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歡迎閲讀與收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

説到我的家鄉習俗,我最早接觸到的是“叫魂”。

在我四歲那年,記得我和媽媽經過一處工地,大概的位置我也記不清了。工地發出的巨響,讓我心驚膽戰,感覺好像要地震了。回到家後,我不吃不喝,就連睡覺也做噩夢。媽媽見此情景,便説:“這孩子一定是驚了魂了……”我不知道“驚魂”是啥意思,剛想問,就被媽媽拉到王土樓那裏。

我們小跑到一間小屋旁,媽媽按了一下門鈴,一會便從屋裏走出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她們商議着什麼,我隱約聽到她們説太陽什麼的。

大約過了五分鐘,那位老人讓我面向天空中那輪太陽,然後她大聲喊:“琨凱啦——回家了——琨凱啦——回家了——”

我聽不懂後面説的什麼,可説來奇怪,這天晚上,我睡得特別香,一切都恢復了正常。我很好奇,隨後,我問媽媽那是幹什麼,但她笑而不答。

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我理解了“驚魂”的意思,我努力分析着:“驚”是驚嚇。“魂”是靈魂。哦,我明白了,驚魂就是被嚇的靈魂。對,我最近學了一個成語“魂飛魄散”,“叫魂”就是把被嚇跑的“魂”給叫回來。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盯了我半天,笑着説:“你整天無精打采的,就為了想這個?”

我又去問爸爸:“我的發現對嗎?”爸爸説:“你想的是對的。叫魂是淮北一帶的民俗,使孩子獲得安全感,目的是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是一種對兒童心理治療的方法。”

後來,我通過互聯網瞭解到,各種民族,各種地區,都有各自的民風民俗。民俗是祖先留下來的,這些民俗就是我們的祖先對大千世界及美好生活的嚮往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2

我的家鄉風俗很多,如清明節吃雞蛋,七月七吃小餅,八月十五吃月餅,元旦吃餃子,春節吃餃子、喝糖水在這眾多的家鄉風俗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家鄉人又叫過年。在這一天還未來臨之前的十幾天裏,家裏的大人們就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大人們出去趕集,買雞、鴨、魚、肉,有的大人留在家裏給孩子們做過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們就準備過年用的吉祥品。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麪食做的,如龍、鳳凰、八角饅頭、年糕等。再過幾天,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忙活着收拾房間,做一次徹底性的大掃除,要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每次家裏的玻璃窗總是歸我。這時候,我總是興致很高,我會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乾乾淨淨,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裏亮堂堂的。

終於迎來春節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門口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伴隨着“噼啪”的鞭炮聲,飯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文藝聯歡會。興的還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約三四點鐘時,外面的鞭炮聲就“震耳欲聾”了。大人們忙着下餃子、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從裏到外換上了新衣服。吃飯時要先給老人們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給小孩子壓歲錢。早晨的餃子中包着錢、栗子、糖、棗之類的東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為它象徵着來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勵我努力學習。

紅紅火火的春節一過,人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歡春節,春節是晚霞,是歲末的最後一道風景;春節是朝霞,預示着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3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村裏的人都要去南鬥星君廟趕廟會、祭拜南鬥星君。

這座廟是我外公親手建造的。我外公一生信仰佛教,非常虔誠,逢年過節,都要上香禱告,行三叩九拜之禮。外公之所以建這座廟,是因為他偶然間做了一個夢,夢到南鬥星君下凡,誇他一心行善,必有後福,子孫也會受到庇佑。外公非常高興,為了感謝南鬥星君的大恩大德,就為南鬥星君建廟,才有了現在的南鬥星君廟。媽媽説,南鬥星君掌管壽命長短,人們拜南鬥星君也就是希望自己平平安安,長命百歲。

正月十四,舅舅帶我去鎮上買香紙香錢。兩個路邊都是賣香紙香錢的小商小販,各種各樣,村裏人都在買香紙香錢,有的在問老闆一袋多少,有的在打量哪個比較實惠。看到這些,我心想:村裏人準備的那麼隆重,明天一定很熱鬧!我們也買了香和紙錢,為第二天的廟會做好了準備。

正月十五,我們村裏的人都到廟裏去拜,熱鬧得很,有念禱告的,有排隊上香的,有燒紙錢的,絡繹不絕。

拜南鬥星君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拜的時候點燃三根香,兩手的手指碰在一起,手指中間的縫隙就用來夾住香,90度鞠躬3次,每一次閉上眼睛再鞠躬,以表示尊敬。三根香要一起點燃,我問媽媽三根香分別代表什麼?媽媽指着南鬥星君雕像,説道:“一,對天的敬仰,希望自己的生活風調雨順;二,對地的敬意,希望自己的莊稼更加豐收;三,對老祖宗的感謝,沒有老祖宗的根基,就沒有我們如今富足的生活。”我也去拜了拜,心裏想:如果南鬥星君能在夢裏找我並告訴我,我會長命百歲,平平安安。那得多開心啊!拜完後可以拿桌上一個糖或水果,據説吃了無病無災。

人們喜歡把美好的心願寄託在神靈之上,因為他們希望神靈能幫他們實現願望——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就是村裏人的心願。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4

新年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新年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姥爺一個,外婆一個……我滿載而歸,手中十幾個大紅包。新年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5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奇怪的風俗,比如: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貼五毒之類的。不過我不是個心細的人,自然做不了這些,我最感興趣的自然就是吃粽子。

我記得我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總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撲面而來的粽葉香氣。小時候的我,每到了端午節來臨之際,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媽媽做粽子,媽媽磨不過我的軟磨硬泡,總是無奈的繫上圍裙,寵溺的説我是個小饞貓。在粽子下鍋後,媽媽都要抱着我與我講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説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屈原大詩人遭x人陷害,對當時朝廷充滿了失望,然後就跳江自殺了,人們到江打撈他的屍體時並沒有打到。於是,人們就將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魚蝦,希望他們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

記得有一次,媽媽因為忙碌沒有包粽子,我特別不高興,故意在吃飯時把碗弄得直響。媽媽有些無奈的看着我,忽然對我説:“想吃粽子,就去買材料自己包!”説罷,就起身開門走了。回來後將材料都一一處理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廳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兩片大小相似的粽葉弄成一個小漏斗的樣子,不過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過糯米緩緩倒入其中,不過這一步還真不好弄,動不動就是粽葉鬆了或是壓不實糯米,讓人惱火得緊。我只好找來回形針把粽葉固定好後再壓入糯米。接下來便是要更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個緊緊的立體三稜體,這也是最難的部分,我只好請媽媽幫我弄好。看着不是由自己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麼一絲絲的不服氣,但還是把它壓了下去。找來針和線,開始進行最後的步驟,小心翼翼的將粽葉固定住後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鍋中。不一會,那記憶中的粽葉清香便撲面而來,我的眼睛也變成了彎彎的月牙。

這就是我記得最清楚的家鄉的風俗,吃粽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gn2v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