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家鄉的年糕作文5篇

家鄉的年糕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年糕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年糕作文5篇

家鄉的年糕作文1

在這片廣闊的大地上,各個地方都有着過年不同的習俗,如吃餃子、做豆腐、燒豬腳等等,而我們家的風俗就是搗年糕。

“呯——呯——”一陣陣有力的敲打聲傳入我的耳朵。此時還在懶洋洋睡覺的我心想這麼大早上的在幹什麼呀!這麼吵,不知道有人在睡覺嘛!於是我沒有理會它,翻了個身又繼續睡覺了。可這聲音越來越大,彷彿在警告我不要再睡覺了,該起牀了!終於,我拗不過它,無奈之下,我離開了我心愛的小牀。

從牀上爬起來的我,準備去一探究竟。當我到樓下時,隔着老遠就看到三五個人站在那裏,似乎在弄些什麼東西,於是我三步並做兩步飛奔過去“哦——原來是在搗年糕啊!難怪聲音這麼大。”只見媽媽和外婆,一人手持類似錘子的工具,一人在撥弄着年糕。媽媽和外婆動作十分嫻熟,錘一下撥一下,錘一下撥一下......而此時在旁邊看着的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興奮之情,於是我就央求媽媽讓我搗一會兒,媽媽沉思了片刻,便答應了。

“嘿咻,嘿咻!”我一邊喊一邊拿着這個錘子一樣的東西,它可真不是一般的重,險些我還差點摔倒了呢。“啊,我搗不動了!”此時的我臉通紅,舌頭在外面伸着大口喘氣,好似一條小狗。我的兩腿已經發麻,站都站不穩了。可是我辛辛苦苦賣力了這麼久,不僅沒搗好年糕,還把年糕搗得不成樣子,真是枉費了我一片心思啊!而此時大家看着我這狼狽不堪的模樣,早已笑翻了天。

這我哪能忍得了,不過好在媽媽給我煮了香噴噴的年糕,可我還是太心急,到現在舌頭還痛着呢!

家鄉的年糕作文2

説起家鄉寧波,可不能忘了年糕,一碗碗炒年糕,一塊塊炸年糕,還有年糕湯……不管怎麼燒,都是我的最愛。

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古時候,人們只有在過年時才吃年糕,為了祈求來年大人小孩都步步高昇。關於年糕的來歷,相傳,吳王夫差賜伍子胥自刎。伍子胥料到吳國很快便會陷入包圍,在臨死前告訴百姓,如果城中缺糧,就到城牆下掘地三尺,會有救命之物,説完就一刀自盡了。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吳國很快就被包圍了。城中斷糧,已經餓死了好幾十人,人們這才想起了伍子胥的話,到城牆底下挖了三尺深,發現了似城磚的糕,就是現在所説的年糕。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伍子胥,家家都會燒年糕。

現在的年糕,不只是過年才吃,平常也可以吃。放學回家,外婆會到廚房裏,拿出提前泡過水的年糕,切成小片,放進有炒好青菜的鍋裏,加一點水,撒一些鹽,翻炒幾下,一晚青菜炒年糕就誕生了!上完培訓班,爸爸有時會燒一碗香味四溢的桂花年糕湯,幾朵金桂浮在湯中,聞一聞,疲勞一掃而空,喝一口,香甜溢滿脣齒,吃一塊,糯滑融於口中。這是何等之美味!

除了炒、湯兩種燒法,炸年糕更令我愛。拿多片年糕放入油鍋中,炸至外皮微微焦黃,撈出來,用力撕下一塊,細細嚼,只覺得年糕外酥裏嫩。如果有醬料,蘸着吃,味道更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

年糕不僅好吃,做的時候還很好玩。寧波慈城的水磨年糕可是一等一的有名,那麼,它是怎麼做的呢?當然是打出來的呀。首先要將大米粉和米和勻,放入蒸桶裏蒸熟,蒸好後放火石雕大舀裏。兩個壯漢一人拿木錘,另一人負責在捶打的間隙翻動年糕。這兩個人的配合真是天衣無縫,一錘、一翻,一錘、一翻……這樣反覆了好幾十次,年糕就成形了。隨即交給其他幫手將其揉成長條形,擺成四行四列的“井”字形,剛打出來的年糕十分軟糯,還帶有餘熱,可以直接吃。

家鄉的年糕,有家的味道,嘴裏的年糕,有着無窮無盡的味道。

家鄉的年糕作文3

兒時的我最喜歡看太太(是指奶奶或爺爺的媽媽)曬年糕。這個年糕是從一年元宵節開始曬,到來年元宵節時才能享用,而且這期間還需要時不時地將它拿出來曬,温度也要恆定,不能過高或過低,所以太太待(特)地留了一間屋子,專門用來曬和存放年糕。

曬完的年糕十分堅硬,你找一個壯漢,他都不一定能掰開。曬完的年糕顏色潔白中又帶上了一點微黃,曬完的年糕由於一直貯存在恆温的室內,所以它還透着一絲涼意。

每當太太在來年元宵節時將它們鋪在門前曬時我總愛去搗蛋,我鍾情於站在年糕乾上腳底傳來的絲絲涼意,這時要被太太看到了,我肯定會被追着滿院跑。當然,雖然太太身體健康,但也跑不過我,因為我總會東竄西竄,跑到隔壁鄰居家避難,大家也都會將炒好的年糕塞給我吃。

