔、美觀。西街、北街兩側都是低矮的瓦房,由於拆建房屋,到處更是灰塵撲撲。以前的市場總是不規範,到處擁擠不堪。一到節假日,別想在西街上穿城而過。人行道上垃圾遍地,熱天塵土飛揚,雨天到處泥濘。

自從開展“整髒治亂”,創建文明健康城市活動的春風一夜吹到政和,隨着“整髒治亂”的精神文明活動開展,政和的面貌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百花’開”。如今它就像一顆亮麗的明珠,綻放着耀眼的光芒。

昔日的七星河通過治理,如今兩岸鋪上了美觀的大青石,河邊都是漢白玉護欄。每隔半里遠就有古韻十足的青石橋,橋兩端是紅色的涼亭。清凌凌的河水在兩岸垂柳的掩映下幽幽流淌,一條條由東向西的親水走廊建成了,一片片河灘綠化了,經常可以看見一羣羣白鷺在河裏嬉戲。它如同一條鑲嵌在城中的綠色彩帶,裝飾着美麗的小城。

昔日的老城區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由東向西的迎賓大道寬闊整潔,七星廣場、綠水廣場臨着七星河,老人們在那兒悠然地打着太極,孩子們快樂的放着風箏。寬敞美麗的環城路即將竣工,直通向周邊如玉帶的高速公路。

美麗的七星塔山矗立在河邊的七星山上,山頂白塔挺立,山上綠樹成蔭,從山腳新修了一條彎曲的青石小道通往山頂。夜晚五顏六色的燈光相互輝映,形成一幅美麗的動態圖畫。

政和縣還通過建設紫薇古碼頭,開發沿河沙灘低產地,種植紫薇500畝,依溪建設中華紫薇園,引溪水入院打造“月亮湖”“太陽湖”等濱水景觀,形成山、水、人文相溶的整合特色水美城市。

短短几年,家鄉的變化真是飛速馳騁。每當我聽到爺爺奶奶談及它的過去,我不禁感慨萬分。我相信家鄉的明天還會更加美麗。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3

“樹高千尺,落葉歸根”。樹如此,人更如此。無論一個人身處何方,他的根始終在家鄉。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僻的山小莊,雖然這裏並不繁華,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但是這都無法阻止我對家鄉的愛!

沿着一條盤曲的小路,再轉過一個大彎,便來到我的家鄉。

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家鄉有名的“花椒林”,鄉親們為了致富,都響應號召栽種了花椒樹,日復一日,年得一年,小樹們日益壯大,如今已稱作“林了”。這種樹長得十分奇特,全身都長滿了刺,而且“個子”並不是太高,最高的也不過4米。因為這種樹長到一定高度後,它的枝條會往下垂,於是大人們就會用剪刀剪去一些枝條,讓它們能夠正常生產,也正是因為這樣,地裏那一大片一大片花椒樹看上去格外整齊,不愧是人工所造!

每當到了收花椒的季節,大人們就會挑着籮筐,揹着竹簍,來到花椒地裏收購花椒。有時候,小孩子也會跟着大人兒去,這裏,全部的人都聚集在地裏,別提多熱鬧了!成熟的花椒呈紅色,而且會散發出一股撲鼻的香味,弄得你頭暈目眩的。有時忍不住打上幾噴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穿過這片花椒林,便來到了家的最高點,我們稱它為“路頂”,因為這裏是通往家鄉路上的最高的地方,所以鄉親們才管它叫做“路頂”,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家鄉的一切:錯落有致的房屋,井然有序的梯田,黃綠錯綜的莊稼,以及鬱鬱葱葱的樹林,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數那片齊木樹林了。

這是鄉親們響應國家號召栽種的。此後,家鄉就煥然一新了。許多土地都被種上了這種齊木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齊木樹們漸漸長大成林,給家鄉增添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現在,鳥兒來了,兔兒來了,就連以前極少的野豬也變多了。來到樹林中,真有種原始森林的感覺。

在這齊木樹林的旁邊,有一條清流的小河,它永遠都那麼活躍,那麼永不放棄。每次看到它,它都在匆忙地向前奔跑,永遠都沒有休息過。特別是下雨天,它走得更快,叫得更大聲,真是震耳欲聾,即使它乾涸了,它依然會拼命向前走,永遠都不曾放棄。也正是因為這條小河,讓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永放棄地向前衝!

啊!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你永遠都是最美麗的',最可愛的!

