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0篇)

【導語】不同的家鄉都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每一個風俗都代表着文化歷史的沉澱,讓人感慨萬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

説起咱家鄉的習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就拿春節來説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能夠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能夠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務必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説破了,要改説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此刻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信息拜年、打電話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藴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情緒,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期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當地人俗稱過年,我的家鄉中衞,也不例外。

中衞人最看重過年了。

臘八是過年的前奏,人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動,在臘八飯裏就全表現出來了。臘八這天用米、面、花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的“臘八飯”(俗稱和和飯)。臘八這天也是當地數九寒冷之時,“臘八的雪,老鼠的藥”,如果這天降了雪,就預示着來年的吉祥和豐收。俗話説“吃了臘八飯,漢子跟上婆姨轉”,這意味着,過年的活動也就開始了,過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婦操勞,男人碾米磨面,女人扯布買線,拆洗被褥,縫製衣帽,家裏人殺豬宰羊,購置年貨,寧窮一年,不窮一日。

“臘月二十三,灶老爺上了天”,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都把灶神換成了新的。

從年三十起,商鋪的工具、用具洗乾淨封存起來,戲班、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幾天。

大年初一,各自在家裏給神明、祖先牌位磕頭,給老人拜年。大人給小孩發壓歲錢,家家户户都貼上了吉祥、喜慶的對聯。街坊見了都要問聲“過年好”。

初五家家早上吃餃子,叫“填窮坑”,意味人們窮怕了,吃了幹餃子耐飽,表示全年不捱餓。

初七,當地人叫“人七日”。下午家家必定吃長面,叫“拉魂面”。

過年的高潮是在正月十五,從正月十四起,連續兩天,立燈架,耍社火,燈架多是牌坊式的,燈面彩繪神佛、三國、西遊記等故事,豐富多彩,五花八門。在一些街口巷道還有泥塑判官,下跪着秦檜夫婦像,泥塑腹空,一點燃煙煤,七竅冒出煙,説明了中衞人愛憎分明。

民諺“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幹”,這一天黃昏,家家門口點燃乾柴,大人小孩從火堆上反覆跳過,嬉笑耍鬧,火熄之後,灰燼用鐵杴撒向空中,火星亂舞,近似禮花。

正月二十三一過,年事算是忙完了,人們便又學習的學習,工作的工作,春耕的春耕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3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們順德也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想知道嗎?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節是廣東最重大的傳統節日。順德的春節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從農曆十二月中旬開始,家家户户就會去商場買過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紅瓜子、開心果、龍江煎堆等。

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習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兩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謝灶時用一個大盤子,裝着祭品去拜。

置鮮花是家家必置的。這時候,大家都會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數是在農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會舉辦。到時候,數以千計的`人都會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這一晚,比較大的孩子就會幫忙“拜神”。而小點的孩子就四處串門,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點,那更是小孩們的天下了。每個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隊”去派財神了。只要一聽到哪家在放鞭炮,我們就立刻尋着聲音趕緊去找。找到後大喊一聲“財神到!”大家就一窩蜂地跑進別人家裏。一邊對人家説吉利的話,一邊給別人財神紙,別人就會給你一封紅包。據説家裏來的孩子越多,今年就會財源滾滾。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們匆匆忙忙地煮齋。吃過齋後,便會有一些人來家裏拜年,當人快要走時,我們主人家就會往別人的袋子裏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親友或相識的人互相拜年時,已婚或年長者要給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紅包。

到了元宵節,家家户户吃湯圓,在一起聊天。過了元宵節,春節就大概結束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4

我的老家在泉州,每逢春節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一家人一起團圓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重要的民間年俗活動之一,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驅趕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我們家,一吃完晚飯我便激動了起來,連忙把電視頻道切換成中央一套,對我來説春節晚會開始了,守歲才真正開始,守歲開始了,新的一年才真正降臨了。

八點整大家圍坐在客廳茶几旁,茶几上擺滿了堅果、蠶豆和其他各色各樣的小零食,這時候誰也不會覺得春晚主持人的開場過於長,而是津津有味地聽着,除了一些貪嘴的小猴子,眼睛不禁瞟向桌上的花花綠綠、多種多樣的零食,每個人的臉上都溢着笑容。隨着“春節聯歡晚會現在開始”的聲音,“啪啪啪……”,客廳裏也響起了一陣熱烈的鼓掌聲,連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都伸出細嫩白皙的小胖手,認真地鼓起掌來,全家上下都沉浸在新年到來的熱烈與喜悦中。