最喜歡的就是螃蟹炒年糕了,我們老家因為在舟山羣島上,海貨自然也就更豐富更新鮮,我們總愛將梭子蟹切成四塊裹上面粉和年糕一起炒,説上去做法很簡單,其實不然,對火侯的掌握是這道菜最重要的部分,火候過了螃蟹就燒老了,肉質就不嫩了,而火候少了,年糕又炒不熟。所以能把這道菜燒好的也只有我舅舅,舅舅在外地做生意,是個商人,雖然工作很忙,但每年他都會回老家燒這道菜,噴香的年糕味伴着濃濃的蟹香飄滿了我家。這時我們總會請左鄰右舍來嚐嚐。太太總會自豪地説:“還是我孫子燒的最好。”

“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交織着家家户户團聚時的歡聲笑語和濃濃的年糕味,迴盪在整座島上。

家鄉的年糕,那金黃色的佳餚將是我永遠的記憶。

家鄉的年糕作文4

寒風一起,童稚的心最開心的期待就是過年。過年時,最開心的事就是跟着姥姥去作坊做年糕。剛成品的年糕,香氣四溢,姥姥會在一小段年糕上撒上紅糖,甜和香,裹挾着冬天裏的我,熱乎,燙手,遞給迫不及待等在一邊的我……

做年糕的小作坊熱氣騰騰,混亂而熱鬧。好幾個加工點前都站着圍着圍裙的老爺爺和老奶奶,臉上淌着汗,一邊幹活一邊冷不丁地爆出幾句方言,引發大家的鬨堂大笑。一張張黝黑的臉上,一雙雙深陷的眼,有莫名的感動和親切。

我幫着姥姥把一大袋大米拎進作坊,心花怒放,啊啊,又能吃上剛出爐的年糕了。洗乾淨的大米被送進蒸鍋裏蒸,一時間小作坊便煙霧繚繞,不一會米的清香便沁人心脾。老奶奶將木蓋揭開,滿屋的米香讓人沉醉。一部分蒸熟的大米倒進機器中攪拌,剩下的一些則被送到作坊的石槽中,兩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光着膀子開始噼裏啪啦輪番敲打,還不時乘着空隙將那年糕翻面。經過機器攪拌和捶打後的年糕已經變得很有筋骨與粘性了。肩上搭着圍巾的'一個老爺爺便從機器下面將通道打開,半成型的年糕就這樣緩慢地滑進下面的木桶裏了。這時,心急的我早已經迫不及待,常忍不住不顧燙手搶先去揪一塊來嚐鮮。

半成型年糕的木桶被搬到另一個機器前,粘稠的米糊經過機器的擠壓,成了長條狀,機器徐徐吐出年糕條,老爺爺瞅準時機將從機器裏出來的年糕乾脆利落一分為二。姥姥讓我找了個竹架,把年糕放到竹架上晾曬。整排的年糕擺完後,姥姥把一段年糕遞給我,同時從懷中變戲法似的掏出一個袋子,把裏面的紅糖撒了一些在年糕上,按捺不住等待已久的心,一口咬下去,啊嗚!姥姥望着我笑,一臉寵溺,她的笑容就彷彿這甜而不膩的年糕芬芳。

拽着姥姥的衣襟,心滿意足地走出小作坊,走過小巷,還沒到家,我手裏長長的年糕早已落入肚中。

現在,街上的年糕店裏,一節節的年糕規規矩矩地躺在四四方方的盒子裏,像被關在監獄中的囚犯,吃起來,再無清香,只是粘齒。這時候我就會無比的想念小時候姥姥家大米做的年糕,記憶裏無法複製的温暖。

有一次,偶爾在小巷一家不起眼的小鋪子裏吃到一碗年糕,甜得那麼自然。當那種熟悉的味道滑過食道,我似乎看見我的姥姥,後面跟着矮矮的我,消失在另一條巷子中……

家鄉的年糕作文5

過年蒸年糕是我們這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習俗了,我們這把蒸年糕稱為蒸粑粑,在家鄉不論貧窮富裕,人們都會根據家中的人口和對年糕的“愛好”程度來製作一定量的年糕。

每年一到臘月中旬,人們就開始準備蒸年糕。其實早在深秋的時候,就要把蒸年糕用的柴劈好晾乾。然後是將上等的糯米放進大水缸裏浸泡,大約過了半個月,就要對缸中的“原料”進行觀察,根據天氣的狀況來定浸泡時間的長短。將浸泡好的米清洗乾淨再準備進行水磨。磨面可是個沉重的“差事”,一般的女人是無法操作那笨重的石磨,就是男人也得輪流“上陣”,所以家鄉有句古語叫“櫻桃好吃樹難栽,粑粑好吃磨難來”,雖然現在有了電動磨面機,按理説可以省去不少人力,可是總有人反對這種“武器”,這個“傢伙”不但要浪費電,而且用它磨出的面做的年糕口感粗糙,有種生硬感,人工磨的就大不一樣了,不僅細膩而且還硬中帶軟。

母親説早在20世紀60年代糧食最緊張時,人們結婚辦喜事,年糕可以代替喜餅,在那時可是送給女方家最盛行的彩禮了。喜餅年糕的“生產工藝”較複雜,是將蒸熟了的面放進盆中進行二次攪拌,等待它冷卻到一定温度後,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面塊,把它按進模具中,反過來輕輕地敲下來,這樣便做好了。其外形很像月餅,上面有精美的圖案及福、祿、壽,禧等吉祥文字,不僅它的“可食性”強,還融合了藝術元素。

如今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正月拜年,年糕一般都要上餐桌的,人們都要品嚐這帶稻草灰味的年糕,不僅是對年糕味道的喜愛,還圖個吉利。人們渴望着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圖案,吉祥的文字能夠給每個人帶來好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xzydk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