我讚美你——我可愛的家鄉!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4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地處北緯東經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寶山區、嘉定區,西連崑山市,北接常熟市。總面積為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水域面積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為537平方公里。內陸土地面積為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66萬公傾。

太倉歷史悠久,曾因吳王及春申君多年前)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太倉”;元明時太倉瀏家港便是號稱“天下第一碼頭”、“六國碼頭”的重要海港,並因鄭和七下西洋均在此揚帆起錨而寫下了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輝篇章。

太倉的特產也是聞名世界的,像太倉牌肉鬆,香玉牌糟油,太倉白蒜等……我最喜歡的是太倉肉鬆,它已有百年曆史,選用上等鮮豬腿肉,採用傳統配方,製作考究,色澤金黃,鹹中略帶甜味,纖維長而疏鬆,便於久貯。曾先後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年榮獲首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呢!它把肉炒成了絲狀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放在嘴裏,甜而不膩,鹹淡正好,真是好吃。如果你來到太倉,那一定要買一大箱子回去,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愛上它的。

現在的太倉和以前的已經是大不相同的了,現在太倉距上海虹橋機場與蘇州工業園區均不到50公里,交通發達,往返便捷。太倉境內公路已全部鋪上瀝青渣油路面。國道滬宜路、省道錫瀏線均穿越縣境,縣道有茜直、滬浮、沙鹿、沙時、華瀏、漁港、王秀、牌新陸、浮時璜等15條,總長173公里。鄉鎮通汽車、村村有公路。另有瀏河輪船碼頭2個,分別往返於南通港、青龍港、營船港、崇明港等地。共有大小航道50條,總長377公里。近年來,太倉發展很快,一大批融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涉外賓館、星級飯店、度假村,如雨後春筍般脱穎而出,並以日新月異的面貌,笑迎五湖四海賓客除了近幾年風靡流行的高爾夫球、康樂球、保齡球、桑拿浴,以及前幾年曾瘋狂喧泄、曇花一現的之類現代娛樂休閒之外,太倉傳統的“南碼頭曲”(崑曲),堪稱地方一絕,值得一賞。

我愛太倉,我這個美麗的家鄉。

初三我的家鄉學生作文5

我的家鄉,家鄉似乎是一個近在眼前的事物吧,可是我的'家鄉,卻是遠在天邊的。是啊,你能稱呼一個只去過幾次看到的是貧窮醜陋的地方為“家鄉”麼?

在印象中,家鄉只是一個大概的名字,叫做江北,可是因為什麼叫這個名字的,我不懂。也從來沒有去問過,我一個不知所謂的貧苦之地的名字幹什麼呢?

也同樣是在印象裏,是去過幾次的,去家鄉的日子幾乎都在清明節前後,去幹什麼也不用我多説了吧,在爸爸那一輩眼裏,這是好像是一個與春節劃等號的節日,他們得提前準備的兩三天,帶上各種習俗用品,待到一切周全之後再去。

可是在我的眼裏,這卻是一個自討苦吃日子,我從小暈車暈的厲害,更別提這個要坐輪船,拿回非得一天這地方了,兒時願意去,是爸爸拿着各種零食哄着我。可長大了卻再也不想去了……

叔叔伯伯們準備好了,便去一個離船隻較近的長輩家集合。車子開到有輪船的地方,上了輪船,劃過波濤洶湧的大江,卻還離我們要去的地方遠着,車輛一直在小路上行駛着,來往的車輛也大多都是回鄉祭祖的,這裏能唯一帶給我快樂的地方,就是農村與城村結合部的分界線名字叫做石頭街(名字的由來大概是這裏的房屋都是由石頭混合水泥砌成的),因為走到這裏的時候基本已經到中午了。

在石頭街裏買了一些吃的東西,再往前走各幾小時,才到了我們的老家。這裏真是一個很貧窮的地方,山坡上種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梯田,據説連自來水也沒有,還得喝溪水,在中間一塊下凹的地方,才零零散散的有幾十家住户,人,卻大多都走了。

記得早些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在這裏居住,可時間離現在越近,人就越少了。

雖然早就預料到了這些情況,還是將我們準備給村民的禮物交給村長(這是為數不多的村裏人了)保管,做完這些之後我們才去祭掃祖墓。

祖墓在一座山頭之上,我們每次到那裏都會先除除草,然後叔叔伯伯們就會自言自語説着一些話,還給我們一一指點着這些墓穴的主人……

我常常搞不懂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大老遠的跑到這個窮鄉僻壤裏,卻總是想起他們跟我説的,太爺爺老年之後就一直想回家鄉的事情,有的時候看着叔叔伯伯們在目前辛勞的除草似乎也就能理解爸爸常説的那句,人不能忘了本。

標籤: 學生 家鄉 初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ogmk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