爆竹的響聲絡繹不絕,可是人人都沒有覺得吵鬧,反而還很享受這種熱鬧的氛圍,煙花在天邊炸開,爆竹噼裏啪啦地響着,我們一家觀看着熱鬧春晚,吃着美味的堅果,聽着喜慶的音樂,還不時轉頭欣賞着在窗外炸開的美麗絢爛的煙火,我不僅感到:“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地團聚在一起,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守歲,不只是熬夜跨年,它不只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驅趕走,也象徵着:只要家人陪伴,有家人鼓勵,一切的“邪瘟病疫”和所有的困難都能夠成功破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們每家每户的重要節日,風俗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噼噼啪啪……”這個聲音把正在做美夢的我驚醒了。我聽這聲音就知道春節來啦!

在春節裏,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風俗啦!晚上我在門外,只見媽媽在廚房裏忙得不可開交,汗水淋漓;所謂年夜飯,就是家裏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吃自己愛吃的菜;我像一隻小饞貓一樣,聞着味兒走了進去,走近一看,哇,媽媽真在做聽名字就很美味的“紅燒豬腿!”

首先媽媽先用燙水把它煮一遍,放進盆裏後抹上甜甜的蜂蜜,哇!現在就已經開始流口水啦!然後放進油鍋裏炸一炸,這一下白嫩嫩的豬蹄變成了金燦燦的黃色,現在味道變得更香了!等下做好了還用説嗎?最後媽媽把八角,麻椒,醬油,草果,姜等食材和豬腿一起熬製。過了一會兒,豬腿變了一個好看美味的顏色:棕色讓人看了想吃,肯定吃了之後還想吃口水一直流個不停!

盼呀盼呀……都已經等好久了,怎麼還不吃年夜飯呢?忽然一陣香味飄來,對我這個吃貨來説兩眼都放光了!原來媽媽已經開始上菜了,那豬腿兒出鍋後變得太誘人啦!

我們一家人圍着桌子,每個人都互相對家人説着祝福溶,年味十足!

當然在春節裏不止有年夜飯,這個風俗還有很多,比如:猜燈謎,貼對聯等等有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個風俗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6

除夕,這個並不陌生的名字,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寓意不小呢。

聽爸爸講,傳説,有一個怪獸,人們管這怪獸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就會出沒,去偷吃人們的食物,還會把人弄傷,所以人們都很害怕它。但是,這個怪獸有兩個缺點,一是怕紅色的東西,二是怕巨大的響聲,這讓一個村民想出了辦法:貼春聯,放鞭炮。在門口兩邊貼上紅紅的春聯,門前還擺了幾根碩大的紅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把鞭炮燃放,然後來到屋子裏吃團圓飯,這樣夕就會害怕,也不敢擅自去傷害別人了。而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現在也是一樣,一到除夕,家家都會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和放爆竹,只是因為空氣污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過春節的氣氛:吃年夜飯。大清早,人們就來到集市上購買新鮮的食物,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的,再順便給孩子買些雜拌兒就趕緊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會到晚上,得趕快預備好才行啊。

一擦黑兒,大家就都團聚在家裏吃年夜飯,不亦樂乎,別提有多開心了。門口亮着紅燈籠,貼着春聯,多麼有年味兒。

吃過豐盛的年夜飯,有的人會去串串門,玩一玩,小孩子有的會睡覺,但大孩子們可睡不着,要守歲。

除夕,就是把舊的一年,包括煩惱、傷心、憂慮、焦急通通都丟掉,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更大的收穫!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7

一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家的村莊裏總是熱鬧非凡,因為大家都聚集在一户人家裏,準備輪流打餈粑。

奶奶排到最後,所以前面我只在別人家看看做法,偶爾幫一點小忙,步驟還挺簡單:把蒸了五到六個小時的糯米倒入一個很大的石窩子裏,請村裏的二到三個壯漢,分別拿着又粗又長的木棍,一般都是兩個人砸,因為這樣更有序,有時嘴裏還唱着歌,特別有氣氛。當糯米砸到沒有一顆糯米的時候,就可以不砸了,這下糯米,可不粘石頭,全粘到木棍上了,一個奶奶用繩子將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個裝很多面粉的框子裏,這下,上面粘了麪粉的糯米糰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麼粘了。現在開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糰分成幾個小團,要均勻,再請幾個人,把小團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糰子放進模具之前,先放鬆柏葉,這樣正吉祥,這小糰子必須要非常用力壓。這樣才能有印子出來,最後在餈粑的正中間點上可以吃的顏料,餈粑便做好了。

剛打出來的餈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餈粑,煎到焦黃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這可是過年的時候,我最愛吃的美食,不僅是我們家的大人還是小孩,別人家的大人還是小孩都特別愛,最愛的還是糖煎餈粑。

這餈粑,象徵着團團圓圓,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着餈粑,我覺得我自己好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去吃年夜飯、守歲、拜年。而我認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貼春聯。

春聯,據説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於時代轉變,才漸漸演變成如今我們常見的紅對聯。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我和爸爸便下樓換上新的對聯。

首先貼首聯,我剛要把膠帶橫七豎八的貼在對聯的前面時,爸爸攔住了我:“不行!這樣貼不僅不美觀,還不牢固,很容易讓春聯掉了。”説完,便拿過我手上的膠帶。那應該怎麼貼才能貼得既牢固又美觀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見爸爸雙手拿着膠帶,將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膠帶兩角像包粽子一樣向裏對摺,再粘在對聯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餘三個角上也貼上,再掛在牆上,一個張對聯就貼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沒有掉!我也沒閉着,趕忙把其他對聯都貼好了。最後爸爸拿起福字,準備像以往一樣倒着貼,我馬上説道:“爸爸,今年我們正着貼吧!因為這樣福字不歪,財源進來嘛!”爸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笑嘻嘻地貼好了福字。

這一次過年,是我最開心的一次過年,因為,它讓我知道原來貼春聯也有技巧和學問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9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邵陽的春節也是如此。祭灶神,掃灰塵,殺年豬,打餈粑,煮年根。

從前每家每户都會養幾頭豬,過年的時候殺一頭來煮年根。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啦,農村離養豬的很少,外婆去市場上買了幾十斤豬肉,把豬肉切成大塊,把上面的毛用燒紅的鐵燙乾淨,再殺幾隻雞處理乾淨後,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鍋裏,用柴火煮着。等繞組到可以把筷子插進去後就差不多了。拿一個不鏽鋼的大盆裝着放到堂屋門口,再倒上三杯酒,點上三柱香燒一些紙錢,再放一掛鞭炮。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我不經感歎,原來的條件艱苦卻不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在經濟條件變好了。我們更要好好學習,讓生活蒸蒸日上。

傳説是因為以前農耕社會不發達。殺豬殺掉自己養的豬,割肉拿去集市上賣過年的肉,但是當時的人都很貧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離不開殺年豬,以前每家每户都會殺年豬,那時的豬養一年只有近百斤,是吃草長大的,所以比現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殺的豬肉用來煮,肉跟豬血都給鄰居們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濃。

現如今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堅持傳統,大部分把春節當做一個普通的假期,所以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0

盼呀盼,新年終於到來了。歡樂的氣充盈着我們家,整個家裏的樣子經過一番打掃煥然一新,我寫的新對聯貼在了門口。當然,來我們家拜年的人也絡繹不絕,這也為我們家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不過,我發現一個問題:來我們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紙會四處亂扔,媽媽卻不勸阻。我向媽媽提出了心裏的疑惑,還自告奮勇地去拿掃把。媽媽卻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掃這些糖紙,這個不能掃!”不能掃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氣地反問道:“媽,我們家‘掃房’時不是弄得平乾淨淨嗎?要是這麼個髒樣來待客怎麼能行?”

媽媽語重長地説:“這個就是不能掃,至於為什麼,你自己上網去查吧!”

於是,我真的去網上找到了答案:原裏糖紙代表着財氣,如果掃出門,就相當於把財氣掃出了門,所以不能掃糖紙。

我還在網上找到了過年的多項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為這代表一年四季窮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紅薯,因為這代表着眼睛會出火毒;比如過年不能吃藥,這個像象徵着這一年會疾病纏身。還有一些言語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時不可以説“翻”這個字,因為這會讓船翻掉……

原來,過年也有不少學問,只要你用心發現,就能發現它的樂趣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9xyr9.html
專題